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1353

  侯府大堂。
  陈正儒静静坐在堂内,不知思考什么。
  待许清宵出现后,陈正儒顿时起身了。
  “守仁啊。”
  “今年科举试题,你准备的如何了?”
  “考生们基本上都到了,明日就要开始科举了,你试题要尽快给我啊。”
  陈正儒开口,先说出这第一件事情。
  只是这话一说,许清宵有点小懵了。
  “试题?”
  啥子试题?
  许清宵这段时间压根就没想过科举的事情,他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暂时没有放在心上。
  陈正儒突然一下子询问自己,让许清宵着实有些小懵啊。
  嘶。
  刹那间,陈正儒忍不住倒抽口一口冷气,望着许清宵道。
  “守仁,你可别跟老夫玩笑,你不会没有想好试题吧?”
  陈正儒看向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此话一说,许清宵顿时摇了摇头,当场否决。
  “陈尚书,科举之事,我怎敢忘记。”
  “已经准备好了。”
  许清宵给予回答,先不管有没有准备,反正不能说没有,不然就得背锅。
  “行,那你写给老夫,老夫亲自送到贡院内。”
  陈正儒开口,目光当中满是不信,非要许清宵写出来再说。
  “试题怎可能直接写出来,明日我会去贡院。”
  “陈尚书,还有其他什么别的事情吗?”
  许清宵直接打个哈哈,倒不是临时编不出,而是不想随意乱来,毕竟这是科举,大魏新朝第一次科举。
  怎么说也得正儿八经对付一下吧。
  听到许清宵这般开口,陈正儒实在是有些怀疑啊,但想到许清宵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拿科举开玩笑,所以陈正儒不禁开口道。
  “聚贤馆和天工阁已经建造好了,六部也都安置了官员在其中,选拔人才,并且各郡也在建造分馆。”
  “老夫已经让户部拨款,人才选拔所需要之费用,也不是一笔小的开支。”
  “工部如今也在大力发展利良田之事,对了,有人做出了一件这样的东西,是南平府包家县人,守仁,你看看。”
  陈正儒说出第二件事情,关于聚贤馆和天工阁的事情。
  与此同时,陈正儒转身拿起桌上一张宣纸,上面画着一些东西,递交给许清宵。
  只是一眼,许清宵不由惊讶了。
  “耕器?”
  许清宵一眼就看出这是什么东西了,图纸上是一个牛形木器,一看就知道,是用来耕地之物。
  “恩,这是耕器,这东西目前在工部,有一些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工部巧匠进行修改,更加方便简单,而且效果特别好,用齿轮运转,只要人稍稍用力,这耕器便能轻松犁地。”
  “用来开荒最为极好。”
  陈正儒如此说道,而许清宵则认认真真地观摩。
  过了许久,许清宵让人取来毛笔,随后照着这耕器进行一些改良,其实主要还是力学问题,器物没问题,但有些地方改良一下就好。
  微妙的改动,可以使工器更加方便,使用之人也更加省力,这才是器的作用。
  前前后后许清宵改动了七处,一旁的陈正儒对工匠机械不是很懂,但也能看明白一点。
  实在看不懂,一句许清宵万古就完事了。
  “陈大人,将此物给予工部,好好研究,这东西作用很大,若是做好了,可胜过耕牛,对大魏发展,极好。”
  许清宵认真说道。
  耕种器物这种东西,不要说达到与耕牛一模一样的能力,哪怕是一半都不得了,毕竟耕牛也是需要休息的,但器物不需要。
  而且耕牛价格昂贵,即便是大魏现在有钱,也做不到每家每户一个,不仅仅是银两问题,数量就这么多。
  大魏有多少荒田?又有多少农民百姓?一家一个肯定是做不到的。
  “恩。”
  陈正儒接过图纸,而后点了点头,他也明白此物的重要性,特意过来让许清宵观看,就是听听许清宵的意思。
  “陈大人,发明此物之人,应当赏官职,赐千两,聚贤馆与天工阁发布公告,昭告天下。”
  许清宵又加了一句,不过他不是吩咐的口气,而是提议。
  “这个吏部已经着手处理了。”
  陈正儒也点了点头,同时陈正儒说起第三件事情。
  “守仁,你师父还在吗?”
  陈正儒询问道。
  “已经不在了,有事离开,不过还在京都内。”
  许清宵给予回答,同时也有些好奇,不知道陈正儒好端端询问这个作甚?
  “明白了,守仁,待科举结束后,你应当快点去大魏文宫,认真阅看圣人手册。”
  “这东西价值不凡,尤其对现在的你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有成圣的契机。”
  “大魏文宫随时可能会脱离,一旦脱离了,想来这些东西他们也会带走。”
  陈正儒出声,提醒许清宵等科举结束之后,去大魏文宫看一看圣册,毕竟许清宵的下一步,就是成圣了。
  听到这话,许清宵点了点头,不过大堂内无人,许清宵请陈正儒落座,紧接着神色严肃道。
  “陈尚书,大魏文宫脱离,谁会走,谁会留?”
  有一品在,许清宵也相信大魏文宫不可能这么快就敢走,原本以为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可现在许清宵觉得这一年内他们都走不动了。
  真敢走,以吴铭的手段,也真敢杀。
  不过许清宵还是要问一问,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听到许清宵之言,陈正儒稍稍沉默,看到陈正儒沉默了,许清宵立刻出声道。
  “如若不好说的话,也无妨。”
  许清宵开口,毕竟陈正儒终究是大魏文宫的人,有些事情不说,也实属正常。
  只是陈正儒摇了摇头道。
  “守仁,你想多了。”
  “此事也没有什么好说不好说,老夫虽然是文宫大儒,可自从老夫立言之后,大魏文宫就已经将老夫边缘化了。”
  陈正儒给予回答,他并不是不好说,而是在思考。
  这话一说,许清宵相信,君子立言,代表着自己的立心,陈正儒立言,是大魏国泰民安,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立言,陈正儒才能成为丞相。
  大魏的丞相。
  否则的话,文武百官当中,凭什么陈正儒能成为大魏丞相?若说手段,百官当中比陈正儒手段要强的难道没有?若说地位,大魏文宫难道就没有大儒了?
  说来说去,陈正儒之所以是最佳人选,是因为陈正儒既不是皇帝这方的,也不是百官这一方,更不是大魏文宫这一方,他站在大魏王朝这一方。
  许清宵心念大魏百姓,天下苍生,而陈正儒心念的是国家,自然他能成为丞相,但同样的女帝防着他,大魏文宫防着他,百官也防着他。
  也就许清宵可以不用防着他,因为理论上两人的理念一致,算是志同道合。
  “不过,大魏文宫虽然将老夫驱逐在外,但老夫在大魏文宫内,还是有很多消息瞒不过老夫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