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812

  而上半年他阿巴泰在京畿肆虐的时候,吴三桂也奉命率关宁军入关驰援,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吴三桂的战意不强,行军速度非常迟缓。
  最终,一直拖到他阿巴泰离开,两军也没有真正交战。
  这一次,崇祯一开始就下旨让吴三桂率军入关,吴三桂知道之前的拖延行军速度的方法行不通,便采取了现在这种方式。
  既不想打,也不想走,这样既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又可以给崇祯一个交代。
  虽然如此说,但阿巴泰可不认为关宁军就真的一点威胁都没有,如果有机会,吴三桂肯定不介意率领关宁军来占些便宜。
  毕竟关宁军现在还是吃着大明的皇粮,能用一些战果向崇祯邀功,已经将自己利益凌驾于其他之上的吴三桂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阿巴泰也想解决这个隐患,但显然低估了吴三桂的不要脸程度,一直无法如愿。
  现在这狗皮膏药又粘上来了,他阿巴泰还不能视而不见,还得抽调一些力量监视。
  ……
  宝坻东北三十里处,一队十多个吴家家丁组成的哨骑飞驰而回,与吴三桂汇合,通报这阵子的发现。
  吴三桂一身戎装,白面无须,大耳高鼻,五官端正,用玉树临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即便其鼻梁上有一道伤疤,也并没有影响他那张较好的面容。
  据说这道疤是他率领吴家二十几个家丁为救他被满州军包围的父亲吴襄所留下的,那时的吴三桂还不到二十岁,此战也可看出吴三桂的勇武和胆魄。
  时过境迁,曾经的英武少年,此刻早已经一去不返,变得狡猾而自私。
  为首的家丁见到吴三桂之后,立即行了一礼,然后汇报道:“大人,此次我们一直深入到武清一带,有重大发现。”
  吴三桂饶有兴致的哦了一声,问道:“有何发现?”
  这家丁连忙道:“我们听闻杨村附近被建虏掳掠,便想过去查探一番,可在我们距离杨村还有五里开外时,就听到有战斗的声音从侧后方传来。”
  “那是大量火枪开枪的声音,因此才可以让我等隐约听到。”
  听到这里,吴三桂神情一动,露出惊奇的表情。
  这家丁继续道:“我等很是惊奇,这一带早已经没有大股明军,是谁还有这么多的火枪?是哪两方在战斗?于是下官立即带人前去查探。”
  “可下官还未抵达,枪声便停止了。下官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小心潜行过去查探。”
  “手下查探后回来禀报,战斗已经结束,现场留下了几百具无头尸体。”
  “下官很是震惊,连忙带人亲自去查看。”
  “果然,方圆不到两里的地方散落着五百左右的尸体,虽然尸体的脑袋被割掉,盔甲也被扒掉,但下官还是一眼就认出,这些尸体大部分是蒙古人的,满州真夷约四五十具。”
  “因为满州兵和蒙古人装扮不一样,满州兵大多着棉甲,这些棉甲被胜利者扒走了。反而是蒙古人,很少配备棉甲,那些人看不上,所以就没有扒他们。”
  吴三桂的目光一凝,能够在这么狭小的区域将五百左右的蒙古、满州兵全部消灭,手段当真不简单,关宁军不出动个几千人死战很难做到。
  “正在下官继续搜索踪迹时,却是看到一支十几人的建虏哨骑也发现了这里,他们从另一边赶来。”
  “下官不想与他们冲突,所以主动避开了一些。”
  “这些建虏也不想找我们麻烦,所以没有来追,直接下马查探。”
  “可是,那些建虏刚下马没走多远,突然一阵枪响从我方左侧响起。”
  “这些建虏的哨骑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直接被打翻一大半,剩下几个立即想逃,可还没摸到自己的战马,便被一一射翻。”
  吴三桂的目光再次一凝,追问道:“你是说这些人在消灭这支建虏之后,并没有全部离开,还留下了一些人在旁边埋伏。”
  这家丁连忙回答道:“是的大人,他们是埋伏在百步开外的一片草丛中,不上前查探根本难以发现,所以下官等人和建虏都未察觉。”
  “不过这也说明,他们对我们的敌意不深,不然下官一行恐怕也回不来了。”
  吴三桂眉头微皱,再次追问道:“你确认他们开枪的位置是在百步开外?”
  那家丁肯定的道:“是的大人,下官和手下都可以确认。”
  吴三桂对自己家丁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既然这样说,那肯定不会有错。
  可是,大明什么时候有这么厉害的火枪了,在这么远的距离还能有这么大的杀伤力,而且准头还很高。
  “他们有没有和你们照面?”
  家丁连忙道:“正要和大人禀报,下官在看到建虏遭到伏击之后,便立即想要离开,却没想到,我们身后突然出现一队人马堵住了我们的去路”
  “这些人装扮有些奇怪,头盔并非我们见到的明军头盔,身上的布甲好像是我们的棉服和棉甲拼凑起来的一般。”
  “棉甲只护住了双臂和双腿,最重要的躯体反而没有配甲,只是单薄的棉服。”
  “而且每个人手上都有火枪,有长枪和短枪。”
  “因为刚看到这些火枪的威力,下官等人没敢轻举妄动,然后就看到一个人主动上前。”
  “他对下官说道,他代他们的沈浪沈大人向大人您问好,作为见面礼,刚才他们射杀的十几个建虏就归我们了,不过战马他们自己牵走了。”
  说罢,他手一挥,让手下拿过来十几个脑袋和十几套棉甲。
  吴三桂稍微辨认一番,就确认这是满州真夷。
  “听说王承恩的义子就叫沈浪,两月前才被陛下晋升为一支勇卫营的监军。难道,这些人就是此人麾下?”
第一百二十七章
假消息,全部都是假消息
  随着勇卫营的不断出手,消息也渐渐的无法隐瞒,各方也陆续的收到了各种信息。
  顺义城,各种情报纷至踏来,让阿济格那火爆的脾气再也忍受不住,大发雷霆,而一些与此有关的人也难逃凄惨下场。
  因为这些情报中,没有一个是有利的,几乎全部是他自己派出去的分遣队受到攻击,而且都是在野外。
  良乡西北二十余里,固安北方十余里,涿州东北十余里……
  怎么到处都有明军,明军不是弃城逃跑了吗?
  他们难道是故意弃城跑到城外伏击我大清军队?就算是,明军拿什么伏击?
  如果明军真有那般能耐的话,上半年阿巴泰就不会势如破竹了。
  短短几个月时间,遭受重创的明军就突然有了这种胆量和能力了?阿济格百思不得其解。
  被明军袭击倒不是不能接受,关键是,这些被袭击的分遣队,全部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更可笑的是,他们遇到的明军数量基本都不超过一千人,而这些分遣队,少的有三百以上,多的则有五六百。
  虽然明军的数量更多,但是以前在这种人数对比的战斗中,大清战败的次数屈指可数。
  可这次,这些分遣队全部战败了,这一个个脑袋都让驴踢坏了吗?大清精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变得比明军还孱弱吗?
  阿济格简直不敢相信,他怀疑这些消息都是假的。
  假消息,假消息,全部都是假消息。
  可是,那么多哨骑、探子,谁敢拿这种事情来欺骗他英亲王?
  阿济格阴沉的脸上都快滴出水来,这简直是在对他英亲王最无情的羞辱,诚心的给他阿济格难堪。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阿济格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同寻常了,自己可能不知不觉的中了明军的某个圈套。
  他目光阴寒的下令道:“把所有派出去的人都招回来,那些掳掠带不回来的汉奴,都斩了,把人头带回来。”
  这些消息太过纷杂,他要把那些派出去的分遣队都召回来,亲自询问清楚详情。
  各方都说受到伏击战败,他也要统计损失。
  几天过去,能通知到的分遣队都通知到了,能回来的也都基本上都回来了,但还有几支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连派出去的哨探都没能再回来。
  “巴克山呢?”阿济格发现镶白旗的一支没有回来,一个都没有。
  立即有人上前汇报:“英亲王殿下,早就派人去通知了,前后派出去了三批人,都没有回来。”
  阿济格心头一凛,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混账,不可能……”阿济格立即强迫自己打消这种念头,镶白旗近五百精锐,怎么可能全军覆没呢?
  真的想要全歼这支镶白旗精锐,明军就算出动五千人都不够,明军从哪里抽调五千精锐去围剿巴克山?
  “再派人去找,从汉军中派人,他们对明国境内更熟悉。”
  阿济格的这个命令说明他心中其实已经知道结果了,因为在哨骑、探子的运用上面,他更相信满州兵。
  一方面是处于信任,另一方面是更相信满州兵的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