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12

  沈浪就眼睁睁的看着一大群人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可以说,他是第一次面对成年人跪在自己面前,而且是一大群,颇有些不自在。
  不过他也知道,以后这种场面会经常遇到,所以努力的让自己适应。
  王承恩展开圣旨,开始字正腔圆的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锦衣卫本为朕之肱股,为朕排忧解难。
  然则,内阁首辅周延儒欺君罔上,屡次捏造战报,愚弄天听,胆大包天。
  锦衣卫本有监查之责,然未有丝毫觉察,让朕蒙羞,朕甚是愤慨。
  即此革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之职,贬为庶民。
  锦衣卫不可一日无执掌,即此擢锦衣卫南堂指挥李若琏接任指挥使之职。
  望诸卿倍加勤勉,为朕分忧,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磕头之后站起来。
  王承恩笑眯眯的跨前几步来到李若琏身前,笑道:“李大人,恭贺恭贺。”
  李若琏的年龄已经有些大了,但一副美髯显得不怒自威。
  他连忙躬身双手接过圣旨,先向西北方向拱拱手:“谢陛下隆恩。”
  又转过身对王承恩躬身,客气的道:“今后仰仗王老公多多提携。”
  锦衣卫指挥使早不复往日风光,远不及王承恩这种陛下身边的贴身太监。
  王承恩笑着扶起李若琏,他已经从沈浪这里知晓,正史中这位是锦衣卫当中为数不多为大明殉国的,是真正的忠于大明的。
  正因如此,骆养性被贬谪之后,加上这位的资历,指挥使之职非他莫属了。
  突然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是很意外的,整个锦衣卫都有些意外。
  因为前指挥使骆养性坐阵锦衣卫指挥使多年,这次并没有犯多大的错,直接革除职位的惩罚是有些重的。
  而刚散朝不久,圣旨就下来任命了新的指挥使,骆养性是没有任何机会了。
  众人包括李若琏都想不通,骆养性究竟是哪里犯了陛下的忌讳,从而让他受这般重的责罚。
  如果真是因为这次的失察之责,那骆养性早就应该被革除了,他何止这一次失察?
第三十二章
差点吓死个王承恩
  “可能是陛下对锦衣卫的不作为早有怨言,所以才在这一次彻底爆发了吧。”李若琏这般想着。
  但是在心里又叹息一声,自己接任这指挥使之职,恐怕也不是什么美差。
  以锦衣卫眼下的境况,想有什么作为,确实是有些难。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沈浪这个名声不显的小太监给推动的。
  因为沈浪在给崇祯提供的建议中,就有一条改革锦衣卫。
  这么好的特务组织就这么废了,实在太可惜。
  当然,沈浪改革锦衣卫不是为了监察百官,而是为了让其发挥出军事作用。
  侦察情报、暗杀、除奸等等秘密工作才是特务该干的活啊,就像他们在万历三大征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现在大明本就是一盘散沙,再去监察官员,大兴诏狱,只会天怒人怨,人心相离。
  所以,要顺利的改革并扩充锦衣卫,首先就要废除其一些过大的权利。
  比如监察官员、巡查缉捕、诏狱等等,和军事无关的职责都可以废除,让其在军事上多发挥作用。
  并控制锦衣卫在京人数,降低文武百官对锦衣卫的忌惮,从而减轻各集团对锦衣卫的打压。
  当然,在改革之前,锦衣卫内部也需要清理一番,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指挥使骆养性了。
  骆养性这个人,史料对他褒贬不一,甚至更偏向于褒,贬主要是因为他投降了清廷,但并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之事。
  而且,他能力也是有一些的,正史中,周延儒的事还是他举报才曝光出来的。
  相比于满朝昏庸之辈,矮子里拔高个,他本不应该被革除职位。
  但是,骆家世代是锦衣卫,出现了多位指挥使,骆养性本人也在锦衣卫中混迹多年,与京中官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要改革锦衣卫,他这个指挥使首先就不能留,必须要让他把位子空出来。
  于是,才借了这个机会,等周延儒一回来,崇祯自己就将其揭穿,不给骆养性举报立功的机会。
  不然的话,无缘无故的将一个有功之臣给废了,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同时也可以借机敲打一下锦衣卫中那些碌碌无为之辈,为接下来的改革做好铺垫。
  至于升任李若琏为新任指挥使,一是资历够,二是比较忠诚,三是年纪大。
  是的,年纪大也是其中一点,随时可以退休。
  先让李若琏将位子占了,然后在改革中提拔一些干练的少壮派,从中选择出适合接任改革后的锦衣卫的使命。
  到时候,李若琏就可以功成身退。
  宣完旨以后,王承恩就提出了告辞,李若琏立即率领一干锦衣卫骨干将王承恩、沈浪一行人送出锦衣门衙门。
  一直看到车队出了锦衣卫后街,转进东江米巷消失在视野中,这才返回衙门内。
  而李若莲则要面临他成为指挥使以来的一系列问题,毕竟,他就任指挥使,不是谁都服的。
  王承恩和沈浪都没有在外面多耽搁,立即回到了紫禁城。
  乾清宫中,依然只有崇祯,沈浪和王承恩三人。
  崇祯在上首的地平台上踱着步,突然,他停下身子,看向下方的王承恩道:
  “王伴伴,宫中有内侍与官员勾结,将从朕这里探知的消息泄露出去,以便其在第二日的答辩中提前准备,从而获得朕的信任。”
  “为此,有大员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被朕委以重任。”
  “这不仅是对朕的欺骗,更是对大明的祸害,这些无能之辈通过此种手段获得高位,碌碌无为,打压异己,置我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其之祸害,更甚贼寇。”
  崇祯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王承恩脑海中一记当头棒喝,他脸色不由越发苍白,脑门上的汗珠不自觉的渗了出来。
  突然,崇祯的话语一停,然后淡淡的问道:“王伴伴,此事,你可知?”
  王承恩的身上仿佛被按了机关一般,崇祯的话音一落,他就直接跪了下去,忙不停的道:
  “陛下,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啊。”
  这绝对是杀头的死罪,王承恩没想到这种祸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是这么快的降临到自己头上。
  他以为沈浪的存在只有除了陛下之外的自己知道,陛下很多事情还需要依赖自己去执行,自己只会越来越受重用。
  只要不犯大错,就会平步青云,财运亨通。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才没多久,杀头的罪就要牵扯到了自己身上。
  王承恩清楚,这肯定与沈浪带来的史料有关系,上面肯定有内侍与官员勾结的内容。
  而能够探知到陛下第二天早朝要讲的内容,那内侍的等级肯定不低,比如像他王承恩这样的。
  王承恩不清楚沈浪有没有点明其中就有自己,但这种事情,一牵扯上就是大麻烦,万万碰不得啊。
  可现在,陛下已经将事情挑明了出来,他也没办法证明自己无辜,一切命运都掌握在陛下的手中,还有沈浪的嘴中。
  他只能匍匐在地上,等待命运的宣判。
  看到王承恩这副神态,崇祯直接道:“王伴伴,朕信任你,希望你也不要再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过去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与官员勾结,我希望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做这种糊涂事。”
  “大明的命运你比那些人更清楚,以后大明的去向你也清楚,你已经与大明连结在一起。”
  “大明兴,你则旺,大明亡,你也难逃厄运。”
  “而那些对大明不忠的人,朕会一一清算,你尽早切断与他们之关联。他们能给你的,朕都能给你,而且会给得更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