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55


貂蝉闻言,面色一白,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吕布。
“这计策并不高明,若我真的色令智昏,或许就中计了,可惜……我已许久未曾被美色所动了。”吕布举起酒觞,将觞中美酒一饮而尽,男人没有不好色的,但有些东西,见的多了,追求的就不再是浅层的肉身欢愉了,吕布想要体验这个有太多途径可以实现了,而且他也过过三妻四妾的日子。
说实话,女人多了,争端是难免的,那种事很麻烦,相比于这种对色相的追求,如今吕布对色的追求除了皮囊之外,更想要的是精神的共鸣,就比如严氏跟他多年夫妻,往往吕布刚刚动了念头,严氏就知道他要做什么,而严氏有什么情绪,吕布多半也能察觉,而每一次模拟世界之后,又能生出一种久别重逢的思念,那种默契相互依存的感觉是吕布现在在男女之间更想要的。
当然,严氏跟自己的默契是多年夫妻养成的,但其他方面也可以,因为经历的多的缘故,吕布在精神上实际上是很空虚的,他想要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但却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在外人面前他要伪装,疲惫的时候也很难跟人袒露心扉,甚至不敢真的醉一场。
貂蝉不太明白吕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够美么?她不知道,但此刻更不敢妄动。
“看你样子,似是甘愿这般做?”吕布皱眉看了看她道:“为何?”
“诛除国贼……”貂蝉嘴唇颤了颤,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国贼?”吕布揉了揉脑袋,嘿笑道:“你可知道你所说的国贼,如今在为这关中数百万百姓的生计愁白了头发?你可知道这关中九成以上的耕田,都在你背后那些高士手中,你所说的国贼为了能叫朝廷有序运行殚精竭虑,而你身后那位正义之士却每日与高士饮宴?何为国贼?”
貂蝉一脸不信的看着吕布,很少会有人直接从税赋上去看问题,但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本,朝廷收不上士大夫的税,而百姓的税却又根本不够,要想维持朝廷,不动士大夫的前提下,就只能向百姓多征税,这么一看,谁在为朝廷做实事,谁在空谈一目了然。
“你一女子,心怀天下本是好事,但莫要用错了方向。”吕布指了指自己空掉的酒觞道:“换句话说,当这天下安危却要系于一女子腰带之上,那这天下……留之何用?”
貂蝉没有再说话,机械的帮吕布斟满了酒觞。
吕布看着溢出酒觞的美酒,没再去喝:“你若真想为天下做些事情,下次再见可告知于我,任红昌,没貂蝉悦耳,日后还是唤你貂蝉吧。”
貂蝉豁然抬头,一脸惊骇的看向吕布。
吕布却没再多说什么,扶案起身,径直离去,只留下貂蝉跪坐在桌案旁默默失神,直到王允听闻吕布离开后匆匆赶来。
“发生了何事?可是那吕布对你不轨?”王允进来,见吕布已经没了踪影,皱眉看向貂蝉道。
貂蝉摇了摇头,原本在王允的描绘下,吕布是个贪财好色之徒,但今日所见所闻,却是彻底轰塌了心中对吕布的刻板印象,此刻再听王允这般说,心中竟是生出几分排斥,不知道是排斥王允还是排斥对方这般污蔑吕布为人?
“义父莫怒,平陶侯并未对孩儿不轨,只是方才被拉到平陶侯身边急了些,腿足微痛。”貂蝉摇头道。
吕布的话,让她有些心乱,不是因为吕布,而是这些言语打破了她原本的认知,却没法反驳,你可以说士人多么高尚,德行多高,但这些东西都是虚的,是人的一种认知,但认知会出错的,古往今来多少身败名裂之人证明了这一点。
而赋税却是实的,虽然以她的身份不容易查,但王家的赋税动些心思还是能查到的。
没有不轨之举?
王允闻言眉头却是皱的更深了,这吕布什么意思?就王允观察,吕布绝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从缯布之事就能看出来,很多时候吕布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这样一个做事不讲手段,蛮横无赖的滚刀肉,面对貂蝉这样的绝色女子会规矩?王允想不通,他不可能也不应该规矩的。
忽然扭头,看向貂蝉,面色渐渐变得冰冷:“贱婢,莫非是对那鄙夫动了春情!?”
仔细想来,吕布虽然为人不咋地,但样貌却是称得上英俊,就算王允看不上,也不得不承认吕布在样貌上还是略胜自己年轻时几分的。
不过王允这态度的陡然转变却是让貂蝉本就有些动摇的心更生了几分怀疑,毕竟相比于吕布表现出来的霸道不羁而言,王允这种前脚女儿,后口贱婢的表现显然更像坏人,还是道貌岸然的那种。
当然,王允这样的表现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没有吕布那直指根本的一问,貂蝉不会想太多,但现在,在王允吼出这跟平日并无区别的一嗓子之后,这感觉上就变了,连貂蝉自己都没有发现,潜意识中,她已经开始更相信吕布所言了。
“貂蝉不敢。”心念的转变只在一瞬之间,外人很难察觉到,貂蝉连忙向王允扣头,表示自己并未动情。
“莫怪为父……”王允也压下了心中的烦躁,见貂蝉这般战战兢兢的跪着,连忙伸手将她扶起,语重心长的道:“老夫一直视你为亲生骨肉,近来那董卓越发狂暴,为父也是疲于应付,吕布此人乃是诛除国贼之关键,若有他法,为父安忍让我儿受此屈辱?”
哪个父亲会让亲生女儿做舞姬来取悦他人?
以前没有过这样的念头,但现在,不知是否是吕布的缘故,王允一开口,貂蝉心中闪过的就是这样的念头。
王允自是不知貂蝉内心所想,一手捋须,一边沉吟道:“吕布此人,性情狂傲无礼,便是动心,恐怕也是想要老夫开口,不过今日他既对你出手,只需再添一把火便足以。”
“貂蝉有些疲惫,若无其他事情,请义父准许貂蝉先行告退。”貂蝉对着王允一礼道。
“嗯,快去休息,过几日,为父再为你安排与那吕布相见。”王允摆摆手道。
下次再见么?
貂蝉默默地一礼,心中却是对下次见面多了几分期待,或许他能助自己脱离这司徒府的牢笼吧?
另一边,吕布带着典韦离开司徒府后,典韦看了看已经被甩到身后的司徒府方向,好奇道:“主公,那娘们儿你要是看上了,直接把人带走不就行了?”
不过一个舞姬而已,以王允对吕布的态度,不可能拒绝吧。
“要纳此女,可没那般简单。”吕布脸上泛起几分笑容,虽是发自内心,但此刻心态显然并不温和,笑容中绽放出来的就是一股子叫人望而生畏的霸气。
“有何难的?主公若是抹不开面子,末将带人去便是。”
“我乃是正经人。”
“谁不是?”
……
第五十六章
激化
初平二年的秋天开始,雨水渐多起来,六月的一场地龙翻身,让整个关中开始动荡,董卓迟迟拿不出粮草来赈济灾民,改收地税的事情也迟迟不得推进,虽然王允筹集了一批粮草交给董卓,但这种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一场地龙翻身,这些粮草根本不足以在养军的同时还赈济灾民。
“钱粮不够。”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从董卓嘴里蹦出这句话了。
吕布默默地将身子向后靠了靠,目光落在董卓的身上,双目布满了血丝,原本只是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再难找到一根黑发,整个人看上去,似乎老了十岁。
董卓有错吗?自然是有的,但相比于那些饱食终日,只知高谈阔论,维护自家利益的士人而言,在吕布眼中,董卓比那些人强了何止十倍。
昔日洛阳时有多意气风发,如今的董卓就有多颓废,吕布大概能体会到。
“奉先可有良策?”董卓拉着吕布的手,询问道。
吕布看了看李儒,显然李儒在这件事上已经给不出什么答案了,只要还想按照规则办事,那就只能去求士人,到那一刻,就会一步步被士人敲骨吸髓。
“太师真要我说?”没有如同往日一般选择回避,吕布抬头,看着董卓,很认真的问道。
“奉先但说无妨!”董卓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抓着吕布的手道。
“杀!”吕布看着董卓,眼中闪过一抹凶光:“阻地税革新者,杀!朝廷政策阳奉阴违者,杀!”
“奉先,杀解决不了问题!”李儒劝道。
“但能解燃眉之急!”吕布看向李儒道:“上月地龙翻身,关中动荡,加上本就未曾安置的河洛百姓,若再拿不出粮草来赈济灾民,那关中动乱将不可避免,那时谁来镇压?就算镇压,百姓还剩几何?这关中世家趁此机会将百姓手中仅存的耕田兼并,那明年朝廷恐怕将无税可收!末将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这个圈子若不能破,我们永远不可能有粮!”
吕布说这话时,煞气逼人,他最近也被这帮关中士人的嘴脸给恶心到了,一个个嘴上说的大义凛然,但除了蔡邕等少数几人捐出家资,还有几个真正将这社稷放在心上?
“奉先所言,虽有激进……”董卓伸手,阻住李儒继续说话,满是血丝的眼中,也尽是杀气,寒声道:“然如今之势,若再不出狠手镇压一番这些士族,关中便会如奉先所言,彻底乱了。”
李儒想劝,但想想如今的窘境,或许真如吕布所言,这些士人需要震慑一番才行,当下叹了口气,没有再劝。
次日,董卓召集群臣上朝议事,商议赈济灾民,希望这满朝公卿能够分出一些家财来赈济百姓。
“太师,国库自有税赋,我等捐些钱粮自然无妨,然若是日后朝廷缺钱便向群臣讨要,长此以往,难免寒了人心。”司空种拂出列,皱眉道。
李儒出列,对着刘协一礼,随后朗声道:“司空此言差矣,今岁关中动荡,大量流民涌入,本就不好收税,如今天降灾祸,正是需朝廷出手赈济百姓之时,诸位皆乃有德之士,安忍看百姓受累?”
“天降灾祸,乃上苍示警,或许人间出了妖孽方才至此。”朝堂上,一朝臣冷笑道。
众人示之,乃太尉赵谦,这一下,三公之中,除了司徒王允之外,另外两位皆不赞成此事,群臣顿时有了主心骨,准备跟着两人一同反对。
“既然司空与太尉皆无良策治国,那这三公之位,是否也该让贤?”董卓回头,看向种拂与赵谦道。
“这三公之位,自当由太师一言而决,不做也罢!”赵谦和种拂冷笑一声,直接摘下印绶丢在地上,拂袖而去。
二人都为当世名士,董卓虽恼他二人作为,却也不好真的问罪于二人,只能看他二人离去。
殿下一人出列,朗声道:“此等暴政之下,我等既不能匡扶正义,这违心之官又有何用?”
当下也学着种拂和赵谦,直接摘了印绶准备拂袖而去。
“拖出去,斩首,查抄其家财充入府库。”董卓挥了挥手,殿外立刻进来两名如狼似虎的西凉将士,将那傻眼的官员直接拖走。
“还有哪位觉得这暴政之下有损清名?此刻便可走了。”董卓环视朝堂,双目森寒。
刹那间,满朝寂静,再无一人敢多言。
“文忧,将此番捐献钱粮的规矩说一说。”董卓见无人再闹,这才对着李儒道。
“喏!”李儒点点头,取出早已备好的竹简摊开,朗声道:“天降灾祸,黎民何辜,自今日起,按照各家拥有田产纳取相应钱粮,用以安抚百姓,此处有朝中最近丈量百官家中田产数量,稍后会着人与各家核对,同时上缴相应钱粮,望诸位公能够深明大义,与朝廷共度此难关。”
如此收法,也是之前商议的地税收取方式,算是为以后革新地税做铺垫,朝臣肯定不愿,但如今生死攸关,如果再阻挠,董卓显然已经有掀桌子的迹象了,在王允的安抚下,最终这事儿没闹起来,多数官员乖乖交了钱粮,有不愿的,直接抄家。
一时间,长安朝堂之上风声鹤唳,朝臣与董卓一系官员之间再度站在朝堂上时,好似有一条无形的线将双方隔离,明明同殿为臣,却给人一种泾渭分明之感。
不过随着这批钱粮上交,也着实缓和了董卓这边的局势,加上还抄了几户人家,使得一直困扰董卓的钱粮问题得以解决。
不过此番赈灾各级官员显然是出工不出力的态度,哪怕董卓杀了好几批负责赈灾的官员,依旧没能起到太大效果,但有总比没有强,百姓但凡有口饭吃,轻易都不会选择造反。
但随着关中动荡逐渐消弭,整个长安城中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感,百官上朝基本闭口不言,早朝之上,只要董卓和董卓一系的人不说话,静的就像一潭死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