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73

  而现在韩爌待看见方从哲坐着肩舆走后,自然是十分羡慕的,并不由得心道:“他方大兴到底比自己更胜一筹啊!一个倡议吏、户二部尚书一起上疏改革钱法的行为就竟因此到了离天子更近的地方做事,我之前怎么就没有意识到天子动不动就说一旦天下大乱就回凤阳举义是想要改革中兴呢?”
  “元辅今日没来当值?”
  王象乾这时候来了内阁,见方从哲没在就问起了韩爌。
  韩爌因此酸溜溜地道:“进宫去了!而且是坐着肩舆去的!以后内阁就我们两人了。”
  王象乾听后瞬间明白了过来,也顺着韩爌的目光往乾清宫方向看去。
  两人因此一直站在内阁门外。
  不时,韩爌还问了王象乾一句:“在离天子更近的地方办事,应该很不一样吧?”
  ……
  方从哲不得不承认政事堂值房没有内阁值房宽敞,但一看见窗外就是天子寝宫,且自己随时可以比任何官员都先知道天子的行踪,一下子就觉得在这里办公挺舒服的,至少比内阁安静。
  “陛下驾到!”
  这时候,内宦喊了一声。
  方从哲急忙出了政事堂值房,跪在了玉阶下。
  朱由校这时候朝政事堂走了来。
  乾清宫离政事堂确实不远,大概也就几十米的距离。
  所以,方从哲没有跪多久,朱由校就来到了他面前,并道:“元辅请起,以后除非在大典与有其他外臣时,其他时候免跪。”
  朱由校也不知道方从哲有没有高血压,经常这么一跪一起会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生,也就给了方从哲平常免跪的恩旨。
  待进了政事堂后,朱由校也指着一案前的太师椅道:“这是你坐的地方,以后在政事堂,即便朕亲临,你也可以坐着,这是朕对辅政大臣的恩典,也是为了便于处理政务,不然,站着如何批阅题本?”
  “谢陛下!”
  方从哲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天子虽然强硬狠辣,但该体恤老臣时也是知道体恤的。
  方从哲坐在了太师椅上,若泥塑的佛像一样。
  而已经坐在其对面的朱由校这时候则先说了起来:“你们几位老臣联名上的奏本,朕看了,辽饷的确得废,朝廷即便缺钱也不能加征于百姓,百姓才多少钱粮,加饷前一到荒年都得挨饿度日,这一加饷岂不丰年也得挨饿?到时候真要逼得百姓造反,朝廷财政就会雪上加霜!但东虏之叛不能不平定,而因此需要增加的钱粮还得继续增加,但朝廷的亏空是越来越严重,所以这税赋财政需要改革,只是不能从百姓身上改。”
  “陛下说的是,以臣之见,若朝廷把逋赋追上来,辽饷根本就不用征也够目前的花费,甚至别说对付东虏这一处反叛,就是再多几处都还能支应,这些年,积欠粮饷现象是越来越重,不说别的,光是太仓的盐税银都收不齐了!还有每年需要给陛下一百万两的金花银,也收不齐了!”
  方从哲说了起来,他知道皇帝的心思,是要自己成为改革的干吏,也就积极地表达起了自己的意见。
  朱由校因此点首,问:“以元辅之见,当如何收齐积欠的税粮?追缴逋赋?”
  方从哲道:“启禀陛下,积欠税粮的主要是豪门大户,早在世庙时期,朝廷就对士绅优免之额做了限制,定有优免条例,然现在士绅大多逋赋远在优免范围之外数十倍乃至百倍,甚至勾结胥吏将自己名下田地飞洒于其他田户或诡寄于他人名下,一分不交!故而,臣认为,当首先重开清丈田亩之举,断绝士绅诡寄、飞洒之行为!优免之外的全部追缴!”
  真不知道要怎么写了
  首先说一下,我不是瞎写,一直是在认真写,我看过万历十五年,晚明史,也看过很多论文,所以,我认为明朝皇帝的皇权没有很多读者以为的那么低,比如崇祯裁撤驿站,这个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地方官和士绅,但说撤也能撤,而清丈田亩,追缴逋赋的确是最温柔的改革了,因为这相当于承认了士绅们兼并的结果和优免特权,比官绅一体纳粮轻很多,而且是符合军队利益,因为漕粮是用作军粮的,只有白粮才是运京城的,所以历史上张居正才能得到很多文官支持他这样做,历史上,满清开国初期也才敢追缴逋赋,因为满清大部分人都是明朝北方边军投降的,所以他们需要清朝多江南士绅征收更多的漕粮用作他们的军粮。所以主角一开始只清丈田亩和追缴逋赋是最温柔的改革了,已经很不暴君了,但是即便如此,为啥还有读者觉得主角这样做太冒进?如果这都不行,那还能怎么做?慢慢练兵,没有足够的漕粮稳住北方,不等你练出大量的兵,北方军队就乱了!主角必须保住南方来的漕粮,而要保住南方的漕粮,主角要么强硬,从南方士绅手里强征,要么忍受南方士绅文官的控制,但是如果是后者,主角就相当于混吃等死,大明就会亡,因为南方士绅文官的纳税自觉性太差了逋赋越来越严重,书评区加精置顶的一位读者大佬的书评有详细说明,你们可以去看看。所以,主角如果任由他们这样逋赋下去,只会导致漕粮越来少,北方军队越来越和朝廷离心离德!而主角必须强硬,要强硬,就得从南方士绅手里追缴逋赋,清丈田亩,不然没法玩。如果这都不可以,那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写了。也罢,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有读者真觉得这样不合理,我也没办法,我尽量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写好,写出我理想的皇帝文来!话说到了这里,如果有困惑的读者看了这单章后能有所明白我的意思且愿意继续看下去,我就知足了,证明这个单章没白写!
第一百三十一章
设西厂
调边军南下
漕粮断运
  方从哲到底是士绅阶层中的人,对自己阶层的逃税行为非常清楚。
  所以,在作为帝国首辅且要配合皇帝改革而不能太在乎自己阶层利益的原因驱使下,他很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大明财政问题的一个主要症结,即士绅大户的逃税问题。
  而在这个时代,逃税被称作逋赋。
  方从哲所说的逋赋便就是逃税问题。
  朱由校听方从哲这么说后也点了点头:“追缴逋赋刻不容缓!以元辅之见,当如何追缴?”
  方从哲早就猜到朱由校会问他这些问题,所以,他早就做过腹稿,也就立即回道:“回陛下,以臣之见,要追缴逋赋自然还得靠官员催缴,而要官员催缴,就必须杜绝懒政、严抓吏治!
  天下吏治腐败,贪墨与懒怠乃最大之害,而这里面,以懒政为危害最大,毕竟有贪腐者未必不办事,而有懒政者就一定会不办事,懒政者即便清廉也会祸国害民!
  故臣认为,要清丈田亩、催缴欠税,当先实行严考察,实行考成法,以张文正公时所行新政为参考,要求各级官吏勤于政事,这也是神庙时清丈田亩前为何要先行考成法之原因。”
  “考成法是得与清丈田亩追缴逋赋的政策同时进行,在吏治上推行考成法,在钱税上立即进行清丈田亩、追缴逋赋,双管齐下。”
  朱由校立即回了一句。
  “不过,陛下,臣担心的是有官员会因畏惧豪门大户或者说刻意取媚豪门大户,而又迫于朝廷催逼欠税,故而勒索于庶民,使得庶民更加无立锥之地!到时候只怕会产生更大的问题!
  所以,以臣之见,在官员任命上还得把握准确,尤其是掌有军政大权的督抚官,得用一批爱民且干练的能臣干吏在督抚任上才可,否则朝廷本意是催缴欠税于大户却反而残虐了庶民!”
  方从哲不得不提醒起朱由校来,作为一名老成的官员,他很清楚一旦只是一味催促官员弥补欠税亏空会是什么后果。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他承认方从哲到底是老成谋国的,考虑得很周到,也就说道:“朕也想到了这一点,新政到底是善政还是恶政,还得看底下的官员怎么执行,所以朕没打算让督抚这些文官来追缴逋赋。”
  方从哲有些惊讶地瞅了朱由校一眼。
  没打算让督抚这些文官来追缴逋赋?
  难道还是用税监吗?
  “指望几个能臣干吏完成新政只能有一时的效果,毕竟能臣干吏不多,也不可能一直在地方上干着,还是得有新的条例制度,朕打算设立专门的衙门来负责催缴逋赋,查清楚谁欠税就收谁的税,并使其在查税征税上有一定的提成收益,但这个衙门没有加税的权力,所以,该衙门要想不砸掉自己的饭碗,就必须严查逋赋严追逋赋!”
  朱由校说了起来。
  他的设想就是成立大明独立的税务部门,统一征税收税,甚至最好设立最精良的税务军队,这样强行武力收税,而不用畏惧豪门大户。
  “专门的衙门?”
  方从哲听后问道:“陛下,臣斗胆请问,这衙门当怎么设,请陛下明示?”
  “主体是最精锐忠诚的朝廷官军,但衙门堂官是由内廷官员、外朝文官和武官共同组成,互相监督;
  选一名文官为总督,负责查国库税负情况,选一名内廷大珰为总管,负责查內帑税负情况;选一名武官负责统领税务官兵征税;
  甚至有必要时,用抄家镇压的方式强行征税,而朕的打算这个衙门就叫做西厂,西厂曾经有过,且对朝野都有威慑之力,正好用来催缴逋赋。”
  朱由校回道。
  方从哲听后十分惊骇,他不得不承认皇帝这个要比单纯倚靠文官更靠谱,因为这种有文官、武将、内宦一起负责征税的方式即可以互相监督,也可以有更明确的分工。
  “这样的话,督抚文官们就不用为了弥补亏空,而强行加征于庶民,而西厂也不能为了完成缴税任务而强行加征于庶民,因为他们没有加税之权,而督抚文官们只负责清丈田亩,如果他们造成大户少田小户多田那就是他们失职,要么贪污要么失察,那到时候西厂收税复核时发现不对而上报后被查明的话,就别怪朕对他们不客气!”
  朱由校说着就露出了狠厉之色。
  “陛下圣明!大明的确当将征税之事设为专门的衙门来管理。”
  方从哲回了一句。
  “那就拟旨吧,西厂设总督、总管、提督三个堂官之职,皆为正二品,不相统属,可互相参劾,可互相稽查;
  第一任总督就先让户部尚书汪应蛟兼任,他是户部尚书,最清楚大明有多少欠税;
  第一任总管让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担任,此人在查抄经验丰富,刚查抄不法晋商不久;
  第一任提督用戚金,此人忠诚可靠,又刚在辽东杀完东虏,杀气正盛,正适合震慑那些不老实补缴税赋的人。”
  朱由校吩咐了起来。
  “是!”
  方从哲说着就又问道:“陛下,戚金乃悍将,任其为西厂提督,是否有些不当,毕竟这是征税而非征战?”
  “征税比征战更重要也更难,这征税就得用悍将强兵才行,朕不但要让西厂提督由悍将担任,西厂的人全都用帝国精锐;何况,不打仗的时候,朝廷也不能白白养着这些边军营兵们,得让他们在替朝廷征战之余替朝廷征税,毕竟他们是在收他们自己的军粮;
  你拟旨,除急调戚金率三千浙兵回京外,急调升为蓟辽参将的赵率教率两千边军与山海关参将满桂率两千边军进京听用,再着在京城养伤的秦民屏和陪近卫军训练的一千白杆兵以及锦衣卫选两千校尉出来,一并临时组成西厂的人,皆称税监。”
  朱由校说道。
  方从哲听后愣了片刻,他没想到陛下会直接动用大明现在最能打的军队组成西厂去征税?
  这是去征税还是去打仗?
  而且这规模加起来有上万精兵了,一个戚金外加三个参将,这谁还敢抗税?
  方从哲有些担心真这样征税,估计会破家无数,杀人无数。
  “正好也让这些边军营兵们知道知道朝廷给他们发军饷的不易,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收个税有多么难。”
  朱由校这时候说了一句,就又道:“立即拟旨,调兵组成西厂的旨意先不用发通政司,出现在邸报与皇明报上,先保密,以密旨的方式给这些将领,然后秘密调兵回京。”
  “是!”
  方从哲和刘若愚立即回了一句。
  而接下来,方从哲便开始拟写设西厂、调兵组建西厂的旨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