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812

  “创造此战术之人,乃神人也。”崇祯不由感慨。
  沈浪深以为然,这种战术,不但要会用,还要用得好。
  游击战有五项基本原则: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
  沈浪用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五项基本原则,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就完全掌握了游击战。
  比如说合理选择作战地点,他沈浪选择的作战地点一定是最合理的吗?
  若是换一个精通游击战的将领过来,他可能会在同一场战斗中选择不一样的作战地点。
  同样的,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沈浪由于眼界、作战经验等原因,很可能选择的都不是最合理的。
  这都是他还不足的地方,沈浪自己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听到沈浪丝毫不避讳自己的不足,崇祯很是感慨,也很欣慰,这样理智的年轻人真的是太难得了。
  要知道,沈浪可是刚刚取得了大胜,却还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实属难得。
  “沈卿太过自谦,朕觉得你将游击战的战术理念运用得非常不错。”
  “击而不游则为莽,光是这一点,今天若是换另一个人,可能就不如你,他会不会把整个勇卫营葬送掉都是另说。”
  “朕不需要拿勇卫营与建虏对换,哪怕是八千换这次入寇的所有建虏,朕也不会同意。”
  崇祯这句话是实话,因为他很清楚眼下对大明最重要的威胁是流寇问题。
  拿大明最重要的王牌与建虏拼完了,那无疑是在葬送大明的命运。
  已经知道正史走向的崇祯,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现在崇祯对沈浪是越发满意了,理智、稳重、聪明、低调不张扬……
  真的,他看到了沈浪身上太多的优点。
  有沈卿在,朕心安矣!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不知不觉间,沈浪和王承恩拍摄的视频都看完了,沈浪也讲解完了,崇祯很是痛快,反而越发精神。
  这时,王承恩才连忙起身,恍然大悟,连忙躬身请罪道:“陛下,沈大人,奴婢有罪啊。”
  崇祯和沈浪皆是一怔。
  王承恩这才道:“奴婢一时忘了时辰,此时已然快十二点了。”
  原来如此,之前崇祯提醒过他,让他在十一点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以便结束今天的会面,让沈浪早些回去休息,此时却快过了一个小时了。
  真的是忘了吗?其实沈浪和崇祯都明白,这是王承恩故意为之,讲到最精彩的时候打断,岂非坏了兴致?
  他这种贴身服侍的,眼力见儿很重要,要会见机行事,要会揣摩圣意。
  显然,王承恩做得不错。
  从养心殿出来后,沈浪没有在宫中入住,而是直接从乾清宫中的传送门回到了现代社会。
  因为他还是习惯睡在自己那个小窝中,既踏实,又温暖。
  当然,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隐讳的告诉崇祯,我在明朝住不惯,更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他低头看了看刚才崇祯高兴之余赏赐的十件宝物,心中暗道:“所以,我来大明是来赚钱的,猜忌谁也不要猜忌我。”
  回到家后,好好的泡了个澡,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安稳觉。
  一觉睡到早上八点,洗漱完之后就到小区里的早餐店过了个早,豆浆、油条、包子,都是老手艺,爆赞。
  吃饱喝足,该去大明上班了。
  到了乾清宫后,沈浪先用无线电联系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随即亲自到乾清宫将沈浪带出来。
  之所以要多此一举,是为了让王承恩将有可能的耳目给清退,以防外人知道这乾清宫倒成了他沈浪经常出入的场所了。
  不然,一些人肯定会以此找麻烦,皇上居然把乾清宫腾出来给你沈浪用,这是谁的大明?这皇宫的主人究竟是谁?
  和崇祯请安之后,沈浪到城外的军营巡察了一圈又迅速回城了。
  因为周遇吉已经将相关事情安排好了,勇卫营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扫战场,至于打仗的事情先教给关宁军吧。
  从派出去的探子,以及安插在刘公公身边的锦衣卫汇报的消息,关宁军确实比之前卖力了不少,昨晚先拼力击败了那支五千人的建虏。
  随后又分兵去袭扰撤离的建虏大军,几次交战之后,互有损伤,双方一直纠缠到天亮。
  不过,天亮之后,建虏主动组织了一起反击,将关宁军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偏军击败,关宁军主力随即退避到十里开外与建虏对峙。
  正如沈浪所料,阿济格虽然被勇卫营打出了心里阴影,但却不怕关宁军。
  让建虏在关宁军头上找回一些信心,然后再来找勇卫营的麻烦,让他们继续玩吧。
  至于勇卫营,近期之内沈浪是不准备出战了,因为他可不想现在把阿济格吓跑了,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昨晚好好的休息了一下之后,沈浪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灵光了不少,又有了几个不错的主意。
  若想要这些点子起到不错的效果,这些建虏将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他们跑了,就玩不下去了。
  没有勇卫营的袭扰,建虏也难得的获得了一些安宁,全军上下似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即便击退了关宁军,也没有消散多少。
  因为,大概的损失已经统计了出来。
  从进入明国境内到现在,已经有两位固山额真阵亡,分别是镶白旗的英俄尔岱,正红旗的杜雷。
  梅勒章京战死六人,其中一个还是先汗的侄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堂兄弟务达海。
  当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务达海并未战死,而是被生擒了。
  这些人都是大清的重臣,一次战死如此之多,骇人听闻。
  至于中层的甲喇章京和牛录章京,则更多了,超过三十人。
  这是将官的损失,军队的伤亡则更是庞大,光是满洲兵总计伤亡便有五千人了,出征时兵力过万,已经损失了一半,只剩下五千余人。
  之所以满洲兵伤亡如果之高,与最开始分兵脱离主力,然后被明军暗算有关,光那一段时间损失就超两千人了。
  再加上这次,才有了如此大的伤亡。
  至于汉军和蒙古兵,损失同样不小,特别是汉军,累计损失近八千人。
  其实,这些汉军大多并非直接战死,而是崩溃之后四散而逃了,这让满洲人非常恼火。
  不少人觉得满洲兵损失如此之大,完全是被汉军连累了。
  所以,身为汉军主将的孔有德和尚可喜明显的感觉到了一些满洲人对自己的不善,可他们也有苦说不出。
  而蒙古骑兵,也损失了超过三千人。
  满汉蒙三军加起来,损失超过一万五千人,三成的作战兵力没了。
  这个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宜再作战下去,应该要撤回大清再从长计议。
  可是,从大清绕道蒙古进入明国,经过近一月时间的劳苦奔波,跨越千里,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然后再空手跨越千里而回,谁都无法甘心。
  当然,这最终做主的还得英亲王阿济格,因为他是统帅,而且承担的责任最大。
  这次牵扯太大了,谁也不想趟这趟浑水,很容易被淹死的,所以都尽量的撇开,谁爱做主谁做主。
  阿济格难得的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看众人是怎么想的。
  于是出声道:“诸位有何想法,尽皆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商议。”
  可是,平时生怕自己没有话语权的一些人,此刻却是天雷都轰不出一个屁,皆是沉默不语,没人要带头说话的意思。
  阿济格心中愤恨,直接点名道:“饶余郡王,你待如何说?”
  阿巴泰态度诚恳的道:“一切但凭英亲王作主。”
  阿济格目光微凝,阿巴泰则是看向他处,不再言语。
  阿济格重重的哼了一声,又连续点了几人,皆是这种话。
  算了,不问了,问了也是白问,而且还没办法找麻烦。
  看来,还是只能靠他阿洛格自己,他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这样回去的后果,必将失去一切,亲兄弟多尔衮也保不住自己,更不会保。
  他阿济格会甘心吗?肯定不会,而且剩下的军力完全有一战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