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443

  卫侯急忙问道:“不知先生以为,寡人该控制哪一省?”
  姬定沉吟少许,道:“其实最好是控制尚书省,因为尚书省权力最大,统辖四部,但是目前来说,时机还不成熟,国家的事,还是需要那些大夫们去做,至于内朝常侍,他们中有些人出身卑微,在执行的过程中,是难以驱使贵族的。
  另外,关于国家主要政策,也是需要大夫们出谋划策,故此负责起草政令的中书省也不适合,臣建议将内朝直接改为门下省,卡主审核这一关,若是君上对于大夫们的建议不满,但又不便说,便可授意门下省驳回政令。
  如此既限制了大夫们的权力,同时又避免君上与他们直接发生冲突。另外,臣并没有将之前设立的刑狱司放入其中,单独列出来,直属君上,不被任何控制,亦可很好得监督官员。
  如此一来,君上便能集大权于一身。”
  原本三省六部,但是刑狱司之前就已经建设完毕,姬定还是希望将司法独立出来,至于礼部么,姬定可不想操这心,故此也没有放进去。
  四部就是吏部、度支部、工部和兵部。
  卫侯听得是心花怒放,但他知道,现在可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他当然愿意,但问题是别人愿不愿意,道:“寡人可也不能说,设这三省四部,乃是为了集权。”
  言下之意,这吃相太难看了。
  姬定反问道:“对于君上而言,您的权力有什么变化吗?”
  卫侯愣了愣,却答不出这话来。
  姬定道:“其实君上您的权力并没有变化,您还是得与三高官官商议国策,还是得依靠下面的人去执行,只是将下面的权力分散,给予更多人机会,同时更为合理化。
  我们卫国国小,就连风吹草动都有些难以承受,必须要尽量避免失误,如此架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可确保每一条决策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同时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现错漏,立刻可以问责,及时止损,这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又可确保每条政令就能够依决策而执行。”
  卫侯听得是连连点头。
  以往的决策,都是他与几个上大夫商议着决定,决策确定之后,就跟他没关系,是上大夫去执行,至于怎么执行,要执行多久,都是上大夫自己决定,导致出了错,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个人去执行。
  姬定又道:“集权于一身,首先得有权力,故此臣不管考虑任何决策,都还是先从国家出发,毕竟臣答应辅助君上,集大权于一身,为得也是我们卫人,如果不能利国利民,集权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迟早也会被他国吞并的。”
  卫侯神色动容道:“先生为我卫人耗尽心血,却又不图名利,寡人真不知该如何报答先生。”
  我要图名利的话,你不得吓坏了么。姬定笑道:“很简单,只要君上能够振兴卫国,那便是对臣最好的回报。”
  卫侯闻言,不禁目泛泪光,要是臣子都是如此,何愁这卫国不兴啊!
  只能说他低估了人性,他就没有想到,姬定其实是看不上这小小卫国。
  在研究透这三省四部制后,卫侯是越发欢喜,对于姬定自然也是越发信任,这个制度不但有利于国家,而且能够极大的提升君权,做到真正的集大权于一身。
  卫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日会来的如此之快,当然,他更加想不到,姬定不会在卫国耽搁太多时间。
  在摸透这个三省四部制后,卫侯便召开会议,与大夫他们讨论此事。
  绁错请了病假,擎薄则是表示坚决反对。
  他的理由太过繁琐,国家就这么点点大,弄这么多官署纯属是浪费钱,并且表示之前减税已经为国家带来许多负担。
  但是殷顺且他们是坚决支持,他们也知道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但如果他们在乎这一点点权力,那他们从开始就会反对,他们还是更渴望实现心中的抱负。
  关键他们也都认同三省四部制,能够更好的管理好国家。
  卫侯的决心更是不容置疑,即便绁错不在场,即便擎薄坚决反对,他兀自决定明年就将国家体制改为三省四部制。
  而明年就近在咫尺。
  冬去春来,那阴霾的天空也渐渐放晴,在家繁殖一月的人们,也终于走出家门,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以往春来时,贵族都忙于踏春,农民忙于农耕,但今年比较特别,郊外都看不到几个贵族,这贵族比农民还要更早上班,因为今年对于卫国而言,可以说是崭新的一年。
  一个崭新卫国将在今年诞生。
  今日,卫侯来到绁府。
  “君...君上,老臣....!”
  卧在塌上的绁错看到卫侯,摇晃着手,招呼仆人赶紧扶自己起来。
  “卿莫要起身。”
  卫侯快步上前,握住绁错的手,道:“卿有恙在身,那些繁文缛节,是能免则免。快快躺下,快快躺下。”
  “多...多谢君上。”
  绁错又缓缓躺了下去,微微喘着气。
  卫侯也是非常随意坐在塌边,问道:“卿身体如何?”
  绁错道:“蒙君上关心,这天气暖和了一些,老臣也觉得舒服了一些。”
  卫侯忙道:“卿可得早点好起来,寡人可是离不开卿。”
  绁错叹了口气道:“臣老了,只怕难以再为君上分忧。”
  卫侯突然举目四顾,问道:“卿以为是你这府邸豪华,还是寡人的宫殿豪华。”
  绁错忙道:“自然上君上的宫殿更为豪华,臣的府邸岂能相提并论。”
  卫侯又问道:“那为何卿在这里比较自在一些。”
  绁错愣了下,道:“这是老臣的家,待在自己家里自然要更自在一些。”
  “卿说得不错,这是自己家!”卫侯感慨一声,又道:“再富丽堂皇的房屋,也不如自己家更加逍遥自在,你看看那郑公主,倘若郑国不灭,她可就是一国公主,又岂会如今日这样,到处颠沛流离,不管是住在哪里,都只是一个客人,客人就会感到拘束。”
  绁错忙道:“君上,老臣......!”
  卫侯抬手制止了绁错,又道:“我知道卿的建议,也是想保全我们卫国,但是卿可有想过,在自己家,自己说的话都不能作数,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寡人并非是要与强国为敌,寡人只是希望自己的子民活得有尊严,在自己家说的话,是可以作数,就仅此而已,这难道是一种奢望吗?”
  绁错听得是老泪纵横,道:“老臣岂不知君上的想法,但是老臣实在是害怕我卫国会遭受到灭顶之灾啊!”
  卫侯道:“卿大可放心,寡人岂不知其中凶险,若非十足的把握,寡人也绝不敢这么做。”
  绁错呆呆地看着卫侯道:“十...十足的把握?”
  卫侯点头道:“正是,但是具体细节,寡人暂时不便与卿,可是目前寡人可是非常需要卿,寡人已经封卿为尚书令,卿一日不在,这政令就一日不得执行啊!”
  “君上...臣愧对君上啊!”绁错拉着卫侯的衣袖是痛哭流涕。
  卫侯也是眼中泛着泪光。
  这时,屋外忽听得有人道:“君上,小人有要事禀报。”
  绁错赶忙松开卫侯,抹着双眼道:“抱歉,老臣失态了。”
  “这不怪卿。”
  卫侯也抹了抹眼角,又向屋外人问道:“什么事?”
  屋外人道:“我们刚刚收到消息,魏国相邦已经入境。”
  卫侯面色一惊,道:“可知惠相是因何而来?”
  “惠相是要去往齐国,到时会经过我们濮阳。”
  “呼...!”
  卫侯松得一口气,旋即又稍显尴尬地看向绁错,咳得一声,道:“卿看见了,寡人的大夫去到大梁,人家是爱见不见,可他们的相邦经过我国,对于我国可也是头等大事。”
  绁错羞愧不已。
  卫侯又道:“寡人就不打扰卿休息,但是卿一定早日康复,寡人可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卿啊!”
  绁错哽咽道:“君上如此厚待老臣,老臣...老臣真是无以为报,唯有耗尽这残烛之躯,以报答君上的恩情。”
  “好好好!”
  ......
  这卫侯一走,绁错立刻坐起身来,精神矍铄,哪里像似一个病老头。
  那女婢赶紧拿着热帕子给绁错擦了擦脸,又递上一杯热茶。
  一直站在旁边的文士走过来,道:“主公,看来卫侯还是离不开您啊!”
  绁错冷笑一声:“他当然离不开老夫,他可还希望老夫帮着他制衡殷顺且。”
  那文士道:“可是君上欲拜主公你为尚书令,在三省之中,尚书令的权力可是最大的。”
  绁错呵呵道:“关于这事,老夫早已经知晓,而那三省四部制老夫也了解的非常清楚,尚书令的权力的确是最大的,但是你不要忘记,尚书令主要负责执行,若是他将老夫安排在中书和门下,那么老夫要是反对得话,岂不是政令得起草和审核都通不过。而尚书省下的四部中,吏部在富术手里,兵部在子南权手中,政令下来,老夫纵使想阳奉阴违可都不行啊!”
  那文士皱眉道:“如此说来,卫侯还是防着主公的。”
  绁错笑道:“他谁都防着的。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老夫装病,可并不是为了阻止改革,而是让他放松警惕,认为老夫也就这点手段了。”
  ......
  对于卫国,这是崭新的一年,而是天下诸侯而言,这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