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673

  不过,郭斌现在已抱定必死之心,也就继续言道:
  “陛下爱民甚厚,故敢废天下之田赋与徭役,使官吏难再巧立名目,以夺民利!乃至设官办医馆、立福利保障之制度,令鳏寡孤独者有所养,更令民持官营产业之本;”
  “是故,明白人皆知道,陛下虽执政严酷,却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甚至屡下诏令,强调生命之权,为此不惜处溺婴者死刑!”
  “陛下诚为爱民之主也!”
  “可为何,陛下能坐视因对倭人皇族之无情而使无辜汉人百姓将因此而丧命?!”
  “不仅仅是此事,陛下治国从来眼里只图国家强盛、民众富足,却从不听取民众心思,听民心愿!”
  “民所望者,不只是国强民富,亦有国泰民安啊!陛下!”
  “就说,陛下以朝廷官府之令严抓治安、管控商业,使许多交易不自由的事,陛下可知百姓之生活因此有多受影响?有百姓因家有变故而需变卖田产,却不能变卖,抵押手续又繁琐,因而只能被逼得只能以自杀的方式表达不满啊!”
  郭斌说到这里才开始说出自己的真正的目的,磕头在地道:“请陛下行无为之政,还民自由,而勿要再横生事端,徒使民不安啊!”
  “郭巡按!”
  刘鸿训这时候突然喊了一声,然后道:
  “陛下素来治国,并非我行我素,而全然不顾民情,所有政令,皆通过我等辅臣再三讨论后而后施行,甚至大凡内政民事,还多由我等辅臣提议!”
  “譬如,夷灭倭国皇族,即是卢阁老提议,盖因,倭国之皇族,乃倭人反我大明仇视大明之根!”
  “不灭其皇族,倭患将难以永绝!”
  “灭其皇族之前,岂无倭患?从国朝诞生至今,倭国浪人袭扰我平民之事迹就略见于史册!”
  “且因利益之争,倭国之食利者中,有许多本可食利者,却因我大明之扩张而损利,自然会有许多倭人对我明国不满,且不满者只会增多,不会减少,而倭人又素来本性残忍,若对我大明不满是会行极端手段的,即便没有灭他皇族,也不能避免!”
  “今日无非使倭人又多了个残害百姓的理由而已!”
  “但无疑,待其根除后,这些敢与我大明作对之倭人会越来越少!”
  “因此为断其文化,而利于汉化,改造其性,如如今许多已经汉化成功之倭人,已只知崇儒明礼一样,只有待将其皇族夷灭,倭人全部汉化之后,倭人才不会再知有天皇,知自己是倭人!”
  “国政之失,元辅的确当承担很大的责任!”
  “陛下将天下托于元辅,何以元辅竟只知使民不自由,而不知使民得安?”
  “不仅仅是元辅,诸位阁老,皆是如此!”
  “为何只知道怂恿陛下以严令管束天下,而不知劝谏陛下还民以安宁?!”
  “甚至,还挑唆陛下对外频生是非,大兴兵事!今日征彼国,明日征他国,赫赫扬扬,霸道横行,而结恨甚深!”
  “是,诸位自可因此受功封爵,也能借此奉承陛下文治武功之伟大,讨陛下欢心,可就是没一人,能让陛下听听底下民众之心声!”
  郭斌回道。
  “你若是辅臣,也会这么做的,原因无他,你在地方看见的是民被管束得甚严,即便是缙绅亦不得自由,但你若看得见大明所有宏观之数据,你会知道,不是他们好战,是他们不得不好战!”
  朱由校这时候回答了起来,又道:“几个极端的倭人留学生行凶于闹市,说明金陵一些大学堂监管不力;朕早已下旨着各大学堂对学生尤其是留学生出入校门严格管理,非就医非有汉人同窗陪同,不得出校!”
  “如今竟还出现事故,说明学堂有人在对朕的旨令执行不力!这是你这个巡按御史需要去查的事。”
  “另外,元辅所言没错,倭人中的极端者,非因其皇族被灭才产生,也不会因为皇族得以保全而消失,真正的缘由,在于如今两民族利益之争不可避免,在于天下之势然!”
  “甚至,我大明即便什么都不做,乃至一开始我大明将其划为不征之国,未曾对其有过兵事,更别说占其地,戮其民,但倭人因其地狭小,而人口繁盛后,为求生存只能入侵他国,以求生存!”
  “而我大明作为其近邻,又是富庶之地,自然是其首侵之地,依旧难逃其劫掠杀戮!此前之历次倭乱便是明证!”
  “可以说,我大明与倭国之国情,注定了若不灭其国,则难绝其患!”
  “而要灭其国,则首先要灭其族,灭其族先须灭其文化,灭其文化要先灭其皇统,使其不再有自为天下中心之意识!皇者即天,他倭国有皇,岂不是就有自己的天?”
  “辅臣们的考量是基于大势,基于全局,基于未来,故而才会支持朕灭其皇族!”
  “你不是辅臣,自然没有这眼界,自然是不懂的,但如何永绝一国之倭患,是朕和辅臣们的事,如何永绝一省之倭患,是你这个巡按和地方督抚的事,你自问你拿出决策了吗?”
  “朕和辅臣只能代表朝廷在大的方向上做出深思熟虑后的决策,而你等地方大吏的责任就在于解决朝廷大决策执行后在地方上带来的问题,朕问你,你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没有?!”
  “你倒是想到解决产生这个问题的人,先让朕放弃灭倭国皇族之行为,又责备辅臣之失,甚至认为当朝之辅臣皆不称职!”
  “以朕看,眼下在这里的官员中,唯一不称职的就是你这个江苏巡按御史!”
  “不赶紧去查是哪个大学堂私自出逃了倭人留学生,竟要来找朕死谏!本末倒置!你这样的庸官迟早会让更多的百姓死于非命!”
  朱由校指着郭斌叱责后,就又道:“你说朕的辅臣没让朕听到民众心声,以及说朕不顾民众心声,朕倒是要问问,你自己清楚你所听到的民众心声是真正的民众心声吗?”
  朱由校说后就拂了一下衣袖,且转身吩咐道:“传旨!江苏巡按御史郭斌处事不谨、为官不明,且资质愚钝,有失察之罪,但念其一片赤诚之心,颇在乎百姓性命,而思虑到如今朝廷新辟疆域正需官吏,故贬到西伯利亚任小吏,永不准还乡!”
  说着,朱由校就回头对他说道:“你不是爱惜百姓性命吗,那里的汉人多是内地囚犯和灾民迁过去的,生命时常受到时疫、野兽、严寒的威胁,你去那里帮助帮助他们。”
  郭斌听后不由得瞠目结舌起来。
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变法,要立大宪章
  “以上就是郭某冒死向陛下进谏后,陛下和辅臣们所说的话,他们依旧不愿意相信我们听见的民众心思,在他们眼里,似乎一两个甚至四五个百姓的生死不重要!”
  “而且,他们依旧固执且傲慢地认为,他们始终是在竭力保护大多数民众的生死,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而不是顽固不化,不顾天下民愿!”
  南都火车站外。
  一间驿舍内。
  郭斌向给自己送行的几位同僚,以及缙绅好友,说了几句,且说后就喝了一口闷酒,然后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放:“也罢!郭某已尽力,至于结果如何,已不重要!”
  说着,郭斌苦笑起来:“只是,西伯利亚乃苦寒之地,听闻那里终日只能以土豆果腹!我此去,也就再也尝不到这江南菜了。”
  一时,郭斌心头涌起诗意来。
  而这时候,士子耿于垣站起身来,对郭斌行了一礼后道:“郭公敢为天下触怒龙言,耿某佩服!”
  接着,耿于垣就转身看向其他文官缙绅道:“只是无奈,陛下和辅臣等过于倨傲,竟言我等所听之民众心声非真正之民众心声,若果如此,何不就让朝廷听听民众们真正的心声!”
  “耿公的意思是?”
  另一士子高之壁问了一句。
  “明年正好是大比之年,不如趁着全国各省举子齐聚北都时,一起到都察院向朝廷陈词上书!请求朝廷变法!”
  耿于垣回道。
  “变法?如何变法?”
  高之壁问道。
  “自然是变法以还民众自由,以限君权!使陛下看看,我们民众的心思是什么!”
  耿之垣回道。
  “这或许是个办法!”
  “当初,陛下南巡,我们主张还民自由之士子,便呼吁陛下变法,但当时因要求天下大公之士子阻拦,故而终成士子内斗,而使陛下有理由拒绝变法,言人心不一致,不如因循守旧!”
  “可眼下,朝廷对经济、民生的管控越来越严,渴望自由之民众越来越多,不少大公派之士子也转而认为不能任由朝廷想怎样就怎样,尤其是君权的限制,以及地方自治权限的争取和冗官冗兵的裁撤!”
  郭斌这时候点了点头,说了几句话后,又道:“还是那句话,君王不能想征讨哪国就征讨哪国,乃至在全世界开疆拓土!”
  “说什么是国情如此,可这哪是国情如此,分明是君王为自己野心,绑架了国家和民众!”
  “说什么产能过剩,工人失业,怕什么,销毁机器,工人返耕务农便是!”
  “粮价下跌,也是对外耕地过多所致,朝廷引导着我汉人这些年在印度、南洋、孟加拉、缅甸等地方开垦了不少农田!而这些地方每年还在缴纳田赋,以我看,要么让据有这些田地的地主独立自治,要么就免田赋,尤其是对已有功名的该地士绅优免,粮价自可不会因大量粮食由朝廷粮业局购买进入国内而导致价格接连下跌。”
  “郭公说的没错,应该如泰西一些国家一样,立大宪章,君王执政需要按照宪章来!”
  “其次,就是郭公提到的冗官冗兵,还有冗工!”
  “如今国朝,官吏实在是太多了!”
  “以前,一个县不过知县、县丞、主簿几个亲民官,余则皆是胥吏而已!”
  “可现在一县除知县、县丞、主簿等官外,竟还有各局之官,甚至还常驻东厂、西厂官员!”
  “另外,里也不再只有里正,亦有各类官吏!”
  “在这之前,皇权是不下乡的,里甲之地,由乡绅自治,可现在,朝廷什么都管,以致于官吏冗杂!”
  “而对于冗兵,就不必说,吃公家饭的巡防兵到处可见,还有已多达数百万的国防兵,和目前要增至一百万的帝军!”
  “其带来的每年军饷补贴之支出已是以往数年之税收,陛下即位之前,九边需棉布不过数百万匹,如今已增至上千万匹,就是明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