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673

  南方举人倪嘉庆因此惊骇不已。
  钱谦益则点首道:“钱某岂会瞒你们。”
  “既如此,那就继续考?”
  一些南方士子因此有些意动起来。
  “自然要继续考,不能坏了整个大局,内阁与大小九卿,两京十三省,你们真想将来这些地方的官位全是齐楚浙党之人在把控吗?”
  御史侯恂这时候也说了一句,且叹气道:“这次陛下又赢了!赢在天下只他一家天子!”
  “没错,叶公也说了,现在朝中有方贼,我们东林的诸位同僚就不能乱来,不能和朝廷对着干,所以,叶公也劝我依旧赶来京师赴考,并带了三封信来,给少冢宰赵公、少司农郑公、以及钱公。”
  黄道周这时候走了进来,且先说了一句后,才向钱谦益等东林官员拱手致礼:“见过诸公。”
  东林官员等也就都向黄道周颔首示意,并神色复杂地看向了钱谦益。
  这些东林官员都没有想到叶向高会这么器重钱谦益,竟也给钱谦益单独来了一封信。
  毕竟赵南星和郑三俊都算是朝中重臣,收到叶向高的来信不算什么,而钱谦益目前只能算是清流,竟然也能得到叶向高的来信,所以,东林众官员也都意识到钱谦益可能很受叶公看重。
  钱谦益从黄道周手里接过了叶向高写给他的信,且看了起来。
  信中内容大意也是让他劝阻自己东林诸人不要做一些过激行为并希望他能促成东林诸君子行事要有章法,要有大局观,不能过于任性而不听老者之言。
  “叶公到底是老成持重之人!”
  钱谦益看了信后因此说了一句,且也喊道:“诸位,叶公也说了,我们不能太冒失,不能让朝堂上将来皆非我东林之人。”
  “没错,赵南星人来传话说,他们也收到了叶公的信,且也赞成叶公之言,我东林诸君子不能行事急切冒失,罢考是万万不可取的,不但不能罢考,还要积极应考。”
  这时候,赵南星的一位门生举子方一藻也说了起来。
  “郑公也是这个意思,他已奉劝诸位,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郑三俊的门生见此也这么说了起来。
  大多数要罢考的士子因此皆纷纷偃旗息鼓。
  但是,也有少量士子还坚持要罢考,似乎要和朝廷抗争到底,而不惜背负三代不能科考的代价。
  陈献策见叶向高、赵南星、郑三俊等东林大佬都来劝,且朝廷对罢考者还那么严就只得颓然一叹:“好吧!可是这真的对不起那些惨死的八十七君子与修吾先生!”
  ……
  接下来,黄道周将叶向高的信交给赵南星、郑三俊、钱谦益这三人后就来到了韩爌的府邸。
  “叶公为何不给仆写信?仆才是现如今东林一党中官爵最高者,仆可是次辅!次辅!”
  韩爌声色俱厉地问起黄道周来,当即还将一杯茶重重地放在了桌上。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始黑东林党
  黄道周忙起身拱手道:“阁老息怒!学生当时也是这么问叶公的,但叶公当时特地对我说,正因为您现在是内阁次辅,天子倚重,他一乡野致仕之官绅岂敢驱使阁臣!故而没有敢写信于您,而只是让学生替他来向您问好,听阁老教诲。”
  韩爌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叶向高这个德高望重的前首辅会这么尊重他,且还主动放低姿态。
  这让韩爌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本来韩爌因为未能借着士子罢考的事整到方从哲而郁闷,所以在通过秘密渠道得知叶向高只是给赵南星、郑三俊、钱谦益写信而未给自己写信时也就更加愤慨起来,而发了脾气。
  但现在听黄道周这么一说,韩爌则顿时释怀,并道:“仆刚才失态了!”
  说着,韩爌就继续问着黄道周:“叶公可还有其他话要你转达给仆?”
  “叶公自言,如今东林失势,乃至整个士林不能辖制天子,就在于人心不齐,且上下无序,尤其是我东林诸君,行事没有章法,刘季晦(刘一燝)在阁时,与阁老您同列于禁内,然当时东林诸君子皆倚台谏之权而轻阁老之尊,故凡事行于鲁莽,而从未遵循阁老等劝,甚至还失礼傲慢以至于阁老们不但不能训借其势谏阻君王,反而被其连累。”
  黄道周这么说后,韩爌连连点头。
  他也不得不承认东林党就是太松散了,自己和刘一燝这些阁臣很多时候根本管不住东林党的言官,甚至还被东林党的言官拖累。
  “知我者,叶公也!”
  韩爌因此叹气说了一句。
  “所以,阁老希望您能成为我东林之首,他写信于赵公与郑公以及钱公,其意就是要将门生故吏尽皆托于阁老门下,并要东林诸君子以后皆听阁老之言,另外,叶公还说希望阁老不要与方大兴过于龃龉,当效徐华亭(徐阶)和张蒲州(张四维)二公,忍而后动。”
  黄道周说了起来。
  韩爌听后很是敬服,尤其是当他想到自己没能借着士子罢考的事让方从哲吃亏后,他不得不承认叶向高到底是前首辅,虽远在乡间,但对朝局的认识比自己清楚。
  所以,韩爌不由得说道:“若是叶公回内阁,朝堂也不至于到如此局面,可陛下就是不用叶公,唉!”
  黄道周没有在皇帝朱由校没让叶向高回内阁的话题上继续聊下去,因为他知道韩爌其实也只是嘴上说说想让叶向高回来而已。
  黄道周只说道:“赵公与郑公以及钱公已经开始劝士子们不要罢考,甚至也劝他们让更多举子和在京官员子弟来京赴考,次辅也有不少门生,到时候还请阁老也劝说一下要罢考的门下士子。”
  韩爌点首:“这个自然,仆已让人连夜去打了招呼,甚至没打算今年应试的都来应试,以免真让非东林士子占尽风头。”
  与此同时。
  方府。
  亓诗教来见了方从哲,且道:“元辅,下官已按您的吩咐人让立即通报与我们走得近的北方士子,让他们积极应考,即便没打算今年应考的,也来应考,争取在这增多的一百个进士名额中多占份额。”
  方从哲听后点了点头:“也不知道那些罢考的近千南方士子还罢考不罢考。”
  ……
  这一天是顺天乡试开考的日子。
  应考举子甚多。
  整个考场外塞满了人,摩肩接踵,冠带如云。
  而方从哲则因此不由得皱着眉头问着李汝华和孙如游等人:“诸位,不是说有很多士子罢考吗,怎么今年顺天乡试的人数似乎比往年更多?”
  “想必是陛下增加乡试名额的法子真起了作用,按照规制,在京官员子弟是准许参加顺天府乡试的,如今看来,只怕是官员们阻止了自家子弟罢考的行为,甚至还让自家子弟积极应考。”
  李汝华说了起来。
  方从哲则点首道:“圣旨还没下多久呢,能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参加乡试的人,可见不仅仅是因为陛下的恩德起了作用,是背后有人先活动了起来。”
  李汝华听后也恍然大悟:“元辅说得对,你说会是谁呢?”
  “只能是在福建养闲的那位,不然谁会有这能耐。”
  方从哲神色不悦地回了一句。
  他知道他想借这次机会让更多北方士子进入朝堂的打算已经被叶向高所阻挡,所以心情有些不爽。
  ……
  “他方从哲也遇到对手了,他应该感谢朕没让叶向高回到内阁。”
  朱由校在得知顺天府乡试应考人数不但没有少反而比往年多不少士子后就因此笑了起来。
  当然。
  朱由校一开始就已经猜到南方的士绅们不可能那么老实的在自己出了那样狠厉的政策后还罢考。
  所以,朱由校也没指望可以靠这次士子罢考以及顺天府乡试与明年会试让北方士绅打压得了南方士绅。
  毕竟南方士绅又不傻,在明知道皇帝拉拢北方士绅而不惧怕士子罢考之事且严厉打击罢考之事后还傻傻的罢考。
  朱由检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南北士绅的矛盾的达到自己稳固皇权的目的。
  这一次,因为夷了李三才三族与杀了八十七名大闹锦衣卫的士子而导致士子罢考之事因为南方士绅准确说是东林士绅的主动妥协而没有发生。
  所以,这无疑意味着朱由校对士子不妥协乃至强硬处理的行为不会影响士大夫们要继续为朝廷效命的动力。
  谁让大明是目前整个华夏大地唯一可以出仕的朝廷呢。
  方从哲有些失落地回了家。
  但他一回家,就看见了自家门前停满了车轿,而且在自家东院房里还站满了人。
  方从哲怕被打扰干脆从垂花门西侧绕了过去,然后来到柳氏房中问:“那个逆子在做什么?”
  大户人家,长子一般住东厢房,所以,方从哲一见东院房里人很多,也就猜到是自己儿子请来的这么多人。
  柳氏忙回道:“现在东院里天天有人来,说是要开书铺。”
  “书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