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1353

  他一开口,赵岩顿时不敢乱说什么了。
  “孙大儒所言极是。”
  赵岩回应了一声,而后不再说什么。
  倒不是真不敢,主要是连孙静安都开口了,他自然不敢说什么。
  这是大儒。
  其地位比严磊都高一些,对付王景他没有任何问题,但大儒出来了,他必须要退避。
  说不过,也怼不过。
  这一刻,大殿再一次安静下来。
  女帝之声继续响起。
  “其他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
  她再次问道,由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斗争,只是简单的询问。
  但这就是帝王之术。
  “老臣有些意见。”
  也就在此时,一位老者开口。
  站在武将行列第三位,是安国公。
  国公之位,权倾朝野,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与大儒相比,不分仲伯。
  “陛下,老臣认为,这许清宵怒斥大儒,确有不尊,但文人儒道,尤其是立意之事,本身便有争议,不尊上,是错,可倚老卖老,也是错,许清宵狂是狂妄一些,可算不上不孝。”
  “他为百姓伸冤,为无辜者伸冤,此事与严法有关,但有过错,但理应谆谆教诲,而非严法处置,也算不上不忠。”
  “百姓民怨,当为各地官员之责,老陈想问问孙儒,为何百姓宁可相信许清宵,也不相信堂堂之大儒?莫要说什么许清宵蛊惑人心,一个区区儒生,拿什么蛊惑人心?难道大儒说话还没一个儒生说话有用?此为不义吗?”
  “至于圣意之说,朱圣有言,望后世出才,难道说出不同的立意,就是不仁吗?”
  “天地一切,周而复始,朱圣也并非天下第一圣人,即便是圣人在世,也希望见到更加有才华之人出世。”
  “孙儒之言,王景之言,是否过于偏激?”
  大殿内,安国公的声音很平静,但却将孙儒的进攻,化解的干干净净,为许清宵洗的干干净净。
  儒官皆然皱眉,一个赵岩出来搅局就算了,没想到安国公也出来搅局,这帮武官当真是手段卑鄙。
  只是心里不爽,朝堂上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老老实实等孙儒开口了。
  片刻后,孙静安之声再次响起。
  “安国公之言,老夫能够理解。”
  “但无论如何,顶撞大儒,不敬圣意,不尊皇权,还是无法改变。”
  孙静安再次开口,依旧是抓住这三点,坚持抨击许清宵。
  然而安国公却摇了摇头。
  “不敬圣意有些言重。”
  “他许清宵也是读书人,若真不尊圣意,怎可能成为读书人?又如何写出绝世文章?”
  “若是孙大人不喜,大可让陛下拟一道圣旨,待他来京城之后,去大魏文宫,为圣人烧香,也算是以正自身。”
  “至于顶撞大儒,再让他亲自去致歉,也算皆大欢喜,既留有大才,又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美哉?”
  “陛下,您意下如何?”
  安国公笑道。
  他屡屡出言帮助许清宵,原因是三点。
  其一,许清宵是大才,天机台透过消息,许清宵命掌兵伐,或许以后能入武官,算是种下善果。
  其二,皇帝看样子也不希望闹得太大,当然这只是自己猜想。
  其三,恶心恶心这帮儒官也是好事,这几年北伐之事,被儒官气了多少次,还历历在目。
  所以他一直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这朝堂争斗,就是把一件事拿出来,各自拿出自己的想法,不想要解决,那就一直扯,扯到非要解决的地步再来解决。
  想要解决很简单,你退一步,我退一步,事就办好了。
  安国公也不是完全为许清宵开脱罪名。
  方才所说,让许清宵去找严磊致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也算是没有损儒家面子。
  算是自己退了一步。
  至于答不答应,就看孙静安的意思了。
  大魏女帝没有说话,只是将其目光落在了孙静安身上。
  若是他没什么异议,就按这个来。
  若是他有异议,就听听看。
  孙静安缓缓摇了摇头。
  随后看向女帝道。
  “陛下,安国公惜才,臣,明白,也敬重,只是道歉若有用的话,还需要律法作甚?”
  “严儒已经被气至卧病,再让许清宵前去,岂不是加重病情?”
  “臣认为,此人必要严法,发配边疆或许有些严酷,念在他大才,剥夺功名,牢狱十年。”
  “陛下觉得如何?”
  孙静安开口,他思考一番,也算是退步。
  至于安国公解决办法,想草草了事,自然不行。
  许清宵必须要受到惩罚,而且是极为严重的惩罚。
  只是此话一说。
  安国公再次出声。
  “一场误会,闹得如此之大。”
  “孙大儒,您觉得有必要吗?”
  “大魏北伐之后,人才缺失,只要不是犯了大错,理应该得过且过。”
  安国公如此说道。
  可孙静安却缓缓道。
  “安国公,一生征战,老夫佩服,可文人之事,安国公还是不要插手,不尊圣人,对我等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并非是国公口中的小事。”
  孙静安不想与安国公继续扯皮了。
  他话说的很绝,甚至带着一些其他意思。
  声音响起。
  安国公也不由冷笑。
  “朝堂之上,就是朝堂的事,还分什么文人不文人?”
  “陛下,老臣认为,严法过于残酷,实在不利于大魏发展,老臣建议,小惩大诫,以教诲为主,惩戒为辅。”
  安国公开口。
  既然不好好说话,那就继续杠。
  反正输赢我都没坏处。
  “陛下,此事涉及天下文人,若不严惩,难以安天下文人之心。”
  “还望陛下明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