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73

  紧接着。
  这夜行衣的人又听得嗖的一声,他还没来得及躲避,就觉得脚下也是一阵剧痛。
  头戴锦衣卫制式圆盔手持着绣春刀的杨寰走了进来,并将刀架在了这夜行衣的脖子上:“你口中的衮衮诸公也真是越来越不像话,舞文弄墨,我们厂卫的人自是比不过他们,但这暗杀之事,我们厂卫才是祖师爷,所以,别想着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做这些见不得光的事。”
  这夜行人颇为无奈。
  一时,一众东厂番役冲了进来,并将这夜行人摁在了地上。
  而接着,杨寰才来到范毓卿这里:“派人来杀你的是周延儒,点头同意的是缪昌期,现在本官只问你一句,想不想报复他们?”
  范毓卿立即点首。
  “很好,抬他离开!”
  杨寰说着就看向这杏林医馆的大夫:“把他也带去诏狱!”
  ……
  诏狱。
  缪昌期正在惨叫。
  越拉越紧的夹棍夹得他漫头是汗,青筋直冒。
  直到他疼晕过去后,魏忠贤才让人停止对其用刑,并让人用冷水将其泼醒。
  缪昌期醒来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然后对魏忠贤怒吼起来:“魏忠贤!你这个权阉,你早晚不得好死!”
  魏忠贤笑了笑:“咱家好死不好死,是皇爷说了算,你说了不算,缪昌期,你不是一直扬言要参劾咱家吗,怎么样,没想到你会先落入咱家手里吧,不过,这也怪你自己,没事那么猖狂作甚,咱家好歹也是东厂督公,在外面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咱家知道这天下是皇爷说了算,咱家权力再大都是皇爷恩赐的,咱家再得势也只是皇爷身边的狗,你也一样,也不过是天子的臣子而已,竟敢抗旨闯城,真是活腻了!”
  缪昌期哼了一声,没有搭理魏忠贤。
  而魏忠贤则继续说道:“继续动刑!”
  缪昌期见此这才紧张起来:“怎么又来,不要,不要!魏忠贤,你不能这样,你如此羞辱我士大夫,你不得好死!”
  缪昌期见魏忠贤没有搭理,不由得再次大吼道:“我招!我招!”
  魏忠贤这才让人停止动刑。
  而缪昌期则憋屈地留下了眼泪,看着魏忠贤:“范毓卿的确是被我窝藏,我等本意是派死士普传洛等人强闯出城,但被你们阻止了,我们不得不让范毓卿扮成文官,准备亲自带着范毓卿强闯出城,却不料还是被突然出现的徐光启挡住!”
  “与你一起去右安门的有哪些人?”
  魏忠贤问道。
  “周延儒、刘国缙……”
  ……
  “除了缪昌期、就是周延儒、刘国缙……”
  范毓卿这里也如实向杨寰禀报了起来。
第四十六章
全部都给朕抓去诏狱
  乾清宫。
  朱由校此时刚看到陈新献给他的礼物。
  这些礼物里,对于陈新所说的可以看很远的玻璃镜自然是望远镜。
  望远镜发明于万历三十六年。
  所以,朱由校对于陈新能献出望远镜倒也不觉得意外。
  而且,朱由校其实内心对于能得到此物是感到非常开心的。
  因为,朱由校深知,自己只要下旨推广此物,无疑会对大明的军事、航海、天文皆有很大帮助。
  当然,朱由校对于陈新所献的斑鸠似的火铳也很是喜欢。
  因为朱由校也知道这斑鸠铳算是这个时代的最好的火器。
  历史上,斑鸠铳出现记载是在崇祯八年,当时由两广总督熊文灿从西洋人手里购得了一百只斑鸠铳并解送入京。
  而如今朱由校能提前得到此物,自然是好事。
  “启禀陛下,此铳重有二十六斤,长五尺五寸,外口宽一寸三分,内口宽六分,用药一两三钱,打一两五钱的铅子,且可射三百步远,一百步能投木板和轻铠甲!无疑比鸟铳更有威力,臣想着您肯定喜欢这种大家伙,就带进京了来!”
  陈新在朱由校要求下仔细介绍起物来。
  奉旨再次入宫禀报讲武堂学员招选事宜的徐光启从旁听后很是惊讶地问道:“真能穿透木板?”
  说着,徐光启就朝朱由校拱手道:“陛下!据臣所知,东虏作战时善将盾车置于阵前,以挡我军火器,若真此利器真有此厉害之处,无疑可破其盾车阵!”
  朱由校则对徐光启说道:“那就试试,此铳先交于你,你带着此铳去西苑内校场试射此铳,并让老将们也看看,评点一下此铳,如果真能破东虏盾车,就立即派人去南边购买此铳,同时着人研发此物!”
  “是!”
  徐光启回了一句,并从朱由校手里接过了斑鸠铳。
  接下来,朱由校就现在对陈新说道:“你所献之物,朕甚为喜欢,而且皆是对国有利之物,看得出来,你是个很善于捕捉外来之利器为我中华之用的,朕决定升你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佥事,设南洋镇抚司,你先任南洋镇抚使,专司负责采办来自南洋之宝物以及探知来自南洋之外番消息以及海盗与海贸情况。”
  朱由校突然设个南洋镇抚司自然不是让陈新给自己采买西洋货那么简单,而是在有意为将来经略南洋甚至是称雄海上做准备。
  陈新倒是没想到自己就因为给陛下送点礼而官升正四品锦衣卫都指挥使佥事,还掌了一个新衙门。
  但陈新发现天子给自己这个新衙门以及要自己办的事的确是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也就兴奋地忙行起大礼:“臣谢陛下!”
  接着,朱由校就对陈新又嘱咐起来:“西洋人擅火器,所以除了采买物价外,至于人的话,你想办法替朕雇佣些老练的西洋工匠!越多越好!”
  陈新点头称是。
  徐光启见天子要陈新采购西洋火器和雇佣西洋工匠倒也正合他心意,因而也微笑起来,暗思当今天子虽深居宫廷,似乎颇有眼界,对外有纳百川之胸襟,将来大明或真有望再创盛世。
  因此,徐光启更加有精神地对朱由校禀报起来:“陛下,眼下第一期讲武堂学员推荐名单,臣已经拟出来,请您过目,上面之人除是麻、尤、俞、戚、刘等如今于军中已有声名的年轻将门子弟外,就是一些行伍出身但已斩获过东虏而立功的武弁!”
  朱由校于是接过名册认真看了起来,见徐光启识趣地没有用李成梁一系的辽地将门子弟,也就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且说道:“学员数量不是很多,不过也没办法,如今善战者多是将门家丁,先就这些人吧,大不了初期练兵少点。”
  而朱由校不想用辽地将门子弟的原因自然就是他早就清楚辽地军镇和建虏从来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敌我关系。
  因为建虏能做大事实上就是辽地军镇即李成梁一系在养寇自重,最后把建虏是越养越大。
  甚至到后来,辽地军镇还成了后金的汉军八旗的基础,也成了后金入主中华的决定性力量。
  事实上,现在的辽地军镇已经是势大难制,等到祖大寿时期已经是听调不听宣。
  何况,现在辽地军镇还和代表江南士绅利益的东林党还眉来眼去的。
  所以,朱由校自然不能信任辽地将门,而且他要亲自练兵其实也是为了能在将来管住这开始不听话的辽地军镇。
  话转回来。
  徐光启见朱由校说可选的人少,也就干脆斗胆说道:“陛下说的是,以臣之见,不知可否也让文士入讲武堂习学!自古就多有文武双全之文士,如辛弃疾、于谦等辈,臣已知道如今在京士子中有一叫卢象升者极善骑射,还有在京之太仆寺少卿袁可立、在外任知县的孙传庭,皆是知兵者,臣与他们多有私信往来,故而知他们对天下兵事多有善言,若非得等其位及督抚时才能使其掌兵事,也未免太晚了些!”
  卢象升、孙传庭、袁可立这些人,朱由校也知道,而且他早就写入了自己将来要重用的名单中。
  不过,朱由校现在还没想到把他们放到什么位置,也想着让他们先继续在地方或下面历练历练所以也就一直未直接下旨召见。
  但现在朱由校听徐光启提起这二人倒是觉得的确可以让这些人投笔从戎。
  准确地说是携笔从戎。
  “如今文武失衡,天下人重文抑武,这些人未必肯投身军伍,但也可以试试,传旨内阁,拟旨于礼部、吏部,鼓励文臣士子携笔从戎,为将来督抚经略乃至中堂之选,凡愿携笔从戎的官员士子,保留文官官身以及功名,生员以上者一旦考入或被选入讲武堂,毕业后可不经乡试会试直接赐予进士出身并授官!”
  朱由校又道:“第一期因要及时开办且暂不需要太多学员而直接选取外,以后各期皆采取考试制,准予所有子民报考,不问出身,只问其品性!”
  “是!臣这就去办。”
  徐光启回了一句后就告退了朱由校。
  而没多久,魏忠贤跑了来:“皇爷,缪昌期招了!并交待了所有抗旨闯城之官员!范毓卿也招了,且也交待出了窝藏他企图带他出城的所有官员名字,与缪昌期所招供的一致。”
  朱由校听后神色严肃起来,直接问道:“可有周延儒?”
  魏忠贤忙回答道:“有!”
  “全部都给朕抓去诏狱!严审周延儒,问其到底在宫里安插了哪些眼线,另外,缪昌期和范毓卿等抗旨者皆如此严审一遍,不排除这些人勾结内廷之人,必须问清楚!”
  朱由校突然命道。
  魏忠贤听后大惊,也顿时就猜到皇爷肯定是知道了什么,便恭敬回道:“请陛下放心,奴婢这就去抓去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