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12

  沈浪再次回到了王承恩的住所,以后怕是要长时间住在这样的住所中了。
  而在这之前,沈浪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份了,以方便今后的活动。
  三人商讨一番,觉得没有比太监这个身份更合适的了。
  有了这个身份,崇祯才可以不分白天黑夜的随时召沈浪进见,以商讨对策。
  而且,太监是很容易提拔的,只要皇帝和大太监扶持一下就行,文武百官也不会计较一个太监升得太快。
  现在大家都知道,崇祯又开始重用太监,一些心腹太监也被派去监军,担当大任。
  而沈浪接下来要帮助崇祯做的一件大事,便是帮助大明建立一支听命于崇祯,而且善战的军队。
  太监这个身份也很合适,只要地位足够,直接就可以去当监军,权力比总兵都要大。
  当然,现在沈浪的身份还不够,崇祯再怎么宠信,也不可能直接将一个从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宦官提拔为大太监,这就需要运作。
  这种事情,交给王承恩最合适,太监都是有传承的,大太监带小太监,王承恩自己都是曹化淳这样的大太监带出来的。
  所以,先让王承恩给沈浪安排一个合适的身份,再让王承恩找个机会将沈浪名正言顺的带在身边伺候,再给些机会,提拔起来快得很。
  当然,不是真的将沈浪阉了去当太监,只是借用太监这个身份而已,就像韦小宝一样。
  如果真要把他阉了,沈浪是打死也不干的,哪怕是扮假太监,他心中也是百般不愿。
  但没有办法,他自己也知道太监这个身份是非常适合自己的,不当也得当了。
  更郁闷的是,他从王承恩那里得知,在宫内,不是每个阉人都能自称太监的。
  太监是有身份的,只有到了一定品级的宦官,才有资格称为太监,否则只能当作宦官了。
  而宫中宦官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太监。
  合着,他沈浪现在即使想当太监,都没有资格,先要从宦官做起。
  此时的沈浪在王承恩所住的直房中,站在自己带来的镜子前,望着旁边放着一的整套宦官衣服,心中微叹一声。
  上次他也穿过宦官的衣服,但那只是临时的,自己也一直呆在房中不出去,也没人认识自己,无所谓了。
  但现在,一旦穿上了,以后在大明就要经常穿这个了,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还好在大明,对宦官和太监的歧视远远不及后世,沈浪也只能这般安慰自己了。
  但是一想到以后别人一句一个沈公公,沈浪就浑身一激灵,鸡皮疙瘩暴起。
  老子为大明付出太多了,沈浪感觉自己很伟大。
  不想那么多,沈浪开始不太熟练的由内到外将一件件衣服套上,这还是王承恩亲自教导的结果。
  毕竟,一个宫中的宦官连穿衣服都不会,肯定会引起很大怀疑,所以宫中的一些礼节、习俗之类的,王承恩这阵子也都抽空给沈浪恶补。
  沈浪一边学习,一边用手机将王承恩说的话给录下来。
  而王承恩有空没空也会时常来麻烦沈浪,向沈浪学习他带过来的电脑、手机、充电宝、户外电源等高科技产品的简单使用方法。
  他王承恩学会了,再教给崇祯皇帝,有空的时候,他可以看一看下载下来的电影、纪录片,也可以在文档中查找沈浪下载下来的各种资料。
  毕竟关于后世的各种资料太多了,沈浪如果整理的话,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他懒是一方面,另一方便是他觉得存在电脑里查找起来也方便很多。
  这又不需要多懂电脑,多教几遍就会了。
  套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假发,再戴上冠帽,一个标准的宦官出炉了。
  还别说,抛开这身衣服所代表的含义,穿在身上还蛮舒服的,再配把绣春刀,倒有些锦衣卫的作派了。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每天的早朝如期举行,这段时间早朝谈论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建虏入寇的事情。
  还是像往常一样,基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不是争论商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是将精力主要用来攻击对手提出方法的漏洞。
  轻则说你可笑,提出的意见仿佛孩童,重则说你与资敌无异,几乎是将大明为数不多的军力和物资送去给建虏消耗。
  又是嘲讽又是大帽子扣下来,另一方肯定要据理力争,最终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之前崇祯还会认真的听听,希望能够从中听取到一些中肯又实用的意见。
  现在,他真的没什么心情了,好像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那些争得面红耳赤,一副忠君爱国的人,他已经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看他们如此卖力的表演,崇祯真的有些想吐了,不再对这些人抱任何希望。
  等这些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崇祯让王承恩适时的拿出一份战报,是周延儒传回的捷报。
  他让人当众宣读这份捷报,止住这种毫无头绪的争吵,以昨晚批阅奏章太过乏累,匆匆结束早朝。
  百官很是意外,太意外了,皇上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么快的结束早朝了。
  可这几天,天天都早早散朝。
  但皇上给的理由又很充分,没人不知道皇上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他三十出头就头发花白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散朝之后,百官议论纷纷,一些人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表演也没有表演出来。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一阵子,早朝下得都很快,皇上好像没有太多的心情与众大臣商讨各项事宜。
  而且,原本很容易被通过的奏章,也被打回或者留中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崇祯根本不觉得累,甚至还很亢奋。
  每天下朝之后,离开那些虚伪的大臣,他的精神就好了很多。
  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让王承恩带着沈浪去见自己,与沈浪商讨国家大事。
  下面递上来的奏章直接让沈浪查阅,听取沈浪的意见后批阅。
  这要是让那些大臣知晓,恐怕会惊掉下巴,陛下居然相信一个毛头小子,而不信任他们这一群大臣。
  沈浪心中还有些腹诽呢,跟着这样一个勤奋的皇帝,他这阵子也忙碌得不行,不分白天黑夜的被崇祯召见。
  按崇祯自己的话说,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哪怕拿自己的一些寿命去给大明多争取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等最危难的时候过去了,他就开始休养身体。
  不然的话,大明都亡了,身体保养得再好也没用。
  理是这么个理,自己家也经营过企业,虽然和大明这个庞大的企业比起来,只能算是小豆丁,但谁没有为自己的企业拼过命呢?
  不过沈浪觉得,批阅奏章是次要的,毕竟大明现在的问题不是把奏章批阅好了就能够解决的。
  崇祯和沈浪商讨得最多的,还是接下来大明的发展规划,一个简要的纲领,总算是弄了出来。
  好在,崇祯还算是个好老板,不是个只想让人干活,又不想给好处的人。
  知道沈浪喜欢古董,所以这阵子也不时的给一些赏赐,沈浪已经攒了十几件宝贝了。
  这天夜里,崇祯冷笑着将一些密报递给沈浪看,原来是周延儒要凯旋而归了。
  是的,凯旋而归,恐怕只有他自己这般认为吧。
  崇祯早已经让王承恩派人去查探了,也早已有了结果。
  正如沈浪所说的一般,这家伙将大军带到通州之后,压根儿就没有动弹过,和清军的距离超过百里。
  双方连照面都没有打,哪来的一次次大捷?
  只是崇祯隐瞒了下来,故意当着不知,甚至还将周延儒发出的捷报在朝堂上念了几次。
  因为他清楚,鞑子要主动走了,再戳穿周延儒的嘴脸逼着他去交战,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庸才带兵,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就等着他回来,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可此时的周延儒,心情极好,以凯旋之师回归,风光无限。
  想到陛下的几次赏赐,这次回朝,肯定还有更大的收获等着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