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1353

  陈正儒与礼部尚书王新志以及孙静安相聚一坐,三人皆是儒道一脉,一位宰相,一位尚书,还有孙静安一位儒官。
  “许清宵差人送信到刑部,他完全知晓这封信的内容会被传开,这是要告诉朝野,他会将此事彻查到底,两位如何看?”
  陈正儒开口,他一眼就知道许清宵派人差信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告诉朝野,他许清宵要开始查案办案了。
  “以许清宵之聪慧,想来应该察觉到了一些东西,平丘府赈灾案,我等反反复复看过十余遍卷宗,前五位经办人四死一疯,明显有问题,这背后牵扯之人,这些年来我等也已经猜到了一些,也就不知道许清宵有没有猜到。”
  王新志开口,他虽不是刑部之人,可当年这件案子牵扯太大,影响极为恶劣,六部官员都参与其中,也分批审阅过卷宗,以他们的智慧,许清宵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再加上对朝廷局势了解,他们已经有了嫌疑人目标。
  “我等都着了陛下的道,如今陛下要为此事翻案,不知道陛下之用意是何,可无论如何,许清宵破不了此案。”
  孙静安摇了摇头,他也知道了自己进了陛下的套,但即便是如此,孙静安依旧认为许清宵破不了此案。
  李正儒与王新志没有说话,倒不是别的意思,因为他们也是如此想的。
  “此案涉及太大,幕后黑手,无论是谁对朝廷都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其中一位……”
  过了一会,王新志开口,只是说到这里的时候,便没有继续往下说了。
  两人皆然明意。
  “无论是谁,此案无解。”
  孙静安摇了摇头,说出自己的观点。
  “经办人四死一疯,任何相关线索都被掐断,当初刑部尚书张靖大人亲自调查,也没有调查出任何结果。”
  “不管幕后黑手是不是他们,最起码人证,物证,缺一不可,想要定他们的罪,光有人证没用,光有物证也没有用,必须要人证物证齐全,才可定罪。”
  “陛下给许清宵一个月的时间,许清宵纵然是天纵奇才,他也不可能破解此案,相关人证全部死于张南天家中,相关物证,除非能找到这两千万两赃银,否则的话,于事无补。”
  “我想,陛下这一次,是为了借机考察许清宵,同时也是为了敲打之意。”
  孙静安说的很直接,他不认为许清宵能破解此案,其关键原因在于,定罪的人证物证都没有,找到了两千万两白银又如何?如果没有人证,于事无补,找到了人证若找不到物证,也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这个幕后黑手地位太高了。
  “恩。”王新志点了点头,他认同孙静安之言。
  然而陈正儒却有些感慨道。
  “如若换做任何一人,我都会认可孙儒之言,可许清宵,不知为何,我感觉他能胜任。”
  陈正儒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觉得许清宵或许真能破案。
  “陈儒,你之所以如此感觉,是因为这许清宵太过于会造势了。”
  “诸位有没有发现,许清宵先有千古名词,用来讨好武官一脉,而后府试之上绝世文章,扬名京都,可当时他的名气还是有限。”
  “为了让自己的名声得到进一步扩张,许清宵怒斥严儒,一战扬名,随后入京,在刑部搅的天翻地覆,其目的是什么?无外乎名声罢了。”
  “虽是差名,但也是名声,如今大魏谁不知道他许清宵?甚至他许清宵之名,于大魏之外也有些名气,而他许清宵付出了什么代价?”
  “也正是因为如此造势,所以陈儒对他有些莫名看法,可在我眼中,许清宵不过是运势之才罢了,终究成不了气候。”
  孙静安认真说道,他承认许清宵有才华,但他更加认为的是,许清宵的才华,并没有传的这般邪乎,无非是会造势会运势罢了。
  如此心术不正,未来成不了气候。
  “唉。”
  陈正儒叹了口气,他看了一眼孙静安,没有回答,一来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二来是他看得出,孙静安对许清宵有很大的敌意。
  不过这也是情理当中之事,毕竟孙静安立朱圣之心,誓死护卫朱圣一脉,如今许清宵势必要成立新的学术,孙静安对他有敌意,太过于正常了,若孙静安对许清宵没有敌意,那才有问题。
  “罢了,罢了,让人去盯着许清宵,有任何风吹草动,第一时间汇报。”
  陈正儒没有多说,他身为丞相,必须要洞察一切,许清宵接了这个案子,无论许清宵能否查出真凶,他也必须要掌握全局。
  一旦发生任何问题,要及时制止,否则对朝廷不利,对陛下不利,对百姓不利。
  与此同时。
  刑部当中。
  刑部尚书张靖,左侍郎冯建华,右侍郎李远静坐在大堂内。
  张靖神色颇为平静,冯建华还好,毕竟他逃过了一劫,许清宵闹完之后他就回来了,毕竟公务还有不少,一直在外肯定不行。
  至于李远则有些幽怨地看向冯建华,都是侍郎,他却惨遭许清宵二十仗刑,若不是御医送来了特制药品,他也无法这么快恢复。
  “许清宵送来的信,你们都看了吗?”
  张靖开口,语气平静道。
  “看了。”
  冯建华回答道。
  而李远则冷漠开口。
  “他许清宵当真是愚蠢,只怕估计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件案子涉及多大,还以为是普通疑案,居然敢接。”
  李远口气不太好。
  只是此话一说,张靖摇了摇头。
  “他知道。”
  三个字,让李远脸色一变。
  “尚书大人,你说许清宵知道这案子涉及之大?”
  李远有些没想到。
  “恩。”
  张靖点了点头,虽然他也憎恨许清宵,可他绝对不会因为憎恨,而忽略一个人的才华以及实力,这样只会显得自己愚蠢。
  “能写出千古名词,绝世文章,天下第一骈文,还有千古名言之人,许清宵的才华,不可小视,我等虽憎恨他,但莫要低估了他。”
  “这份卷宗,他应该已经猜到部分,最起码知道这卷宗背后牵扯有多大。”
  张靖这般回答道。
  一时之间,冯建华和李远沉默了。
  张靖这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许清宵的才华,有目共睹,你可以说他狂妄,你也可以说他不为君子,但不能说他才华不好。
  要许清宵才华不好,那天下人有谁敢说自己才华横溢?
  “哼,他既然知晓,还敢接此案,也当真是狂妄,莫不成他真以为自己能翻此案?”
  李远还是有些不愉,这般讥讽道。
  “此案涉及之大,许清宵竟敢接手,他不怕吗?”
  冯建华则没有任何怨气,毕竟他没挨打,所以对许清宵没好感但也不至于像李远这般带有偏见。
  “想来他应该已经猜到这是陛下的意思,所以才会如此大胆,接手此案。”
  “若不然的话,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接手此案。”
  张靖出声,他瞬间洞悉许清宵是怎么想的。
  很快张靖继续开口道。
  “只是许清宵还是太过于年轻了,即便是有陛下撑腰,又能如何?”
  “哪怕是陛下想要翻此案,也不见得能翻案,平丘府赈灾案,涉及之大,难以想象。”
  “当年,本官还是侍郎之时,接手此案,也受到各种阻碍,陛下让许清宵一个月内破案,他怎么破?”
  张靖摇了摇头,他身为刑部尚书,当年接手此案,是堂堂刑部侍郎,接手此案也遇到了许多阻碍。
  许清宵如今一个主事,想要接手此案,只怕麻烦阻碍比他当初还要多。
  至于许清宵身后有陛下撑着?
  可他张靖当初也有武帝在背后撑着啊。
  只不过那个时候动荡一些,现在比较安定,但两者其实是差不多的。
  “这件案子,涉及太大不说,而且恰好是在先帝晚年之时,朝野动荡,里面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所有的人证物证根本找不到,许清宵破不了此案。”
  “最关键的人证也已经疯了,就算是许清宵真有断案之能,也于事无补啊。”
  两人附议,认同张尚书所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