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673

  朱由校看到这里,不由得道:“也没怎么为朕讳言嘛,倒是在替一些犯官讳,譬如朕当年掌掴杨涟,是因他拉扯朕,这个缘由怎么没记进去?另听元辅之言贬其官,是因一开始议其死罪,后因元辅谏之,为之求情,朕才饶其死罪,贬官外乡,结果求情的事没提,免死的事也没提,合着朕难得宽恕这么一回,反而也没落个好,是吧,那当初还不如直接杀了!”
  李建泰此时已汗如雨下:“陛下容禀,这些皆非臣所记,臣当时还未进翰林。”
  朱由校则因此干脆先翻后面,却只看见有袁可立杀宗室、以及自己这个皇帝最近下旨拿张完春,着乌巴戴枷见自己的事,但未记永废徭役的事。
  “朕令一个鞑靼人戴枷上殿的事都能记上,怎么,永废徭役这样的善政,还不配在起居注留下几个字?你们翰林修的什么史!朕看你们是在玩忽职守,居心不轨,宁为鞑子记事,而不愿为天下生民记!”
  朱由校说着就把起居注摔在地上,然后喝令道:“传旨,把掌翰林的李建泰拖下去,下狱论死!”
  李建泰不由得哆嗦一下,忙磕头道:“陛下,饶命啊!臣只是还没来得及记,没来得及记呀!真的,臣不敢欺瞒陛下呀!”
  “此事都宣旨多久了,良乡的知县都已经上奏言免徭役执行的情况了,素来清闲的翰林院,是比内阁六部还忙吗,竟到现在还未记此事,也就几笔的事,不过行史官之责,只客观记述几笔,不用评判优劣,有什么难的,怎么就拖到了现在?!”
  朱由校喝问道。
  “你身为掌翰林院的正堂官,一个玩忽职守罪是跑不掉的,另外,你让翰林只记君威,不记君恩,也算是居心不良,下狱论罪,当诛!”
  朱由校说接着道。
  “陛下容禀,李建泰虽有罪,然恐也不致死,或许只是失察而已。”
  毕自严这时候不禁为李建泰求了一下情。
  朱由校则看向他:“你为他求什么情,就算你为其求情,人家这些翰林清流也不会领你的情,没听见朕刚才念杨涟的事吗,当时,如若不是元辅,朕早杀了这大不敬之人,如今倒好,起居注竟只写说是元辅进谗让其贬官,而不记为其求情之事,你今日为他求情,只怕也不会落好!以朕看,以后无论谁求情,就不应该再宽恕任何人,反正也不会被领情。”
  “陛下!这些都跟臣没关系啊!臣不知道有这回事啊,若是臣知道,臣一定请旨重新修撰啊!呜呜!请陛下饶臣死罪吧。”
  李建泰哭喊起来。
  “你掌翰林也有段时间了吧,怎么连起居注都没翻阅一下,可见你失职!”
  朱由校说着就道:“不必再言,自己去下面向太祖申辩吧。”
  朱由校接着又吩咐道:“其余翰林,也有知而不报之罪,俱下狱问罪!重新铨叙官员入翰林,令唐王世子朱聿键兼领翰林侍讲学士,驸马都尉巩永固任翰林侍读学士兼领起居注官,重新修撰起居注!告诉翰林院,修撰起居注第一点,就是先把永废天下徭役的政令记上去,不必评判,但务必详记,另外,朕刚才发现将汉贼冯铨等铸白铁跪像、并改其家族宗祠祖坟为公共茅厕地的事也没记上去,接下来也要记上去,不得有遗漏,朕会抽空检查。”
  “遵旨!”
  大臣们回了一句。
  而朱由校则继续说道:“以后都让朕省点心!修个史有什么难的,把每天发生的事都记上就是,又不用做评判,如果连个修史的活,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朕不怕你们记录朕做过什么残暴的事,但朕不允许有人在记录起居注时,毫无道德廉耻,故意少记,漏记,也不必三讳,不要让后人看见这段历史,会误以为君主完美大臣也完美,个个清廉忠直、大公无私,这样的起居注,有意义吗?!”
  李建泰这时候再次哭道:“陛下!这些都是兵部右侍郎梁廷栋挑唆臣做的呀!臣只是一时中邪,而误信了他的言,觉得把永废天下徭役这样的事记入起居注,会有误导后世之君,故而没记呀,如今臣已经追悔莫及,还请陛下再给臣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呀!呜呜!”
  “请陛下恕罪!”
  其他翰林也跟着求饶起来。
  朱由校则冷声问道:“误导后世之君?只客观记录下朕下旨废过天下徭役的事实,怎么就误导了?你们不记录这个事实,才是在误导!还是说,你们不愿意承认朕的成就,不愿意承认大明如今的成就?!你居心何在!”
第四百二十八章
翰林换血,公主诘问尚书
  朱由校本以为这些翰林清流虽然不喜欢自己这样的君王,但至少能有记史的基本节操,既记录自己天启朝杀戮之事,也记录自己天启朝的安民之事。
  可朱由校没想到,这些人竟选择性记录,甚至故意漏字、嫁接,使人产生误解。
  这让朱由校不禁觉得,有些屁股歪了的文人,带了双标的有色眼,是连编史这样的简单工作都是做不好的。
  本来朱由校没想干涉翰林官记史,所以,他之前也没去管起居注,因为他知道他之前铁血镇压的事都会被记在上面,不会让他在以后的读书人心目中落下什么好名声。
  也就到现在,大明帝国朝廷财政充裕到可以反哺百姓,而他也开始下旨废天下徭役,这样的利民之政时,他才有心思来看看起居注。
  但朱由校没想到,当他返利百姓时,人家翰林院的清流直接不给他记!
  这换成任何一个八年多励精图治的帝王看见了都受不了,毕竟免天下徭役,是要朝廷多付出不少钱的。
  有这钱,作为皇帝的他去造行宫、去扩充后宫团,不香吗?
  朱由校如今特地没有这样做,为的是证明自己这个皇帝可以完成别的皇帝不能完成的善政。
  所以,朱由校的心情很不爽。
  “臣,臣知罪!臣知罪!”
  李建泰继续磕起头来,汗珠子一颗一颗地滴在地上,
  “拖下去,不必再说了,将那个梁廷栋也一并下狱!”
  朱由校大手一挥,就因此说道。
  李建泰便被拖了下去。
  ……
  让朱聿键和巩永固入翰林的旨到了吏部。
  吏部尚书崔景荣看见这道旨意后的心情是极为愤懑的,他没想到陛下真的要启用宗室和外戚干政。
  “谁不知道翰林是清贵之地,素来只能是一甲进士与庶吉士可入翰林,如今却让宗室和外戚干政,这不是在乱来吗,如此下去,翰林哪能有清贵可言啊!”
  崔景荣不禁因此暗想道。
  文选司郎中张忻也在这时候问道:“大冢宰,这该怎么办,真要奉旨办理此事,让唐王世子与巩驸马走马上任!”
  崔景荣道:“你先准备文书与官印,老夫去见见唐王世子殿下与驸马。”
  没多久,崔景荣就先见到了朱聿键,且道:“世子殿下,陛下已经下旨到我们吏部,要让你进翰林院任官,可这翰林素来是非进士不入翰林,如今陛下这样做,明显是有失稳妥,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朱聿键道:“是吗?既如此,我到时候可以为你们写一道奏本上去,婉拒陛下让本世子入翰林的旨意,但是本世子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老臣明白!殿下高风亮节,不贪名利,着实令老夫佩服!”
  崔景荣说着就转身离开。
  没多久,崔景荣就来到了保宁公主府,见到了驸马都尉巩永固,也将这事告知给了巩永固。
  巩永固此时也还不知道宫里的决定,所以,也觉得惊讶:“翰林院素来不过是修修史、记录一些档案、写写表文的地方,怎么要我们这些进去,这事不是你们文人就能做好吗?”
  “事是这么说,可陛下却已下了此旨,以老夫的意思,驸马何不婉拒此旨,如此也可保全驸马您不恋栈权位之美名!”
  崔景荣回道。
  “什么叫不恋栈权位,难道驸马就不能做官,就必须如闲云野鹤一般,依照你大冢宰的意思?”
  保宁公主这时候从里面走了出来问道。
  崔景荣大惊,一时低下了头:“请公主殿下回避!殿下乃内眷,老臣不便与殿下说话,否则,会有损殿下清誉!”
  保宁公主则停下脚步,坐在屏风后面,道:“我在屏风后与你说话,可行,圣旨早就下达过,言宗室外戚可入外朝翰林、都察院、学部、礼部、国子监等地方为朝廷效命,如今皇兄下旨让我驸马入职翰林,也算是合乎前旨。”
  “但这有悖常例,且有外戚干政之嫌,殿下当谏于陛下才是。”
  崔景荣回道。
  “你既说有外戚干政,又为何让本宫向皇兄谏言?”
  保宁公主回道。
  崔景荣不答。
  而保宁公主则继续说道:“可见你老糊涂了,连点原则都没有,你既不满皇兄下这样的旨意,干嘛不自己封驳回去!还在这里唆使驸马,我看你是怕被抄家杀头吧,既畏死,就不要企图阻拦圣意,想必,你又不甘文官受制于外戚宗室监督制衡,故而又怕惹恼皇兄,又想阻拦圣意,你这样的人,还真是悲哀,既不能安之若素,又不能刚烈不畏!”
  “公主殿下,女子当以少言寡语为德,否则类若小人也!”
  崔景荣急声说了一句。
  “大冢宰,士大夫也当以少言寡语为德,否则也类若小人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挑唆驸马阻拦圣意,怎么看都不像是君子作为!有本事,你吏部自己封驳就是!而不是让驸马替你们出头!”
  因朱由校说过让她要学会为自己发声的缘故,所以,保宁公主便继续回道。
  崔景荣脸红了起来。
  这时候,驸马都尉巩永固倒是忙说道:“大冢宰,我可以上本婉拒此事,但是以在下愚见,恐不能若您愿。”
  崔景荣则道:“驸马能愿意如此,便可见其德!下官告辞!”
  于是,崔景荣离开了这里。
  而保宁公主则不满地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问巩永固:“为何答应他,你难道不知道皇兄的心思?”
  “殿下,在下自然知道,而且我也是因为陛下才答应的他,等陛下驳回了的婉拒奏疏,我还是会遵旨,然后走马上任,到时候,起居注上就会写下我婉拒翰林官职的事,而在史书上留下我非贪权之辈的记录,如此后人必因此觉得有我参与的起居注可信!这其实符合陛下改变翰林院现状的意图,不然,他崔尚书,也不会来找我了。”
  巩永固回道。
  “你是说他崔景荣是在帮皇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