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443

  关键齐国是孙膑、田忌率军,如今可是咱们的国君亲自统兵。
  你这么做,跟弑父有什么差别?
  赵雍又看向肥义,肥义轻轻摇头。
  赵雍道:“好吧!那就依肥大夫之策,在面对中山军时,以防守为主,然后集中精锐进攻燕军。”
  将军这才松得一口气。
  等到这些将军领命出去之后,肥义便向赵雍道:“公子,你适才真不该那么说?”
  赵雍问道:“为何?”
  肥义面色凝重道:“你以公子之令,让君上以身犯险,这会令人误会的。”
  赵雍道:“我只是认为大夫之策,最多只能延缓敌人的攻势,但不能反败为胜,倘若我军能够奇袭燕国本土,那么燕军必然回撤,打乱敌军作战计划,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一举围歼中山军,甚至趁势与父王从北面和西面进攻燕国。”
  肥义道:“但是统兵的君上,那么就应该以国君安危为重,这胜利只是其次。”
  赵雍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
  大梁。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转眼之间,盛极一时的魏国,竟然半壁江山沦陷,就连国都大梁都深陷齐军包围之中。
  亡国已在旦夕之间。
  也可见齐国的实力,比诸侯心中想象得都要强大。
  齐国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厉兵秣马,之前那一场大战,齐国也是占尽便宜,且并没有损失什么。
  关键齐国并未展露出自己真正实力。
  而不管是魏国、秦国,还是楚国,都一直在交战,如今都已经快要打到精疲力尽的地步。
  故此当田盼率领十五万精锐之师,入侵魏国时,那可真是所向披靡,真的就跟秦国打蜀国一样,基本就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在齐人眼里,中原已是唾手可得,霸业亦是近在咫尺啊!
  齐威王难以安耐住内心的激动,是亲自来到大梁。
  漫步在大梁的郊外河边,齐威王深吸一口气,看着远处的沃土,不禁感慨道:“这大梁果真是繁花似锦啊!”
  说着,他又看向身边邹忌道:“寡人将来若将国度迁到这里,相邦以为如何?”
  邹忌沉吟少许,道:“在未消灭秦楚之前,臣不建议这么做。”
  齐威王问道:“为何?”
  邹忌道:“此地虽乃中原的腹地,但也是四战之地,若国都在此,那就需派重兵把守,这将要耗费不少国力,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前线兵力不足。”
  齐威王稍稍点头,亦觉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又道:“如今魏国已是垂死挣扎,坚持不了多久,那么下一步就是联秦灭楚,相邦以为淳大夫此番使秦可否成功?”
  邹忌道:“臣以为成功可能性很大,目前据臣所知,秦国也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么与我国结盟,不但可以化解秦国危机,反而能够秦国得到韩国的领地,秦国没有理由拒绝我们。”
  齐威王突然问道:“秦楚之间会不会结盟?”
  邹忌皱眉道:“不瞒大王,其实这也是臣最担心的事情,但是从目前看来,秦楚在巴蜀、武关还在继续交战,可见双方的矛盾依旧非常尖锐,结盟的可能性不大。臣以为除非楚国主动让出巴蜀,且不再管河东,否则的话,秦国多半还是会选择与我们就结盟,但如今我们并未出兵楚国,而楚国国内相对还是比较安定的,楚国不可能会愿意放弃那么多。”
  齐威王稍稍点头。
  正当这时,只见田盼走了过来,抱拳道:“臣见过大王。”
  齐威王问道:“战事如何?”
  田盼是直摇头道:“这大梁城还真是如传言中一般固若金汤啊!”
  邹忌抚须道:“当初魏王迁都于大梁,耗尽国力来修建这大梁城,岂能让我们轻易攻破。”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一下,道:“不过我倒是识得一人,曾参与过大梁城的防卫建设,说不定此人可助我们破城?”
  齐威王忙问道:“何人?”
  邹忌道:“就是那洛人白圭,白老先生。”
  齐威王又问道:“此人如今在何处?”
  邹忌道:“就在濮阳,他如今可是濮阳最大的商人,占据着郑国一半的盐铁买卖,以及所有的军备制造。”
  齐威王立刻道:“那赶紧派人去找他来。”
  邹忌点了点头。
  齐威王又问道:“那是请到白先生再攻,还是继续进攻?”
  田盼立刻道:“回禀大王,臣以为还是应该持续给予大梁压力,毕竟魏国在外还有一些军队,如今魏王肯定是惊慌失措,必将从各处调集援军来就,那我们便可以以逸待劳,在半道上伏击这些援军,待我们消灭魏国所有的军队,大梁城也将不攻自破。”
  .....
  田盼料想的没有错,如今的魏王真是如惊弓之鸟一般,转瞬即逝间,亡国就近在眼前,搁谁也难以承受这般打击。
  “楚国援军可否到了?”
  魏王赤脚下得台阶,一脸期待地向惠施问道。
  惠施无声地摇摇头。
  魏王又问道:“那可有楚军消息?”
  惠施兀自摇头。
  “完了!全完了!”
  魏王失神地一屁股坐在台阶上。
  如今魏国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楚国,那赵国、韩国都无力前来救援魏国。
  所以他是第一时间派人去楚国求援。
  也得到楚王的应允。
  那么按理来说,就算楚军未赶到大梁,至少也应该楚军行动的消息,但目前来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可见楚国压根就没有出兵来救援。
  惠施暗自一叹,道:“大王先勿丧气,周客卿在信中说得很清楚,让我们坚守大梁,他会率领援军赶来救援的。”
  “那援军在哪?”
  魏王一听周济之名,不由得窜了起来,激动道:“这都过去多久,若是周济真的是去求援,早就应该赶到了,可如今连楚军的影子都看不见。”
  惠施却道:“但是周客卿并未指援军就是楚军。”
  魏王道:“如今能够救我们的,唯有楚国,除此之外,他还能上哪去求援军。”
  惠施皱了下眉头,道:“倒还有一个国家。”
  魏王问道:“哪个国家?”
  惠施道:“秦国。”
  ......
  濮阳以西,白马渡口。
  只见一行十数人站在河边,看着空荡荡的河面,脸上不由得露出绝望之色。
  “平时这里很多船来往的,为何今日连一艘船都没有?”
  “难道是因为战乱的原因?”
  “哎呦!这可如何是好啊?”
  “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其中一个白发老头仰面长叹一声,又向面前五个年轻人道:“齐人要找的是为师,待为师死后,他们也不会为难你们的,到时你们只需将为师的遗体带回洛邑薄葬便可。”
  “恩师,您难道是要......!”
  “恩师,不可啊!”
  ......
  “你们勿用再劝,为师是心意已决,无论如何,为师都不会帮助齐人破城的。”老头一抬手道。
  “恩师!”
  五个年轻人齐齐跪倒在地,眼含热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