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1353

  是陈心大儒。
  见到陈心大儒,许清宵没有半分尴尬与犹豫,而是大大方方走了过去,朝着陈心作礼一拜。
  “学生许清宵,见过陈心,陈大儒。”
  这些人正在闲聊什么,突兀之间看到一道人影走来,更是自报家门,一时之间众人愣在原地了。
  “许清宵?”
  “当真是你啊。”
  “清宵,许久不见啊。”
  见到许清宵,陈心露出笑容,他是朱圣一脉的大儒,可他对许清宵有先天好感,之前发生这么多事情,陈心其实一直想帮许清宵说几句话。
  但局势让他说不出来,他也知道说出来也没用,所以最终沉默。
  如今见到许清宵,而且许清宵主动上来一拜,这让陈心反倒是有些自愧不如。
  而其他儒官则露出惊讶之色,他们看着许清宵,不由暗自窃语。
  “这就是许清宵吗?”
  “他还好意思拜陈心大儒?”
  “哼,没想到一大清早就看到这种人,晦气。”
  其余儒官不一样,他们可没有陈心这般对许清宵的好感。
  “肃静。”
  陈心大儒回过头训斥一句,顿时众人安静不语。
  “清宵,今日陛下召你进去,你要记得,少说多听,等退了朝,若是没事,来我家中,我与你好好谈谈。”
  陈心开口,温润儒雅,举止都很平静。
  “恩,昨日来了,却没有去先生家中拜访,是清宵不对,待退朝后,自然拜访。”
  许清宵点了点头笑道。
  陈心也微微一笑,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了。
  毕竟这里是宫外,有些事还是不要乱说的好。
  很快,安国公等人也陆续出现,他们见到许清宵后,则十分热情,更是主动将许清宵拉到一旁,询问着一些有的没的。
  其意就是给其他人看,许清宵是他们的人。
  “许老弟,这么早啊。”
  “许老弟,这么早就来了?”
  “清宵侄儿果然是好酒量啊,喝了这么多还能清醒上朝,不错不错。”
  “清宵侄儿,第一次上朝紧张吗?哈哈哈哈!”
  “许老弟,没想到你起的这么早?我还以为昨日你要醉了呢。”
  “哈哈哈,我就说许老弟今日肯定会早些来,果然我说中了吧?”
  一道道身影出现,齐国公,信国公,卢国公,信武侯,广平侯,阳都侯纷纷出现,看到许清宵后更是大声笑道,显得十分亲近一般。
  让其他陆续过来的官员十分惊讶。
  一是惊讶许清宵,二是惊讶,这许清宵才来一天,怎么好像就跟这帮武官混熟了呢?
  而后儒官们也基本到齐,看到许清宵后,更是低语不止,甚至目光不善。
  几位大儒出现,看了一眼许清宵,却一语不发,但这格外的敌意,许清宵不可能感受不到。
  也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宣!百官入朝!”
第九十三章:官职之争,吏部刑部,女帝宣见
  百官入朝之声响起。
  众人纷纷入内,有安国公等人带着,许清宵莫名感觉团队的好处,至少不至于孤零零的一个人走。
  进入宫中,许清宵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是李贤李公公,他正在宫门内等候,见到自己跟安国公等人在一起,当下露出一个笑容。
  显然他是担心自己不知道进朝的规矩,所以在这里等候自己,如今看到自己跟安国公等人在一起,也就没有过来引路了。
  这李贤人还是不错的,或者可以说这银子花的值。
  朝着对方温和一笑,许清宵算作是感谢,李贤公公也朝着许清宵微微作礼,而后便离开了。
  “清宵侄儿,你认识他?”
  安国公敏锐察觉到了这点,有些好奇问道。
  “认识,昨日这位公公来传话,想着是宫里的人,也就客气一些。”
  许清宵回答道。
  只是此话一说,广平侯的声音响起。
  “一群阉人而已,有什么客气不客气的,清宵兄弟,你就是太谨慎了,哥哥我提醒你一句,这种阉人没什么权力,不需要对他们那么好。”
  广平侯开口,言语之中对这些太监似乎没有任何好感。
  此话一说,许清宵有些惊了。
  虽然说太监是阉人,男不男女不女,但自古以来,这些太监基本上混的都挺不错吧?除非是一些没地位的太监,但凡有些地位的太监,不应该是叱咤风云,嚣张跋扈的吗?
  瞧瞧魏忠贤,瞧瞧刘瑾,这些可都是太监的至高梦想啊,怎么感觉大家好像对太监很不在乎一样啊?
  “这些太监没权力吗?他们亲近陛下,又在宫中,不应该没权利吧?”
  许清宵好奇地询问广平侯,提出自己的疑惑。
  此话一说,众人纷纷一笑。
  “清宵啊清宵,你这就不懂朝堂了吧。”
  “这些阉人,平日里在皇宫当中就是负责跑腿的,亲近陛下是没错,可也只是离的近一些。”
  “清宵兄弟,以后就跟着我等就好,这朝堂当中只要你不做错事,不乱说话,就没有人敢说你什么,就算有人找你麻烦,也得掂量掂量。”
  广平侯开口,他看起来三十多岁,实际年龄却接近六十了,理论上得喊许清宵一声侄儿,但国公们先喊了侄儿,他们就不能喊了,毕竟国公得喊他们侄儿。
  他这一番话倒不是别的意思,就是说给旁边儒官听的。
  让他们知道知道,许清宵是他们的人。
  广平侯的声音响起,儒官们神色不变,依旧前行,只是偶尔还是忍不住投来目光,看一看这许清宵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而许清宵则不禁思考太监这件事情。
  自古以来,太监身为皇帝身边的亲信,理论上应该是大家都比较敬畏的吧?
  而现在看来,这帮太监好像没有被重用,没有权势一般,武官骂两句正常,可这帮儒官或者是文官也好像不在乎这帮太监。
  这就让许清宵好奇了。
  太监这股力量,可不容小视,往往每次造反都有这帮人的影子,国家兴衰这帮太监占据十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有可能。
  好的太监,比如说郑和,王承恩,张永,怀恩,蔡伦,司马迁,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坏的太监,比如说魏忠贤,刘瑾等等这些,就完全是一件坏事了。
  可无论是好的太监,还是坏的太监,都是一把双利剑,关键时刻,可以解决许多政治上的难题,尤其是内部问题。
  拿明朝举例子,东厂西厂的作用是什么?当真是养一帮太监去乱杀人?其目的还不是为了震慑党羽,稳住皇权?
  如今大魏王朝内忧外患,按理说怎么也得养一批太监吧?儒官浩然正气?可人家太监又不是邪祟,带着一帮人说抄你家就抄你家,你服不服?
  还有一些文官,但凡不听话,或者是搞事情,那就是满门抄斩。
  冤不冤是一回事,听不听话又是一回事,朝堂政事可没有什么对与错,也没有什么冤不冤,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皇帝的游戏。
  当然了,如果皇帝拉跨,那就是朝臣的游戏了,臣强主弱,主强臣弱,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