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812

  为此,他还欠了崇祯一个人情。
  毕竟,崇祯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帝王,岂会在乎一个晋商之子的死活。
  有沈浪出面为王子为求情,崇祯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
  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罢了,却能够看出沈浪此人的有情有义,他很欣慰。
  若沈浪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他反而会心生芥蒂,毕竟没有谁愿意自己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这种人。
  王登信没再顽抗,愿意全力配合锦衣卫,他的影响力以及掌握的情报远比田生亮的多,而且京官与他牵扯更是有不少。
  他也在西四牌楼的高台上将自己的罪行,以及与自己勾连的官员全部公开,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在锦衣卫的暗中推动下,一时之间,不少京官都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此种情景下,崇祯立即出手,让关宁军配合锦衣卫直接按名单抓人。
  吴三桂知道这不是什么好活儿,会得罪一大票子人。
  名单上的一些官员甚至还和吴家有着不错的交情,让他很是纠结,仿佛被架在火上烤。
  可是,他能抗命不遵吗?他敢抗命不遵吗?
  最终,他只能选择接受命令,毕竟这可是在京师,陛下让关宁军去抓通敌罪犯,关宁军推脱是何居心?
  而且,他也不敢徇私,也没办法徇私,锦衣卫还在旁边看着呢。
  只得将麾下的关宁军分派出去,跟随锦衣卫一起去抓捕,而他自己则躲起来,不直接出面。
  “吴三桂小儿,你关宁军的辽饷,若没有我,你们能拿这么多?”
  “吃里扒外的东西,前日还来府上拜访老夫,今日就抄老夫的家啊,真是混账啊。吴三桂,你不得好死。”
  “陛下,老臣冤枉啊,你们这些混账不可在此放肆。吴三桂,待本官洗刷冤屈,定报今日之辱啊。”
  既然是抓人、抄家,自然不会太温和,一时间弄得鸡飞狗跳,他们无处发泄,只能将火气撒到冲在第一线的关宁军头上。
  吴三桂虽然躲着,但也时刻关注着这些消息,听到自己平白受了这无妄之灾,得罪了那么多京官之后,心中郁闷不已。
  他知道自己被人阴了,但又无可奈何。
  待关宁军将人带走之后,锦衣卫再通过探测器等手段挖掘一些隐藏的秘密,进一步完善锦衣卫掌握的证据链,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抓人只是第一步,还是需要审判的,没有人敢不经过审判就对这么多京官进行定罪,哪怕现在的崇祯也做不到。
  可是,那些被抓之人,也没人愿意坐以待毙,哪怕是没有被牵连的人,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派系的同党身陷囹圄,各方奔走进行营救。
  一时间,京师暗流涌动,风声四起,锦衣卫一下子被权贵士大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他们强烈要求锦衣卫拿出确切证据,而不是听从几个通敌晋商的胡乱攀咬,这是在扰乱朝政,动摇大明根基。
  毕竟这些晋商连大明都能出卖,为了活命,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故意捏造事实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且这次牵扯人数如此之多,岂能这般轻率的定罪,大量官员联名上书,奏章像雪片一般飞向宫中,有的人一天连写好几封。
  崇祯感到了压力山大,不过在沈浪的支持下,还是迅速的坚定了信心。
  所以,双方的这次正面碰撞,崇祯没有妥协,当然也不是直接不留情面的动用军队镇压,那样只会引起更大的反弹。
  咱们讲证据,摆事实,将你们的丑恶嘴脸全部揭露出来。
  证据和事实,自然需要锦衣卫提供。
  这天早朝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锦衣卫李若琏为首的几人,另一派则是超百人的文武官员。
  沈浪和崇祯他们都已经知道,这些人有派系,但此刻却摒弃了门第之见,已经暗中联合了。
  因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相互彼此之间,而是变成锦衣卫了。
  锦衣卫这几天到处抓人,可没有管是什么派系的,不管是东林党、浙党还是楚党,上了名单的全部抓了,也将各派系全部得罪了。
  而且锦衣卫的迅猛成长也让他们深深的忌惮,担心锦衣卫死灰复燃,重新成为陛下制约他们的爪牙,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这次锦衣卫一下子得罪那么多人,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要趁此机会将其重创,甚至是剪除。
  也就是说,李若琏要率领锦衣卫一己之力去对抗几乎整个朝堂了。
  若是动用武力,这些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再多也不可能是锦衣卫的对手。
  可是,若要论动嘴皮子,似乎只会动粗的锦衣卫也根本不可能是这些人的对手。
  而且对方出现在朝堂之上的人数,还是锦衣卫的几十倍之多,似乎锦衣卫的赢面很小。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锦衣卫的背后却是沈浪和崇祯。
  他们应该会想到崇祯会支持锦衣卫,但是在大殿上,在百官的眼皮子底下,即便身为皇帝,也不能公开偏袒吧。
  所以,势单力薄的锦衣卫还需要暗中的大招。
  正是喜欢藏在幕后出手的沈浪,他此时正带着一帮精干人员就在旁边的偏殿中等待着。
  通过无线电和监控时时关注着这里的动静,并及时提供支援。
  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第二百四十五章
陛下,发飙了(上)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上殿为自己申诉的,起码是早朝的时候有资格参与。
  之所以没有选择由三法司去审理这些案情,是因为沈浪和崇祯都不太相信三法司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不太相信整个大明的官场。
  一旦这些人互相勾结,最终将这些涉事案犯判处无罪,再想让他们归案就很困难了。
  而且锦衣卫还要承担重大责任,这不是沈浪和崇祯希望看到的。
  所以,崇祯力排众议,直接将通敌案当成第一要务在宫中审理,他崇祯和百官亲自参与,力求公平公正。
  若是锦衣卫故意罗织罪名,诬陷忠良,锦衣卫相关人员入狱定罪。
  若是锦衣卫能拿出确切证据,涉事官员入狱定罪。
  虽然几乎所有官员都想把案子下放到三法司去审理,这样他们好暗中运作,但看到崇祯提出了这般公平的方案,而且态度坚决,他们也不好再反对。
  因为若是不同意,崇祯就拖下去不审理,要着急的反而是他们。
  宫外已经吵翻了天,再不尽快拿出个结果,全城百姓恐怕都要直接将那些涉事的官员给定罪了。
  三人成虎,时间拖久了,哪怕最终洗刷了冤屈,那名声也臭完了,所以他们最终只得妥协。
  前面的礼节流程走完了之后,就开始正式进入审理程序了。
  但是顺序,谁第一个,谁第二个,第三个,则是由沈浪说了算,而这个排名则是在之前就被沈浪和李若琏商量好了。
  这个排名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没什么感觉,也不会想到是被人刻意安排,所以没什么人强烈反对。
  但是,这对锦衣卫来说却很重要。
  “带兵科给事中龚鼎孳。”偏殿中,沈浪通过无线电下令。
  给事中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是和御史一样,是言官,话语权很重。
  大明最开始设置言官,是想让他们拨乱反正,敢于谏诤,指出各方面问题,从而便于皇帝更好的施政。
  现如今,很多言官早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初衷,为了各自的私欲,也参与结党营私,成为了一些人手中的刀。
  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利,经常颠倒黑白,搬弄是非,极为不耻。
  龚鼎孳就是其中一个,这家伙在正史中可是个三姓家奴,身为大明的言官,先投李自成,后接着又投满清。
  时人皆是不耻,可能是因为他的影响力不如那些大汉奸,后世人知他者不多。
  虽然这家伙为人不怎么样,但是艳福却不浅,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都被他收入房中,纳为小妾。
  当然,沈浪第一个拿此人开刀,并非觊觎人家的女人。
  而是因为这家伙职位不高,背景也不深厚,先拿这样一个走狗试试水看看效果。
  没有多久,一身袍服还算干净的龚鼎孳被从外面的广场上带上来,因为他还没有被真正定罪,所以也没有让他穿囚服,穿的是平时的常服。
  龚鼎孳虽然有些紧张,但并不惶恐,眼神扫过两旁站立的百官时,看到几个鼓励的眼神,他心中稍安,看来自己并非孤立无援。
  若锦衣卫拿不出铁证,休想给本官定罪。
  他上到殿中向崇祯施过礼之后,就老神在在的站在那里,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