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673

  韩爌强笑了笑,心里忒不是滋味。
  此时,魏广微这里回头看见了韩爌。
  一时,魏广微不由得摇头苦笑,他没想到韩爌也在自己之后出了内阁。
  韩爌看见前面的魏广微,也是百般感慨。
  两人都不禁发现,自从方从哲没了以后,他们俩甚至连参与内阁票拟决议的资格都没了,而实权似乎只落在袁、徐、毕三人手里。
  两人都没想到,方从哲临终这么一操作,竟让自己两人都失去了大权。
  这边,只剩下袁可立、徐光启、毕自严三人的内阁一下子也因突然散开的云翳而透射进许多阳光来,且因此灿烂许多。
  三人因这阴暗的内阁一下子变得光明透亮,再加上韩爌、魏广微都走了,也就都不由自主地相视一笑。
  徐光启这时候先说道:“针对这天下物议也不是没法子,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士子商贾,他们若真要鼓动天下人反抗商税、议论国事,必会在青楼!
  盖因这些地方的确是达官显宦们爱去的地方,尤其是读书人!
  所以,我们当以,为增天下人丁而又避免因娼业盛行而使汉家女子被随意买卖乃至被强迫卖银为由,奏请陛下下诏从此禁止在中土开办青楼乃至嫖宿娼门!”
  “如此做的话,他们便大多时候只会在家中与三两好友指桑骂槐一番,或者写在个人笔记上,这自然难以成气候,当然,借着以禁止组织与参与青楼之事,也非只是这一点好处;
  更多的好处是,把天下舆论转移到朝廷是否该允许女子售卖自己贞操的事上来,士子读书人是否该嫖宿而败坏风气的事上,诸公任过地方官,想必比徐某清楚,某一地若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除了有切身之痛的人会一直关注此事外,等有了新的大新闻,局外的人就会淡忘或者忽视之前没彻底解决的新闻,对于这天下物议,我们当在意的就是在局外的大多数士民会不会一直抓着这件事跟朝廷作对!以避免造成更大的麻烦!只要大部分士民不卷进来,余则自然是好处理的,不过是解决几个出头的,他们也就老实了。”
  徐光启继续说道。
  袁可立和毕自严都做过地方官,自然明白一个地方的舆论热点发生时,只要有另一个舆论热点出现,的确会忘记前一个热点的道理。
  所以,袁可立听后道:“那就怎么办!天下士子风流成性,文武不修,也该管管了,顺便也让更多的汉家女子踏踏实实地嫁人生子,而不是以色取利,为将此视为致富捷径,使天下风俗败坏,不利社稷久安!”
  于是,接下来,袁可立便上疏奏请禁止在中土开青楼窑子和嫖宿娼门。
  “准其所奏,立即票拟批红,将礼部教坊司改设为礼乐司与婚办司,礼乐司专门负责管理和培训善乐器歌舞乃至创作诗词曲之人,为重大典礼服务,而婚办司,则负责天下士民婚姻登记,以及组织将教坊司不会乐器歌舞且没有学习天赋的女子婚配于人,另外就是接受所有无父母亲族长辈的汉家未婚女子报名,由该司组织相亲,以使天下有夫妻之户口增加,而使天下汉人更易增加!
  如今需要移汉民充实各处新开疆土的需求很大,得多想办法增加汉人的数量!
  民众多寡对于国家之强弱而言非常重要!当年五胡乱华,就因北方汉人不足,胡人太多!
  另外,着都察院、礼部、国子监和各省提学使严格管控社会风气,将此圣旨于各官衙与学校宣达,告诉官僚与士子,当全心学习文武艺,而不是留恋于烟花柳巷,既败己身,也败家风!”
  徐光启现在是唯一被朱由校要求可以每日进出大明园的阁臣。
  所以,袁可立的奏本也就被徐光启带了进来。
  而朱由校也就着徐光启票拟准奏,并让魏忠贤批红,而且,他自己还对徐光启多说了几句。
  禁止任何人且在两京一十三省组织与参与卖淫的事,表面上看,是徐光启提议的,而由袁可立采纳并上报的,事实上,就是朱由校为增加汉人数量且想更正社会风气、遏制过多汉家女被拐卖的现象而在徐光启探讨学问时,指示徐光启这样做的。
  如今,朱由校继续谕示后,徐光启也自然奉旨按照朱由校的意思票拟。
  不多久,禁止在两京一十三省组织与参与卖淫的事就形成了正式的圣旨,且该圣旨也很快被宣达到了各官衙与学校。
  ……
  “诸公,奸臣袁可立屠戮宗室、擅权乱政,已是人尽皆知!我们岂能容此奸臣祸害朝廷,童某提议今晚大家一起去玉香阁共议声讨此权奸之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时,国子监监生童逵行就正邀请着一干生员要去一叫玉香阁的青楼,讨论关于袁可立屠戮宗室、擅权乱政的事。
  一干监生也都很想借此由头,一起去玉香阁,向玉香阁的女子们展现一下自己针砭时弊、正直有为的士子魅力,也就吩咐响应起来。
  “甚好!费某早就想借酒痛骂他袁可立这权奸,他如今使我商籍士绅损利严重,吾恨不得生吞了他!”
  “钱某也一样!当去痛骂袁可立这权奸几次!”
  ……
  但在这时候,传奉官来了国子监,且在让国子监的官员监生都聚齐后就宣读了禁止在两京一十三省去青楼嫖宿以及组织与参与卖淫的圣旨。
  “禁止去青楼窑子,禁止组织与参与卖淫?朝廷没事怎么突然执行这个政令!这是要自己逼我们去当和尚吗,还是要我们干脆自断子孙根进宫当太监?!”
  而国子监的文官监生们在得知此圣旨后因此就群情愤概起来,纷纷把之前要声讨袁可立的事抛诸于脑后,而激动地议论起此事来。
  风流成性的这些读书人视去青楼为日常生活之必须,自然是十分看重的。
  如今朝廷不准他们去,还严格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文武艺,他们很是难以接受,心想着该如何让朝廷收回成命,也就无暇去管什么商税不商税的事。
第四百章
不但该革职革功名,还该永不叙用!
  在朝的文臣们也在得知这一圣旨后,感到难以接受。
  毕竟大明如今如此富荣昌盛后,文臣们早已爱上奢靡享乐之风。
  礼部尚书冯铨此时就因此有一种想把圣旨以礼部名义封驳的冲动。
  但冯铨也没敢直接这样做,而是找到分管礼部、学部等事务的阁臣魏广微道:“阁老!怎么突然下了这道圣旨,这商税改革不是才刚开始吗,怎么就又要整饬风气、整顿礼政了!”
  “不如此,如何让天下人不把心思放在商税改革上?”
  魏广微回说道。
  冯铨想了想后:“高明啊!此是谁想出来的,莫不是阁老您?”
  魏广微苦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也不好对冯铨说,随着皇帝深居简出后,他和韩爌都快在内阁被架空了。
  “商税的事,下官不好置喙,但整饬风气、整顿礼政,为让更多的汉家女子安居乐业这事,我礼部倒是不能不过问,虽说这事也没什么不对,读书人是当从圣人之教、洁身自好;可自古少年谁不爱风流,如今这道旨意,属实太狠,恐真的要比加征商税更让人难受,加征商税也就多让出一份利,可这不让大家风流,那真是要逼疯天下许多读书人的!”
  冯铨有些难为情地说道。
  这时候,左通政季梦环、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何吾驺、国子监祭酒朱延禧等文官也来了内阁,要见袁可立等阁臣,询问最近在两京一三省以后禁开青楼禁去娼门的事。
  冯铨因此也就离了魏广微的内阁值房,朝来内阁询问此事的文官们走了来。
  而这时候,袁可立、毕自严二人也出了各自的内阁值房,来见了这些文官。
  不想与自己那在青楼交好的红颜知己从此不能再做忘年交的何吾驺先对袁可立、毕自严二人拱手道:“元辅,毕阁老,下官等实在不解,这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要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禁开青楼,禁止组织与参与娼门事,这可是前所未闻啊!自古青楼风月之地,便是文化兴盛之所,名篇佳作莫不出于风流之地,宋之柳三变,国朝之唐伯虎,皆靠风尘女子而扬名,使昌盛之朝,得以文化灿烂!”
  “照何学士所言,原来要成为大才子,非得留恋烟花柳巷才行,那国子监、翰林院也别设了,直接改设为青楼可好?反正这两地也养不出才子来!”
  毕自严先回驳了一句。
  接着,毕自严又道:“只是两京一十三为正风气,不使我汉家女沦落风尘,才禁止这些事,但是我大明所辖制之其他各领地是不禁此事的,谁要是想做大才子,完全可以去长崎、台湾、果阿风流,那里的胡姬倭女想必也能给才子以温情暖语!陛下早下过旨意,天下文士,可到礼部申请做正七品儒学使,由朝廷分派至这些地方,甚至去外番繁华地宣教儒圣之学问!可没多少人愿意去,如今这道正风气的圣旨一下,想必那些想做大才子的文士是愿意去的吧。”
  “毕阁老!您怎么就不体恤一下士林文人呢,你这是要变相流放天下有才者!”
  何吾驺回道。
  “鼓励中土文士去外番宣教圣人儒学,乃是行王道教化之事,怎么就成了变相流放,何学士这话,敢写成奏本呈上,留为档案,而由天下人乃至后人评说吗?!想必这样做的话,天下儒林都会觉得何学士所论是与王道教化背道而驰吧,言外之意也说儒林非正道,而不足以教化天下吧?”
  毕自严问道。
  “下官没有此意!下官只是,下官只是觉得当允许青楼这种供读书人交流学习的地方存在,以兴文教。”
  何吾驺面红耳赤地直接否认道。
  “翰林院、国子监、宫学、宗学、卫学以及各府府学、各县县学不能交流学习吗,非要到青楼去!你何学士有今日之才,是不是也常去青楼学习之果,仆是否应该传于天下人知道,何学士能为翰林,皆因昔日常入烟花柳巷,拜风尘女子为师所致,天下读书人当效仿之!汝之父母、恩师知道后该作何想?”
  毕自严问道。
  “下官不是此意!毕阁老,你怎的诬蔑下官,下官从来为官清介,怎会行此伤风败俗之事,而玷辱门楣!”
  何吾驺立即否认道,呼吸也有些急促起来。
  “原来何学生自己也觉得去那地方是伤风败俗、玷辱门楣!”
  毕自严冷笑着回道。
  “你!”
  何吾驺愤然抬起手指着毕自严,欲要说什么,却不知该如何说,最后直接因急火攻心而晕倒在地。
  “何学士!”
  “快扶何学士下去!”
  魏广微见此摇了摇头,心道:“好一个毕自严,果然能辩,不但老夫当日被驳斥的不得不退避三舍,如今连翰林清流何吾驺也因此气晕过去!自己以后要想在内阁掌权,倒是真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这时候,季梦环见何吾驺被毕自严驳斥的直接晕厥,不得不换个理由,说道:“元辅,毕阁老,以下官之见,固然要正风气,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圣旨上说,旦有官员士子留宿倡门者,官员革职,士子革除功名,且押入巡防营监牢,拘役十五日!且其事要通报于宗族和学校!
  这是否太过了?读书人乃天下人表率,朝廷得维护读书人之体面,不能使其声名狼藉,不然何以使读书人为天下人表率,以下官之见,不如请奏,只对违旨者,训诫申饬即可,或罚没一些银币,且不留案底,不报宗族、学校,下官相信,天下读书人作为圣人门徒,自当会有廉耻之心,因此洁身自好!”
  “正是为了维护读书人之体面,不使读书人声名狼藉,才不得不将伤风败俗、不配为我士林之人的败类踢出去!以仆之见,革职与革除功名、通报起宗族、学校,都是轻的,该永不叙用、永不准参加科考才是!也就陛下仁厚,才准其有改过自新之机会,不然,以仆的意思,我士林就该对圣人子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读了书都还不知羞耻、还败坏社会人伦,那说明是真坏在了骨子里,就不该为天下人表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