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673

  ……
  “南都,公必须得去!就当是为天下之利不尽落于有产者之手,而令更多士子醒悟!”
  赶来昆山的龚廷祥向正在大同机械厂积极于建立职工大学,对职工进行思想培训的顾炎武说着皇帝要举办金陵大会的事。
  “我听说主张变法的士子已经去了余姚,估计是动员黄梨洲出山,他们似乎很不想错过这个可以上达天听的机会。”
  与龚廷祥赶来昆山的徐汧也说了起来,且道:“我们也不能落后一步,觉得还是亭林先生,您亲自去一南都比较好,您比较有号召力,毕公比较年迈,我们这些人因为出身低微,有的以前还是贱籍,素来是不被江南许多士族出身的士子瞧得起的,也就没什么号召力。”
  “这些主张变法的人倒也天真,这事哪里是陛下愿意就能成功的,难道你们真觉得当年张江陵实行新政、宋时王荆国变法,没有君主支持就能施行?最后相继失败,还不是因为天下民心未达成一致?所以,就算他们说动陛下也没用,只怕陛下的旨意还没出紫禁城,紫禁城的宿卫就先要清君侧!”
  和顾炎武一直很要好,且也是明末一怪才的归庄因也对大同机械厂的大同模式好奇而入职于这里为职工大学的老师,且也在这时候说了一句。
  “说是这么说,但也最好不要让陛下被那些人忽悠了,而导致将来真的走到有帝军哗变的一步,我们这位陛下,说实在的,不一定有你们清醒,他在集朝权灭东虏、振经济方面,却有别人没有的见识,但在经济与文化管控方面,的确过于宽纵,尤其是在对待泰西之学方面,似底气不足,竟主动了解其什么希腊之制,小国寡民或适合那什么希腊之制,但我大国有亿兆之民,岂能如此,如此则必乱!”
  毕自严根据自己多年的伴君经验说了几句,且对顾炎武说道:“你就去一下南都,别让那黄梨洲真忽悠得陛下也学那塞克逊人搞什么大宪章!与其立宪,不如先把全球的财都敛到大明来再说,他们有些人现在就想自由的盘剥本国之民,这不是竭泽而渔嘛,为何不养着自己池子里的鱼,把别人池子里的鱼先捞过来!”
  顾炎武听后忍俊不禁起来,道:“毕公说的是!在下这就去南都,去会一会那位黄梨洲!”
  ……
  “朕可没有不清醒,这些要求限制君权、给予民众更多自由的士子,越来越多,朕得给他们一点希望,才能吊着他们,不要走极端,另外,尽量用文斗的方式让他们知道目前大明要想实现他们要的那种局面有多么的不可能,比武斗要好,总之,汉人的内部矛盾尽量用文斗的方式解决。”
  朱由校这里也对卢象升和唐爱明等官员说起了办金陵大会的原因,并吩咐道:“你们去找几个有些学识的老农和工匠来,让他们也参与金陵大会,这种议国政的大会,自然不能没有工人和农民。”
第六百一十七章
金陵大会,谈不拢,说不服
  等到金陵大会开始前夕,南京城已聚集了许多从各地赶来士子。
  以致于各处客栈都是满客。
  连不少民房都临时入住了人。
  且在这时候,已经有士子们自发的争辩与演讲起来,什么封建与郡县制之辩,以及君权与民权之辩,争论的很是热闹。
  也有没忍住要动武的,但好在巡防营因为皇帝在南都,所以治安搞得严,在抓了几个打架的士子后,倒也没多少人敢再直接变文斗为武斗。
  而等到大会开始的这一天。
  到来的士子自然更多。
  整个南京城几乎无一空隙之地,皆塞满了人。
  可以说,这次金陵大会真的是一场空前的盛会,也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
  毕竟以前的文会都只是地方官绅主持的,而这次是直接由皇帝主持。
  没谁不想致君尧舜上,而实现个人理想。
  无论这理想是为实现个人功名富贵还是要天下永久大治。
  朱由校在这一天先祭祀了孝陵,然后就在孝陵设讲坛,并令来这里的所有士子推选出代表,到御前来进言争辩。
  朱由校所在地方是一楼台,楼台四周与台阶内外皆站满了禁卫。
  另外,楼台有一通向外界的专用御道,御道上也站满了禁卫。
  没有皇帝宣见,自然无人可以上楼台和进入御道。
  而在朱由校来到楼台临时设的龙椅上坐好后,他才下旨让随扈官员和宣来的工人和农民等代表到御前指定位置坐好。
  没多久,士子们也选好到御前进言献策的士子代表,这些人也都被宣见到了御前。
  而当被推选出来的士子来到朱由校面前后,朱由校才道:“朕之所以选在孝陵开金陵大会,听尔等所谓的民间之音,就是要尔等当着太祖的面,畅所欲言,不能说假话!明白吗?”
  “学生等明白!”
  这些士子回了一句。
  朱由校听后便道:“那开始进言吧,待进言者说完后,反对者或支持者才可举手发言,不得打断!”
  “遵旨!”
  然后,第一个出来进言的便是黄宗羲。
  黄宗羲在看见皇帝朱由校盯着自己时还有些紧张,但当他看见窗外站满的不少己方士子正期盼地看着自己时,倒也鼓起了不少勇气,朝朱由校拱手回道:
  “启禀陛下,臣替万民请求陛下,改大明体制,选大儒进京,立天下之法,限制帝权,而给民以自由,使大明真正成为民众之大明!”
  黄宗羲说后,现场一片寂静。
  朱由校和卢象升、温体仁等皆只是嘴角微扬了一下。
  不过,当负责传声的近侍将黄宗羲的话传出去后,外面不少士子已开始兴奋起来。
  “好!梨洲先生总算让我们的心声到了御前!”
  “梨洲先生好胆魄!”
  “梨洲先生威武!”
  外面欢呼的声音此起彼伏。
  朱由校在楼台上都能听见。
  这时候,顾炎武举起了手:“臣欲驳黄梨洲之言!”
  朱由校颔首表示同意。
  于是,顾炎武站了出来,道:“大儒不具备代表天下万民之资质,所立法非为天下法!水有源,木有根,大明只能有一个掌权之君,一旦有两个就会生乱,故限君之权,其效果只会是分君之权,而分君之权,只会使得有权势者可以随意盘剥生民,而不加以节制!”
  黄宗羲则回答道:“我们限制君权,并非是要无节制盘剥生民!”
  “你说不盘剥就不盘剥吗,你若不是独掌王权的君主,天下有势者会听你的?”
  顾炎武反问道。
  黄宗羲一时语塞。
  “陛下,我们只是不想君王可以无节制的加征,无节制地争夺民利!”
  吕维枢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这样的君王不用你们限制,天下人会反的,另外,我得告诉你,梨洲先生,就算你限制了君权,也无法阻止最有权势的一批人勾结在一起与民夺利,而行苛政,暴敛民财。”
  顾炎武说着就又总结道:“总归,现在限制君权,除了便于一批人可以肆无忌惮地盘剥生民,对限制民利被盘剥,毫无半点益处!”
  “说的好!”
  “限皇上的权,那谁还能管得了他们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皇上强势一点,这些贪官污吏还能收敛一点,皇上但凡弱势一点,他们能干出破家灭门的事来!”
  而当顾炎武的话传出来后,外面支持顾炎武的士子也积极欢呼起来。
  使得外面显得更加嘈杂。
  自然,那些希望限制君权、使社会更加自由化的士子见此颇为恼怒。
  甚至不少自由派士子已经捏紧了拳头,在他们眼里,这些反对他们的士子简直是一群不能够被教化的蠢蛋!
  这时候,黄宗羲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没想到他一个限制君权的提议会被怼的无法回辩,甚至还有很多人支持顾炎武所说。
  “君权限制与否可暂且不提,但是复封建之制,而使地方自治,且令地方乡贤自选督抚,可利于民生!而不至于使地方官僚只知敛财肥己!”
  与黄宗羲一起来的陆符这时候说了一句。
  “汉时七王之乱,唐末藩镇之乱,封建制造成的危害还小吗?!就连本朝也发生过同样的例子!”
  这时候,归庄直接问了这么一句。
  陆符颇为郁闷地看了归庄一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维持现状吗?”
  “没错,就是维持现状!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变,还能苟安一世或二世乃至三世五世,但变即便不旋踵也会召乱!”
  归庄回道。
  “本朝伊始,便是皇权不下县,地方由乡贤自治,而如今使地方政务由乡贤自理有何不可,难道本地之乡贤还会为祸本地吗?”
  万维枢问道。
  “没错!地方乡贤还真是以为祸本地、兼并生民之业者未多!谁不知道,天下乡绅,皆是良莠不齐,与官府关系错综复杂,故而难以代表民意而对抗官府,乃至恶劣者,以权谋私,勾搭官府,甚至逼迫官府,一起害民,让他们自治,就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把百姓逼反,然后朝廷还得来给他们平乱安抚!”
  归庄继续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