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812

  两个大汉将军进来,将方九同拖了下去。
  随即,刘文灿被带了上来,高文彩在他将书信匆匆看了一遍之后,立即道:“刘大人,董大人和方大人都认罪了,你可是亲眼看到了。”
  “你的罪责不算多重,按大明律法,性命无忧,若是敢当着百官的面欺瞒陛下,罪上加罪,那就严重了。”
  刘文灿直接跪了,然后也被拖走。
  接着是周柏楠,这家伙难搞一点,但是在崇祯的威慑以及高文彩的恫吓之下,最终还是认罪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高文彩掌握了证据,顽抗下去的风险太大,这些见利忘义之辈最是懂得取舍。
  殿外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脸色大变,今天是怎么了?受审的还没审几个,来参加早朝的倒是一连被拖走了好几个。
  而且,这些人被拖出来之后,并没有为自己鸣冤,显然是认罪了,这让别人怎么给你申诉?太诡异了。
  随即董文岳像死狗一般被拖了下去,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都没有说几句话,直接就认罪了,弄得一干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啥情况?
  堂堂正三品的侍郎,对自己也太狠了吧,都不为自己说两句?
  在广场等待受审的那些官员更加惊骇,怎么回事啊?就这一会儿,进去一个,拖出来四个,一拖三啊。
  下一个,简直是无缝衔接,高文彩照葫芦画瓢,不过崇祯那句话不用他自己再亲自说了,高文彩直接代劳。
  “陈大人,证据确凿,若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欺瞒陛下,死不认罪,陛下说了,必诛九族。”
  “若痛快认罪,只诛首恶。”
  “龚鼎孳就是欺瞒陛下,已被定下欺君之罪,数罪并罚,诛九族。”
  “方才董大人、方大人、刘大人、周大人几位都不敢再欺瞒陛下,在确凿证据面前,立即认罪,一家老小才可免遭无妄之灾。”
  你这样说,又拿出了重要证据,我敢不认罪吗?那要被诛九族的龚鼎孳还放在这里,已经成了一滩烂泥,不诛九族的倒是被带走了。
  还是被带走吧,诛九族的要被留在这里,这和曝尸有何区别?
  这是都察院的一位左佥都御史,高文彩又拿出一些信件、所谓供词之类的,让他承认了确实和几人联合起来构陷忠良的罪名。
  于是,文官队列中又被揪出两个,在陈大人的指认和一些证据面前,这两人也不得不认罪。
  而且,审理的过程也很快,基本是高文彩拿出证据,再威慑一番,就基本认罪了。
  因为这里不是三法司,因为这里有高高在上的帝王,因为高文彩有重要证据。
  几个原因的综合之下,认罪的代价稍小一些,死不认罪的风险不但大,而且代价也非常大。
  所以,只要稍微有些脑子的,也不敢再顽抗了。
  而且这些认罪的人,往往又可以帮助高文彩将一人甚至多人拖下水,因为他们有各自的圈子,私下间有各种肮脏的交易。
  大家一条绳上的蚂蚱,被同党出卖,最是要命,再狡辩也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也只能认罪。
  所以,经常逮住一人,却可以抓出一串。
第二百四十八章
降维打击
  在广场上受审的官员在迅速的减少,参加早朝的文武两列官员也在减少,其中大部分是文官。
  他们不是没想过反抗,而是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进去啊,被叫进大殿里的人,最终都直接认罪了。
  甚至你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认罪,你让外面的人能干什么?他们自己都没有喊冤,你还想帮他申冤不成?
  想说两句话都找不到由头,反而容易将自己暴露出来,万一自己没事搞个有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平时侃侃而谈的文官们,此刻一个个仿佛吃了狗屎一般难受,有话想吐出来,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场面显得很是诡异和沉闷。
  本来还以为是一场血雨腥风般的对抗,却没想到,锦衣卫没有直接与他们交手,而他们的人数却在一点点的减少,所有人都心中大急。
  当然,开局这般顺利,而且成果不小,和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息息有关。
  这些人一开始都没想到锦衣卫会用这种战术,本能的以为会和三法司审案一般,有大量的问题要问,所以也就需要大量的陈词。
  这是在朝堂之上,锦衣卫不能动用酷刑,需要动嘴皮子,他们就有很多时间和精力陪锦衣卫慢慢玩了。
  锦衣卫没有刑具,和老虎没了爪牙有何区别?我们都是吃嘴上这碗饭的,这么多张嘴还斗不过你锦衣卫那帮粗鄙之人?
  他们都能想象到李若琏等人气急败坏,又哑口无言,无处辩驳的神情了。
  可是没想到,李若琏甚至都没有亲自出马,只派出一个指挥佥事,三言两语,再拿出几件东西,那些人就先后招了。
  这就像打仗,你枪支弹药都准备好了,士气也很旺盛,可冲在前面的人直接投降了,这仗还怎么打?
  现在最爽的是崇祯,不过他还是装着非常愤怒的样子,但心里却是爽得一批,这些该死的狗贼也有今天?
  直到现在,整个切毒瘤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之所以能这般顺利,是因为最近这大半年时间里,借助防治鼠疫的名义,借助全城消毒的机会,沈浪让人将一些小东西趁机放在一些官员的正房、卧房等重要位置。
  然后等下次消毒时,再让人将东西拿回来,再放一个新的进去,待下次再取。
  这些小东西很小,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很难被发现。
  而这东西的作用,也没几个人知道,哪怕是亲自去放的人也不知,所以哪怕是房子的主人发现了,也不会暴露秘密。
  这些东西最终都会交到电讯司,然后变成一本本标有各个官员名字的档案,每个人对应一本。
  这些都是情报,而且是很难从正常途径获取到的情报。
  毕竟正常人都只会在觉得很安全的场景下,才会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显露出来。
  为了让这些情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沈浪在电讯司下面成立了一个情报部,专门分析这些情报的。
  为此,沈浪在现代社会还花钱请教了一些懂这方面知识的学者、专家等等。
  然后,他再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发挥出来,让情报部按职位、同一派系、关联程度等等对这些情报进行归类。
  崇祯看过些重要资料,所以他没有哪一刻对自己手下的这帮人有这般了解,他们大概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他也知道了。
  正因为了解,所以他心里才会如此愤怒,在这一刻将这些混账拖下去之后,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
  如今,除了一些位置不重要的部门,沈浪只要说出一个七品以上的京官名字,情报部就可以迅速的找出这个人的档案。
  这档案中会有他在何时何地说的哪些话,他与何人有联系,是哪一个派系的等等重要内容。
  这几天锦衣卫抄家获得一些重要证据也送到情报部进行归类。
  正因为如此,今天被揪出来的那些官员,沈浪可以随时的将有关他们的各种证据给拿出来,让他们哑口无言。
  这还不算,沈浪还联合李若琏、高文彩等人借助这些证据链进行了排兵布阵。
  谁先对付,谁后对付,对付谁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都商讨之后记录下来。
  然后,由沈浪在偏殿进行统筹安排,通过无线电让高文彩,甚至是崇祯按照战术执行就可以。
  几人也进行了各自的分工,崇祯主要是用他的皇帝身份进行施压,并在关键时刻做出裁决。
  高文彩负责执行整个审理过程,李若琏压阵,必要的时候再出面,可这个必要的时候到现在都没有出现,所以才说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而沈浪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现场,但他的职责非常重要,他要衔接好各个环节,节奏不能乱,同时及时而精准的提供高文彩需要的证据。
  所以,从一开始,沈浪和崇祯联合锦衣卫就将这次的审理当成了一场战争在打。
  而且是将对方一个个单独拎出来打,针对性的打,集中力量打,称之为降维打击一点都不为过。
  打一个,再顺带着将关联之人牵扯进来,乘胜追击将这些同党迅速拿下。
  所以就不时的出现,打一个带出一串的情景,这些都是有策略的。
  这就是有组织的打没有组织的效果,任那帮不可一世的文官再怎么狡猾无耻,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晕头转向。
  真的是晕头转向,居然有人受不了这种压抑,晕了,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
  “太医,快传太医。”王承恩立即派人去找来太医。
  然后接二连三的有人晕倒,沈浪立即让王承恩亲自去看着,简单救治一下就尽快将人带来,如果不能行动,抬也抬来。
  他们之所以装晕,很大的可能性是想趁这个机会互相接触一下,然后商讨应对之策。
  其实,沈浪根本不怕他们接触,你临时抱佛脚,你能讨论出个花儿来?
  你们不是能说会道吗?老子把物证还有身为你们同党的人证摆在你面前,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有几个能坚持不跪的?
  他们现在耍什么花招,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所以现在是跑也跑不了,躲也躲不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