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1567


~~
事实上,晋商已经跟在他身后吃了好久的屁了。
晋商在京城的势力何其强大?煤藕一问世就被他们盯上了。
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们意识到此物将大有可为,便雄心勃勃准备以资金优势,抢夺大半煤炭市场!
杨四和他们很快也在京城开了家煤藕场,挖了些卢沟桥煤场的熟练工人,也学着开模打煤藕,跟着分一杯羹。
那玩意儿仿制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晋商们的煤藕很快也问世了。样子与卢沟桥煤场的一模一样,烧起来却比后者呛人多了。
他们发现哪怕改用无烟煤打煤藕,产生的烟尘也比原版的要多。机灵的晋商们很快意识到,人家肯定还有秘方。
晋商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发现了卢沟桥煤场的秘密配料厂。然后花了大价钱威逼利诱,终于从工人口中套出了消石灰及其配比。
他们这才终于配置出了,质量差不多的煤藕。
长舒一口气的晋商们,赶紧准备扩大规模生产一波。谁知这时,煤炭又涨价了。
更过分的是,卢沟桥煤场的煤藕却变相降价十分之一。
这里外里一挤兑,让煤藕的利润一下就薄了很多。
想到还得跟长公主的煤场贴身肉搏,晋商们顿觉心心念念一春的煤藕,它就没那么香了。
不过他们还是舍不得京城偌大的市场,尤其是看到人家把买卖做遍了直隶,就更是快把隔壁的晋商馋哭了。
于是几个晋商头领一合计,咬牙往门头沟砸了十万两银子,收购了二十多个煤窑,准备自给自足,不再受制于人。
谁知祸不单行,先是遇上‘地龙翻身’,顺天府禁止西山采煤。好容易等解禁了,天空一声巨响,西山煤业又闪亮登场。
排水王呼呼一抽,废煤窑变废为宝!
而且西山煤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从生产到运输的全部技术都遥遥领先,每百斤煤的成本几乎是他们的一半。
等到三条京西山道修好了,根本就是彻底卡住他们这些小户的喉咙,可以随意操纵他们生死好吧?
晋商们不忿,便撺掇煤老板想给咄咄逼人的西山煤业上点眼药,让他们收敛一下,给大家留条活路。
谁知才刚进入语言威胁阶段,东厂、顺天府、刑部就轮流过来警告了。
还把斋堂的一帮煤老板带到京里蹲了几天班房,让他们写下保证书,又交了保证金才放人。
这尼玛还让人玩个屁啊,你们自己玩吧!
晋商们甘拜下风、自叹不如、退避三舍、此致敬礼。彻底放弃了在京城和赵公子抢食吃的念头……
尽管赵公子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还有对手存在,但不妨碍晋商们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然,晋商能如此心平气和认输退出,是因为他们非但没赔钱,反而跟着赵昊大赚了一票啊!
所谓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人。晋商们是最早认识到西山公司股票有多值钱的人。
虽然没赶上原始股,但在钓鱼台的首轮招股会上,他们却满载而归。
那几个出价最高、认购份额最大的买家,大半都是晋商。
其中杨四和就买了整整一千股!如今已经浮盈二十多万两了。
而且他们花十万两买的煤窑,也因为赵昊开放所有采矿技术,开采寿命起码延长一两倍,所以这一笔毛估估也要赚个十万两。
哪怕在他们自认为失败的煤藕生意上,晋商们也赚了万把两银子。
第三百零九章山西煤业
一盘算,这帮在京的晋商发现,居然比之前一年赚的都多……对赵公子的怨气登时就转化成了崇拜。
再说,咱们在京里斗不过,还可以回老家发展嘛。
毕竟论起煤的产量来,不是额们山西自夸,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就西山煤矿这点煤,那简直就是额们山西的九牛一毛。
而且在山西老家额们可是地头蛇,就是赵公子去玩也不灵光!
只要额们把赵公子在京里干的一切,统统照搬回山西去,就也能赚个盆满钵满,从今往后坐在家里数钱就成了?
老西儿们一边呼啦呼啦吃面,一边开心的想象道。
~~
当然,上面这些话,杨四和是不会告诉赵昊的。
毕竟,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追了半天,却连对手都没惊动,还是挺丢人的。
“看着赵公子的生意风生水起,说不眼红就太假了。不过我们知道自己的斤两,不敢在京城和公子抢食吃,就决定回老家,也开个山西煤业,学公子把生意做起来。”他便又苦笑一声,对赵昊道:
“可我们几个激动的讨论了几天,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赵公子的成功,是有几个不可复制的地利的。”
“怎么讲?”赵昊端起茶杯,看看里头红黑色的液体,心说尼玛不会是老陈醋吧?
他好奇的尝了尝,咦,居然是普洱茶。
“一者,西山煤矿正好坐落在京城地下水聚集之地,才会有那么多煤窑透水严重。‘排水王’才会大放异彩。”杨四和叹口气道:
“可我们山西缺水啊,煤窑往下挖一百丈都不会渗水,所以排水王在我们那儿根本用不上。”
“用不上是好事儿啊,说明你们山西的煤窑好开采。”赵昊微笑着安慰一句。
“呵呵,那倒也是……”杨四和强笑一声,心说可那样我们就没法血赚一票了。
“还有呢?”
“二者,西山煤矿非但比邻人口百万的京师,而且水运还四通八达,可以打破‘百里不贩樵’的规矩,把煤炭卖给七八百万人口。”杨四和又道:
“而我们山西一省,一共才八百多万人口,且到处都产煤。别说百里不贩樵了,就是几十里都卖不出去……所以我们那儿煤太贱了,才四五十文钱一百斤,赚头了了。”
“三者,各地流民都往京师跑,就连我们山西的老百姓也一样,让西山煤业有数不尽的廉价工人。这又是我们山西比不了的……在我们那儿,挖煤跟种地差不多,老百姓都嫌脏嫌苦不愿干。”
“嗯。”这个赵昊不反对。他之前做调研时就已经认定,北京是大明最适合产生工业革命的城市,没有之一。
山西目前的条件,确实远远没法跟北京比啊。
所以这就注定了晋商,没法通过单纯的模仿,复制赵昊的成功。
说完,杨四和起身朝赵昊深深一揖道:
“古往今来,没有比公子更会做生意的人了。敢问公子何以教我等?”
“这个么……”赵昊摆出苦思的神情道:“一个地方一个样,我也没去过山西,怎么说得好呢?”
杨四和看看杨博,见伯父点头,便咬牙道:“我们山西煤业愿出半成干股,聘请公子为我们的高参!”
“呦。”赵昊不禁刮目相看,出出主意就给百分之五干股,没想到这帮老西儿还挺舍得下本儿,也怪不得人家日后会一家独大。
“我们已经募集到一百万两银子的股本了……”杨四和又告诉赵昊。“未来不说跟西山公司比,值个千把万两总不成问题。”
“杨员外这就见外了。”赵昊这才呵呵一笑道:“那我就姑妄说之,你姑且听之。不合适就全当一乐子吧。”
“成成,您请讲。”杨四和赶紧去桌上取来纸和笔,洗耳恭听。
“在山西开个煤业公司是有搞头的。山西虽有六大产煤区,上万小煤窑,但交通不便、技术落后,而且煤老板们普遍实力不强,上头婆婆众多,这势必会造成生产成本高企,加上煤又贱,自然赚头不多。”
“赵公子行家啊!”杨四和一拍大腿,伯父让他拿干股请赵昊帮着想法子,他还有些不情愿。“就是因为利太薄,所以咱们晋商宁肯走西口,闯北京,也不愿意碰家里的煤窑子。”
果然还是伯父英明啊。赵公子居然对山西的情况这么了解……
“做生意嘛,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赵昊便笑道:“我相信,如果山西煤业能利用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可以把售价压下一到两成,就能迅速形成行业垄断……一时没那么大胃口,可以先从垄断太原的煤矿开始。”
“嗯。太原也有西山,而且我们西山的煤,可比北京西山的煤质量好多了。”杨四和重重点头道。
“不过我不建议在太原推广煤藕。”
“为何?”杨四和与杨博异口同声问道。
“因为山西老百姓本来就都烧煤。”赵昊便微微一笑道:“干嘛要教他们省煤的法子?”
“哦,哈哈哈……”杨博闻言放声大笑道:“贤侄真奸诈,不过我喜欢。”
“也是,煤藕比散煤节省太多,我们本来就发愁销路呢,怎么能推广这玩意儿呢。”杨四和也笑起来,然后又发愁道:“可一个太原就几十万人,市场终究有限。”
“拿下太原只是第一步,可以帮山西公司扎稳根基。”赵昊又道:“然后你们有两个选择。要么东进,要么南下。”
“东进怎么讲?”一到战略层面,老杨博可就不困了。
“东进,就是打通从阳泉到正定府的交通,西煤东输。”赵昊沉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15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