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673

  而接下来。
  方从哲只继续说道:“陛下,请恕老臣直言,他犯没犯很大的罪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名望很大,所以,就算他是真的犯了谋逆之罪,整个士林也是不会愿意相信的!因为相信了就会损失整个士林形象,毕竟他李三才这种被大部分士绅推崇的人代表的是整个士林形象,他和周延儒这些人不一样;很多人坚持的原则是,李三才这种士林名宿怎么会谋不轨呢?所以,整个士林不是不清楚李三才的罪行,甚至比陛下您还清楚!
  但这次,您也看出来了,与李三才有关联的士林他们是不会承认的,也不愿意相信,即便证据确凿!他们很多人不是真的愚笨,而是真的不愿意相信!这也是为何,除了朝中沉默的百官外,这次几乎是整个士林在反抗您!”
  “而对于黄克缵这些忠直孤臣而言,他们上不敢背君,下不敢逆人心,只能自杀啊!”
  方从哲说后就声情并茂地抬头看向了朱由校。
  “看来能像张居正一样的文臣还是少啊!”
  朱由校感叹了一句。
  方从哲心道:“谁也不想被死后鞭尸乃至连累家人,臣要不是被您强行绑到一条绳上,也早就致仕回家,安享晚年了。”
  朱由校则在这时候突然看了方从哲一眼:“朕不会妥协的!”
  方从哲听朱由校这么说,倒也没有流露出失望之色,仿佛他已经猜到了皇帝会这么回答一样,反而两眼古井无波地瞅了朱由校一眼。
  但紧接着,他又故作失态地问道:“陛下真要逼死所有我大明的忠良孤臣吗?”
  “如果他们真要做出那样的选择,那逼死他们的也不只是朕!”
  “你刚才说的整个士林何尝不也是在逼死他们?为什么就让朕妥协,不让他们妥协?朕还要怎么妥协,是要朕想神庙一样干脆躲在深宫里数十年懒政吗,还是要对你们言听计从,一边妥协一边看着朝纲越来越乱?”
  朱由校咬牙问了起来。
  方从哲从容答道:“可陛下是天下之主,将来大明中兴也好,衰亡也罢,都得陛下去完成,无论成效如何,后世自有公论,陛下只需尽心即可!”
  “那你还是大明元辅呢!你的责任不是和稀泥,而是想出解决之策,朕现在不管那么多,你们只能来适应朕这个君王,而非是朕适应你们,你方从哲必须给出一个可以维护朝纲威严的解决之策;李三才必须杀!那些大闹锦衣卫的士子也必须杀!如果你们文官办不到,那朕就抛开你们文官,直接让内宦或武官杀他们,将来宦官专政也好,武夫专权也罢,朕宁愿像隋炀帝一样轰轰烈烈,也绝不委曲求全做一个守成仁君,当一个事实上的傀儡!”
  朱由校越说越激动起来。
  方从哲越到后面越淡定,突然冷静森严地道:“陛下!既如此,那臣就建议用小人,李三才者,伪君子也,自然善于伪装借势掩盖自己,公忠体国之臣难以不顾一切地处置这类人,要处置这类人只能用真小人,因为小人不顾及社稷和陛下安危,只在乎个人荣辱,但小人容易祸国,陛下您真决定要不惜以用小人维持威权吗!”
  朱由校听方从哲这么说后,瞅了方从哲一眼,心道:“老狐狸,你既然早已有解决之策,何必一开始这么声泪俱下的说这些颓丧的话,还要让朕妥协,朕算是看出来了,你在试探朕,还好朕没被你借黄克缵之死给忽悠的真要心灰意冷,失去斗志!”
  “也罢,真君子少,真小人也少,大部分都是伪君子,用几个真小人也没什么,只要能让大明强盛就行。”
  朱由校说着就在心里说道:“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怕是和魔鬼做朋友都行!”
  “臣建言用礼部右侍郎顾秉谦为刑部尚书,此人素来喜阿谀,好逢迎,奸邪势力,为士林不耻,臣亦不喜其为人,故未让其位列六部尚书,但臣认为,此人若为刑部尚书,必不敢自杀,因为据臣所知,此人连其衣袍都甚爱惜之,可见有贪生之恋,而且他已经数次向臣献媚,但臣未怎么搭理。”
  方从哲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出来,似乎早已想好了刑部尚书的理想人选。
  “准!即刻拟旨着顾秉谦为刑部尚书!”
  朱由校对顾秉谦自然有所耳闻。
  因为他知道顾秉谦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阉党大佬,如方从哲所言,在士大夫群体中的口碑的确不好。
  ……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
  接下来,方从哲就回了内阁,并趁着其他阁臣没来当值的空隙,立刻拟好特简顾秉谦为刑部尚书的圣旨给文书房太监再由文书房交到司礼监批了红。
  因为是首辅方从哲举荐,皇帝朱由校同意,所以,顾秉谦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的圣旨下达的特别快。
  内阁和司礼监都没有拖延时间。
  但方从哲在看着传奉官拿着任命顾秉谦为刑部尚书的圣旨出宫后也还是叹了一口气,然后才回了家。
  不过,方从哲没想到的是,当他回到自己家以后却看见顾秉谦正在自己家的正堂与自己儿子拱手告别,与顾秉谦一起来的还有左佥都御史冯铨。
  方从哲寒下脸来,他能预感到自己儿子被打断腿后似乎更加的不安分,似乎在结党。
  “老爷回来了!”
  这时候,方府管家喊了一声。
  而顾秉谦和冯铨也因此急忙谄笑着朝方从哲迎了过来,并拱手下拜:“元辅!”
  方从哲没好脸色,因为他确实不喜欢顾秉谦和冯铨的为人,尤其是看见这两人竟走自己儿子的门路。
  一想到自己竟然推荐了顾秉谦任刑部尚书,他更觉得犯恶心。
  但作为一名成熟的政客,方从哲也没有把情绪直接表现出来,只依旧淡淡地点了点头:“两位不在部院,突然造访寒舍所为何事?”
  “回元辅,我们是受方世兄所邀才来的,因想到元辅之家不比别处,故而不敢怠慢,少不得请假来了这里。”
  顾秉谦笑着回了一句。
  冯铨也在一旁点头称是,看见方从哲一脸严肃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
  方从哲没有再说什么,只回了正堂内。
  顾秉谦和冯铨二人也看得出来方从哲不喜欢自己,便悻悻然地离开了这里。
  而方从哲待两人一走就质问起自己儿子方世鸿来:“你何时与他们来往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把东林党也搞臭
  方世鸿斜瞥了自己父亲一眼,转动了一下轮椅,就道:“您打断了儿子的腿,让儿子不能出去结交朋友,难道就不能让儿子把朋友请到家里来吗?”
  “朋友?”
  方从哲没好气地道:“一个礼部右侍郎,一个左佥都御史,你的朋友何时这么有台面了?”
  “这您就不管了,他们虽然官位不低,但他们愿意和儿子结交,您也管不着。”
  方世鸿直接回了自己父亲一句。
  “你!”
  方从哲指着方世鸿,气不打一出来。
  “您可以把我打死,反正我现在已经断了腿,活着也没多大意思,而且命也是您给的,被您打死,也算还您了。”
  方世鸿见状,就直接回了这么一句。
  方从哲无奈地收回了手:“无论如何,你不能和他们结交,他们都是投机钻营之辈,为士林不耻,你不是不知道?!”
  方世鸿冷笑起来:“好像您和我就不被那些士林君子不耻一样,您何必瞧不起他们,他们在士林中的名声现在还没您臭呢。”
  方从哲被自己儿子怼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强行以父权压他:“总之,你不能和这些人来往!”
  方世鸿示意自己的小厮墨羽停止推自己,待轮椅停下来,才回头看着方从哲,冷着脸且也眼含泪水道:“儿子现在因为那些东林君子的威胁被您打断了腿,不能出去寻欢作乐,回到家里也只能看着院墙发呆,但儿子知道,这事不能怪您!”
  “要怪只能怪那些东林君子把您逼得太紧,他们之前就污蔑我打死青楼的人,现在又逼得您打断了的腿,所以这仇,儿子不能不报!”
  “而且,儿子也知道,您现在因为天子宠信,已经被很多人恨上了,将来您只能步严嵩或张居正的后尘,而且,儿子知道您也是有抱负的,神庙没给您机会,您一直对此很遗憾,而现在天子给您机会,您不可能会放过,不然,当初,您也不会为了争阁臣之位而不惜联合齐楚浙党斗李三才,甚至又以保李三才之命为条件换得叶向高的推荐,使得您成功入阁,让东林诸君子大失所望;”
  “因此,儿子知道我们方家和东林诸君子的梁子是结上了,儿子既是报复他们也是替父亲您打压他们,现在儿子要通过揭帖的方式将这些诸君子的丑恶也宣扬出去,儿子也要结交一帮人,与那些所谓的君子斗法,把他们也搞臭!再说我们北方士绅本就不该任由他们南方士绅欺负!”
  “那怕父亲您要步严嵩或张居正的后尘,儿子也宁肯做严世蕃,轰轰烈烈地死,也绝不愿意像张敬修只能被逼得委屈自杀!”
  “儿子已经以允诺让顾秉谦将来成为刑部尚书让冯铨将来出任南直隶巡抚为条件让这两人同意一起搞臭这些东林官员,两人都是翰林出身,笔下功夫不逊于东林诸人!”
  ……
  方从哲沉默不语地看着自己儿子,他从没想到自己这儿子会有如此心机。
  “你怎么能确定你能让他们成为刑部尚书和南直隶巡抚?”
  方从哲问了一句,他第一次问自己儿子这种事。
  方世鸿笑了起来:“到如今这局面,有底线的士大夫都不会选择为了陛下得罪天下人心,而坏了整个社稷,唯独顾秉谦这些没有底线的人才不顾及这些,朝廷到现在只能用他们,所以,其实儿子允诺或不允诺,朝廷都会用他们,而现在儿子允诺他们只是让他们误以为是儿子有这个权势而已!”
  说着,方世鸿就问着方从哲:“想必您也已经向陛下举荐这些您也看不起的小人了吧?”
  方从哲诧异地看了自己儿子一眼,道:“说下去。”
  “去年,大批东林大员辞官,陛下反其道而行之,全部准允,且让您临时兼任吏部尚书,特简天下官员充任各处要职,而您没有一味任用私党,依旧以平衡朝中势力为原则,以此使陛下放心,故而现在两京尚书侍郎中,多是偏中立而不结党的孤臣,唯独像顾秉谦和南京户部左侍郎魏广微这些人不同,眼下刑部尚书黄克缵没了,您不可能推荐魏广微让其来京师执行处决李三才等人之事,因为这样太花时间了,您自然会举荐够资格且在京师担任礼部侍郎的顾秉谦担任刑部尚书!”
  方世鸿侃侃而谈起来。
  方从哲笑了起来:“你应该知道老夫对这顾秉谦没什么好感。”
  “您身为首辅,列于中枢这么久,难不成还因为个人喜恶来荐举大臣,而不是对自己有利无利?”
  方世鸿反问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