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673

  卢象升这时候跟着说道。
  朱由校点头,心想好在这个时代不用担心打拳的事,过于注重女子的生育功能,也不用担心招来太多非议,谁让自己如今的大明很需要汉人数量呢。
  朱由校根据自己后世的经验,也知道这个时候鼓励生育,增加汉人数量的确也算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
  因为如今的世界已经开始迎来生产力的大爆发时代,全世界的人口数量无疑会呈现指数级的激增,要知道,历史上即便靠番薯维持稳定的大清都迎来人口的大爆发,最后直接冲到四亿!
  如果这个时候,大明朝廷鼓励汉人生育,无疑会让全人类增加的人口中,会以汉人为主,那无疑更能稳定汉家文明在全球的地位。
  温体仁在统合大明现在的财政情况后,接下来,还出台了女子若怀孕其本人和其丈夫还由朝廷出补贴,而补贴标准,则要求各省总督府根据本省情况定在不低于夫妻二人收入的两倍的标准。
  这无疑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但谁让大明现在富得流油呢。
  主要是大明的朝廷富得流油。
  全球的财富都向大明集中。
  而这些财富又没像历史上全球贸易刚开始出现时的大明一样,全球流入大明的财富只到了权贵官僚士绅手里,如今大部分是在朝廷手里,进入了国帑。
  也没像后世的世界霸主,从全球搞来的钱都流入到资本大鳄手里,而自己的政0府却还负债累累。
  所以,温体仁这个内阁首辅可以肆意的撒钱去促进生育。
  反正这些钱留在国库也只是金属而已,体现不出货币的价值,还容易被损耗被盗取,不如用这种方式撒出去,促进生育的同时还促进国内的消费。
  ……
  随着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响起。
  苏州阊门内的仁清巷迎来了她这一天最热闹的时刻。
  一座宏伟的牌坊正式宣告竣工。
  而这座牌坊是当地官员奉旨为该巷内已生育有十个孩子的葛氏所立的。
  且因此,葛氏还被皇帝封为一品诰命,令当地官府厚待。
  此时,江苏巡抚李护明此时就很谦恭地跟着葛氏来到这里,且笑道:“葛夫人,您看,这就是奉旨给您建的牌坊,以后凡伯爵以下的官来这里都得下马!”
  葛氏则双手合掌在胸前:“阿弥陀佛,这都是皇上的恩德!”
  “正是呢,所谓多子多福,这世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生孩子!”
  李护明说这话自然是给和葛氏一起来的妇人们说的。
  这些妇人们都因此看向自己家的男人。
  而这些男子大都因此面露难色,虽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事,但现在因朝廷这样搞,家里父母妻子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有些大。
  他们本以为不参军不参工,是可以偷闲在家混日子的,但没想到在家里也有“生产任务”。
  “撒喜钱吧。”
  葛氏这时候说了一声,按照眼下的风俗,牌坊建成,她这个新封的高品诰命是要撒喜钱的。
  “哎!”
  于是其兄弟叔伯们便指使雇工们抬来好几箩筐的小面额银币来,往牌坊外的街道撒去。
  因国民富足,这种小面额的喜钱多是孩子们去抢来买零嘴用,大人是不屑于去抢的,而这也正是用这种方式来造出一种孩子很多的场景。
  此时,街道两边早已准备好的孩子们立即跑去捡喜钱。
  泱泱一大群,数都数不清。
  朱由校早在即位后没多久就出台过鼓励生育的政令,后续也陆续出这类政令,再加上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所以眼下,各家的孩子都不少,大多数一家都有六七个孩子。
  因而,如今仁清巷有这么多孩子也不算什么稀奇之象。
  孩童们捡喜钱时发出的叽叽喳喳声音随着银币落地的声音一起响个不停。
  葛氏和李护明等成年人都因此笑了起来。
  盛世之景,自当如此。
  正巧因奉旨巡视天下而路过这里的皇长子朱慈炜也看见了这一幕。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父皇这么大手笔的鼓励生育,让大明汉人数量疯狂增加,按照这个趋势,后世之君,只怕也会因这人口压力而不得不继续延续自己父皇的扩张政策。
  虽然现在汉人数量的大量增加,的确会在将来生产力停止进步且资源不能再增加时,产生很大的问题。
  但现在,汉人数量的大量增加,的确是利于大明的对外扩张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和他的辅臣们也并不是乱花钱,鼓励生育的确眼下最需要抓的内政。
  因为眼下新增的汉人多,所以源源不断的有年轻一辈的汉家男女北上或者南下。
  “响应陛下的号召,到雪的故乡去!到大海的尽头去!那里有我们实现理想的广阔天地!”
  “煌煌华夏,延绵五千载,吾族之少年岂能被禁锢于老夫子之教?当在新的疆场去挥洒我们的汗水,书写我们的传奇!”
  “何谓大道,当使苍穹之下,皆为汉家土壤!皆为中华之民!进而知礼仪,从王化!此乃吾辈青年之责任也!北国的冰川等着你去敲碎,南国的蛮荒等着你去开辟,使华夏之文明涤荡该地之一切愚昧与落后!”
  ……
  在潼关。
  负责宣教的观政进士蒙自强,正同其他负责宣教的观政进士一起,神情激扬地对因受朝廷号召而北上和南下的大量年轻人喊着口号。
  这些风华正茂的大明青年倒是因此满面笑容地提着包,带着被褥盆子在潼关里进进出出。
  无论是从东还是从西望去,似乎都看不到人流的尽头。
  而这些人流犹如流淌的黄河一样,分成无数支流,流向了大明帝国的边陲。
  即便是遥远的波罗的海沿岸,维堡城一带,也有大量年轻汉人以军人或地方官吏以及技术员和文化教员的身份在这里聚集。
  “在罗刹国,东方人的数量还在增加,他们似乎从不缺人一样!”
  “如今看来,若这个世界真有一个国家能一统这整个世界的话,那就真的只有这个来自东方的明国了,他们的人口基数,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陛下,我们必须得在其还未在波罗的海一带迁来更多的汉人之前,赶紧扩军,且主动出兵阻止住东方人的扩张,不然,我们民族的覆灭只会成为定局!”
  历史上,数次大胜奥斯曼军队的波兰名将索别斯基,这一天就向波兰国王奥维茨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且建议波兰国王扩军。
第七百三十九章
明军铁骑深入欧洲腹地
  波兰国王奥维茨基听后同意了索别斯基的建言,让其组建更大规模的骑兵。
  而没有像原来历史上一样,拒绝索别斯基的请求。
  因为数年前,他波兰在华沙附近的惨败,还是让他记忆犹新的,何况,这个来自东方的帝国是连正如日中天的罗刹国都能一举覆灭的。
  此时的大明帝国在波兰人眼里。
  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恐怖如斯!
  波兰国王奥维茨基还主动询问由他波兰收留的罗刹国流亡贵族莫罗佐夫:“莫罗佐夫先生,请你告诉我,这个来自东方的大明帝国,除了在武器与战术上非常难对付外,他们到底还有何优势,以致于你们强大的罗刹帝国会被其覆灭!到现在都还没有复国的希望出现。”
  在明军占据圣彼得堡,覆灭罗刹国后,曾领导过数次复国运动,但皆遭惨败的罗刹国流亡贵族莫罗佐夫,回道:“他们最可怕的地方其实是,他们竟然给我们的农奴分土地!他们把我们的农奴当人一样对待!不但给他们分田地,如果农奴们参与工作,还会给予报酬,另外,他们还给农奴提供医疗,为这些农奴建立医馆。”
  “什么!”
  奥维茨基震惊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道:“明国人为何这么做,他们难道不应该代表上帝惩罚这些生来就带有罪孽的人吗?”
  西方基督世界认为,人生来都是带有罪孽的。
  要不然,历史上的西方殖民者也不会心安理得的去掠夺其他世界的人,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代表上帝的意志,去惩罚这些有罪的人。
  所以,奥维茨基会认为明国人也会惩罚天然带有罪孽的罗刹国农奴。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还在教这些农奴认识他们的文字,且用充足的粮食与布匹诱使我罗刹国的农奴们去崇拜他们的帝王,感恩他们文明的馈赠!只想吃饱肚子不被冻死的农奴们因此背叛了自己的主人和国家,而成了他们的顺民!”
  索别斯基这时候也跟着附和了一句。
  莫罗佐夫点了点头,继续对奥维茨基说道:“犹如索别斯基将军所言,我们的农奴都被他们收买了!我们贵族在罗刹国反而成了孤立无援的军队,倒是那些东方人成了那些农奴支持的军队!所以,我们覆灭的很快!这是一个教训。”
  “没错!我们得谨防明国打这样的牌来对付我们波兰,那我们波兰的贵族即便人人英勇,也没有用!所以,不如我们先把土地分给我们的农奴。”
  索别斯基建议道。
  “阴险卑鄙的明国人,竟这么做!”
  奥维茨基说着就摆了摆手,对索别斯基道:“这样做是不可能的,我没法说服议会上所有的贵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