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1353

  他一口饮下。
  美酒入喉,美的令人陶醉啊。
  来啊!
  一同饮酒吧!
  许清宵再次举杯,那酒水再次灌入杯中,紧接着许清宵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在大魏京都内响起。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声音响起,所有人都莫名被这种情绪给感染了,许清宵再向他们敬酒。
  这一刻,离阳宫中,除十国大才,除孙静安之外,所有人都笑了,众人举起酒杯,朝着许清宵,而后一口饮下。
  欢声笑语再次出现,那死气沉沉,随风散去。
  许清宵带来的,是喜悦。
  陈正儒很少饮酒,可现在他也饮下一口,这一口酒,格外的美味,这一杯酒,又是那格外的舒畅。
  只是当陈正儒饮下美酒后。
  许清宵再次开口。
  “陈夫子,张尚书,将进酒,杯莫停。”
  这声音响起,许清宵开口,朝着两人说道,与此同时,许清宵又饮美酒一杯,面上带着笑容。
  台上。
  陈正儒与张靖有些愣在原地了。
  他们没想到,许清宵竟然将他们二人写进这首千古名诗之中。
  这!
  这!
  这!
  两人愣住了,他们喜悦许清宵作出千古诗词,他们喜悦许清宵打压了十国大才的气焰。
  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许清宵竟然会提到他们。
  而且竟然将他们二人的名字,写进这千古诗词之中啊。
  这是什么?
  这是天大的荣耀啊。
  间接性名传千古啊。
  他们为官为儒,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想要名流千古。
  可许清宵,一句话,让二人之名,可流传千古。
  到时候,千年之后,世人谈论将进酒之时,便会知道这个典故,也会知道他们二人是谁。
  这!这!这!
  两人脸色涨红,这是激动的,他们是堂堂的尚书,可在这一刻,他们还是把持不住啊。
  喝!今日,不醉不归!不醉不归!
  陈正儒杯中酒满,他一口饮下,而一旁的张靖也猛地灌了一口,他比陈正儒还要激动,他眼角甚至都有泪光闪烁啊。
  自己身为刑部尚书,比不过陈正儒,陈正儒是大儒!是丞相!名流千古的可能性更大。
  而他,不过时间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罢了。
  可今日。
  可今日。
  可今日许清宵赋予了新的生命,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却可以让自己名流千古,张靖怎能不激动?张靖又怎能不感动!
  守仁,当真是好人啊。
  张靖差点就要哭出来了,因为许清宵所作所为,对他来说,意义太大了,意义也太非凡了。
  而一旁的顾言,王新志,周严三人却不由显得有些嫉妒了,尤其是顾言,他更难受,许清宵为何不提他的名字啊。
  难受。
  至于李彦龙并不难受,只要水车工程做好,自己也能名流千古。
  而大魏文宫的大儒们,却比顾言等人更酸了,他们是大儒,更在乎名声,没想到许清宵居然可以这样。
  一时之间,他们心中莫名有些后悔,为何要与许清宵作对啊,其实本来大家,是可以言和的啊。
  望着陈正儒与张靖,一杯又一杯酒喝下。
  许清宵也是一杯又一杯喝下。
  美酒入喉,烈火灼心。
  这一刻,许清宵有些醉了,所有的烦恼,在这一刻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活,是一种轻松。
  喝着喝着,许清宵更是把酒杯一丢,一挥手,酒池之水伴随着浩然正气,朝着宫外飘去。
  来啊!
  一起歌舞!
  来啊!
  一起饮酒!
  忘去一切的烦恼,今日听我来诗。
  伴随着浩然正气的酒水,一刹那间,化作雨水一般,洒落在大魏京都,所有百姓在这一刻,都明白了许清宵的意思。
  这是要与他们同醉啊。
  百姓们纷纷找来器物,接过这天中的酒水,街道之中,再也不是死气沉沉,再也不是那般沉默。
  取而代之的,是笑声,是饮酒之声。
  “许大人,让我等欢庆,让我等不醉不归。”
  “来啊,一同饮酒吧。”
  “来啊,一同欢笑吧。”
  人群当中,有读书人理解许清宵的意思,他举起杯来,朝着离阳宫大声喊道。
  这一刻,百姓们大声笑着,京都再次恢复繁荣与热闹,所以百姓目睹着这一切,人们饮酒,这美酒太美了。
  酒不醉人人自醉。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许清宵再次开口,春秋笔下,作极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许清宵有些大醉。
  他面容红润,眨眼之间,不知喝了多少美酒,他身姿摇晃,可下笔如有神。
  大魏六百年,自然有一个叫做陈王的人,也自然设宴罢了,可以参照古今,所以许清宵一字不改。
  一句过后,又是大量美酒入喉。
  许清宵醉的有些晕。
  自入京都后,他没有一天不是处于紧张和严肃状态之下,很少很少有这么释然过。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后世如何,管他洪水滔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