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73

  但为时已晚。
  努尔哈赤看见的只是满屯的尸骸,而且许多尸骸没有首级。
  努尔哈赤的脸因此是拉得越来越长。
  “扎哈图呢?”
  努尔哈赤大声问了一句,额头上青筋直冒。
  黄台吉跟过来回了一句:“没有发现他的尸体,应该是被俘虏了。”
  “混账!”
  努尔哈赤拔出了刀,大吼一声,想要砍人,却又无甚可砍,只将牙咬得越来越紧,眼睛瞪大越来越大。
  “我的福晋!”
  “我的儿子!”
  牛庄是四大贝勒之一的代善的地盘,一时,他麾下的额真章京们皆因此愤怒地大喊了起来,然后又嚎哭了起来。
  而代善见此也咬牙来到努尔哈赤面前:“父汗!儿子请命去辽阳杀了那熊蛮子!”
  努尔哈赤没有说话。
  这时候,何和里跑了来:“大汗!水井里,明军下了毒,固山额真汤古代和三等轻车都尉塔拜之子喇拜他们因长途赶路急于喝水,故中毒而亡。”
  关外之地,砒霜之类的东西比较少,所以,也就很少遇到这种下毒之事,东虏也就没怎么防备,所以,袁可立的诡计一下子就收了奇效。
  而努尔哈赤听后也很是大惊,:“什么?!”
  一时,努尔哈赤如万箭攒心,大骂起来:“熊蛮子!我努尔哈赤与你势不两立!”
  黄台吉这时候神色凝重地站了出来:“父汗息怒!”
  然后,黄台吉就看向烧成炭火地的牛庄道:“牛庄这个屯是彻底没了,看样子,这明军改变了方略,不再是想一劳永逸地除掉我们,而是用慢刀子割肉之术把我们的血一点点放掉,此方略要比昔日熊蛮子之方略更厉害一些,熊蛮子只是想困住我们,现在明军不但要困住我们,还要在困住我们的同时找机会捅我们一刀!两千多人的一个屯啊,就这么没了!对于明国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我大金而言,却是损失惨重!”
  “四贝勒说的是,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我大金最艰难的时刻!”
  何和里附和了起来,说着就看向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脸色阴沉地可怕,许久后才突然喝道:“李永芳!”
  “奴才在!”
  李永芳忙跑了过来,规规矩矩地跪在了努尔哈赤面前,全身颤栗不已。
  努尔哈赤则看着李永芳道:“去查!去查他朱由校身边的人,去查明国内阁、司礼监以及给他朱由校当老师的人,还有明国的兵部尚书!我要知道是谁在给那明国的小皇帝出如此毒辣之计!不然他朱由校一深宫之人就算天资聪颖,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略!还有今日灭我牛庄的都是谁,也要查清楚!我努尔哈赤此生必报此仇!”
第八十章
别逼朕下江南抄家
  张鹤鸣在得知皇帝陛下朱由校没与自己兵部商量就把袁应泰调走,甚至还赋予熊廷弼更大权力之后非常生气。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臣好歹是兵部尚书,他竟不与臣商议,便擅调抚臣!还不如直接把臣这个兵部尚书先撤了!”
  张鹤鸣怒不可遏,他知道这下子他和他背后的人想快速解决辽东之事的计划是彻底泡汤了。
  而他这个兵部尚书的权威也大受影响。
  皇帝直接操控兵政,干涉封疆大吏的任命,无疑会让被皇帝直接任命的边镇督抚不把他这个兵部尚书放在眼里,只将皇帝放在眼里。
  但张鹤鸣自然也不敢直接骂皇帝,也不敢明着阻止皇帝朱由校的决定。
  毕竟谁都清楚现在的大明皇帝强硬的很,动辄抄家灭族。
  可文官集团不想皇帝在辽事上花太多钱粮以至于自己利益受损的政治需求不可能因为朱由校这个皇帝的阻止而让步。
  张鹤鸣虽然不能明着阻止朱由校,但间接上还是可以的。
  “你立即替老夫拟个兵部题本,把目前所积欠的九边军饷以及内地官兵欠饷都报上去,老夫要让陛下知道,大明的军饷积欠已那么多,辽事如果不尽快解决,会给朝廷财政造成多大困难!”
  张鹤鸣对徐时霖说着就又道:“战事一日不解决,财政匮乏之现象就会一日比一日严重!辽事当速决非老夫一人所想,天下士大夫皆持此意,老夫相信,户部、吏部他们也会上本言朝廷财政匮乏之事,到时候陛下会知道,治国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张鹤鸣所料没错。
  朱由校调走袁应泰依旧支持熊廷弼之战略的行为,引起的不是一两个文官的反对,而是许多文官的反对。
  虽然,朱由校之前已经把企图直接把熊廷弼斗下台的东林文官打击的很惨。
  但文官们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依旧不同意皇帝支持这样花钱的战略。
  所以,此时,户部尚书汪应蛟也在得知皇帝对于辽东的战略意图后,就也说了起来:“这打仗是需要算账的,调客军守辽地,别说客军军饷素来甚高,光是运粮费都要增加不少,从湖广运粮到辽东,一石粮就需运费五六两银子,比粮价本身都高不少!如果只是一时倒也罢了,调集客军,一举除掉东虏,就只花一笔钱而已;可现在陛下要客军与东虏轮战,主体采取守策!这让朝廷国库怎么支撑得了!眼下辽饷加征已经造成民困加剧,若不从速解决辽事,只怕民更难也!社稷更危矣!”
  “神庙和光庙的皇陵工程、还有三大殿的重建工程,这些银子还没着落呢,陛下让辽事如此靡费粮饷而不迅速解决,如此下去,皇陵还修不修,三大殿还要不要重建,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
  工部尚书王佐也因此事摇头抱怨起来。
  而吏部尚书李汝华也叹了口气:“陛下治国如此不知节俭,如此下去,怎么得了,自神庙以来,天下官员所欠俸禄还没发呢,难不成就真要一直欠下去,那朝廷吏治只会越来越糟糕啊!”
  因为此事。
  兵部、户部、工部、吏部,四部尚书相继上本,找皇帝朱由校要银子。
  虽然,这四部尚书没有明言说自己不支持皇帝在辽事的战略,但也明显是通过要银子的方式告诉皇帝,大明真的没那么多钱让您在辽东这么玩。
  朱由校收到这四部尚书的题本后就只说了一句:“来势汹汹啊!”
  一旁的魏忠贤则拧眉深思起来,本着为自己内廷利益考虑,他不得不站出来说道:“皇爷!以奴婢看,这些文官居心叵测!明着看是为了让您知道朝廷现在财匮民乏,其实是想逼皇爷您放弃熊廷弼的方略,或者就是逼皇爷您拿內帑出来,皇爷您才靠抄家积攒了一些银子,他们就盯上了!就如同他们一直盯着神庙靠收矿税后积攒的银子一样!”
  朱由校笑了笑,道:“这种事,你就算知道他们的目的也没用,毕竟江山是朕的,朕不能不管百姓和边军的死活。”
  说着,朱由校就只是把四部题本往案上一摔,然后就喃喃自语起来:“也不知道孙承宗的棉纱经营得如何了?”
  一想到这里。
  朱由校就对魏忠贤道:“你传道朕的手谕,着人立即加急给孙承宗,问他棉纱经营的如何,告诉他,如果他没有给朕赚到钱,那朕到时候就带着大明所有缺饷银的军队与锦衣卫、东厂以及天下流民下江南抄家!让他不要低估朕的号召力!”
  ……
  江南。
  孙承宗接到朱由校的手谕后差点就直接倒在地上,整个人如被焦雷炸了一样,怔在了原地。
  奉旨来传谕的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见此只暗自记下了孙承宗的失态之举,并问道:“孙抚臣,您赶紧给陛下回本吧,咱家好带回去。”
  因为这是朱由校和臣僚私底下的交流,也为了避免太多人知道,所以,朱由校传手谕给孙承宗后也没有让孙承宗回奏疏,只孙承宗回密奏本给李永贞,再由李永贞带回给自己。
  而用密奏本给自己汇报是朱由校给孙承宗这些官员绕开外朝正常政务交流程序的一种交流方式,这种方式保密性强,不用公开在邸报上,也更快速,而且便于皇帝直接指使底下的官员。
  孙承宗听了李永贞的话才回过神来,忙道:“这就写。”
  说着,孙承宗就开始急忙写了起来,他可不想让皇帝陛下真的带领天下所有被文官士绅欺压的武夫百姓去江南抄家。
  密奏本里,孙承宗告诉朱由校他已在松江为朱由校赚取三百多万两白银的棉纱官利,并道:“陛下请放心,接下来纱厂还会赚取更多官利,臣请陛下准臣以进京述职的名义亲自解银进京,还望陛下再给臣等一个机会,臣等一定竭力于君事,使陛下中兴我大明!再开我大明盛世!吾皇万岁!臣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淞军务孙承宗敬拜!”
  毕竟是三百多万两的巨款,孙承宗也不敢交给其他人。
  而密奏里,孙承宗特别卑微和小心翼翼。
  朱由校收到孙承宗的密奏本后倒也暂时放下了发动天下军民直接造士绅反的心思,只暗道:“有这官营产业带来的持续收入,养兵与维持厂卫力量是足够了,然后再用手里养的兵和厂卫力量为依托把卖国的晋商一抄,就算把现有內帑全花出去,也能迅速补足內帑的支出,这些文官想靠财匮之事来阻止朕想要的事?没门!”
  如此想后,朱由校就立即让魏忠贤传谕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的四部尚书与内阁阁臣、司礼监的太监来见他。
第八十一章
召见四部尚书
  事实上,对于这些文官突然在财政支出上发难的行为,早在朱由校意料之中。
  朱由校也知道大明的财政制度的确很糟糕。
  因为权贵士绅免税的缘故。
  而商品经济发展的宏利又未到朝廷手里。
  所以就使得朝廷的收入不但没有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相反还因为免税阶层的扩大而减少。
  而到现在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朝廷开支也就增加,但朝廷收入偏偏又减少了,所以就只能加赋于民,最终使得朝廷和百姓两头都是越来越穷。
  因此。
  忠心爱民的一些文官会尽量要求朝廷节省开支,以避免百姓负担过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