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20


  长林府是得武靖帝御敕,以亲王府规制启建的府邸,完工之初便五院俱全。萧庭生不喜铺张,只开了主院和书院为日常起居之用。萧平章成亲册封后,又为他开启东院,另配了一套仆从差役和小厨房,算是府中之府。而萧平旌因为一年有大半年在琅琊山,所以只在主院南边给他隔了个小院子,日常饮食随他心意,爱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
  长林世子妃蒙浅雪生于将门,其叔祖父蒙挚生前曾掌领禁军多年,又参与创建了长林军,是朝野公认的武靖帝第一心腹。由于自幼习武,这位世子妃既不擅女红,也不爱棋画书文,尽管身手好到胜过了夫君,却远不是常人眼中的世家淑女。当年御旨赐婚联姻之时,大家表面上虽称赞门当户对,但在许多人的心底,这位英气有余柔婉不足的蒙家女儿,其实并不太配得上温润博学,宛如芝兰玉树的长林世子。
  可是不管外人曾经有何看法,两人结缡七载以来,恩爱缠绵一如新婚,除了尚无儿女这一点缺陷以外,蒙浅雪在夫家过的日子简直无可挑剔,令满城闺阁贵女们艳羡不已。
  从父王的主院回来后,萧平章自觉身体又有些虚软发沉,不愿他人担心,自己赶忙到长榻上半躺了下来。蒙浅雪虽不爱女红,却能烧得一手好菜,见萧平旌今日被父王训责得有些发蔫,便去了东院厨房,亲自给他做了几道小菜。
  萧平旌在兄嫂这里一向自在,将小炕桌拖到榻边,一面吃着,一面抽空向兄长抱怨,“大哥你在养伤,肯定不知道老爹他有多过分。元叔一路上那么小心护卫着人证,明显心里是有数的,可偏偏半个字也不肯提前告诉我。他敢这么干,不是老爹给了他指令还能是谁?”
  其实关于纪琛的安排,一大半都是萧平章的主意。不过他拿着父王顶锅也不是第一次了,只微笑着安抚弟弟,“但是到最后,一切都没有瞒过你的眼睛,这感觉不是也挺好吗?”
  “我真的、真的是到了最后才反应过来的!那整整一路,我紧张得脑子都没有停过,吃不好睡不好,一有动静就惊醒,每天都怕自己漏掉了什么关节,会出什么乱子。结果呢,他老人家早把大局握于手中,不过是存心历练我罢了。”萧平旌手中的筷子稍停了一下,拨开头发给兄长看,“大哥你瞧,你瞧,头发都熬白了几根,人也瘦了!那还真是我亲爹呢!”
  萧平章忍了笑,倒真的俯身看了几眼,揉了揉他的头顶,哄道:“所以我才特意让你大嫂多给你做几个菜,趁着在家好生补一补。父王那边我要是找着合适的机会,一定也帮你多劝劝,让他不要再把你当小孩子调教了。”
  “还是大哥对我好……”萧平旌这才气性稍平,朝嘴里又塞了几口菜,赞叹道,“大嫂这手艺真是没说的。我每年总忍不住要回来住些日子,实际上就是舍不得大嫂这口吃的……”
  蒙浅雪闻言十分得意,萧平章端着药碗的手却立时一顿,向他佯怒地挑起了双眉。
  “当然也是因为想念大哥……”萧平旌正慌张描补着,恰好有人影从窗边走过,他赶紧又提高了声音道,“最想念的还是父王……”
  萧平章被他惹得笑疼了伤口,半弯着腰,“你别装乖巧了,那一定是周管家在查夜。这个时辰父王不会过来的。”
  萧平旌这才松一口气,又端起了汤碗。
  萧平章徐徐后靠在软枕上,见平旌已经吃得差不多,这才语气闲淡地对他道:“宋浮和纪琛下狱之后,以廷尉府为主隔离查办,明日正式初审。父王认为长林府应该避嫌,不管是明里暗里,半句也不肯多问。也不知道究竟能审出些什么来……偏偏我又不能出门。”
  萧平旌打小就惯于替兄长跑腿,长林王妃以前曾开玩笑地说,平旌刚学会走路,就能被他哥使唤着拿鞋递袜。此时听萧平章这么说,立即就应道:“大哥你想知道什么,我去打听。”
  萧平章等的就是他这句话,正要开口,胸口突然一阵疼痒,忍不住又咳嗽起来。蒙浅雪急忙赶过去,轻轻给他拍着背。
  “大哥的伤痊愈得这么慢,实在让人担心。”萧平旌拧着眉头站了起来,“黎老堂主也是,我听说他居然一进京就丢下你不知跑去了哪里。好在林奚跟我一起过来了,明儿再叫她来看看吧。”
  萧平章板起脸斥责道:“怎么能随意叫人家女孩子的闺名?那是林姑娘!你还怕把人得罪得不够?琅琊阁上好的不学,跟谁学得这么轻浮!”
  萧平旌不服气地道:“我对姑娘们不知道有多尊重呢!可不像你,大嫂不过是寄养在母亲身边,十四岁你就偷偷去求陛下赐婚了,还好意思说我轻浮!”
  蒙浅雪本来正替夫君抚背顺气,没想到说着说着扯到了自己身上,不由脸一红,随手扯过一个枕头,砸在了萧平旌的脸上。
  第十章 禁军统领
  腊月初七,军资沉船案正式开审,顿时各方瞩目,连萧平章也想要第一时间知道进展。不过事态虽大,但对于将要审出的结果,大家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有了些预判。
  张庆庾罪证确凿,供出了宋浮;纪琛在意欲灭口时被当场拿住,无可抵赖之下也供出了这位中书令大人。现在三司提审宋浮,他再供出几个同谋,经内阁核准上报后,圣上御旨处置,这案子就算完了。
  然而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正式开堂审了第一天之后,负责主审的廷尉府吴都尉在紧张之外,又开始有些头疼。
  对刻意引发大同府沉船阻碍军资之罪,宋浮没有丝毫辩解抵赖,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肯承认,曾经与纪琛有私下的联络。
  那位善柳营的将军远在千里之外,之所以急着抓住机会出手灭除人证,怕的就是京城一旦案发,同谋者会把他给供出来,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自己锒铛入狱之后,宋浮反倒坚持说两人并无关系。
  纪琛早已认罪,宋浮招认的部分其实也已经够得上死罪,但两人的口供却相互矛盾,应合不上。
  梁帝对此案十分关注,要求一日一报。吴都尉给宋浮录供完毕后时辰已晚,生怕误了面圣,来不及再提审居中联络的段桐舟,先把当前已知案情汇总了一下,便赶往宫城。
  自先帝时起,天子日常理政之所,就已由武英殿改回了原本的朝阳殿。萧歆正在与荀白水商议其他朝务,听闻吴都尉求见,忙将他唤了进来。
  身为内阁首辅,荀白水无须回避,但也不能随意插言,便自动退到了御座阶边。
  萧歆快速看过呈递上来的案卷纲要,也觉得甚是困惑,想了半日,问道:“依朕看来,宋浮自知已是死罪,不过想拖拖时间罢了。朕不相信他在朝野间没有别的同谋,可曾有所指认?”
  吴都尉知道他必有此问,忙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微臣已审出一份名单,请陛下圣阅。”
  内监下来接了折子,递上金阶。
  经宋浮之口供出的名单,必定会是朝中有些分量的人,吴都尉知道其间利害关系,一直将口供随身携带,以免外泄。
  此刻荀白水眼看着文折从面前传递过去,想到不知会有多少同僚名列其中,多少府邸会一夜倾覆,心头突起一阵哀怜之意,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萧歆向来是个温厚谨慎的人,看了名录后虽微现怒意,却也没有即时发作,反而吩咐道:“宋浮已是必死之身,他的口供并不能全然采信。为防他随意攀咬,这份名单还须详查之后,收集佐证再行定论。”
  说着,他将折子徐徐推向荀白水的方向,“你是内阁首辅,此事就由你主理吧。”
  荀白水甚感意外,忙稳了稳自己的表情,躬身应道:“微臣领旨。”
  梁帝又转向吴都尉,“对了,初审的情况,你派个口齿伶俐的,到长林王府向老王爷大致禀报一声。”
  吴都尉怔了怔,不解地道:“回禀陛下,老王爷一直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