大明合伙人(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812

  为此,他还派人将双台子河上的桥也全部毁了,先将周遇吉的退路断了再说。
  锦衣卫的探子也早就深入了这一带,而且汇报消息也更容易,不用长途奔波,通过无线电就能迅速的将情报上报,安全又高效。
  所以周遇吉也很快知道双台子河上面的桥被毁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多铎还存着不小的野心,想把他周遇吉给留在辽东啊。
  可周遇吉却是有恃无恐,继续前进,直到来到蛤蜊河西岸。
  此时的蛤蜊河正是枯水期,河面并不宽,只有不足十丈。
  不过,过河的石拱桥已经被建虏给毁了,只能看到几处桥墩。
  “隆隆隆……”一道黑线在河岸的另一侧迅速的蔓延而来,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周遇吉用望远镜看了一下,正是多铎的大军。
  多铎并没有将大军带到东岸,因为他知道勇卫营火器的厉害,靠得太近那完全是给自己找麻烦。
  他将大军停在了蛤蜊河东岸一里多开外,这里应该不会有危险,因为周遇吉的大军并没有携带重炮。
  就这样,两军隔河相望。
  在后方的步军跟上之后,多铎立即派出一百多个汉军,让一个满洲牛录章京带着他们推着楯车缓缓的向着河岸靠近。
  这些人来到蛤蜊河东岸之后,躲在楯车后面就不断挑衅。
  “哈哈哈,你们过来啊,有能耐飞过来啊。”
  “河水不深,趟过来吧,咱们决一死战。”
  “你们简直是不知死活,敢这般深入大清境内,你们的死期到了,此处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几十个勇卫营士兵迅速冲向西岸岸边,举枪瞄准就扣到了扳机。
  “砰砰砰……”
  子弹掠过河面,飞射而至,嘭嘭嘭的打在楯车的护板上面。
  躲在楯车后面的汉军士兵瞬间闭嘴,一阵瑟瑟发抖,生怕护板挡不住子弹,那样自己就遭殃了。
  可是,只听到护板上嘭嘭作响,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他们皆是欣喜不已。
  “哈哈,没事,打不着。”他们疯狂大笑,又继续向河对岸的勇卫营打挑衅。
  正在这时,对面响起更响亮的声音。
  “你们都是汉人,为何为鞑子这般卖命,你们难道不知我们大明此次出征辽东,就是为了剿灭鞑子吗?”
  “沈督师百战百胜,以八千勇卫营击溃十万鞑子军,一月平定监国朝廷几十万的反贼,几月平定大明内乱。”
  “如今亲率二十余万大军剑指辽东,首战仅以千余勇卫营便败五千鞑子骑兵,鞑子望风而逃,竟不敢战。”
  “你们问问多铎,他六万大军敢与我两万大军正面一战吗?他只敢驱赶百姓,焚山烧林,毁坏城池村落,甚是可笑。”
  “以三倍与我军,都不敢一战,鞑子有何能耐挡我二十余万大军,尔等难道要给鞑子陪葬吗?”
  “此刻迷途知返,戴罪立功,还有一条生路,否则只是死路一条,劝各位好自为之。”
  这些话一出,躲在楯车后面的汉军顿时沉默了,一下子变得意兴阑珊起来。
  因为他们大多心里都知道,满清已经是在走下坡路了。
  若是以往,面对两万多的明军,建虏怎么可能迁移百姓,主动毁坏一切,早就冲杀过去了。
  哪怕是对上二十万明军,都不会如此。
  只能说明,此时的满清与大明比起来,已经越来越没有优势了,赢面也更多的站在大明一方。
  多铎知道,勇卫营最善于蛊惑人心,以防汉军军心受到动摇,他立即派人安抚,并震慑。
  “你们对明国来说,都是叛军,他们不会放过你们的。随英亲王征明的汉军,落到明国手上,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你们的一切荣辱都在大清,只有大清才会给你们想要的一切,明国人只会要你们的性命。”
  “你们和他们,只是敌人,已经没有任何同族之情。”
  “只要驱逐明军,摄政王必会予以重赏,每人可分地五十亩,斩一勇卫营士兵,得银五十两,斩一将官,赏银翻倍……”
  “若敢临阵脱逃,抄家灭族……”
  孔有德扫了一眼旁边的满洲副将,以及他身后的几百个满洲兵,沉默不语。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什么退路,自己对大明来说,罪孽太过深重了。
  所以上次跟随阿济格南略大明战败后,他没想过向大明投降,而是拼命协助阿济格逃脱。
  如今,明军已经兵临辽东,前途如何,他第一次感到很迷茫。
第三百三十四章
深夜抢渡(上)
  蛤蜊河的两岸,双方都忙碌了起来。
  周遇吉率领的明军,在加紧打造浮桥需要的小船和木制桥面。
  因为多铎派人将很多山林都烧毁了,所以明军搜罗这些木材倒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好在锦衣卫提供了情报帮助。
  毕竟建虏再仔细,也不可能将所有树林都烧完,而且有些被他们点火焚烧的树林,也不可能被烧得那么干净。
  所以他们放火烧林只是给周遇吉增加了一些麻烦,不可能让周遇吉的大军连木材都找不到。
  而在对岸的建虏,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多铎的命令下,一边挖壕沟、修土墙,一边不停的制造拒马、楯车等防御器械。
  显然是准备阻止明军渡河,或者是在明军渡河时、甚至是在渡河后发起反击。
  双方一忙就是几天,多铎巴不得时间拖得越久越好。
  因为时间拖得越久,明军所携带的干粮就消耗得越多。
  一旦明军干粮耗空,又得不到补充,士兵必然陷入恐慌,士气也会跟着跌落,战力大损。
  所以,时间拖得越久,对大清越有利。
  当然,多铎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特别是晚上,他派出大量哨探沿着河岸不间断的巡逻,以防明军趁着夜色偷偷过河。
  周遇吉自然是有这个打算,但是建虏已经吃过己方夜袭的亏了,再想让他们放松警惕,恐怕很难。
  所以,他也不抱这个侥幸心理,白天选择好了渡河的地点就开始准备。
  因为他也不想耽搁时间。
  七月十六日深夜,蛤蜊河南段近二十里处,灯火通明,十多道大功率探照灯将这片河面照得通亮。
  明军士兵将一艘艘小船抬进河中,然后并排起来,再在上面铺上厚木板,便组成了浮桥。
  浮桥在明军士兵努力下,一点一点的向着对岸延伸。
  突然,咻咻咻……
  一阵明亮的烟火信号在对岸升起,这应该是建虏巡逻的士兵发现了,正在通过信号报信。
  得知消息的建虏迅速行动起来,向这个方向汇集。
  “这周遇吉果然狡猾。”
  虽然是对手,但多铎对周遇吉还是不得不佩服。
  原来周遇吉早就使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
  明军主力这几天一直在蛤蜊河中段向北五里处活动,大量营帐,以及搭浮桥的小船、木板都在那里,给人一种就在那里渡河的错觉。
  却没想到,这周遇吉已经暗中将准备渡河的兵力、物资等都转移到了南段二十里处。
  至于中段遗留的那些东西,应该都是为了制造假象,这也说明,周遇吉造了更多的小船和铺浮桥的木板,多余的就用来制造假象的。
  而那已经转移到蛤蜊河南段的士兵和物资,并没有靠近河岸,反而隐藏在离河岸很远的位置,以防被提前发现。
  然后等到晚上,再迅速的摸到河岸实施渡河。
  周遇吉的算盘打得很好,不过他多铎也不是吃素的。
  多铎并没有将自己的主力全部集中在一起,他早就暗中将主力分成五支人马,除了他亲自率领的有两万兵力,其余四支都是一万兵力左右。
  这五支人马沿着蛤蜊河分成五个位段驻扎,就是以防明军从其他位置渡河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阻击。
  现在看来,这个策略果然没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