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673

  ……
  “启禀陛下,礼科都给事中薛国观上奏,言沈维丙学问不精、且又性格忠直、不知变通,恐难以胜任察哈尔总督兼东北儒学使之职,故因此谏言。”
  沈维丙虽然不敢抗旨不去,但也有其他办法。
  在离开枢密院后,他便通过贿赂素来历史上就爱贪的礼科都给事中薛国观进谏。
  而因此,值守的政事堂大臣刘鸿训便在这时候向朱由校奏报了礼科都给事中薛国观的奏报。
  因为六科廊言官是属于监督百官决策的,所以,六科廊的言官的奏本,政事堂大臣们不得不直接向皇上奏报请旨。
  朱由校现在正等着寻些理由流放更多的文臣去关外,以为将来开发关外,增加关外人口,而为将来应对沙俄东侵做战略准备呢。
  所以,已经许久没有情绪失态的朱由校突然龙颜大怒。
  砰!
  朱由校将手里的奏本往桌上重重一摔,就大声喝道:“这是结党营私!外调沈维丙任察哈尔总督兼儒学使的旨意还没从内阁下发通政司,他薛国观就上本参奏此事,是谁给他提前通报的风声?拟旨,将薛国观、沈维丙打入昭狱,严审!”
  刘鸿训都不禁全身颤栗了一下。
  沈维丙也是关心则乱,一心只想着不在这严冬去人烟罕至的察哈尔,所以,才忘了这一细节,急着让薛国观替他说话,而薛国观也在资历和官位比自己高的沈维丙催促下大意了一下,没想到等通政司旨意下来后再上报,所以倒是让朱由校抓到了这么一个短处。
  其实,朝臣们每天给朱由校上的本很多,倒也不是一直没有差错过。
  但皇帝很多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想过要搞的人心惶惶。
  只是现在朱由校这个皇帝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所以,才搞得好像就薛国观这么大意。
  所以,就算薛国观在这件事上没有错处,皇帝也会寻其他的错处,然后把这些人往关外赶。
  不过,朱由校倒也不是针对薛国观和沈维丙。
  现在的他也算是大权在握的帝王,说实话,一个挂侍郎衔的总督和一个礼科都给事中,还谈不上需要他这个皇帝来特别针对。
  除非是海瑞那种直接批龙鳞的,即便官小,也会引起皇帝的在意。
  朱由校将薛国观和沈维丙下昭狱,是有更大的安排,他要将这两人当做鱼饵,等着其他正直敢言却不支持战争的鸽派大臣们上钩。
第四百八十二章
说情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去塞外酷寒地
  沈维丙在希冀着之前被皇帝陛下下旨褒奖过的薛国观在上本替自己说情后,能使自己不去察哈尔。
  但当自家咚咚的敲门声响后,沈维丙看见的却是东厂的番役。
  沈维丙当场就晕了过去。
  他没想到自己等来的却是东厂的人。
  这无疑让他十分确定天子是真的要整他。
  薛国观正在院中赏雪,刚收了沈维丙好处的他,现在的心情很不错。
  不过,就在这不久,薛国观也从自己的管家这里得知东厂来了人。
  薛国观听后当即就丢了魂魄,整个人木在原地不知所措,暗道:“东厂是怎么知道的?”
  薛国观仔细想了一会儿后才猛地一拍额头,道:“糟糕!”
  没错,薛国观总算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之初。
  接着,薛国观又喟然一叹:“命休矣!”
  而与此同时,朱由校则对王承恩吩咐道:“让你的人把薛国观和沈维丙被打入诏狱的消息散布出去!”
  “是!”
  王承恩回道。
  ……
  沈维丙和薛国观下狱的消息因此就很快传开了来。
  而同情沈维丙和薛国观的文臣们也没有让朱由校失望,为其说话的奏本如庭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飞进了紫禁城内。
  “文渊阁大学士李国普上本言:沈维丙只知苗务之兵事,的确于经学上没有多大造诣,薛国观进谏其不适合任儒学使并总督察哈尔出自于公心,即便有言语不当,也不在结党营私之范围内,而不宜下诏狱问罪,而因此废了言路。”
  “武英殿大学士王在晋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等辈虽有负陛下期望,有贪生之恋,然也是人之常情,另沈维丙的确是有辩才而治边之能,使之去关外任封疆,的确有失妥当,薛国观之言虽未切中要点,但也言之有理,使之下狱,未免会使朝堂振荡,陛下若不喜其为人,不如令其致仕,而不当以私怒责之!”
  “左都御史闵洪学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素来皆是清廉忠介之臣,不敢结党,只怕另有冤情,故请陛下准其先回宅自辩,而不是听信谣言,骤然下狱,如此不是让世人觉得陛下不明吗?”
  “刑部尚书刘宗周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纵然有结党营私之嫌,也当先令都察院和东厂调查,而非立即下狱,如今这样直接下狱未免会有冤案之嫌!且说,关外除辽东外,皆为蛮荒未开化之地,无文脉,无文明,天寒地冻,即便要派派武臣守就可,派文臣儒士有何意义。”
  “大理寺卿张捷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二人从未有过来往,如今薛国观为沈维丙言,只是出于公心,并非结党,故请陛下着正直之臣重新调查。”
  ……
  朱由校将手放在炭炉上,认真听着关于这些为沈维丙、薛国观求情的奏本内容。
  朱由校这次倒没有龙颜大怒,只是嘴角微微一扬道:“这些人,有一个算一干,以结党为名,全部贬官谪居于关外,大学士贬为巡抚,尚书侍郎贬为知府,其余皆贬为知县。”
  “陛下,王在晋和李国普到底。”
  袁可立不由得想替这两人求情,因为王在晋有军功在身,且执政能力不错,李国普的政务能力也比较强,虽然政治理念上趋于保守,但也不是说对朝廷没有贡献,算是能臣。
  朱由校则摆了摆手,道:“不必说了!不这样让他们去关外垦荒安民,难道你让朕直接封他们为王,裂图封疆?把王在晋的爵位革掉!等他将来干出政绩,再还给他。”
  袁可立这下子算是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心道:“敢情皇帝陛下这是要把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主和派大臣都借此机会贬到关外去,让其历练边事。”
  于是,袁可立便没再劝,只问道:“那沈维丙和薛国观二人?”
  “免其死罪,流放到塔哈卫任教谕,全族皆流放过去,那里不是驻有三百营兵吗,还需要民,正好把这两族迁过去,使那一带能在将来出现大量汉人!”
  朱由校说道。
  袁可立刚开始听皇帝陛下说“免其死罪”时,还以为皇帝朱由校竟也破天荒的宽仁一回,却没想到皇帝陛下是要将其流放,而且是全族流放。
  “这无疑更狠!以后这沈、薛二族就不得不在那塞外苦寒之地扎根,那样的话,哪有在关内过的舒服。”
  一处茶楼上,吴伟业针对再次看了邸报后而说起大明皇帝朱由校竟然不随便杀文臣之话的赵进美说道。
  赵进美回道:“也对!这个暴君,果然是别有用心!他这样做虽利于这些地方长期为大明所据,却对这些宗族而言,无疑是非常惨痛的历史,如同国初太祖移江浙富户于凤阳一样。”
  就在赵进美刚说话不久,一队东厂番子却突然闯了进来,且对着满茶楼的人问道:“谁是赵进美,谁是吴伟业?”
  赵进美和吴伟业都低下了头,没敢站起来承认。
  但这时候,一之前与赵进美、吴伟业起了争执的皇家书院学生唐爱明突然走了过来,指了吴伟业、赵进美道:“他俩就是!”
  说着,唐爱明就看着两人道:“你们有胆量以举监身份羞辱我们,讥讽朝政,怎么就没胆量站出来。”
  赵进美没想到是唐爱明去东厂告的状。
  他之前因为得知沈维丙和薛国观下诏狱,而因此一时失态,声音比较大的骂了一句:“暴君,这是又要兴大狱,让全天下人心惶惶!”
  结果,就被正巧在一旁的唐爱明听进去了,且与之争辩了起来。
  现在见此情况,赵进美则也起身道:“怎么没胆量,没错,我就是赵进美,你们这些皇家书院的人果然一开始都是阉人调教出来的,不然也不会积极的去东厂告状,你们怎么不干脆把自己阉了,直接去内廷当公公去!直接在陛下面前进谗!”
  吴伟业见此情景,则暗自害怕起来,急着脱身的他,不由得道:“珰爷们来的正好,他就是赵进美,国子监的举监,刚才这位仁兄的确说了些不当的话,我也正劝他呢,准备告发呢,没想到你们就来了。”
  赵进美惊愕地转过头,看着吴伟业。
  吴伟业则不敢看他。
  不过,东厂番役也没管那么多,只喝道:“都带走!先关入诏狱,等上面发落!”
第四百八十三章
胡虏为苦役,士族实边塞
  “吴骏公,你这个无耻懦弱之徒,你怎么能转头出卖我!”
  被东厂押解着的赵进美朝吴伟业大声吼了起来。
  吴伟业没理会赵进美,依旧沉默不已。
  而朱由校这里没多久就知道了此事,且让暂署刑部事的刑部左侍郎张延登按照大明现在的司法制度审理此案,并提出刑部的审判意见。
  “启禀陛下,赵进美拒不承认有谋逆之嫌,说是被吴伟业和唐爱明诬陷,但东厂的确从家中抄出写有‘今上残暴,为君不德,士当以礼法制之’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即便谋逆谈不上,但大不敬却是有的,按律可斩。”
  张延登在审理此案后向皇帝朱由校禀报了自己的审判意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