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1353

  为的就是影响力。
  可即便是如此,到了这个份额,大魏文报就卖不出去了。
  原因有三。
  其一,收入问题,京都百姓还是有点闲钱,隔几天买一份文报,并不算什么难事,大不了少喝一碗酒,但除了京都这种地方,大魏九成之地,还是比较贫苦穷困的,平民百姓不是买不起一份文报。
  主要还是舍不得买,二十文钱,够他们饱餐一顿,吃的不好,但最起码能吃饱来。
  其二,识字率问题,整个大魏的识字率挺高,四成左右,对比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来说,的确很高了,但对于大魏文报的推广来说,很低很低。
  大魏王朝识字率能高达四成,其主要还是托福圣人和先帝,靖城之耻之前,大魏可是富饶的很,百姓有钱,自然后代上个学识字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能不能成为读书人另说,识字基础还是有一点。
  再加上大魏出了一位圣人,自然而然百姓们崇尚儒道,所以才会有四成,但对国家来说挺不错,可对许清宵来说,不行。
  其三,随着文报大放异彩,大大小小的文报也随之出现,如今整个大魏,许清宵的大魏文报销售最高,但有不少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文报,模仿大魏文报来的,甚至直接抄袭都有。
  譬如说不少郡王管辖之地,就直接把大魏文报抄了过去,然后篡改一下谁写的,就成了他们的东西,再加上一些他们想要加的东西。
  他们看中的也不是利润,而是文报的影响力,并不在乎钱多钱少,甚至不少地方更是五文钱一份文报,为的就是这种宣传力。
  当然有不少读书人知晓了此事,抨击谩骂,毕竟这种抄袭手段太过于无耻了。
  但在有地方,藩王就是土皇帝,任凭这些书生如何辱骂,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撂下狠话,是不是抄袭让许清宵亲自过去跟他们说。
  对于这种情况,许清宵压根就没有理会,甚至他还希望各地藩王能够抄袭自己的大魏文报。
  养成一个良好阅读习惯啊,这就相当于提前帮自己培养客户,许清宵为何要阻止?
  大家的目标都不是银子,都是想要文报的影响力以及宣传能力,所以现在让这些藩王折腾,等大魏彻底安定下来了。
  再慢慢收拾这些藩王,回头让守仁学堂的学生们直接过去接手,改都不需要改文稿,直接对着用就好了。
  这何乐而不为?
  至于有些读书人为自己打抱不平,许清宵也没有寒了他们的心,定时赠送大魏文报过去,让他们宣传也好,或者看到真相也好,反正先不要乱来。
  以上三个问题。
  第一和第二是许清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更多的百姓们购买文报。
  提高经济能力这是重点,但即便是提高了经济能力,其实也不会说大幅度增加销量,毕竟真有钱了,有的人就是不喜欢看报啊。
  人家买酒喝不好吗?
  买只鸡回家吃不好吗?
  勾栏,哦,不好意思,二十文勾不起。
  “再有两个月,水车的效果就要出现了。”
  “初步的效果,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太差。”
  “差不多等到明年中旬,大魏之经济,差不多也要开始回暖,所以在此之前,必须要想好对策。”
  “识字这一块,就要慢慢看了。”
  许清宵思来想去,只能这般打算了。
  先定个小目标,将大魏文报的销售,提高到一千万,完成这个小目标后,就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大魏文报的事情确定了方向后。
  下一个便是水车工程之事。
  各地水车早几个月就开始运作了,目前根据户部和工部送来的奏折。
  大魏目前有十一万架水车,其中八万架是在大魏主要地区,说白了就是朝廷能管到的地区。
  剩下三万架,分散的比较偏僻,很难管辖到,根据司礼监这帮太监的暗中调查,大部分的水车比较荒废。
  尤其是诸多藩王郡内。
  刚开始还觉得很不错,可因为几个主要零件没有安装,导致这些水车动不动遇到问题,动不动请人来维修,以致于很多藩王懒得处理了,也就放着生灰,甚至还有几个藩王上奏辱骂许清宵。
  搞了一个这种破玩意,朝廷还拨款这么多银子,纯粹就是浪费。
  奏折上来了,女帝看了一眼就丢了,压根就没有引来什么争议。
  当然这些藩王也找人暗中调查,可调查出来的结果吧,多多少少有误差,再加上这些藩王也没心思处理这件事情。
  也就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
  “年底之前,必须要加量到十五万架水车。”
  “明年要大魏全面覆盖水车,力争五十万架,三年内达到百万架水车,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许清宵又制定了一个计划。
  水车目前有十一万架,这还远远不够,年底之前十五万架。
  明年五十万架,后年年底必须要破百万架。
  现在许清宵已经命大魏商会部分商人种植相应的材料,不可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篓子里,反正谁种植谁赚钱,虽然比不过一些暴利的种植物,可胜在量大管饱,又加上是朝廷的生意,不怕没钱拿,风险极低。
  所以接下来两年根本不用担心材料不足,怕就怕大魏的银子不够。
  第三件事情,则是国库之事。
  国库目前已经支出三十万万两白银,六部都拿了钱走,再加上水车的加量,以及各地赠送的锄具,还有种子,包括买牛,人工等等费用。
  最大的开支就是买牛,但凡有水车之地,各乡十头牛,这是官家的牛,用处就是帮百姓们免费耕田,不然的话,光靠人力去耕田肯定不行啊。
  尤其是一些荒田,更是需要壮牛耕地。
  国库当中目前只剩下八十万万两白银。
  看似很多,但实际上也不多,许清宵还有不少计划没有施展开来。
  光让百姓种田没用,很多基层的补贴必须要给,就好比这个官家耕牛,这才多少和多少啊,一头牛差不多三十两。
  一乡之地就需要十头,三百两一乡,整个大魏有多少乡地?
  而且一乡十牛完全不够,只能说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真想要彻底解决,至少一乡百牛。
  这还仅仅只是买牛。
  大魏缺钱,还是缺钱,只是没有之前那么缺罢了。
  “待粮产提升后,大魏钱庄,必须要问世了。”
  许清宵心中喃喃自语道,这第三件事情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魏钱庄,最开始的安国策。
  以上三件事情,是国事。
  许清宵写在一张白纸上,确定好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去实行。
  知行合一,也有这个道理在。
  既然知道问题所在,就要去解决问题,哪怕做起来很难,也要去做,而不是坐以待毙,蹉跎时间。
  国家的事情解决完了。
  剩下的便是个人事情了。
  体内的魔种最近蠢蠢欲动,差不多要解封了。
  自从两个月前,朝歌凝聚圣人虚影,引来文宫共鸣之后,体内的魔种也被压制了一番。
  一直到最近,魔种蠢蠢欲动。
  但许清宵打算月底之时,引出魔种,以大儒之威,镇压魔种。
  而武道上,六品破境丹,许清宵打算还是得跟丹神古经谈一谈,毕竟索要的东西太珍贵了。
  搞不来。
  仙道的话,许清宵还是处于启蒙阶段,路子英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反正前前后后消失了接近两个月。
  不过这两个月的时间,许清宵也没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修炼仙道。
  如今体内凝聚九条灵脉,剩下的就再也凝聚不出来了。
  仙道九品为凝脉。
  八品则为筑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