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1567


只是墙的高度鹤立鸡群,大概有两丈多高……
但赵昊却知道,这一切都是掩饰而已。
甚至连这个镇这个名字,也是为了掩饰才改叫东亭的。
~~
这里原先叫隆亭,又叫龙亭。
华太师退隐故里后,在这里历时三年、耗资巨万,修建了一座超豪华的府邸,名曰‘嘉遁园’。
但因为修得太过豪奢,让人不敢仰视,虽侯门王府也难以比拟,结果招来了政敌的瞩目。
当时巡视东南的赵文华,安排人弹劾他‘住龙廷、建皇宫’,大有逾制不臣之心。
幸好华太师人脉深厚,门生故吏满天下,早早知道了此事,赶紧将大门全都换成了黑色,又用石灰涂抹院墙,再把瓦当都换掉。
又跟官府商量了一下,把叫了几百年的隆亭镇,改为了东亭镇。
这才应付住前来勘察的御史,逃过了一劫。
也正是打那之后,华太师知道严党还盯着自己,这才开始大规模退田清产。
所以他并非是一上来就大彻大悟的……
当然,后来华太师也用同样的方法整倒了赵文华,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至于赵文华流放途中,忽然腹部奇痒,用两手将肚皮生生抠破,内脏破裂而死……就跟守序善良的华太师,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
果不其然,一进园中原形顿显。赵昊只见其内五步一景、十步一阁,琼宫阆苑,意出人间。豪奢壮阔远超弇山园和王锡爵家的园子。
欢迎宴会更是讲究至极,器皿不用任何金银,贵重程度却远超金银。赵昊还是头次见有人用官窑的瓷器来当餐具待客呢……
这要是不小心磕一下摔一下,还不得活活心疼死。
但主人家显然早就习以为常了。
席间,华太师向赵昊敬酒,感谢他一直以来对华叔阳的照顾和栽培。
赵昊也端起酒杯,先祝老太师长命百岁,又感谢他二公子在南京时给予的帮助。
当然,酒杯里依然是果汁。
赵公子连跟张相公吃饭都不喝酒,怕是世上没人能让他破戒了吧?
华太师年事已高,酒过三巡便在华叔阳的搀扶下告罪离席了,留下长子华仲亨陪着赵昊用餐。
~~
午宴后,本该是做客狗大户家的保留节目——参观园林的。
但忽然间暴雨如注,让游园泡汤,也让赵昊没了心情。
便改在名为高架水上的‘濯缨阁’中吃茶观雨。
此阁卷棚设计独特,虽四面轩窗洞开,依然没有一滴雨可以落入阁中。
坐此阁中,四面临水,只听密匝的雨声滴落莲叶,发出让人心安的沙沙声。
“见贤弟心神不宁,故而选在这水阁吃茶。”华伯贞其实年近五十了,但保养的极好,很不显年龄。“每次下雨,愚兄都喜欢待在这里,很快就会忘掉烦心事,感觉十分安宁。”
‘嗯,白噪音是好东西。’赵公子暗道,然后对狗大户……哦不,华伯贞苦笑道:
“这雨连下半月,非但没有要停的意思,反而越来越大,让人十分担心。”
我爹还住在堤上呢,可别真给大水冲走了。
本公子可没处再找个爹去了……
“贤弟真是父子情深啊。”华伯贞赞一句,宽慰他道:“赵状元乃文曲星下凡,自有神灵护体,不会有事的。再说你远在无锡,担心也无济于事。”
“话虽如此,却依然会瞎操心。”赵昊苦笑一声道:“我已是归心似箭,可接下来还要去扬州,真让人无奈。”
“贤弟要是实在担心世叔,直接转回就是。”华伯贞便笑道:“从太湖南下,沿胥江走娄江,一路全是顺流,一天就能到昆山。”
“哎,实不相瞒,还有重任在肩,转回不得。”赵昊摆一下手,起身看向烟水遥遥的湖面。
“不就是救灾粮食吗?”华伯贞跟着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包大揽道:“我华家全包了,你要多少有多少。无锡不够,还有武进和镇江,实在不行直接买漕粮,怎么还喂不饱一个小小的昆山?”
赵昊心说你早这么说,我不就不用演了吗?
当然,担心二爷是真。
他便转头过来,眼里含着泪花道:“初次见面兄长就帮这么大的忙,小弟不知该如何感谢了。”
“哈哈哈!这话可就见外了。”华伯贞揽着他的肩膀,爽朗大笑道:“咱们这叫一见如故,神交已久了。”
“不错,小弟看到大哥,也感觉遇到了异父异母的亲亲兄弟呢。”赵昊也高兴笑道。
两人均感一阵作呕,便不着痕迹的拉开距离,坐回各自的位子。
“非常时期,小弟就不跟大哥客气了。”赵昊便直入正题道:“但有件事要跟大哥说清楚。这批粮食并非由我或者县里直接购买,而是通过一家叫江南公司的出面……”
“江南公司?”华伯贞果然眼前一亮道:“西山公司那种?”
“差不多吧。”赵昊点点头。
“接受入股吗?”只听华伯贞紧接着问道。
“呃……”赵昊嘴角一抽,心说都不要这么急不可耐好吧?给点难度好吗?
这样本公子既没有成就感,而且还很有压力啊!
毕竟,本公司盈利模式还只存在于屁屁踢……哦不,计划书上,并没经过实际验证呢。
到底能不能成还两说呢……
哎,太受欢迎了也很苦恼啊!
第六十七章
抗洪
昆山姚家堰。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大白天便漆黑一片。
滔天洪水自太湖而下,一路横冲直撞,滚滚而至昆山,凶猛的冲击着吴淞江的堤岸。
巨大的怒涛声中,赵守正穿着雨披,拄着根木棍,立在摇摇欲坠的江堤上,紧盯着眼前浩浩汤汤,无边无际的水面。
“整个昆南都变成湖面了。”赵二爷终于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天地之威了。“水位比本官上任时,起码涨了一人高。”
“也幸亏有昆南泄洪,不然就凭咱们这道土堤,根本抵挡不住。”郑若曾披着蓑衣、拄着木棍,在儿子的搀扶下立于赵守正身边。
“但倘若不是大人及时把全县动员起来,加固江堤,怕是决堤就在今日了!”
“除非能坚持到夏收,否则没有意义!”赵守正身上的官袍沾满了泥巴,里头穿着一条大裤衩,光脚踩在木屐上。样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郑若曾比他也好不到哪去,全身上下沾满了泥巴,已经没了人样。
在这泥泞的江堤上,哪怕穿着木屐,有人搀扶,摔跤也是家常便饭。
两人身后,堤上堤下,无数昆山百姓扛着沙包,抬着土筐,不知疲倦的加固着防线。
震天的呐喊声号子声,与滔天水声难分高下。
虽然大雨如注,虽然脚下泥泞,虽然已是满身疲惫,但所有人都咬紧了牙关,坚持再坚持。
还有半个月才夏收,倘若这时候溃堤,就前功尽弃了!
几万人拼命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原本的堤岸线早已被洪水没过。
但十几万个沙袋、十几万筐沙土垒起的江堤,比原先高了将近一丈,而且更宽更坚固,绝大多数江段可以经受住洪水的考验了。
可洪水从来都是以点破面,并不跟你搞平均主义。在几处要紧堤段,险情仍然十分严峻!
~~
白主簿和顾大栋所守的姚家堰,是吴淞江入昆山后的第一个大拐弯。
其河道呈锐角弯曲,水流湍急异常,是整个吴淞江重要险段之一,也是昆山县四大险段的头一段。
赵守正和郑若曾正巡视江堤呢,便接到两人告急,说姚家堰出现险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15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