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673

  ……
  底下的大明将士们因此高声呼喊起来。
  他们虽然之前来自于各族,但此时皆因灭缅一战,以及如今天启皇帝对他们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使得他们愿意忠心于大明,接受大明的教化。
  但对于西南土司们而言,他们很是无奈,无奈地接受着中央朝廷在他们内部威信的提高。
  无论怎么说。
  至此,缅甸被大明正式吞并。
  接下来,自然只是派遣流官和土官到任,建立统治秩序,以及剿匪的问题。
  这一场灭缅之战,大明耗费了上千万元银币。
  虽然,朝廷依旧是利用战争劵积攒的军费,但也的确耗损了国力。
  但这一场战争的意义,就在于用一场对外战争去消耗掉西南各地土司的实力。
  而不是朝廷逼迫西南土司叛乱,然后动用中央的军队去剿灭,进而以内耗的方式达到弱化西南各土司兵力的目的。
  让那些战力强的西南土兵,以英雄的方式被大明纪念,而不是以叛贼的方式被朝廷抛弃,难道不是更好的方式?
  所以,皇帝朱由校自己,对于这场战争感到很满意。
  他清楚记得,历史上,乾隆征讨缅甸,可没他这次这么成功。
  但乾隆都敢将历史上的清缅之战,作为他的十全武功。
  朱由校觉得自己的征缅之战,怎么着也能算得上一次有价值的战争。
  为此,他特意拨款要求焦琏在阿瓦、秦邦屏在木邦、秦良玉在蛮结,立一座统一纪念碑,用来记念为大明开疆辟土之伟业,而英勇阵亡的勇士们。
  接下来,如何在缅甸产生财富,进而偿还国债,则是首辅毕自严的事。
  毕自严早已准备好了方案。
  按照毕自严的设想。
  他将根据缅甸地形不同,划分不同的产业区。
  在缅甸北部,以翡翠资源开采为主。
  在缅甸南部,则以农业开发和港口贸易为主。
  毕自严因此找到秦邦屏、秦民屏这些即将成为大明于缅甸地区的新土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办矿产企业,由这些土司提供军事保护,如清剿匪患,捉拿土人为劳工,而朝廷则派人去开采,到时候分红。
  这些土司自然是愿意的,毕竟他们也清楚在缅甸北部那些地方,如果不跟着朝廷做生意,也没什么好处可得。
  而在南部,大明水师陆战队已经在进行土0改,趁机拉拢了数十万缅甸平民,如今只是需要建立汉化教育体系而已。
  ……
  朱由校看着大明现有的版图,心中颇为自得。
  他没想到他能让大明到达今天这个地步。
  现在是大明天启二十三年。
  要知道历史上这个时候,应该是崇祯十六年,大明正值风雨飘摇之时,别说开疆辟土,能保住基业都已不现实了。
  而现在,这一时期的大明却富足而强盛,极具扩张性,没有亡国之忧,只有先吃哪一块利益的忧虑。
  “罗刹国到底什么时候来打我大明?”
  “美洲不能没有我大明航海家的身影?”
  “澳洲的铁矿何时去开采?”
  朱由校此时就在政事堂询问了自己的政事堂大臣们好几个关于时下他比较关心的问题。
  “罗刹国那边还没有消息,他们现在正在调集军队,并在西伯利亚一带,建造了更多的城堡,移去了更多的罗刹国人,而企图先巩固其已占领的地区,然后再推进到我们所控制的鄂霍茨克一带,眼下,我们也是在这一带筑城移民,所以,到刀兵相见的时候还比较晚。”
  “自陛下以皇室名义下诏征募航海家后,倒也有不少响应者,但眼下还在准备着,主要是从我大明去美洲,还真没有西洋诸番容易,从东去的话,是茫茫大洋,难以寻找补给点,从西去的话,又太远,如果舰船规模太小的话,又容易被沿途海盗打劫。”
  “对于澳洲的铁矿,刚巧去澳洲的船队,今年已返航,且已向朝廷兵部汇报说,确实在那边发现了一块大陆,并上报了沿途航行情况记录册,接下来,就是准备勘探和开采那一带的矿产问题。”
  毕自严向朱由校汇报了起来。
  朱由校听后点点首,问道:“大明国内可有要处理的事?物价如何,这么多银币用战争的方式花了出去,不会还存在产能过剩吧?”
  “还是有的!因民营技术提高,许多官办产业依旧亏损,不能再替朝廷增加营生。”
  “奢侈之物倒是广有需求,但是普通棉布和普通白糖、普通瓷器、玻璃这些还是滞销,老百姓们依旧爱存钱!
  另外就是枪械,就靠大明自己征战四方,似乎还是消耗不了,因为蒸汽机出现后带来的产能还是过于厉害,又没有什么可称得上是对手的国家。”
  “臣在想,是否在国内停办缫丝、玻璃、肥皂等官办产业,把国内市场让给民营商人,官商去外番开办产业,那些地方还是需求的,且雇佣成本也不高,正好,等他们富裕后,也能多买些枪械内斗。”
  毕自严说道。
  “这是个办法,但选好值得合伙的买办,必须是认可我中华文化,且已接受汉化者,虽然目的是转移产业开销路,但还是要以宣扬汉学为名!从官商中选几个儒学水平较高的儒商组成中华商业文化考察团,去各地游览游览。”
  朱由校点头吩咐道。
  他不得不承认随着大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虽然开始对全球各国极具侵略性,但也因为资本的发展,而使得大明不得不主动去增加全球所有人类的财富收入。
第五百三十九章
儒系国家太少,汉人太优秀遭妒
  “起锚!”
  随着水手的呼喊声响起,以皇商杜首昌为代表的儒商考察团,正式乘船离开了宁波港。
  这次,他们是奉皇帝之名,去海外寻找适合投资建厂的合伙人。
  “纵观整个世界,信奉儒道之国还是太少,在南洋一带,国王多称苏丹,西洋诸番所建立的殖民国且不提,亦独有其文化,所以,我大明要寻找在文化上有共通之初的买办还是很难的。”
  而此时,在蒸汽轮船的船舱里,杜首昌则对朱之瑜一干人说起了寻找合伙买办的困难度。
  朱之瑜看了一眼船舱外无尽的碧波后,也不由得叹道:“宣扬儒道,何其难也!”
  说着,朱之瑜就朝杜首昌走了过来,也说道:“杜公说的没错,相比我大明,对于外来文化之包容接纳度,与我们对有真学问者也予以尊崇,如西洋之利玛窦等人,皆被奉为泰西大儒,陛下也对其赐予儒臣官职不同,其实南洋诸国苏丹和西洋之总督可没有吾皇之胸怀,他们更加保守,排斥外来文化。”
  “陛下曾言,西洋诸番是海洋文明,骨子里就是强盗文化,明面上向全世界宣扬“爱”,实际上却屠戮抢掠,无恶不作,文化上的扩张也是野蛮行径,所以,要想让他们服从于我们的文明秩序,非常难!在朝鲜、琉球和倭国开厂都比去南洋这些地方要好,所以,我的建议还是不去南洋,还是去东洋。”
  与之同行的朱舜水回道。
  “可以!但南洋马尼拉一带,听闻如今人口稠密,我大明官商不去那里调查一下,陛下倘若问起,岂不会怪我等办事不力?”
  杜首昌道。
  “不如先去琉球,寻几个番商打听一下,马尼拉的佛罗机总督对于我大明商旅的态度。”
  朱之瑜建议道。
  杜首昌听后点头道:“这倒是个办法。”
  ……
  “商人黄大维,拒绝执行总督的加税令,犯了背叛我佛郎机之罪!”
  “现特判其绞刑,其女儿充为奴,和其家产一并抵为抗税罚款!”
  马尼拉。
  市政厅外。
  一佛郎机官员高声宣读着判决书。
  而此时,正被绑缚在一旁绞刑架上的明国商人黄大维无奈地看着苍天流泪。
  底下围观的明国人也都非常愤怒。
  同黄大维一样,他们都是祖辈或父辈从闽粤之地迁居于此的大明侨民。
  马尼拉一带的大明侨民有很多。
  从万历年间开始,因国内人地矛盾尖锐,就有大量大明侨民私自迁移至此。
  而如今大明彻底开海以后,加上国内灾害频发,也就有更多的大明百姓私自往东南亚一带迁移。
  可以说,现在,马尼拉大多数居民都是大明侨民。
  前文说过,大明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