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673

  毕竟大明现在更需要的是他们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不是他们的人头。
  大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改变,而导致对待俘虏的方式显得要比其他政权更文明一些。
  煤矿因此开始陆续的被开采出来。
  从矿洞里被挖出来的煤矿通过滑道源源不断地流到山林外面。
  俘虏中的妇孺负责把混杂在里面的石块捡拾出去,并煤炭背运到仓库。
  没多久,仓库中就积攒了不少的煤矿。
  以至于,祁彪佳已经开始上报朝廷拨款增建仓库以及招募更多的民工来,因为这么多煤矿需要得到更好的储存,以及尽快运走。
  为此,大明朝廷已经开始在招募民工去大宁,并筹划在大宁建城,城里规划建造住宅、学校、医馆等,以使百姓们能愿意在大宁定居,然后工作,进而使得大宁成为大明的有效统治区。
  ……
  “启禀大汗,我们的哨骑发现,明军在撤回蓟州后不久又回到了满套儿一带,甚至还结寨扎营,大有常驻之意,且已有明廷官员组织民夫在原大宁卫旧址地筑城,也有许多汉人开始陆续前往大宁定居,甚至还有商旅开始在那一带开设商铺。”
  济农脑大毛这里向林丹汗汇报了明军行动的最新情况。
  林丹汗听后自然感到愕然不已,忙问着冯铨:“明国这是要做什么,以往的明军突袭了我鞑靼后方,可不会再来塞外建城,一则如此做徒耗钱粮,二则也没多少汉人愿意迁居此地,现在不但再回来常驻,还筑起城来,也果然有汉人迁移来住,你可明白,这是为何?”
  冯铨也拧眉苦思起来,想了想道:“虽说现在大明已在北方推广各类耐寒作物,但是,也不至于看得起塞外这些过于寒冷之地来垦荒,即便垦荒出来,也得不偿失,不然大汗们早就如当年俺答汗重设板仓,如今想来,能来这里筑城,只会是因为采矿什么的,他们肯定在大宁发现了矿产,不是煤就是铁,大汗不知,现在明国每年煤、铁之类的矿石需求是年年攀升,盖因明国现在能使那么多流民存活,就是大量兴办各类工厂,这些工厂最需要的就是煤、铁,为此,明国朝廷每年都要从外面购进不少,如今想必也是为这个。”
  林丹汗听后感到有些不安起来,说道:“但他们这样做是在夺占我们的牧地!今日只是一个大宁,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草原将会被他大明占据,这样的大明远比以前的大明可怕,以前的大明只是不想让我们去掳掠他们,但现在他们似乎有要掳走我们领地的企图!”
  冯铨很积极地说道:“大汗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据奴才明国为官多年的经验,如今的明国最需要的,其实还不是煤和铁矿。”
  “是什么?”
  林丹汗问道。
  冯铨阴毒地笑了笑:“人!尤其是汉人!明国皇帝一直在想用各种办法提升汉人数量,臣在任东南总督期间,就让臣在东南严打弃婴、杀婴之现象,且经常强调大明以后最缺的就是人口,按照他们的意思,人口带来的是劳动力,以及消费,因为现在的明国朝廷很大一部分收入就靠官营产业所得,而这些全需要人去消费。”
  “既然他明国最需要人,那本汗就杀光他的人!”
  林丹汗咬牙说道。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全部除掉,以绝其户
  不久,林丹汗在思忖几日后,就将一封信递给了济农脑大毛:“你立即派人去将这封信交给西土默特部的济农勒伦,告诉他,我们需要借他的道去宣府,他必须答应!至于缘由,本汗已在上面写的很清楚,希望他心里还有我们整个黄金家族的利益!”
  林丹汗说着就对自己身边的其他察哈尔贵族说道:“为了我黄家家族的利益,从现在开始,本汗将不再直接以武力的方式统一我鞑靼其他部落,而尽量以招抚和结盟的方式,以此尽可能的保全我们鞑靼的实力,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南边的了解,如今的明国似乎已经和以前的那个明国不一样,这是一个开始主动扩张且有更大野心的明国,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土地,或许还有我们的人口,乃至让我们长生天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林丹汗说着就神色凝重地道:“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我希望西土默特部的勒伦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必须阻止这样的事发生,如果他们短视的只想和明国做买卖,用马和羊去交换明国的商品,甚至愿意让自己的奴隶逃走,成为明国的子民,而忘记了自己手里的刀除了可以割羊肉吃,还能杀人,那本汗就只能为了整个大元帝国的利益,将他们这些没有斗志、不配为我黄金家族子孙的堕落者消灭!”
  “大汗说的没错,如今草原上已经有牧民开始逃到关内去,宁做明国的子民,而背叛我黄金家族,如今明国表现出的行为,似乎也很想蚕食我们的土地和人口,而我们必须对此作出反应。”
  那拖跟着回应了起来。
  ……
  “照这么说,现在的明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确值得我们警惕,我们愿意借道。”
  勒伦这里在见到林丹汗派来的使者,且看了林丹汗的信后,也拧眉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做出了自己自认为最明智的选择。
  土默特部便是以前俺答的部落,后来,整个土默特部分成两部分,其中在辽东的部分称为东土默特部,现在大同和宣府一带的称为西土默特部。
  如今,林丹汗要寇掠宣府到大同一带的话,就得路过西土默特部的领地。
  林丹汗本来是打算直接吞并西土默特部,而实现统一自己大元帝国的目的。
  但现在因为大明表现出来的强势,让他决定采取间接的方式实现自己统一大元帝国的目的,而将主要目的用来遏制大明的扩张。
  林丹汗明显是在国与国的较量间而对形势很敏锐的一个人。
  而勒伦也没笨多少,也认识到了大明帝国与以前不同,当更需要自己这些人警惕,所以,就果断答应了林丹汗的要求。
  但勒伦因为经济上依赖大明,且也不想成为大明报复的第一个靶子,所以,他在答应林丹汗后,又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
  “一旦等察哈尔部的人破关,就立即派人去告知明廷,就说我们没有答应察哈尔部从我们的牧区过,但察哈尔部强行击败了我们的军队,并直接去了大同和宣府,我们只能派人急忙告知于大明皇帝,并希望大明皇帝能饶恕我们的过错,另外,再送一千两黄金给宣大总督张部堂,希望他们能帮我们说说话。”
  勒伦因此对自己的部下如此吩咐起来,且道:“汉人的文官就没几个不爱财的,他们应该能帮我们说上话。”
  ……
  这边,林丹汗在得知勒伦答应借道给他后,就果断带着自己的骑兵进犯宣府。
  宣大总督张凤翔这里也在这时候收到了拖商人带来的勒伦的密信以及一千两黄金之礼。
  张凤翔因此立即对自己的心腹幕僚杨文骢说道:“即刻写封奏报给朝廷,就说据线人报,林丹汗兴兵十万,在击溃西土默特部后,突然兵犯宣府,请朝廷立即派大兵增援。”
  说完,张凤翔就又对自己另一心腹幕僚艾文奎道:“你就去一下张家口堡,把这事也告知给在那里的富商。”
  这艾文奎便领命而去。
  大明边防线很长,光是宣府一带就绵延有上千里的长城,所以,林丹汗的大军还是很容易寻一段长城破关的,毕竟长城的主要作用其实还是起着经济封锁,在军事上,并不能完全阻止游牧民族南下
  林丹汗所部在破关后就直逼离长城不远的张家口堡而来。
  负责防守张家口堡的按察副使越其杰已经将堡内文武官员与豪族富商皆召集起来,且道:“鞑靼人来得太快,以至于我们虽然已经派人去宣府请援,但现在也来不及等援军了,我们需要先靠自己守住张家口堡,除了官兵,各家把家丁都出动起来,另各捐出一些钱粮,一同守城,完事后,本官必会为诸位向朝廷请功。”
  而这时候,游击许定国突然站起身来,道:“既如此,我们还不如降了,或许能保住一命,死守张家口堡,万一城破之后,被鞑靼人尽屠怎么办?”
  越其杰则瞪向了许定国:“公此言可是大丈夫之言?要本官开城投降,除非现在杀死本官!”
  “那就得罪了,越道台!”
  许定国因此突然抽出袖中短刀,直接捅向了越其杰。
  越其杰大惊,看着没入自己腹中的刀,然后看向许定国:“你!”
  “还请道台勿怪,我们都是商人,许将军也是,我们只能这样做。”
  这时候,一叫张永发的富商笑着说了一句,接着,就看向驻扎在张家口管理这里的边贸司的锦衣卫百户黄良玉道:“黄百户!还请您也勿怪!”
  “啊!”
  黄良玉还没说完,就直接自己被人给勒住了,回头一看,却是越其杰身边一护卫,明显早就被买通,而正用铁丝勒住了他。
  黄良玉蹬腿道:“你们,你们这些奸商!”
  而与此同时,许定国已经拔出刀来,然后又朝越其杰捅了过去,接着又拔出来,又捅了一刀,如此反复,最终,越其杰因中十余刀而断气。
  林丹汗对此也感到很意外,他没想到张家口堡的富商巨贾这么配合,竟主动派人来请降,而要求只是不掠他们的财物。
  林丹汗因此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并在许定国与张家口堡富商们的跪迎下,顺利进入了张家口堡。
  而林丹汗一进入张家口堡,就立即下令道:“城中除提前投降归顺的人以外,无论蒙汉,全部屠掉!一个不留!包括妇幼!以绝其户!”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严审奸细,凌迟之!(5000字)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的天启九年二月。
  刚刚过完正月的皇帝朱由校就即刻召集重臣们廷议兵政。
  朱由校此时便对熊廷弼、袁可立一干重臣说道:“鞑靼贵族势必会因为我们的北进之行为做出反应,而且,他们的残忍早在史册上就有详细记载,虽我们已经严告边镇督抚总兵加强戒备,但人心难控,保不齐会在什么地方出什么纰漏。”
  “而对此,单纯的防御自然是不能彻底阻止他们,唯有仿汉唐之策,以及国朝成祖之策,主动进攻,甚至不停地进攻,使其无暇寇掠,至少寇掠我边镇时,不得不有所忌惮,忌惮自己后方被抄,才是最好的办法。”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按照锦衣卫提供的最新线报,林丹汗的大军如今盘踞在西土默特部东侧的大马山一带,明显寇掠我大明之意,我们不能等他们主动来攻,还是用以前的决策,主动出动大军去攻打他,就算是无功而返,也能让他林丹汗乱了阵脚,而这次出动的大军必须是集结起来的机动精兵,这些精兵只能由朕统帅,所以,朕还是决定亲征,征讨鞑靼,谁也不可以代替朕,众卿不必再劝。”
  朱由校说着就问着袁可立、熊廷弼等人:“调兵遣将与粮草囤积的事筹备的如何?”
  袁可立因此便先说道:“陛下既如此说,臣等自然不敢再劝,但臣斗胆再言一句,臣请陛下不要亲临阵前,也不要于野外扎营,当宿于城中,另若需排兵布阵、统筹兵务,还请陛下多从善战之言,至于粮草准备的事,且请陛下放心,蓟州、宣府、大同、居庸关、紫荆关等各处皆囤积足够大军所需粮草,而且王在晋已提前准备了一支运粮车马队,并在各官道驿站准备了马槽与水槽,且让马槽与水槽随时装满豆料与水,到时候真若陛下和大军还是出现缺粮的事,也能保证以最快速度将粮草运到。”
  朱由校听后点首。
  他不得不承认,袁可立等朝臣为了自己御驾亲征后不再上演一次土木堡之事件,算是做足了准备。
  “马世龙等部骑兵已调进京,分遣至各地的近卫军也陆续调回京,眼下合计有近十万兵马,其中骑兵三万余,步军五万余,随扈锦衣卫缇骑三千,神机营炮兵五千,眼下只等陛下安排随扈大臣。”
  熊廷弼跟着回道。
  朱由校听后道:“你随扈,替朕统筹兵务。”
  袁可立听朱由校让熊廷弼跟着一起,心里松了一口气。
  熊廷弼也果断回道:“遵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