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673

  朝鲜现在是大明最忠实的小弟。
  但并不代表大明会让他躲在幕后过自在逍遥的日子。
  因为社会性质改变的大明帝国在露出他对外掠夺的獠牙后,就注定他要以一个新型世界霸主的身份来重新制定规则。
  以前的大明只要求自己的小弟向他朝贡称臣,然后互不干扰,各自管好自家的百姓。
  但现在的大明对自己的小弟有了更多的要求。
  ……
  汉城。
  “这,这,好端端的,天朝为何要征伐倭国,竟还要我朝鲜出师,这是否会惹怒倭国?!”
  朝鲜国主李倧在接到朱由校让他出兵倭国的谕旨后感到惊愕不已。
  他自然不想对倭国出兵,尽管倭国在三十多年前给他朝鲜国带来了很大的屈辱,尽管在壬辰倭乱期间,他朝鲜的水师表现的还不错,没有陆军表现那么糟糕。
  但作为一个只想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李倧并没有想要找倭国复仇的心思。
  不仅仅是李倧没有找倭国复仇的心思,朝鲜的士大夫们,大多数也没有找倭国复仇的心思,都只想岁月静好。
  如同宋朝时期,南宋君臣中,意图北伐一雪国耻的人毕竟是少数一样。
  当然,也不能说朝鲜君臣们笨,而恰巧是因为他们太精明,太会算账,知道出征倭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是劳师远征,是靡费钱粮,甚至还会遭到倭国报复。
  所以,此刻,当大明皇帝朱由校要求朝鲜出征的圣旨到了后,李倧和他的君臣都感到很为难。
  领议政金鎏就紧跟着问向来宣旨的郭牧:“如国王所言,出征倭国,是否为明智之策?毕竟只是一些商人之性命而言,天朝为何要因此大兴征伐之事?且若真要出征,定靡费钱粮,而我朝鲜乃藩属小国,实在是难以承受啊!”
  郭牧因此直接拔出刀来,指着金鎏,然后对袁崇焕说道:“还请问他,他们是不是要抗旨?!他们怕倭国报复,就不怕我大明皇帝陛下龙颜大怒吗?!”
第三百二十六章
强大的国力,强硬的国民
  金鎏一时不敢再说什么。
  虽然他是堂堂的朝鲜领议政,但在即便是大明一个负责传旨的小小千总面前,也没有任何高贵可言。
  甚至,金鎏还不得不强行挤出笑容来:“还请天使息怒!”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还是大明朝的华夏的确算是世界性霸主,所以,这个时代的汉人都在外番面前表现的很强硬。
  袁崇焕也跟着问着朝鲜国王李倧:“殿下!天朝与倭国,谁可以轻慢,谁不可以轻慢,想必您应该清楚!这次出征,你们是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否则,我们大明皇帝陛下会质疑您的忠诚,而一旦我大明皇帝陛下不再信任您,想必您清楚后果!另外,据袁某所闻,我大明朝中已有御史上奏要求恢复光海君的王位!至于倭国报复,你们怕什么,只要天朝不愿意让尔等亡于倭奴之手,尔等就不会亡,而若天朝愿意让尔等亡国,别说倭国,就是琉球一小国,也能亡尔等!还请殿下尽快准备出征之师,否则先被征伐的就不是倭国了。”
  李倧听袁崇焕说后,暗叹了一口气,然后强笑道:“袁公请息怒!能为天朝效命,是我朝鲜举国上下的荣幸!本王这就下王旨,令兵曹议出兵之事。”
  金鎏见此也暗自叹了一口气,他也没想到,大明的皇帝会为了几个商人的性命而如此劳师远征,甚至还要自己朝鲜也要跟着劳师远征。
  但不管如何,朝鲜最终还是不得不遵从朱由校的旨意,让水军统制使李贵亲率朝鲜水军随大明水师出征倭国。
  而且,朝鲜国王李倧还让李贵带了朝鲜最精锐的禁卫水师和最好的战船随明军水师出征。
  尽管,对于李倧等君臣而言,出征倭国是一件很赔钱的事,但他们还是比较在乎面子的,不想自己的水师被大明轻视。
  不过,即便李贵已经是带着自己朝鲜水军最好的战船跟着大明水师一起出征,但当他的朝鲜水军出现在大明登莱水师舰队面前时,却依旧显得相形见绌。
  因为大明登莱水师的风帆战舰单单在船体的体型上就已经有了足够碾压朝鲜水军所有战船的气势。
  关键是,大明的风帆战舰在数量上也碾压着朝鲜的主力硬制帆船。
  大明水师这边因为硬质帆船行驶稳定性强、更便于控制航行,所以也建造了一些用来充当旗舰,起守御与后勤补给作用的硬质帆船。
  不过,即便单论硬质帆船,大明仿制宝船制造的硬质帆船也在体型和数量上碾压朝鲜水师。
  所以,当李贵率着朝鲜水师出征,且看见整个江户湾一带挤满了大明的大型战舰后,他直接被震撼到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地步。
  “天朝到底是有多强悍的国力,竟造出如此多的大型巨舰!倭国的运气是真不好,竟得罪了天朝!”
  李贵不由得心道。
  但他如果多了解点大明的历史,会知道现在的大明不过是重现之前的海上国威而已,只是当年的大明是用文明的方式去宣扬国威,而如今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没有打算用文明的方式宣扬国威。
  原因很简单,前者即便再文明,对内也得不到读书人的褒奖,而留下很好的名声,只会被读书人骂成是耗费国力、得不偿失、为满足皇帝好大喜功的个人私欲而已;而对外,也没有因为这种文明的方式就得到外番的感恩,当大明国力衰落时,这些喂不熟的白眼狼该咬大明一口的还是会咬一口,而且毫不手软,甚至争着上来咬,尤其是当西洋殖民者来了后,这些曾经因郑和下西洋而受到大明恩惠的土著们,依旧积极地充当起这些西洋番的帮凶,毫不留情地屠杀汉人,甚至即便到文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还在上演。
  所以,在这个时代,朱由校宁愿选择后者,用只追求自己国度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用最残酷的手段,来宣扬国威,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规则和后世是不同的。
  当然,朱由校对于所谓名声也有自己的认知,他觉得好的赞美不是自己做了善良的事就能得到的,而是如果自己有能伤害别人的能力时,才会得到好的赞美,那时,即便自己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也会被称颂。
  所以,朱由校相信只要他的大明足够强盛,哪怕他让他的帝国再怎么霸道蛮横,也会有人主动称颂他是文明的化身、是带来和平的天使,即便他的子民因为受他的影响也变得残忍凶狠,也会被夸成是高素质的人。
  就像现在,动辄就抄家灭族的朱由校已经被他收拾了后的文官集团们常常称颂为千古第一仁君,甚至他被文官称赞的次数已经远超真正对文官好的明仁宗、明孝宗,而且不少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他,主动洗白他,因为这些人要想让他们得到的利益合法化,就必须得先洗白他们的皇帝。
  当然,朝鲜水军统制使李贵现在还没有称颂大明的心思,现在的他只在看见大明的强大战舰后产生了敬畏之心。
  而大明登莱水师则是由沈有容亲自率领。
  沈有容是年过花甲的老将,对于水战,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倭作战,同样,他也是这个时代最了解倭国的人之一,他一直认为倭国不是一个值得让人放心的邻居,迟早会再给自己华夏带来灾难。
  因而,沈有容也一直想彻底灭掉倭国,以绝其患。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皇帝在他的暮年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
  沈有容自然也很重视这次对倭作战,他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并在抵达长崎后,先问起了陈新关于长崎之事后的幕府情况。
  但让沈有容没有想到的是,倭国的德川幕府没有为其平民讨回公道的意思,甚至还默认了陈新所部对长崎的占领,还主动给陈新赠送粮食。
  “如今的倭国在进入德川时代后还真是远不如丰臣秀吉之时!既然这倭国没有要扩大战事的意思,那我们只能先禀报朝廷,等候朝廷安排,并留驻长崎,随时应对德川幕府军可能会发起的攻击。”
  沈有容因此对陈新说道。
  陈新对此也表示赞同,且道:“这个德川秀忠不简单,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没贸然增派幕府军来长崎,怕失去的更多。”
  ……
  数月后。
  京师刚下完一场雪,朱由校就收到了来自沈有容的奏报。
  “既然德川秀忠不想打,那就谈判!这件事总要有个了解,立即组织九卿重臣参加廷议,商议怎么谈!”
  朱由校而因此直接说道。
第三百二十七章
割地
赔款
通商,谈判的基本要求
  “现在最关键的是恢复贸易,因为我们的官营棉布销售之量必须有增无减,如此,才能让国内靠纺织产业生存和谋利的百姓们继续增收,而不是因为大量棉布滞销导致工人破产,所以,眼下首先要做的是得在倭国继续自由贸易,他德川幕府有义务维持贸易秩序,不让倭国当地的大名破坏自由贸易的秩序。”
  在廷议上,朱由校先对自己大臣们说道。
  方从哲因此跟着说道:“陛下圣明!而如陛下刚刚所言,要让官营棉布销售之量有增无减,那以后就不能只在长崎贸易,可据臣所知,现在的倭国只准外国商贾在长崎经商,并将长崎作为幕府直接管控的地方,派的是最信任的大名为其藩,以弱其他大名之势,所以,以臣之见,当要求幕府开放更多的城镇为经商地。”
  “那就令德川幕府多开几个埠,并允许我大明商贾在所开埠通商的地方进行自由贸易,以后争取彻底让整个东洋皆用我大明官营棉布!”
  朱由校品了一口茶说道。
  而因朱由校如此说,大臣们皆嘴角微扬起来。
  但接下来,毕自严则不由得道:“不过,陛下,以臣看来,如此下去,其倭国国内必会出现动荡,因为倭国许多大名必不肯让棉布之利被我大明独占,而只沦为种粮种棉花的普通地主,从而因此对大明产生不满,并更加强烈地希冀德川幕府强硬对待我大明,而我们必须让倭国大名放弃这一想法。”
  朱由校听毕自严说后点了点首:“没错,我们在倭国真正的挑战就是这些大名,而不是幕府,甚至天皇都要比幕府更具威胁,德川秀忠是个聪明人,他选择主动与我大明妥协是对的,以后朝廷还得保证他在倭国的统治地位,所以,我大明必须在倭国有常驻军乃至有常驻官员,以备随时应对倭国国内的时局变化,有必要的话,常驻军可以及时支援亲近我大明的倭国势力,长崎既然现在已被我大明事实占领,那就让倭国割让长崎与五岛这些地方为我大明领地,好便于我大明在这一带驻军,从而有个属于我大明在倭势力的大本营,另外,还得要求幕府允许我们在江户有使臣官衙,从而在其幕府有我大明常驻官员。”
  “陛下圣明!”
  方从哲等文官皆是精明人,自然知道皇帝这样做的确算是高明之策。
  “但是,陛下,在长崎驻军,又得花费不少钱粮,尤其是前期,如今长崎刚经历两次大事,百业受损严重,税赋肯定会不足,派水师驻于长崎,都需要朝廷运粮运饷过去。”
  兵部尚书熊廷弼说道。
  “朕也想到了这里,前期驻军是得花不少钱,但这笔钱自然是不用我们出的,因为到时候被保护的不是我大明朝廷,而是他德川幕府或者某位亲近我大明的大名,所以这钱自然是他倭国的人出,但得找个不好被拒绝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索要赔款!”
  朱由校说着又道:“世庙朝的倭乱以及神庙朝的倭乱,我大明都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阵亡了不少将士和百姓,也消耗了不少国财民力,还有这次长崎我大明侨商被屠的事,这些账得算,而继承丰臣秀吉衣钵的德川幕府必须得赔我大明及其藩属国的损失!”
  大臣们听后皆眼睛一亮,都不得不承认自己陛下所提的理由很好。
  毕竟倭人的确给大明上下所有士民都留下很多的伤痛,如果找倭国要赔款,自然也能得到国内所有士民的赞同。
  自然也就因此没有什么舆论压力。
  连刘宗周都没有在这时候表示反对,且说道:“若真能让倭国赔款,则我大明因其受难的所有士民也总算没有白白受其侵扰之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