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812

  郑芝龙心头大震,他原本以为朝廷只是想利用郑家的水师为马前卒,为大明在海外的贸易扩张做准备。
  却没想到,朝廷是想以整个郑家的底蕴为基础,去向海外扩张,这无疑是赌上整个郑家的命运啊。
  他很清楚南洋的局势,非常的错综复杂,不只是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还有好几个欧逻巴强国也掺杂其中。
  若是大明的势力延伸进去,并妄图建立据点,势必会损害并威胁他们的利益,届时绝对不止竖立一两个强大的敌人。
  而且,那些欧逻巴洋夷在南洋经营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他们占据了有利的航道,控制了最好的据点,组建了强大的武装力量。
  郑家的实力和底蕴是不错,但是与已经形成气候的洋夷相比,还是相差很大的,特别是海上武装力量。
  在近海倒是不怕,可若是到了远洋,那必然不是对手。
  而且,这期间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还不一定敢保证有多少收益。
  若最终抢占失败,那无疑是血本无归。
  当然,听沈浪的意思,朝廷显然不会袖手旁观,也会给予各种支持,包括武力。
  若是成功的抢占了那些洋夷的贸易,那其中的利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风险越大,利益越大,可是,郑家又不是无路可走,非要冒如此大的风险。
  这些年,郑家控制了几条航道,不论内外都需要交过路费,每年的收益非常稳定且可观。
  安稳的日进斗金,还是冒险搏一搏更大的利益,郑芝龙真的有些纠结。
  若是年轻时,根本不会有任何迟疑,肯定立即答应。
  可如今家大业大,精力和斗志也不及一二十年前,所以才顾虑重重。
  沈浪没有催促郑芝龙立即表态,只是淡淡的道:“南洋适合建立公司的地方有不少,满剌加、岷里拉、巴达维亚都不错。”
  “我大明人才济济,朝廷也没想着只成立一家公司,谁占了哪里,谁就是那里的总督。”
  郑芝龙听到不由一惊,他知道沈浪的意思,朝廷只是觉得郑家最合适,但也并不是非郑家不可。
  郑家若是不答应,朝廷肯定会扶植其他人。
  随即,郑芝龙不再迟疑,连忙道:“督师大人,郑家愿意为我大明先锋,为大明海贸的开辟拼尽一切全力。”
  “只是洋夷战船实力强大,下官恳请朝廷在必要的时候,能给予一定支援。”
  “只要能消除洋夷水军的威胁,不管是满剌加、岷里拉还是巴达维亚,朝廷需要哪里,郑家上下必全力拿下。”
  郑芝龙之所以突然有了如此决断,是因为他刚才迅速进行了一番衡量。
  若是不答应,郑家的私军必然要上交,没有了相应实力的维持,郑家在海上的利益也很难保证了。
  而上交给朝廷的私军,肯定不会被解散,朝廷必然会改编之后扶植其他熟悉南洋贸易的商人接管,以逐渐替代郑家的位置。
  若是如此,郑家的衰落是必然的。
  当然,哪怕是衰落了,以郑家这些年的收益,当个富家翁,维持几代人的奢华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这样,他郑芝龙甘心吗?显然不甘心。
  而如今这世道,光有财富,没有足够的底蕴,能安心享受吗?
  所以,但凡郑芝龙还有些野心,有些魄力,就没有办法拒绝。
  这件事情虽然有不小的风险,但也是莫大的机遇,一旦成功,郑家必然是更上一层楼。
  郑芝龙的最终表态,不出沈浪的意料,他立即给郑芝龙吃了一颗定心丸:“朝廷就是郑家背后最大的依仗,你不用怕把事情闹大,放手去干吧。”
  “不过,在此之前,我大明水师还需要一番准备,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顶多一年。”
  “趁这个时机,郑大人可以好好的训练一下麾下军队的远洋海战能力。”
  “回头我让人给你送去几张大型战船的结构图,你尽量多造一些千料以上的战船出来,以便日后之用。”
  郑芝龙顿时安心了不少,连忙道:“谢督师大人,郑家上下,必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在沈浪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郑鸿逵也很激动,因为他也很赞同兄长的决定,毕竟郑家就是靠这个起家的。
  以前是郑家几兄弟单打独斗,付出重大牺牲才换来的今天。
  如今,郑家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着朝廷的支持,哪怕是重新当海盗,那也是奉旨当海盗,光明正大。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
  翌日,郑芝龙公开表示郑家会交出私军,《明报》也迅速的进行了报导,一时引起巨大的震动。
  因为郑家的私军数量最多,实力也最为强大,而且郑家还有海上根基,有实力和理由拒绝朝廷这种无理的要求。
  可偏偏,这样的郑家居然还是向朝廷妥协了。
  连你郑家这么深的底蕴都妥协了,其他拥有私军的世家大族还有什么理由和资本与朝廷对抗?
  于是,除了极少数冥顽不灵的,剩下拥有私军的家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纷纷将手中的私军交了出去,连各种兵器也不敢有丝毫藏留。
  至此,大明境内的私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正如很多人所料,朝廷推行崇祯新政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接下来就是土地改革和新的商税制度的逐步推行。
  这两项改革借鉴了部分雍正新政的改革内容,比如放松对户籍的控制,让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地税按田地多少,进行均摊交纳,官员和地主都需要缴税,剥夺其免税权。
  这咋一看,是大大的损害了官宦地主的利益了,因为他们不但要交更多的地税,还需要交各种商税,增加了不少额外的支出。
  所以,迅速引起了比解除私军更大的动荡。
  因为拥有私军的毕竟只是少部分官宦世家,而这牵涉到了整个官绅地主阶级。
  可即便如此,朝廷也没有迟疑,在全国开始清查土地,并登记造册。
  同时,朝廷开始规范并加强对牙行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商税制度一步步推行下去。
  因为大明大部分商业活动都需要牙行这个中介的角色才能达成买卖活动,牙行被官府控制了,若不好好配合,那买卖也没办法做了。
  所以,要么就联合起来闹事,逼迫朝廷撤除这些政令,要么就只能按照朝廷的要求,老老实实的交纳更多的地税和各种商税。
  可是,占地很多,买卖做得最大的郑家又带头了,公开响应朝廷的号召,强烈支持土地改革和新的商税制。
  经常和那些洋夷打交道的郑芝龙很清楚,大明原本的商税收得太低了,与那些商贸发达的欧逻巴诸国比起来,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哪怕是现在推行新的商税,交的商税多了,但也不比欧逻巴洋夷的重。
  当然,郑芝龙带头响应新的商税制度,并非是站在朝廷的立场考虑问题,毕竟商人都是逐利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与沈浪达成的协议,朝廷都已经让郑家负责海外贸易的扩张,这些地税和商税与那么重大的事情比起来,算什么?
  别说地税、商税了,就是崇祯新政的其他内容,郑家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只要朝廷推行,郑家都会第一个支持,唯朝廷马首是瞻。
  郑家一动,吴三桂、左良玉等人也纷纷响应,以更加大义凛然的方式支持朝廷的土地改革和新商税制。
  因为他们的利益与朝廷捆绑得很深,左良玉依然在考察期内,若是敢反对,必然会首先被清算。
  既然无法拒绝,还不如尽快站出来支持,也可以在朝廷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一个个支持朝廷的政令,其他世家大族哪还敢站出来公然反对,在朝廷首先对他们的施压中,一个个被迫就犯。
  毕竟只是损失了一部分利益,若是拒绝,万一像之前那些反对的家族一样被抄家灭门,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少了这些影响力大的势力和家族,其他人更是一盘散沙,拿什么去和朝廷对抗?也没有这个胆量。
  所以,随着政令的推行,不满和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顺利,不满的人也只能将这份不满放进肚子里。
  其实,雍正实施的各种改革中,摊丁入亩是最成功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但是,对于这样一项证明是可行的政策,沈浪反而没有借鉴多少。
  因为摊丁入亩其根本是一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在封建制度下比较适用,但是并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项政策只会将广大农民与土地捆绑得更紧,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制度,这与资本主义的进程是相背离的。
  英国的资本主义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便是“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残酷手段逼迫平民与土地解除捆绑的过程,所以也被称为是羊吃人的运动。
  但是,圈地运动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它反而给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不少的积极影响。
  因为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没有生计的农民自然而然的成了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