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673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知道在大漠深处,要想摸清楚林丹巴图尔等人的迁徙情况,并不容易,所以,他没有责备田尔耕,只吩咐道:“要竭尽全力去收集、哨探,另外,锦衣卫去想办法打听一下西北这个罗刹国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插些细作进去。”
  “内臣领旨。”
  这边,袁可立见此不由得问道:“陛下,罗刹国离我们如此遥远,应当没什么威胁,让锦衣卫提前去关注其动向是否没有必要?”
  “据朕所知,这个罗刹国很有军事实力,极爱扩张,且扩张方式极度残忍,另火器先进,若不加以注意,将来恐为我大明之患!”
  朱由校很是凝重地说道。
  “是!”
  袁可立回道,没再继续问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现在呀,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还是通讯的问题,我大明的疆域已经在开始扩增,将来势必会超过国初,乃至超越汉唐!但是,这么大的地盘,靠快马难以速知较远地方的政务,以至于中央统治不力,而势必导致地方出现土皇帝,导致分裂!”
  朱由校说着就道:“也不知道他们研究电磁感应的臣子们研究有线电报进行的如何。”
  “臣也仔细看了看科学院的学报,电磁感应的实验他们已经做了出来,证明出这电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徐公亲自牵的头,想必有线电报也快了,听闻,他们现在已经按照谕示,用电火花进行一段,然后突然停止一下,来表现两种符号,然后用这两种符号的排列组合来表示各类文字,接收者通过接受到这些一段火花和突然停顿的次数记录后按照预先约定好的密码对照本编译,而得出消息,想必就快成功了。”
  袁可立回道。
  “希望能快点,到时候朕的铁骑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电报就能到达哪里!”
  朱由校颇为激昂地说道。
  袁可立拱手回道:“陛下的宏图必当实现!”
  而也因此,袁可立不禁暗自唏嘘,大明的强盛如今居然每次都是依赖一次奇技淫巧的突破。
  但袁可立也不得不承认,每次奇技淫巧的出现也都导致学问界出现更多的奇谈怪论,以至于儒林都已经不再是仅仅理学与王学相争,而出现了更多的思想。
  故而,袁可立不得不在这时候禀报道:“陛下,国子监和皇家书院两处的学生已发生冲突多起,想必东厂这边也有所奏报,臣想问,朝廷是不是当管管?”
  “先静观其变,国家强盛了,吃得饱穿的暖了,读书的人就多了,读书人一多,争论就多,很正常。”
  朱由校笑着回道。
  他自然已经从东厂这里知道皇家书院和国子监的士子多有冲突。
  但这就是朱由校想要的效果。
  他当年在皇庄内部设立社学、在各亲军卫设卫学,后又设宗学、宫学,让自己可直接把控基层组织的领域直接接受新式教育,让数百万雇工子女以及军户佃户子女接受新式教育,并设皇家书院,让更优秀者接受更高等的新式教育,为的是有一天,能出现一个新的士子阶层,使得这个士子阶层可以与接受程朱理学教育长大的士子们抗衡。
  如今十来年后,总算有了些效果。
  所以,朱由校现在才不会去横加干预。
  甚至朱由校还有意加火,并在离开政事堂,回大明园勤政殿后,宣见了朱由检,且对朱由检吩咐道:“皇弟,你现在是朕任命的御史官,可以进言,而现在皇家书院的第一批士子就要毕业了,你现在可以按照朕与你之前的设想,上本建言朝廷推广拼音了,到时候好用他们充任先生,推广拼音,以统一天下语音,利于百姓识字认字,而使天下之文字不在只掌握于少数手里!”
  朱由检常年跟在朱由校身边,受他的影响颇深,其这一世的他比历史上还要单纯,因为他在这一世不再是皇帝,不用自己面对许多难题,自然也就思考和行动的更纯粹,也就点头答应了下来:“请皇兄放心!”
  朱由校则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一笑:“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有时候,朱由校觉得历史上这位崇祯帝其实真的更适合当一个执行者,而不适合当决策者。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不但要推广拼音句读,还应该推广白话文体
  次日,朱由检便上本奏请朝廷向全国推广内廷所用之拼音识字发音之法。
  杨廷筠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开始编写汉字拼音后,拼音便已开始在皇帝可直接进行控制的基层组织里,推行这种方法。
  现在皇庄社学、卫学、宗学、宫学、皇家书院的学生都已能够使用拼音识字,且也能说出同一种语音的话。
  但在国子监、私人书院和私塾里,以举业为目标的学生依旧还没有推广拼音。
  他们识字认字还是靠老师口口相传。
  这些人还是占大多数。
  毕竟皇帝虽然有很多皇庄,也有很多亲军卫,宗室规模也最大,但相比于整个大明天下,自然还只是小部分。
  所以,为更利于平民教育的推广,以开启民智,彻底改变进入衰落期的华夏文明,而不是等彻底落后于西方,然后等着被西方侵略势力打疼后再觉醒,现在的朱由校在培养了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士子后,就开始在全国进行拼音推广,使得教育改革再迈进一步。
  以前的皇帝朱由校只是在自己的直接控制区内做小范围的推广。
  现在他要在全国推广。
  虽然推广拼音,只是改变帝国启蒙教育,但不论怎么说,也是个开始。
  而这还不够,紧接着,朱由校又暗示朱由检上本奏请朝廷在推广拼音的同时,推广在内廷已进行的新的句读之法。
  朱由校皆对其准予,且敕旨学部、翰林院,一起组成一个文字拼音化与文句句读化的编纂组,并廷推出总裁官与副总裁官,编纂出推广拼音和句读的相应教材。
  不过,朱由校即便是对启蒙教育开始进行改革,也还是有阻力的。
  因为这个世界不乏聪明人。
  “仆详细看了这拼音句读之法,也总算是明白过来,为何天津那些雇工子弟识字率那么高,为何一些年轻工人竟已读过一些文章,如今想来,他们必是受了这拼音句读之法的惠,这样一来,这些愚民更易掌握知识,而变得聪明起来,如此下去,这学问就不再是我们士大夫之专有,甚至我整个士大夫都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乃至更多的出现滥竽充数之辈,如此下去,则我士大夫尊严必受损也!”
  东阁大学士兼学部尚书李康先就此对同升为大学士的温体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温体仁则道:“然这利于开启民智,便于交流,甚至便于统御,而使社稷长治久安,打个比方,以往州县官传达政令,需先让熟悉当地乡音乡俗且识文断字的胥吏去向百姓传达,而这拼音句读之法,可使百姓更易直接掌握认字之法,如此,州县官可以直接贴一告示,就能使百姓知道朝廷之政,岂不就避免了官员只能靠胥吏向百姓传达政令?”
  接着,温体仁又道:“以仆之见,信王殿下这提议还不够,官样文章常爱雕文堆词,讲究对仗,故使文意晦涩,老百姓只怕识的字,也难尽懂,但这不是朝廷的本意,也不当是撰写者的本意,所以,不但要推广拼音与句读,还当改一改天下文风,当在全天下推行白话文,使得文易通达,便于交流。”
  “荒谬!温阁老此言,恕李某不敢苟同!这拼音和句读已是在破坏读书乃上品之事的规矩,怎么还要推行白话文,这不是自甘下贱,有损官体吗?!再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圣人之言!怎能为使其知之,而擅改文体,这无疑是让纲常颠倒,礼乐崩坏!”
  李康先激动地站了起来,怒声回道。
  温体仁虽说在历史上爱培植党羽,被骂为奸臣,但其实为官比较清廉,也不是东林党,所以,到现在,他还立于朝堂上,并借着这次大量主和派大臣被贬谪出去的机会,进入到了帝国权力中枢。
  而温体仁之所以为官清廉,自然是因为他有更大的权力野心,想做事。
  不过,历史上他跟的是崇祯,所以,没有机会做事。
  但这一世,温体仁在冷眼旁观了前两位首辅方从哲和袁可立的经历后,已经笃定如今的皇上是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且敢做事敢担事的明主,所以,他也就对于时下的教育改革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一旦他更在乎权力和利于社稷的功业,他便会主动放弃自己士大夫这一个阶层的利益。
  犹如当年的张璁会为了掌握权力而主动投靠嘉靖帝,而背叛整个文官集团一样。
  温体仁因此笑着回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才是圣人之意!阁老明显是因为之前没有推行句读之法,而误解了圣人之意,可见句读之法推广的重要性,不然,就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误解了圣人之意,也容易使奸邪小人借此曲解圣人之意。”
  “一派胡言!仆羞与你为伍!”
  李康先因此拂袖而去。
  温体仁则依旧不怒不气地喊得:“阁老即便羞与仆为伍,然阁老兼任着学部尚书,还请尽心执行圣命,而使拼音句读尽早推广于天下!”
  ……
  “信王殿下,许多朝臣们对你奏请推广拼音与句读之法颇为不满,言您这是数典忘祖,竟用西洋字母与我汉字同用,其目的也是自甘下贱,我想问问,他们说的这个对吗?”
  历史上后来被封为鲁王的宗室朱以海带着一干宗室子弟此时因因此问起了朱由检。
  朱由检则笑着回道:“皇兄说了,他们是在强词夺理,我们太祖出身布衣,并非创造文字者,我们用拼音和句读何来数典忘祖一说,至于自甘下贱,我们朱家本就是起于百姓之家,何来自甘下贱,再说,我们的先帝,与尔等之父祖,娶的皆是平民之女,照他们这样说,那我们的先帝、父祖也在自甘下贱?”
  “原来如此,那他们也太可恶了!”
  朱以海不由得生起气来。
  “就是!”
  其他宗室子弟也跟着回道。
  朱由检继续说道:“反正我们宗室得支持这样做,原因无他,这样做会让天下人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而读书人都是要靠尊重我们朱家而成为人上人的,所以,这读书人一多,想靠我们朱家的读书人就越来越多,这样他们一些人就会为了进一步得到我们朱家皇室更多的喜欢,就会做出更多的让步,就会更加的轻贱自己,如此下去,将来就会有更多的读书人敬着我们朱家,而我朱家皇室也就越稳固。”
  “信王殿下此言有理,这读书人一多,读书人就不值价了,拼音句读之法得迅速推广才行!”
  朱由崧也跟着附和起来。
第四百八十六章
捍卫士林清誉?不听劝就打!
  “果然宗室是不能涉政的,这一涉政就不利于维护我士大夫之尊严!信王如今所奏之事,便是证明!”
  国子监学生张弼明从《邸报》上看见朱由检奏请朝廷推广拼音的新闻后,便在乐馆听乐曲时,不禁对冒襄等同窗感慨了起来。
  冒襄也说道:“这是乱我中华文脉之举,凤阳流寇之后,果然不懂文治之道!”
  “此言没错,他们是想绝我们士族的根,一旦这拼音句读尽皆推行下去,像皇家书院那种阉人走狗就会更多!如此下去,整个天下的读书人必会如清潭便污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