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1353

  “那老师认为,最快多长,他就会动?”
  女帝问道。
  李广孝沉默,思索了许久后,缓缓开口道。
  “这些年来,我云游四方,发现各地藩王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陛下登基之后,明面上藩王削兵,可暗中却不断的在招兵买马。”
  “所以臣认为,快则三年,慢则五年。”
  “而若是有天赐良机,只怕随时会动。”
  李广孝做出判断,三到五年之内,如果大魏出现什么问题,估计立刻就动了。
  “三年吗?”
  女帝皱眉。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或许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到了。
  “那请问老师,朕,该怎么做?”
  女帝继续问道。
  后者摇了摇头,长长叹了口气道。
  “今日,大魏之局势,自立国以来,最为艰难,先帝七次北伐,耗空了大魏的国库,那些藩王也乘机敛财无数,如今国库接近空虚。”
  “而百废待兴,朝堂之上,又要喊着继续北伐,可一旦北伐,内乱必显。”
  “到时天下又是生灵涂炭,兴亡皆苦百姓,老臣这些年来一直在思绪,但老臣已经老了,实在是想不出办法,但却可以给陛下指出三条明路。”
  李广孝显得十分认真。
  他云游四方,不仅仅是云游,而是看一看大魏现在的山河到底怎样。
  书卷说的再好,也不如亲自看看。
  书卷说的再惨,也不如亲自看看。
  他看到了,更加想不到解决方案,但他能为女帝指出三条明路,让女帝明白现在大魏的困境在何处。
  “请老师指教,朕,洗耳恭听。”
  女帝认真道。
  “当今大魏之祸根,无非有三。”
  “其一,百姓民生,先帝七次北伐,国库空虚,百姓不说食不果腹,但至少依旧有许多百姓依旧吃不饱,大魏百废待兴,这是大魏之根基,重中之重,需要尽快解决,当百姓可以果腹之时,即便有人造反,也不会引来民怨民怒,甚至百姓也会反抗,不愿再过战乱生活,也不想再一次食不果腹。”
  李广孝指出第一点,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人造反,这个很难防止,但只要民意不变,民心不乱,这些造反之人,就很难成功,甚至百姓若是过上了好日子,他们自己会去阻止,因为他们再也不想战乱,再也不想饿肚子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对于如今的大魏来说,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女帝认真听着。
  “其二,藩王之乱,各地藩王如今蠢蠢欲动,皆因先帝登基不正,同时私下也不认同陛下之正统,藩王之乱,即便这十年不显,可早晚他们会亮出獠牙,甚至一旦大魏遇到任何危机,他们便会乘虚而入,故藩王之乱,需要解决。”
  “不过眼下暂时不需要担忧,毕竟这些藩王也在内耗,只是早晚会讨论出一个结果。”
  李广孝继续说道。
  这是第二个祸根,天下的藩王太多了,其原因并非是武帝造成,而是两任帝王造成,文治帝选武帝为皇,却担心其他儿子不服,最终将其逼去就藩,而武帝上任之后,并没有选择打压这些藩王,因为他要北伐,江山必须要稳固,故此反倒是让这些藩王变得更强,拥有更多权势。
  若北伐成功,这些藩王也不敢造次,甚至会老老实实交来兵符,可偏偏北伐越到后面越不行,甚至若武帝第三次之后就不去北伐了,那还好说,可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北伐,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
  武帝回朝,又乱杀诸多臣子,没有心思去管藩王,导致藩王势力极快崛起,的确拥有造反之力。
  现在,女帝登基,他们就更加不服了,曾经就不服气为什么是武帝登基,要不是靖城之耻,他们早就造反了,可现在一个女人当皇帝,这帮藩王服不服?
  表面上是服气,可背地里呢?恨不得取而代之。
  只是藩王之间也有斗争,所以他们也要自我平衡,光是谁当皇帝也要斗争几年,最终确定人选,然后再发兵造反。
  要不然的话,只怕武帝一死,这些藩王就开始造反了。
  藩王之乱,女帝知晓,但想要根除,或者是说压一压都很难。
  所以女帝没有说话,而是继续聆听自己老师说第三个问题。
  “其三,北伐之争,北伐之争影响太大,一旦陛下开口,确定北伐也好,否决北伐也好,对大魏来说,都极为危险,若确定北伐,一旦发兵,藩王势必造反,有耐心点,等北伐失败,直接造反,若无耐心,当日造反,只怕讨伐昭文他们都写好了,可若不北伐,朝中武官人人自危,这些藩王只怕会第一时间密谋,拉拢朝中武官,直取京城都有可能。”
  这是李广孝第三个问题。
  “而且老臣认为,北伐之争,或许就是藩王在等的契机,所以陛下无论如何,先不要去碰此事,但也不可能完全不碰,时而提起,时而避谈,稳住各地藩王。”
  李广孝提出一个想法。
  实际上他说的三个问题,汇聚一句话便是,有人要造反。
  这帮人造反,其原因就是一点,一个女人当不了皇帝,你爹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皇位本就是他们的,所以他们要造反。
  但藩王们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个谁当皇帝?第二个什么时候造反?第三个如何能更好的造反。
  所以一旦藩王解决这三个问题,就会毫不犹豫直接造反。
  而谁当皇帝这个点,想来会有部署,早晚会定下一个,至于什么时候造反,看的就是自己什么时候犯错,就好比北伐之争,不管自己如何抉择,对各地藩王来说,都是天赐良缘。
  同意北伐,那就直接出手,说百姓现在都饿的吃不饱饭了,你还想着打仗?你根本就不配当皇帝,我来。
  不同意北伐,那就密谋这些武官,皇帝都不北伐了,你们这帮武官肯定要倒霉了,不如投靠我,到时候我当皇帝,重重用你们,如何?
  前者危害更大,但后者也不能忽视。
  而如何能更好的造反,也很简单,大魏越来越多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那么这就是最好时机。
  眼下的大魏。
  看似稳固,可内患无穷。
  一旦兴兵,到时候就是真正的死伤无数了,不知道多少无辜百姓会被牵连其中,到时候死的就不是百万那么简单了,而是几千万,甚至是万万。
  说是生灵涂炭,也不足为过。
  如若是对外战争,为的是利益,一切好说,可内斗是什么?就是互相残杀。
  “朕,明白了,多谢老师指点。”
  女帝点了点头,她明白现在的情况了,北伐之争,是各地藩王看中的东西,自己不能抉择,一旦抉择,无论如何选,都是错误的。
  但也不能不提,要时不时提起,拖延藩王的时间,让他们以为马上北伐之争就要定了。
  这样他们就愿意等,等国力撤出,或者等武官抱怨,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利。
  也就在此时,李广孝的声音继续响起。
  “陛下,老臣今日刚来京城,便听闻朝中出了一位大才,叫做许清宵,许守仁,此人,陛下觉得如何?”
  李广孝缓缓问道。
  提到许清宵,女帝眼神中露出一抹赞许之色,面对自己的老师,她不会藏太多情绪。
  “此人,大才。”
  “若以文采,为万古。”
  女帝缓缓开口,用两个字来形容许清宵。
  文采上面,许清宵说是万古大才一点都没错。
  “万古大才吗?”
  “大魏新朝,竟然迎来这么一位大才,也是极好。”
  李广孝笑了笑,不过很快他继续开口。
  “怒斩郡王,许清宵当真有兵家血性,只是他过于冲动,好在的是没有影响大局,如今各地藩王奏章来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李广孝继续问道。
  “许清宵之才,可以重用。”
  “他为天下百姓,为平丘府百万无辜之人伸冤,担的起大任,只是有些冲动。”
  “或,在百姓眼中,朕,有些无情,为取兵权,无视百万无辜百姓之生死,可朕,不会忘记此事,但朕更加需知的是,为当世百姓而争。”
  “许清宵怒发冲冠,斩了郡王,朕不怪他,但,朕希望他能够明白一些道理,满朝文武也好,各地藩王也罢,让他知道,朝堂上可不存在什么朋友不朋友,需更无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