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673

  “你说说,你为何当诛?”
  朱由校指着匡兰兆问道。
  “他乱言!说些不当之言!”
  匡兆兰回道。
  “荒唐!”
  朱由校回了一句,又看着匡兰兆道:“你们口口声声说自由,既然要自由,为何还不让人说话?还不让堂堂辅臣说话,你以为你是谁?!”
  呵斥后,朱由校就看向其他几个刚才起哄的自由派士子,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等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们这些人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觉悟!如果这点都做不到,你们又谈什么权利?!”
  “回答朕!”
  朱由校怒其不争地叱喝起来。
  “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黄宗羲和陆符此时到把朱由校这句话听了进去,且不禁面露愧色。
  黄宗羲先站了出来:“学生等不及陛下有胸襟!”
  陆符也道:“是他们的错,多谢陛下教诲!”
  “陛下,你错了!提出推广白话文这样混账话的人不配有说话的资格,他们这话只会坏尊卑之序!”
  匡兰兆回道。
  朱由校怒极反笑起来:“很好!你竟然跟朕谈起资格了!不过,说话要讲资格,你说的倒也对!但这个资格是谁来定,是你来定,还是朕来定?真要论谁拳头硬谁才有资格说话的话,朕完全可以不给你们所有人说话的资格,让你们只能给畜生一样!”
  说着,朱由校就指着匡兰兆:“你们这几个,是没有专权者的命,却得了一颗专权者的心,所以,朕不能留你们几个,留你们几个,轻则会害你们自己一族,重则会害朕的权力!”
  朱由校说毕就指了匡兰兆等几个刚才扬言砸死温体仁的士子:“这几个,直接拖出去,枪毙!”
  匡兰兆等几个士子大惊。
  其他士子都非常惊讶。
  黄宗羲和陆符也有些想不到,不由得求情道:“陛下息怒,念在他们年幼无知的份上。”
  “不准求情!”
  朱由校回了一句,然后怒道:“朕忍他们这些不知敬畏的家伙很久了!”
  “朕也就是考虑到民族性,考虑到要践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想着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不能与外夷一样对待!得给其机会,不能不教而诛!不能对不起中华的未来,不能断中华士大夫之脊梁,所以给你们留了颜面,说要建言献策,好,朕听了,甚至说什么为天下万民求限君权,朕也就当是为华夏基业而忍了!”
  “朕够容忍你们的任性了!但别得寸进尺!”
  “朕也就不是异族皇帝,朕若是异族皇帝,只把这里当成殖民区,把你们当成可以随意奴役的奴隶,不管什么民族未来,你们一个也活不了!”
  “那样的话,还想建言献策,想让皇帝放权?想得美!”
  “那种情况下,但凡说句不令皇帝满意的话,别说自己活不了,没准就因为一句话不对,被灭族都有可能!到时候要想活着,就只能都跪着,跪着讨口饭吃,明白吗?”
  “胡元时期,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连汉人当个官都不能当主官!再有学问,也得在蒙古贵族面前,去跪着求一个一官半职!”
  说到这里,朱由校就在最后说道:“如果不想那样活着,就都收敛点!汉家江山要想不沦落于异族之手,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想着奴役自己的同胞!”
  此时,朱由校不禁腹诽道:“知道朕为你们避免了多大的噩运吗?那可是长达两百多年,万马齐喑,写个诗都可能被满门抄斩,做学问只能去古籍里讨论是不是错别字的噩运啊!哪有你们现在这样自由,可以讨论权力之分配,可以批驳所有思想。”
  “拉出去!”
  接着,朱由校就挥了挥手。
  “是!”
  ……
  “陛下,陛下饶命!”
  “陛下饶命!”
  “学生知错!”
  匡兰兆等士子因此求饶起来。
  砰!
  砰!
  砰!
  但朱由校一旦决定的事,是从不会改变的。
  所以,枪声还是很快就响了起来。
  匡兰兆等皆被枪决。
  在场的士子们皆倒吸一口凉气,沉默不已。
  温体仁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陛下说的对,我们不能想着奴役自己的同胞!统治归统治,但不能自己灭自己的种,亡自己的汉家天下!”
  顾炎武这时候倒是因为朱由校的话而颇受震动,且忍不住说了一句。
  然后,顾炎武又道:“当推广白话文,以使万民同智!”
  “没错!人不能太自私,当心存华夏,方有汉家尊严!白话文当推行,开启民智!”
  龚廷祥也回应起来。
  “仔细想想朕的话吧,中华的未来还靠你们呢。”
  朱由校因此点首,含笑着回了一句。
  黄宗羲倒是也很想附和着说自己也觉得陛下说的对,而推广白话文的确利民利华夏,但他还没开口,朱由校倒先向他和陆符等人说了起来:
  “你们不是写了关于限君的书吗,为何不写写如何限民?这天下的一头是君,一头是民,两头都得不能松弦!”
  黄宗羲听后也颇受震撼,且也因为最近所看见的士子斗殴互砍而很有感触。
  但没等黄宗羲回答,朱由校就转身离开道:“朕累了,都散了吧。”
第六百二十章
准备分迁大族,愧为汉家读书人
  “如今看来,江南士大夫内部的思想分化已经非常严重,矛盾十分尖锐,即便朝廷没有直接偏向哪一边,他们自己就发生了数次大斗殴!这简直与闽粤一带的土客之民大械斗可比一比!”
  “尤其是,不少士子已非常反动,漠视王法,竟崇尚用强硬的手段,直接杀掉不赞成自己观点的人,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我大明也不能有这样的汉人!擅夺他人性命,本质上就是大逆不道!”
  在圣驾离开南京的这天,卢象升在朱由校说起了这些天巡视后的感想。
  接着,卢象升又说起自己所分析出的缘由来:“而这些,究其根本,还是江南一带,世代官僚出身的大族甚多导致的,很多大族世家子,没法接受现在这种被朝廷控制,又被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争夺名位的现状,而因此产生很大的不满!”
  “故以臣之见,得着手把江南大族分迁别处!”
  卢象升因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温体仁也跟着附议道:“有些大族数房合在一处,乃至有的县基本上都是一族的人,地基本上也是他家的,官府也难以管束,所以,为避免将来真的出现更血腥的暴动,迁居确实是有必要的。”
  朱由校点头,问道:“依你们看来,这些大族分迁往哪里更适合?”
  “印度!”
  卢象升这时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且道:“若非陛下当年兴兵印度,且移民于印度,臣也没想到印度可耕之地会如此多,如今我大军在印度已开拓的可耕田亩数已超过中土,目前靠民间自发移民和移灾民过去都还是地多人少,当然这跟朝廷实行的是严格汉化政策有关,所以,土人抵抗者较多,抵抗者多,自然也就导致土人被杀的多,也就使得我们已经占领的地区还是地多人少的情况,强制迁移一些大族富户过去是很有必要的。”
  “那里也需要有足够文化底蕴的汉人士族扎根,仅靠庶民移过去,难以彻底在当地根植我汉家文化,没准还是会受当地文化影响,而渐渐形成新的文明。”
  温体仁赞成将一些士族移去印度,毕竟士族的确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加快汉文明在当地发展。
  朱由校听后,也很是赞同:“那些想做人上人的大族士子留在江南只会更加反动,甚至会腐化寒门士子,迁走也好!让他们去印度做人上人!回京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这个。”
  “是!”
  ……
  “陛下请看!”
  这时候,卢象升指了一下御用蒸汽汽车的车窗外面。
  朱由校因此看向了外面,就见官道两旁站满了士子。
  儒巾襕衫,翩翩而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