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673

  “是!儿臣知错!”
  朱慈灺无奈地回了一句。
  朱慈灿这时候也乖乖地继续向刘鸿训回道:“还请首辅赐教!如何才能永绝后患?”
  “自然是斩草除根!”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唯有彻底地消灭敌人,才能永绝后患!”
  “谈判就算谈的再好,也不过是数十年的和平。”
  刘鸿训回答起来。
  “元辅说的有理,就该是有这种想法,只有在无法消灭或者不愿意消灭别人时,才需要谈判。”
  朱由校这时候说了起来。
  “儿臣谨记!”
  朱慈灿颇为委屈地回了一句,又追问道:“刚才元辅言晚辈资质愚钝,晚辈自知非卓越之辈,不敢生恨!但言晚辈眼高手低,不知元辅可有根据,以使晚辈不惑?”
  刘鸿训回道:“二殿下现在翰林院任职,自当能接触到朝廷所有秘辛,只要殿下肯实心查阅,仔细总结,而不是一味只知在翰林谈古论今、辩才斗学,就当知晓眼下大明国民经济之实况。”
  “眼下大明对本土民众不征徭役、不征田赋,小商小贩亦不征其税费,但福利却只增不减,鳏寡孤独者有低保,还在实行五年免费教育,对卫生医疗的补贴也在增加,然后,还有两百多万国防兵和六十多万帝军及其家属要养,以致于国帑开支甚巨,所以要保障这些开支就全仰仗于贸易收入、殖民地之收入!”
  “可眼下大明的人口还在急速增长,近三十年年来,新增人口达六千万口,已相当于国初人口之数!这些人,总不能让他们过得比自己祖辈父辈还差吧,甚至要让他们过的更好才行,这样,他们才觉得帝国没有再衰退,而不会思乱!”
  “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朝廷开支又要增加不少,偏天不佑我中华,气候依旧未转暖,灾害还是存在,所以这对外收入还得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其实不等罗刹国来侵略我们,我们迟早也是需要去侵略他们的!”
  “这个,晚辈倒是没注意到。”
  朱慈灿回道。
  “父皇,儿臣有一事不解?”
  朱慈灺这时候主动问了起来。
  朱由校点头。
  朱慈灺便问道:“朝廷为什么要对百姓这么好?以致于增加朝廷开支,使国家财政越发困难!”
  众辅臣听后都笑了起来。
  朱由校也摇头一笑,问道:“难道朝廷不该对百姓越来越好?”
  “能使其无饥馁之患就足矣!何必要还要其永享富贵,甚至子孙要更富!富贵在于天,在于勤勉节俭,朝廷就算给每人送座金山,若不勤勉节俭也会败光的,自然就没什么富贵可言了。”
  朱慈灺回道。
  “但我们皇族要想一直做人上人,就得有此目标,不然就不能收买他们!”
  “如果执政者,不想着怎么对百姓越来越好,就只会想着对自己人越来越好,那样盛世迟早就会衰亡下去的。”
  朱由校回道。
  “陛下说的没错,黎民不饥不寒,就能王天下?此言谬也!圣人之言不能尽信,或当不能偏听一圣之言,保证老百姓衣食温饱仅仅是为政者之基本成就,真要使国家一直兴盛下去,就得使顺应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换了红袍想紫袍,吃了鱼肉想鹿茸,有了老婆孩子还想纳妾,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老百姓也是人,也会随着之前一些欲望的满足而产生新的欲望,而朝廷要想令其忠于朝廷,就得想方设法满足其欲望,也是利益需求,为政者,当民族利益至上,即一族之民众的利益至上。”
  卢象升这时候说了起来。
  “但若只使民温饱,他们也不会造反。”
  朱慈灺回道。
  “但不满足于温饱者,会逼反他们!”
  温体仁这时候忍不住笑着回了一句。
  “朝廷若不思进取,不为民族牟利,就意味着,不满足于现状者不能依靠朝廷从外国获利,而只能对内剥削百姓,以致于一部分百姓返贫,进而民反!”
  刘鸿训回道。
  朱慈灺不好再言语,只得回道:“是!”
  “但若出兵罗刹国,又是一笔不小的军费,没准灭罗刹国之利不及军事之费!”
  朱慈灿这时候转移了话题。
  “灭罗刹国倒是不用我们自己花钱。”
  温体仁这时候回道。
  “次辅这话让人糊涂,怎么就不用我们自己花钱?”
  朱慈灿问道。
  “陛下刚才已经说过,接下来是理藩寺的事,即要派使臣去罗刹国,让罗刹国给大明一个交代,并扬言要教训他,甚至是灭其国,以作为对他擅自入侵我大明的报复。”
  温体仁说着就又道:“罗刹国现在元气大伤,在他西边又有波兰、瑞典与他为敌的强国,如果他不想被瓜分,甚至是被灭掉,就得老老实实地接受我们的一些要求,比如赔款,比如割地,以及其他要求,这样我们就能通过从他罗刹国威逼来的利益,作为接下来灭掉罗刹国的军费。”
第六百六十三章
为百姓富贵,只能苦一苦外夷
  “陛下,臣建议,先让孙公继续统领骑兵北进到伏尔加河以西,摆出要灭其国的架势,然后我们再派大臣与之接触,要求罗刹国谈判。”
  “这样的话,罗刹国必会以为我大明来势汹汹,而不敢怠慢!”
  卢象升这时候建议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准!接下来,立即给安西都护府发报,将此想法转告给孙传庭。”
  “是!”
  接着,朱由校又道:“另外,工部部议好如何利用俘虏的十二万多罗刹人的事没有?”
  “部里已经拿出了方案。”
  刘鸿训回答后就又道:“这十二万多罗刹人在编号消毒后,会根据在罗刹国的籍贯打乱,先分别派到很缺苦工的官营矿区去。”
  “但这次孙督师他们俘虏的罗刹人太多,满足了各大官营矿区的苦力需求后还有不少剩余,工部这边初步统计还剩三万多人,除去补到一些新建的利民工程区外,还剩下一万来人。”
  温体仁这时候替刘鸿训补充起来,且道:“工部的想法是将这一万来罗刹人派去乌拉尔山修路,根据五殿下的奏报,那里矿藏丰富,工部这边认为,可以先派技术员去勘探一下,如果将来乌拉尔山一带的确矿藏丰富,那这一万来罗刹人修路后就留在那里挖矿,如果矿藏不丰富,也可以先用来修路,将来大军去乌拉尔山,也是需要更好的水泥路的。”
  “监工的话,我们廷议后,觉得还是征辟退伍官兵去充任监工,眼下各军退伍官兵很多,解决他们的职事非常重要,且让他们来管理这些被用来做奴隶的罗刹人也更有效些,一旦发生奴变,他们就是现成的镇压力量!”
  卢象升这时候跟着说了起来,且道:“但乌拉尔一带乃苦寒之地,又离中原甚远,本就离乡甚久的退伍官兵,只怕不愿意去那里任监工,故兵部部议后认为,当给他们照在部队里的俸银标准,多一倍的俸银,愿意将家人接来在那里安家者,则给安家费,以及分地,虽然朝廷给的多,但也解决了往那里移民的问题,甚至如果去那里定居的退伍官兵如果够多,可以继续用那批罗刹人为他们建城。”
  “妥当!”
  朱由校点了点头。
  “有这十多万罗刹人要利用好,的确会增加不少国帑,各大矿区已经预计能多加不少矿,反正累死了,也无所谓,还能作为肥料使用。”
  温体仁这时候笑着说了一句。
  “可这样做是否不够仁道?”
  朱慈灿这时候问了一句。
  “那能怎么办,朝廷开支大,又要对本国士民施以仁道,就只能苦一苦外夷。”
  刘鸿训回道。
  朱慈灿听后不再言语。
  ……
  啪!
  安西都护府这边很多到了退伍年龄的官兵皆在得知,去乌拉尔山当监工,可以多一倍的俸银后,都积极应招。
  如今一名叫赤隆的明军士兵就充当了一名准备去乌拉尔山的监工。
  他现在正跟其他监工一起催促着监督着被安排去乌拉尔山当奴工的罗刹人给孙传庭率领的大军搬运辎重。
  而他所负责的十名罗刹人中,一叫克茨基的罗刹人因为走慢了点,就被他立即抽了一鞭子。
  “走快点!别他娘的磨蹭,猪狗不如的东西!”
  赤隆还因此啐了这克茨基一口。
  等到了乌拉尔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