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673

  在原来的历史上,两人会因为吕留良文字狱案的牵连,而被满清统治者枭首。
  但这一世,两人受民族主义者吕留良的影响,都成了皇家书院的学生。
  江山还是以前那个江山,不过眼下的华夏江山,所孕育出的同时代的人物,则远比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幸运,他们看见的不是胡虏窃据中华而无可奈何的局面,也没有为不使文化断绝而修史著书却要因此身首异处的悲剧结局。
  随着雄浑的音乐响起。
  众人知道皇帝离他们已越来越近,故而都屏住了呼吸,而没再动一下。
  朱由校眨了眨眼,看了一眼辇外的蓝天,然后才看向了他眼眸下的万民。
  而他这一看,就看见整个世界华彩至极,仿佛是一片锦绣海。
  因此,朱由校笑了起来。
  “皇上!”
  “皇上来了!”
  “吾皇万岁!”
  凝固住的百姓们突然在这一刻又动了起来,且尽力地挥舞着手儿,欢呼着。
  帝君驾临。
  全城皆笑。
  朱由校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而他也能从这些欢呼中了解到,他做的一系列事,是有多么的让平民们满意。
  唐有山此时已老泪纵横。
  他想到了自己以前在运河边当纤夫的日子,想起了曾经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日子。
  也想到了自己妻子饿死的样子。
  他庆幸自己没有在极度饥饿的时候,守住了为人的最后底线,没有吃自己的妻,而得以目睹此时的盛世。
  此时,整个御道旁已是彩旗飘扬,有对皇帝陛下极度崇拜的人为了让皇帝看见自己的话,而将写有标语的布用长杆高高挑起。
  而唐有山此时就站在这些彩旗和密布如林的长杆里发着呆。
  有那么一刻,他仿佛感觉到他自己的妻子也跟着他一起来了这里,在看着徐徐而来的圣驾,站在他身后,保持着盈盈浅笑。
  唐有山因此回头看了一眼,还四处寻找起来。
  但一时,他只看见自己孙女的笑颜,和他妻子年轻时一样,也是明眸皓齿,朱唇浅笑。
  唐有山因此笑了笑,且回过了头,再次看向了圣驾,心道:“如果你还活着就好啦!”
  朱由校从这些百姓眼里倒也看不到饥饿与麻木两样东西,而只看到阳光和纯真两样东西,因此,他在此刻,心情也是非常的好。
  他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拯救了一个民族。
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启三十四年,大明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朱由校换乘专列,离开京师后,依旧能看到铁道两边,源源不断的有百姓出现。
  这让朱由校的精神一直处于很满足的状态。
  他开始更加愿意地放空思绪,去观察眼前所看见的一切。
  大明的河山如徐徐展开的画卷,出现在他眼前。
  但朱由校即便算是这一河山的总设计师,但他自己也没想到的,大明会在他自己的操作下,有这么大的变化。
  朱由校看见了密集的铁路网,也看见了林立的高楼,更看见用混凝土筑造的大桥是一座又一座的横亘在各处河流上。
  官道也很宽阔精致,在绿荫里,如一道青色长龙,消失在天涯。
  尤其是在天津这样的大城,船舶之多,几乎塞满河道,且源源不断的泊来,汽笛从早鸣到晚。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居民都称得上富足,以致于,他在微服出现在某处城镇的街道时,竟发现即便有被遗弃在地上且没被啃过几口的馒头,路过的平民也没有去捡起来吃,只等着被环卫工扫进垃圾堆。
  而且,因为大明占据科学技术上游的缘故,全世界的财富几乎都在往大明流,另外,朱由校又强行调整了新增财富的分配方式,所以,大明的平民也和之前的士大夫一样悠闲,不用多么累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
  天还未黑,除了做生意的人外,所有平民都会出来逛街市。
  戏台周围更是挤满了人。
  骑马车与自行车的比比皆是。
  只是因此,肥胖率也明显比朱由校印象中第一次出京时要高了许多。
  许多百姓,无论男女,不少都已经胖得脸和脖子融为一体,挺着将军肚的也多了不少,当然挺孕肚的妇女也不少,人们生育的愿望因为帝国经济的欣欣向荣,也就一直很强烈。
  朱由校也注意到大明的人口的确在激增,他的大臣没有编数字骗他。
  因为他自己也承认,相比他多年前出京,在同一个地方,看到的百姓数量已远远超过当年。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
  ……
  当朱由校回到专列时,每到一处地方时,百姓高呼万岁的一幕都会出现。
  主要是朱由校重资发展教育这么多年,不可能白发展。
  即便此刻崇拜朱由校的百姓多少有些单纯,乃至不算太明白的人。
  但至少的确不像以前的百姓一样,那么麻木不仁,而是开始关注政治,关注与权力和利益有关的东西。
  “喊什么,真以为那狗皇帝听得见吗?!”
  自然,任何人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包括皇帝这样的人。
  到了天启三十四年,依旧还是有人讨厌朱由校,甚至恨的咬牙切齿。
  而且还是有增无减。
  毕竟大明的人口基数在急剧增加,不喜欢朱由校的人也就随之增加。
  此时,在朱由校来到山东长山县时,长山县户房典吏宫九山就颇为不满地瞪了眼前这些欢呼的百姓一眼,且在心里骂了这么一句。
  朱由校永免田赋,且对胥吏制度进行改革和扩编,使得胥吏远不如以前一样,可以通过狐假虎威地欺压当地百姓,而俨然如一方土皇帝;而现在,他们只能欺负一下商户,但商户流动性太强,不怎么好欺压,且他们现在也要时刻面临着严厉的考成,所以,胥吏们对于朱由校改革胥吏制度并不感恩戴德,反而对朱由校这个皇帝不怎么有好感。
  而宫九山也因此才在心里骂起了朱由校。
  “老子土皇帝当的好好的,非要改革,还硬要把老子从文登调回来,说是不准吏员在本乡为吏,这样的皇帝,老子是真心爱戴不起来!”
  宫九山因此继续说了这么一句。
  朱由校倒是注意到了人群中唯一几个拉着臭脸的宫九山,并因此瞅了宫九山一眼。
  宫九山倒也因此心里不由得慌张起来,深怕皇帝知道他在说什么,而吓得两腿发软。
  ……
  “请皇上为我们伸冤!”
  “请皇上为我们伸冤!”
  “请皇上为我们伸冤!”
  ……
  不过,在这时候,前面传来的声音把朱由校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而宫九山也因此松了一口气,并擦拭了一下额头的冷汗。
  朱由校此时也看了过来,并问道:“怎么回事?”
  这时候,卢象升走了过来,回道:“禀陛下,前面有上千百姓喊冤,跪满了御道两旁,还举着各类写有冤字的木牌和帘幔。”
  朱由校听后沉默了起来,心里颇为狐疑起来,暗道:“竟知道朕会来长山县,而提前准备好在两道旁喊冤,组织这些百姓来喊冤的人不简单啊!”
  接下来,朱由校吩咐道:“你去问问,他们所告何事。”
  “臣遵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