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673

  朱由校说着询问起来。
  “以臣愚见,他们自己或许不至于这么不识时务,只怕是有中央朝廷的人在背后支持。”
  堵胤锡回道。
  “卿此言何意?”
  朱由校瞅了堵胤锡一眼。
  堵胤锡忙躬身道:“陛下明鉴,有些事,臣就算不说,您也能想到的,皇储不明,自然是人心难定!”
  说完,堵胤锡就吞咽了一下,额头渐渐冒出冷汗。
  因为之前提皇储国本事的都掉了脑袋。
  他现在冷不防地在皇帝心情不怎么好的时候提出来,明显是有在有意摸老虎屁股。
  关键他觉得自己现在不说一说,也对不起自己想让大明更好的信念。
  朱由校盯了他一会儿,突然道:“现在就算朕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皇储是谁,也是不能安的;这是旧与新的对抗!汉人不为奴已渐成为全民意识,乃我华夏民族思想觉醒后之效果,亦是大势所趋,对于皇储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汉人在意识到不当被奴役和奴役别人的同时,要开始有自己的公民意识,有为自己汉家负责的意识。”
  “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真要根植在民族精魂里,而不使自由泛滥,只有自我,没有家国天下,还得下一番功夫,不能偷懒,不能妥协!”
  堵胤锡点点头,他承认他没有老皇帝想的透彻,而忽略了亿兆汉民们如今也大都是有了知识的人,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影响。
  “至于皇子们,谁要是认不清现实,或者说被自己的权力欲迷昏了头脑,要做出背离大势的事来,那也是他咎由自取!除非朕违心地立他为太子,否则无论立谁,他也不会老实,就算朕立了他,他也不会老实,而是会算计朕这个老头子。”
  朱由校说着就又问道:“以你看,谁挂帅领这五十万大军合适?”
  “李定国!”
  堵胤锡想也没想就回了一句,且解释道:“他与刘肇基不同,刘肇基只限于将才,而他有帅才,五皇子在带兵上面颇有慧根,但到底有些粗疏,事实上,真正推演且敲定各处细节的一直是他。统领大兵团作战,怎么也得要有帅才的人才可以担当,或许可以借此机会,为将来做打算。”
  “将来?”
  朱由校问道。
  “是的,将来。”
  堵胤锡回道。
  “就他了,直接传旨给枢密院。”
  朱由校说道。
  “遵旨!”
  朱由校接着不禁笑道:“只怕等朕这令旨一下,各藩国的君臣们要更恨朕了!”
  ……
  “这个老不死的暴君,真是过分!”
  “我们用汉人为奴,碍着他什么事?”
  “左右也影响不了他的帝位,可他非要大费周章的派驻各类中央官衙的人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全球各地!”
  “如今,因为中央官衙的人遇袭,还以白夷匪军未尽剿为由,直接派五十万大军来,以会剿之名,在各藩国派驻军队!”
  “真是!”
  “似乎只要太阳照得他的地方,就难以逃脱他的影响!”
  布达佩斯的知府范光文,在知道李定国奉旨要带五十万大军来会剿白夷匪军后,就在布达佩斯城的私人庄园内,向学政兼挚友徐至觉低声抱怨着。
  “慎言!”
  徐至觉提醒了一句,又道:“我早就提醒过你们,不要唆使殿下去对朝廷的人动手!”
  “可你们偏不信!”
  “当今天子,你不是不了解,他就是一位宁折不弯的主,他巴不得你们这样做,他好名正言顺的在各藩国派驻军队。—现在可不是被我言中了?”
  “可当时那种情况下,朝廷的人来了后,查到我们做的那些事,还是个死!甚至后果更严重!”
  范光文辩驳后,又道:“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或许朱由校会因此妥协,毕竟他不会想不到,他这样一直查下去,会查到谁的头上?他真打算将来上演一场杀子的无情之事吗?!”
  “这种事,在帝王家还少吗?”
  徐至觉问道。
  “是不少!”
  范光文说了一句,然后就又一脸不解地问道:“可你觉得,他这样做,值得吗?!就为了那些贱民?要走到杀子的地步?—还不停地加注自己的筹码!不惜靡费国帑、调派大军!正常的帝王,到知道连派人来调查都会受阻,都会被白夷匪军诛灭,就应该知道要适可而止了,毕竟天下有那么多要紧的大事要办,何必为了些许贱民被哄骗出去为奴的事大动干戈呢,乃至可能赔上自己儿子的性命呢。”
  “你说的对,几个贱民而已,为奴就为奴了,没必要太放心上,也不是帝王该操心的事。以前因为这些贱民被西夷所杀而大动干戈,是为了更正义的鲸吞其利!但现在,各藩之利早已由其主宰,也的确没必要。”
  徐至觉点点头。
  但接着,徐至觉又道:“不过,其实这也怪不着天子,是整个汉民族的民族利益的需要,才需要将汉人不为奴视为不可触逆之铁律!”
  “你我都是学过兴明社的理论的,你怎么能不明白?”
  “在明面上,只要有点头脑的汉人,如今都得承认汉人是最优秀的人,天生就高贵,注定了要为其他人种的管理者,你自己在外人面前不也这样强调吗?而陛下和朝廷就是根据这个趋势在做事而已。”
  徐至觉说后,便继续解析道:
  “现在的问题只是,我们这些出来为藩主为藩臣的,有奴役汉人的需要,而且还想在汉人里面也分个三六九等出来;但又不能说出来!”
  “既要承认汉人比所有人尊贵,又要让汉人安心为我们的奴才。”
  “这本身就很矛盾!”
  “而朝廷自然只能选择一种,如果允许汉人为奴,那就等于要得罪大量的帝国中间阶层的汉人;
  这些汉人以工人、农场主、学者、医护人员、军人、教师为主,占据了整个人口的大多数,这些人一旦不支持陛下,陛下就什么都不是,而陛下为了换取他们的支持,只能选择汉人不为奴这一条信念!”
  “这还不是这个暴君自己种下的因,才导致了这样的果!”
  范光文没好气地回道。
第七百七十九章
陛下如太阳,无人不敢敬
  徐至觉因此抬手道:“但请指教。”
  范光文便站起身来。
  “纵观数千年华夏历史,执政者,谁不是明倡教化之道,而实则行愚民之术?而以企将亿兆之民圈禁于礼法之内,使其如圈养之牛羊,而无野性,可被任意宰割!如此方是圣君之道!”
  “以避免出现名为肉食者,却实为天下人之仆的情况;”
  “可他朱由校,还真的将亿兆之财用于平民教育之兴办,甚至大兴墨家之技,甚至还将国民财富之分配往生产者身上倾斜!”
  “哪怕是文人,也只能多写文章诗词话本才能有高收入,不然就算是文名扬于天下,常游于权贵之门,也分文不得,不授一官!”
  “也因为这平民教育,财富向生产者倾斜,导致如今出现了大量中间阶层,他们号称汉人中的自由民,上藐视官僚权贵,下不讲长幼尊卑,甚至也不三讳,一个个连孔圣人都敢批,狂悖不堪!”
  “以致于民族之旗号被高举,言必讲权利,必讲压迫剥削,必讲革0新,真正是一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人!”
  “当年北宋也就一个王安石,可如今之大明,是有亿兆王安石!”
  徐至觉听后颇受触动,当即站起身来,踱着步道:“你说的对,你说的很对,古人岂不智乎?圣人岂能不知乎?唯他,非要如此!多少人因他死于非命,他一日不死,天下一日不宁!”
  范光文叹气道:“可现在哪怕真除掉他也没用了!”
  徐至觉点了点头,接着,转身看向范光文,颇为认真地道:“所以,如今我们所供职的藩国可不能再行平民教育之策,且只能是独尊儒术,一概科技之类的事皆得视为奇技淫巧!中央朝廷对地方控制力越来越强,甚至我们这种在万里之遥的都能被控制,皆在于科技进步,要没有无线电,皇权能到的了这里?”
  “没错!四民之业必须定死!职业选择不能过于自由,至少工匠的地位不能拔高到儒士同列,一旦让庶民自由了,那我们这些食利者就不能自由!”
  “要以农为本,将大部分庶民困在土地上,就相当于把羊群困在有草的牧场一样,不能让他们有探索到可以不用依靠土地就能获取财富的能力,不然的话,还如何牧民?”
  范光文附和道。
  “朝廷对我们这样做,倒是没有意见,只是不满我们这些藩君藩臣没有重视汉人利益,没有对汉人足够尊重,我刚刚也说了,这是本土的大量处于中间阶层,有学识也有能力的汉人的存在导致了朝廷要这样做的,没办法!”
  徐至觉回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
  “从某种角度讲,我们和大明本土已经不是一国,他们的国民主体是汉人;
  可我们的国民主体不是汉人,而是白夷;
  所以,他们的利益需求是保障汉人地位,而我们的利益需求是保障我们这些在这个藩国内的统治者的自由权利!需求已经不一样,自然有必要独立自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