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是剑神(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769

  “唉!”
  四位王掌柜异口同声叹了口气。
  “要不是出了这个事,府上的老丫鬟恐怕还不会告诉我真相……”其中一位王掌柜说道:“大龙的娘亲在世的时候,我对她多么好。”
  “想不到啊……想不到……”另一位王掌柜也直摇头。
  “她当年竟然还背着我……背着我们去找别的男人。”
  面对着共同的悲惨遭遇,几个王掌柜忽然就同仇敌忾了起来。
  “不过大龙你放心。”最后一位王掌柜安慰儿子:“老一辈儿的事情不会牵扯到你,我们四个永远是你唯一的爹!”
  王大龙以手抚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倒是王龙七,露出一番恍然大悟的表情:“我以前还想为什么偏偏我这么倒霉,被人戴了绿帽子。现在才知道,原来是遗传啊。”
  四个王掌柜一起瞪着他:“臭小子,不会说话就别说!”
  “这玩意儿还能祖辈儿传?”
  “去你的吧!”
  “没听说过!”
  “……”
  过了会儿,李楚先行告辞,留下杜兰客在这里照看。
  如果仅仅是邪祟化身,那去找一面照妖镜或者去霜扉寺请神目和尚来,应该可以看出真假。
  可是按照王大龙的说法,那少年书生说这可以替王掌柜抵灾。
  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
  想了想,李楚觉得还是先回去问问师傅比较稳妥。
  王龙七送他离府。
  “看开点。”李楚见他颇有点焦头烂额的意味,安慰道:“多了点,总比没有好。”
  王龙七揉了揉太阳穴。
  “一开始有点害怕,现在倒有点看开了。”他叹气道:“你说得对,总比没有好。以前我爹还总说我们哥几个不爱陪他,这下好了,他自己就能凑一桌麻将了。”
  “那就这样?”李楚试探性问了声。
  “当然不行。”王龙七立马差点跪下,他指了指门口的楹联,“这眼看都要过年了,我家这春联就得改成‘福满乾坤爹满门’了,救救兄弟吧。”
  带着这个问题,李楚回转德云观。
  十里坡风景依旧,穿过前庭,一到后院,发现院里又有客人,正在跟余七安饮茶谈天。
  见李楚来到,那人转过身来。
  赫然是个一身白衣儒冠的少年书生。
  他面对着李楚,露出温润的微笑:“小李道长,久仰久仰。”
第十章
来自国师的邀请
  但见这书生约莫十六七岁年纪,儒冠云鬓,相貌虽不出奇,却无端有一种温润如美玉的气质。在这槐树下,衣袂飘飘,隐约间竟有余七安八分之一的高人风范。
  这已经足够超凡脱俗。
  “徒儿啊,你回来的正好。”老道士呵呵一笑,“快来见过这位……”
  老道士手一抬,介绍道:“这位就是河洛朝当今国师,李茂清、李大人。”
  哦?
  李楚稍稍讶异。
  河洛国师,那可是真真的大人物。
  尤其当今国师李茂清成名已逾甲子,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在江湖上德高望重,河洛内外都可称家喻户晓,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奇闻异事。
  想不到居然是如此少年形象。
  这倒让李楚想起了白龙寺那小和尚,想必这位国师大人若非有神异的驻颜法门,那就是活出了二世身。
  忽然。
  李楚又想起了方才王家的事情。
  那少年书生,莫非是他?
  思绪一闪而过,李楚先微微颔首施礼,“见过国师大人。”
  “诶,不敢称大人。”李茂清起身还礼,全无架子,“小李道长与我此身年龄相仿,我等只平辈论交便可。”
  李楚落座,先问道:“国师大人,早先可曾去过镇上?”
  “呵呵,小李道长说是那王家的事?”李茂清果然知悉。
  “是的。”李楚点头。
  “小李道长也发现他家不对?”李茂清似乎对李楚很有兴趣,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微光。
  “那倒不是,只是王家七少是我好友。”
  当即,李楚就将王家一系列遭遇说了一下。
  “哈哈。”李茂清闻言一笑,“的确是我早先到了这里时,看那里有妖邪之气,没忍住多管闲事,想了个小法子替他挡灾。”
  “我以泥人化三身,这样诅咒到来之时,可以替他分担大半的孽力,留他一命,只是免不了还是要重伤。比之小李道长这般实打实拿回命药……还是惫懒取巧了些。”
  李楚却并不骄傲。
  李茂清这显然是情商拉满的说法。
  实际上,相比于自己深入南疆劳心劳力,他这一手轻描淡写就化解了致命的危机,绝对要精妙得多。
  这甚至是连师傅都不知道的……
  李楚瞄了一眼老道士,只见师傅嘴角噙笑,神态平和,丝毫没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似乎……也不一定师傅不知道这种法子,只是暂且做不到?
  他又问道:“那如今王家境况,该如何分辨那三个泥人?”
  李茂清立刻醒事的从袖口掏出一张黄符,“那三个泥人的记忆体貌与本体一般无二,自己也不会知道自己是假的。将此符箓化一碗符水,分别给四人淋在头上,届时法术自解。”
  李楚接过符箓,放入袖中,也不由得慨叹。
  这世上千般道法、万种神通,果然神奇无比。
  自己在修行这条路上,终究还只是个刚起步的小学生罢了。
  王家的事情交接完。
  余七安开口道:“国师大人驾临我这小小道观,只说找我弟子,如今我这弟子回来了,你有何事可以讲了吧?”
  “是的。”李茂清道:“我当真是慕名而来。”
  “国师大人听过我?”李楚有些纳闷。
  “自然,我听三个人提起过小李道长。”李茂清微笑道。
  “第一个,是朝歌城中大理寺的官员,公孙辙。”
  对这位前县令,李楚也有颇深的印象,是个很好的官员,如今也官复原职。
  他在大理寺中任职,能接触到当今国师,倒也不奇怪。
  说起来,公孙柔到了朝歌以后,还写了不少信件来。起初李楚还会仔细看完,认真写一封礼貌但不失亲切的回信。
  可后来经常外出奔波,一回来各路姑娘写来的信件都能攒成小山,渐渐看得也就少了。
  “他说小李道长你,一身正气、道法精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间龙凤。”
  “公孙大人谬赞。”李楚应道。
  “倒也中肯,就是不修炼的人眼界毕竟窄了点。”老道士咂摸咂摸嘴,“我徒弟这模样、这天赋,又岂止是百年难遇?说是四千年一遇都不夸张。”
  “他说得的确是最轻的。”李茂清笑道:“第二个,是朝天阙的蟒袍,段卢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7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