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673

  “臣等明白!”
  毕自严等辅政大臣这时候说了一句。
  “眼下,倭国内部分裂成幕府派和倒幕派,现任天皇站在幕府派一边,是德川家光的亲外甥女,太上天皇站在倒幕派一边,因为对德川幕府擅权不满才愤然将天皇位置给了自己女儿,接下来,这两方谁更愿意为我大明谋取在倭利益,就支持谁,但也不必把另一方逼入绝境。”
  朱由校继续说起对倭国的安排来,然后又道:“对于朝鲜,据锦衣卫奏报,其国内士大夫对我大明如今的对外霸道之策略很不满,甚至有主张不再承认我大明为宗主国的,对此必须加以打击,想办法也去朝鲜挑动一方势力主动起事,到时候也使其处于分裂状态,只有他们分裂,才利于我大明!”
  “谨遵陛下谕示。”
  毕自严等回了一句。
  而朱由校则继续说道:“再说说内政吧,塞外和海外驻军移民,都需要内地能够大量提供人力,而且,随着我大明的疆域越来越辽阔,可控制的区域也越来越广,就需要更加多的人口,尤其是汉人的数量,因为我们需要汉人数量在某一地区占据主要。”
  说着,朱由校就起身对毕自严等辅政大臣道:“所以,你们主持一下廷议,议论接下来如何增加帝国人口,一些旧有的礼法得改,如鼓励寡妇守节这样的礼法就得推翻!”
  “陛下说的是,现在朝廷的确需要有更多的汉人数量,礼部得对礼法有新的注解才行,不能过分强调寡妇守节之事,另外,得鼓励生育,如今朝廷因从对外赚进不少外利,赈灾、养兵、教育等之余,还有节余,不如出补贴,对有一定子女数量的家庭予以褒奖和补贴,从鼓励守贞洁到鼓励生孩童。”
  毕自严回道。
  “这个倒是,凡小孩生得多的,无论男女,在五人以上者,由官府拨款为其修建‘光荣牌坊’,为民者,多生小孩子嗣,就是为社稷做贡献!而溺婴者,加大处罚力度,同故意杀人,一经查实,判斩立决!”
  朱由校吩咐道。
  “遵旨!”
  “另外,现在倭国、朝鲜等地不是流民四起吗,想必插标卖首之女性很多,着有司专挑干净之女孩买入,由朝廷公养,然后由礼部教坊司组织相亲,给申请娶妻者安排官派妻,相当于国家发女人。”
  朱由校继续说道。
  “遵旨!”
  ……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汉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一是因为土豆、番薯粮食推广后,再加上朝廷通过把灾害转移到国外,由外夷承受这个代价的办法,使得饿死的几率大幅度减少。
  二是禁止开办青楼这些场所和禁止弃女婴后,生育子女的女子人数大量增加。
  三是大明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前贫穷没人嫁的军户现在因为取消了卫所制,且成为工人而收入增加,所以都能娶得上媳妇,而使得愿意生育子女的越来越多。
  但大明现在不停的开边,且各类大型工程的投资也在增加,所以,即便人口大量增加,也还是很需要人口。
  何况现在增加的人口基本上都还是儿童和少年,真正能用的青壮还是不够的。
  这也就导致现在的大明出现了一个问题,问题就是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断层比较严重,能用的青壮显得不足,而需要提供教育的少年儿童却是大幅度增加,所以,教育的成本是很高,而对外开发的速度却不得不因为青壮不足而有所限制。
  “停止旌表贞节烈妇?说这不合乎天道人论?不利于子嗣昌隆?!”
  当礼部发表如此钧告于《邸报》上,并在《皇明报》上做出相应解析后,关于不再鼓励寡妇守节的钧告依旧在朝野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而言,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此时,理学大家孙奇逢在看了这样的钧告内容后就大为惊讶地从官帽椅上坐了起来,且至交好友李毓说道:“这简直是岂有此理!何时,寡妇守节竟成了不提倡之事,这简直是有悖于三纲五常!”
  “朝中诸公为增加汉家人口是真疯了,他们这样做无疑是断了一些士族靠贞节之妇来维持门楣与乡梓地位的机会!”
  李毓也跟着说道。
  “倒也不算断,多生几个不就照样可以靠子女繁盛来光耀门楣吗?”
  这时候,同为理学信仰者的刘源渌走了来说了一句,且道:“如今看来,我刘某得为宗族再增加一牌坊而纳妾,以使子女繁盛啊!”
  同刘源渌一样,大明接下来结婚与纳妾成风,原因无他,都是为了让家里子女繁盛而得一个“光荣牌坊”。
  而大明无疑因此进入了人口更加爆炸的时期,这无疑给大明现在推行的平民教育增加了更大的成本。
  朱由校让毕自严等想办法如何开源节流,使朝廷国帑更多,而能应付将来急剧增加的教育成本。
  毕自严则在廷议后对朱由校说道:“启禀陛下,大臣们也没别的法子,说国内商税已很高,再加商税已不妥,田赋虽低,但即便加到史上最高,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还容易苦着普通自耕农;所以,为了不苦着我大明的孩子们,最终只得出一个法子,那就只能再苦一苦外夷!在满剌加、濠镜、果阿三处钞关增收关税!”
第五百零八章
鼓励奢靡之风
  “这样的话,影响的是来我大明做贸易的西洋诸番,他们的收益会因此下降,但他们本就是用直接从美洲、非洲这些地方白抢来的黄金白银交换,又非是他们自己辛苦赚来的,他们花起来自然不会心疼,对他们加税是可行的。”
  朱由校说着就道:“准!你们立即廷议出一个具体加税方案来。”
  “遵旨!”
  毕自严回了一句。
  大明发展到现在要想维持霸业,且不让国内的权贵士绅受损,只能是无可避免地掠夺他国。
  好在,现在替皇帝朱由校辅政的重臣们要比以前的大臣们更有经验,已经知道该去这样做,不用皇帝教。
  毕自严甚至已经是这些人里最积极于去这样做的大臣。
  因为他没办法再说服自己去相信如果像以前一样对外夷怀仁就能使大明一直昌盛下去。
  因擅长搞钱法的他在朱由校身边待久了以后,也渐渐清楚,大明能像现在这样强盛和富足,皆是靠赚取外贸和掠夺外利而来。
  不然,大明早已因为内部越来越繁重的问题而消亡。
  “吾皇圣明,在即位之初,不顾一切阻力,整顿内政,发展科技,方才有今日控扼天下之功!不然,吾等士大夫,只怕早已苟活一半,殉节一半。”
  毕自严因此在回到政事堂后,就因提起如今大明可以将经济压力转移给外夷时,而对刘鸿训和朱燮元两辅政大臣如此说了起来。
  “殉节者或许不少,但一半的话只怕难,以仆看,我士大夫其实到这之前都没意识到过民族利益至上有多重要,而大部分都只是宗族利益至上,或有愿舍家而为大明尽忠者,但平心而论,不会多。”
  刘鸿训回道。
  “无论多寡,如今我士大夫能开始有所转变,尤其是你我这些还立于朝堂上的,开始以汉家利益为第一的,越来越多,无疑皆是陛下之功,而陛下即位之初,可是没几人理解的,就连方大兴起初也是被赶鸭子上架,与所有不明事理的士大夫作对。”
  朱燮元这时候笑着说了一句。
  “此言在理,陛下的见识总是走在我们前面的,即便是我毕淄川也没意识到奇技淫巧对于国家的兴盛会这么重要,理学家所谓修德就能使天下平安可见是没用的,最终还是奇技淫巧带来的粮食和碎银靠谱!东虏之患、西南奢安之乱、蒙古之患,倭乱之乱,如今尽皆消失,皆缘此功。”
  毕自严说道。
  一说到这里,毕自严就不禁神色凝重起来,又道:“但奇技淫巧的重视也带来了不少隐患,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一旦外夷真这么饥寒交迫下去,且越来越穷,以致于无法消耗我们的物资的话,那我们依靠各类新机器所带来的越来越多廉价商品该如何换成其他对我们有用的物资,如粮食、矿石这些?”
  刘鸿训和朱燮元听毕自严如此说后,不禁互相看了一眼。
  “到底是元辅,比我们看得远,这的确是个问题,一旦商品积压,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各类贷款收不回来不说,钱根都得吃紧,只怕会有很多雇工失业!我大明现在的青壮已经因为老人多小孩多够辛苦的,全靠收入不断增加,而不使其产生不满,可一旦外贸断了,内部又消耗不了那么多商品,那这些青壮只怕就会生事了。”
  刘鸿训先说了起来。
  朱燮元则直接问着毕自严:“元辅可有什么法子?”
  “本质上还是天下的钱粮总数增加了,适当把好处外溢是有必要的,但这个外溢是不能白白外溢,得用这些钱财来实现某些目的,如使其接受我汉家文化,另外,官营份额不能减少,还得增加,私人钱庄得取缔,严查私自铸银、铸钱行为,使天下钱粮大部分控制在朝廷手里,而朝廷再借此机会继续建铁路、建城,把多余的钱发到更多的人手里,使大明大部分百姓的余钱更多,同时鼓吹消费,尤其是奢侈性消费,我大明的百姓需要奢靡,需要人人都坐拥豪宅贵马,才能使避免商品积压!”
  毕自严说道。
  “也就是说,要一反昔日崇尚节俭的常态,而允许奢靡之风盛行?”
  刘鸿训问道。
  “非如此不可!大明已非昔日,昔日是为了避免寅吃卯粮,所以得节俭,但现在得让商品更多的流通起来,这个就得让人们愿意去买各类东西,人所必需的东西就那么多,得让他们去买不需要的,如新制香水、貂皮大衣、人参鹿茸这些。”
  毕自严说着又道:“另外,礼法上得继续开禁,允许妇孺辈抛头露面,买各类名贵脂粉、香料装扮自己,甚至可以把汉家女子的地位再提高一些,让她们的夫君为他们花更多的钱财。”
  “如此做的话,真的就要移风易俗了。”
  刘鸿训说道。
  “如今的大明已非昔日的大明,不这样做必生动乱!换句话说,以前我们只求百姓汉家能果腹,但现在我们得要求汉家百姓能像我们这些士大夫一样生活讲究,讲究品位,讲究华贵,讲究雅致!不然,换来的就是大批大批倒闭的工厂,大量的失业工人,日渐枯竭的税收!”
  “另外,诸公当知道,因崇尚了上千年的节俭之风,使得我大明百姓太爱存钱了,大明银行的储蓄依旧居高不下,近年来为鼓励出关,才增加许多无息贷款,大明银行现在的盈利全不是来自百姓,而是各类官营公司贷款带来的收入,而这些官营公司贷款其实也是为了更多的从海外掠夺财富,可见,我汉家百姓的消费一直没刺激起来,可不刺激起来,光靠外夷那些人哪里够消耗我们的商品。”
  毕自严说着又道:“有必要的话,得把进学资格、就医机会、便利交通与所买房屋大小、价格挂钩,将官办医馆、书院改立在营造有各类三进、四进、乃至五进的豪宅周围,谁要想看名医、读好的书院,就必须买大房子!买不起,可以贷款买,慢慢还。”
  “如此下去,控制不住的话,会不会适得其反,逼着天下士民寅吃卯粮,万一有个天灾人祸怎么应对?”
  刘鸿训问道。
  “仆只是怎么一提,要这么做的话,自然也得有很多新制,比如存粮存钱的事应对天灾人祸可以由朝廷来做。”
  毕自严说道。
第五百零九章
对抗父权与宗族,礼与法之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