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673

  温体仁回道。
  “是啊,任何准备被任命为地方督抚的官员,最好在京城任一段时间京官后再任命,这样才能更清楚朝廷中央长远的方略,也清楚中央朝廷的事务处理之流程,而才便于将来到地方任督抚后朝廷中央各部、寺、院、监等官衙交流!”
  孙传庭也跟着回道。
  “据臣听闻,皇长子在送利国公还乡且迁去四川的路上,拜访了许多大儒,探讨学问,辩论大道,颇有人称颂,且乐善助学,不少人皆称其贤,虽说贤,但也难免偏听偏信于一类虽温良恭俭却也不识时务的读书人,是该调进京来,令其管学还可,再待在地方上,恐会被一些士子怂恿,进而干涉官府之政。”
  卢象升也跟着说道。
  “那就调进京,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且去大明行政学院进修班学习!”
  朱由校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回道。
  接着,朱由校又吩咐道:“江南这个地方,得分割一下,其财富与人口实在是占比过大,不利于管理,将其东西切割,一分为二,以后撤南直隶,东边改名为江苏,西边改名安徽,安徽省府驻庐州,江苏省府驻苏州。”
  “那南都呢?”
  刘鸿训问道。
  “为直隶府,由朝廷直接管辖!另外,现在海贸兴起后,松江府繁盛已超过苏州府,其辖内上海县已成百万规模之大县,如今也将该府升级为直隶府,还有濠镜,也升为直隶府!大明各地的繁盛情况在变,其地位也得变!”
  朱由校吩咐道。
  “遵旨!”
  “陛下,那江南总督唐爱明当如何安排?”
  温体仁这时候问道。
  “蔡弈琛被诛后,内阁阁臣还缺一人,将张同敞调回来任内阁大学士,现在朝廷中央还需要一名在海外殖民区有统治经验的封疆大吏,好给朝廷大政提供更准确的建言,而唐爱明,就任他接任印度总督吧。”
  朱由校说着又道:“印度一地甚大,目前因为该地情况复杂,还未彻底汉化,为便于集中处理各种事务,才只设一个总督,但将来印度也得分割成若干省!”
  “陛下说的是,以臣之见,现在朝廷的重心还是加快对外扩张,而尽早实现文明的统一,进而建立文明的秩序,等以后天下各地皆为我汉土后,就好建立我汉家秩序!若周时之封建制,我大明天子居中央之国,遥控诸侯,而诸侯各领其地!”
  孙传庭继续向皇帝朱由校兜售着自己的战略思想。
  而他这个思想的来源依旧来源于周制。
  这也不奇怪,毕竟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何况,曾经的商周时代,又何尝不是自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即是整个天下。
  而现在,只是这个天下变得更大了而已。
  朱由校则因此笑问道:“但若文明一统,那将来岂不也会有如同秦一统六国之事?”
  “这个臣还未去想,想来真要大一统的话,恐没秦统六国容易!但也或许真的会有一维持世界秩序之国,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或者说是属于天下所有人的事。”
  孙传庭回道。
  朱由校现在很想告诉孙传庭,后世的世界是有一个联0合国的。
  ……
  随着政事堂的御前朝议结束后,一些新的诏谕之旨也就陆续从政事堂传了出来。
  皇次子朱慈灿这里也没想到会被调进京。
  但对于让他入职翰林院,他还是感到有些失望。
  他其实更愿意也在地方施展一下自己的执政能力。
  他想探索一下,不用自己皇兄的那种严政模式,而用仁政模式试试。
  “为什么父皇不让我有个可以在地方继续任职的机会?”
  朱慈灿因此颇为不解地问了起来。
  “恐是皇长子进了殿下的谗言,谁都知道,陛下对士大夫并不是特别礼待。”
  陈维崧回道。
  朱慈灿听后拧紧了眉头:“也罢!那就进京吧,进京也挺好,可以更加地清楚,朝廷接下来要做什么。”
  “二哥!”
  朱慈灺在得知朱慈灺被调进京后,高兴得不行,在朱慈灿到永定门这一天,亲自来了火车站来迎接,且兴奋地把手挥舞个不停。
  “七弟!近来可好,父皇和母后身体如何?”
  朱慈灿见整个火车站只有朱慈灺一人来接自己颇为失望,尤其是在想到自己在南都上火车站,有许多士子排成队地送他的时候,也就强笑着问了朱慈灺一句。
  朱慈灺回道:“一切都好!”
  然后,朱慈灺又道:“幸而二哥你回来了,不然弟可就要憋坏了,偌大的京城,已没有一人愿意搭理弟弟我!”
  朱慈灺说着还眼眶湿润起来。
第六百四十八章
建铁路,对倭国步步蚕食
  长崎。
  皇长子朱慈炜抵达长崎港后不久就要求大明长崎总督府派人和倭国柳河藩接触。
  因为朱慈炜打算在长崎和柳川城之间建设一条铁路干线,并由大明长崎铁路分局运营。
  “殿下!不知您为何突然要和倭国柳河藩建造铁路?”
  升为长崎总督府参议的陈确此时还向朱慈炜询问了起来。
  “自然是为将来做打算!”
  “我来长崎以前就查阅了不少关于长崎与倭国的书籍,在接到我为长崎总督的任命后,我又恶补了近年来有关长崎方面的邸报等资料,我发现长崎以往历任总督,已经过度把注意力放在了汉化和建设长崎上,而忽略了长崎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
  朱慈炜回道。
  “还有一个价值?”
  陈确颇为不解,忙拱手道:“还请殿下赐教!”
  “长崎还是我大明吞并倭地的桥头堡!”
  “长崎和虾夷洲就是我大明看着倭国的两铁拳,两随时可以对倭国打出去的铁拳!”
  “当然,长崎更是随时会被倭国威胁的我大明飞地!”
  “而以往的长崎总督基本上只注意了如何让长崎更加汉化和富庶的内部建设上,却忘记了利用长崎作为大明离倭国最近之区域,有义务作为朝廷影响倭国更多地方的触角!”
  “所以,本殿下要在长崎和柳河藩之间修一条铁路,且由我们运营!”
  “有了这条铁路,将来就更加容易控制柳河藩!”
  朱慈炜回道。
  陈确听后是恍然大悟,心想到底是皇子,视野就没局限于长崎一地,而却有着吞并整个倭国的野心。
  但陈确也因此劝谏起朱慈炜来:“殿下想必也知道隋炀帝征高句丽而累民之事,下官认为,君王是不能只想着扩张自己版图的事,历任长崎总督不是皇族子弟,更不是殿下这样的陛下嫡子,自然只知造福迁来之汉民,汉化本地之倭人!故而未有入侵倭国之心,而只知有为大明守土之责!下官说这些,只想问问殿下,这样做除了便于控制柳河藩,进而步步蚕食倭国外,对于长崎之民,可有实惠否?”
  “你当本殿下野心膨胀?非也!”
  “你来长崎比我久,你应该知道,如今长崎这情况,如果不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打通和倭国其他地方的联络,进而把倭国所有的人力、原材料都吸引过来,只有发达商业没有发达农业的长崎还如何增长财富?”
  “第一代迁来长崎的汉民已经开始变老!他们的后代,也就是第二代汉民现在数量远大于第一代,而要想他们有着父辈一样的财富,甚至超越,就需要长崎更加富庶,就需要有更多的低廉劳动力与其他资源来供他们使用,用兴明社的理论,也算是让他们剥削!”
  “可如果我们不从倭国其他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口和其他资源供他剥削,我们还能从哪里吸引?其他地方都隔着大海呢!”
  “所以,如果想让长崎一直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就得把长崎打造成这里的江南,如本土的江南受惠于全国的物资供应一样,长崎也得受惠到倭国其他地方的资源供应!”
  朱慈炜说道。
  陈确听后如醍醐灌顶:“殿下说的是!是臣没有想到一点!”
  “还是现在受限于交通,在原来属于整个倭国的区域,江户已渐有赶超长崎之势,如今若能建设铁路通到倭国其他城市,则我大明长崎将继续维持其中心地位。”
  陈确接着回道。
  “你明白了就好,在长崎与倭国其他城市之间建造铁路,以便于吞并倭国,是我五弟以前提过的,在兵事上,我是不如他的,但这内政民生,我自问还是有些本事的!”
  朱慈炜笑着说了一句。
  而陈确则跟着说道:“不过,殿下,这柳河藩只怕不会答应我们给他建造铁路!因为,他们的藩主虽然已经臣属我大明,但事实上,他们的藩主暗中还是在向倭国幕府效忠,而且这柳河藩藩主立花忠茂也很是精明,难保不会识破我们的计策。”
  “凡是总要试试才知道,他立花宗茂如果是精明人,就应该知道,做大明的走狗,可要比做他那什么天皇的走狗要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