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673

  这时候,朱由校又问起一事来。
  因在天启二年七月,也就是三年前,毕懋康等搞出了新的炼钢工艺,即可以冶炼出高碳钢的坩埚炼钢法。
  而高碳钢又是工具钢出现的前提。
  所以,大明现在出现高碳钢后,就有了工具钢,也就可以加工更多的钢铁材料,使得大明现在有了更好的钻头与钻刀这些工具。
  而燧发枪也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如今,也已经实现标准化生产,且开始进入准备列装近卫军的阶段。
  朱由校这时候也就问起了此事。
  熊廷弼回道:“回陛下,改进为燧发枪的机铳其射程与威力的确优于合机铳,但臣也因此细想了想,战法似乎也得因此要变动,鸳鸯阵在这样操作快速的火器对射下,已经显得没有意义,而应该在与敌作战时,增加火炮的数量,用敌军在远处时用炮轰、在近处时则火器手可以用三线列方式以一排接着一排的方式不停射击,再加上骑兵机动处置,如此便已能克敌制胜!”
  朱由校点首,并让熊廷弼和近卫军的主要将领讨论一下,在燧发枪出现后,怎么改进战法。
第三百一十七章
组建特种部队勇卫营和水师陆战队
  砰!
  砰!
  砰!
  一连串火铳发射声响起。
  而看着滚滚白烟的叶成敏则也很满意地对洪承畴、杨嗣昌、丁启睿、叶初春等士绅说道:“这就是西洋大铳!红毛番人用的,诸公觉得怎么样?威力不逊于他朱由校的羽林近卫所用火器吧,为采购到这一批火器,在下可是花了不少银子!”
  洪承畴则点了点头:“是要比鸟铳和合机铳更有威力!”
  说着,洪承畴就目光深邃地看向了叶初春:“处元啊,你随福王起兵时,当见识过朝廷的羽林近卫,他们的火器到底如何,可有此威力。”
  叶初春故作激动地指了指反动士绅们所采购的西洋火铳:“此铳威力以叶某来看,还要甚于羽林近卫的火器,火绳都要燃得快些!”
  这边,也同样在认真听着的叶成敏则先笑了起来:“我就说,他朱由校能从西洋番手里买火铳,我们难道就不能吗,而且还能比他买到更好的火铳,有此铳再加上戚公之鸳鸯阵训练之术,不愁不能推翻那暴君之政!”
  洪承畴则继续问着叶初春:“处元,我还有一问,你当时见到的羽林近卫,可也是用的这种战法作战,刀盾、长矛、火器、狼筅,组合在一起?”
  叶初春点了点头:“亦是鸳鸯阵之法。”
  作为卧底,他知道自己要想获得洪承畴等反动士绅的信任,在对方用可以找其他人问到同样的信息的信息来问自己时,自己是不能隐瞒的,不然,容易被质疑,所以,他也就如实回答了起来。
  洪承畴略微放心的舒展了一下眉头,道:“只要还是鸳鸯阵就好,就怕朝廷现在又用了新的战法!不过,有些事难以确定,文弱兄,现在朝堂上,可有我们的眼线?”
  杨嗣昌有些无奈地道:“没有!现在的朝堂,可谓是针扎不进,水也泼不进,铁桶一般,东厂盯得紧不说,听说现在还搞了一个兴明社,要统一治国理念,不然就得被批判被边缘化,也因此,我们很难知道朝廷现在具体在想什么,朱由校到底接下来想要做什么!”
  洪承畴点首,苦笑了起来:“也罢,如果现在朝堂能那么好安插眼线,你们又何必来这海外流亡,只怕早就换了天子!”
  洪承畴说着又看向杨嗣昌,道:“不过,文弱兄,即便朝廷再难安插人,我们也得安插,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然的话,是容易吃大亏的!”
  杨嗣昌回道:“我让他们尽量吧!”
  “朱由校此人虽然残暴,但其见识非常人能及,近乎妖孽,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洪承畴又说道。
  杨嗣昌笑了起来,说道:“洪公也不必过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现在我们也有西洋火器,还有倭国幕府支持,李旦那边带来消息,幕府松浦藩已经劝得幕府将军同意与我们合作,并表示会资助一百万石粮给我们,因为上次朝廷强行从幕府借了七百万石粮食走,可是让幕府很不快呢,还赐了我们所练兵马之名为幕府协作军,简言为幕协军,我们这些幕协军可以在长崎和平户一带停留与居住还有贸易,并替其打击海盗。”
  “幕协军?”
  洪承畴听后不由得道:“你们为了省些钱粮,竟宁肯现在和倭奴合作!其实,还不如多花些钱粮,直接练出大兵来,逼倭国幕府让出一大岛来为一藩地,再以还乡为名,号召各家兵勇反攻大陆,跟着你们出来的谁不是思乡心切,连海盗们只怕也想落叶归根,以还乡为名出击,既提振士气,也能让未出海之士绅不产生敌意,不然,与倭国幕府合作,迟早也会被当作倭寇,别忘了,东南士民对倭寇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杨嗣昌只是笑笑,说道:“以还乡的名义反攻大陆倒是不错,果然是洪公,到时候就以“还乡团”为名出击,在倭国,我们叫幕协军,回到中土后就叫还乡团。”
  “这些不过是细枝末节,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练的兵得要能对抗朝廷的精锐!不过,既然处元说现在朝廷的羽林近卫也还是用的鸳鸯阵,那就好办了许多!鸳鸯阵训练最重要的是要练兵严明,训练时,诈称疾病者,斩!抛弃军器者,斩!火器手提前发射或延后发射者,斩!所以,我们接下来,首先要做的就当是严格训练。”
  杨嗣昌有些为难道:“话虽如此说,但都是花钱雇佣的,直接杀了未免可惜,有些还不是我们士绅自己人,是李旦这些海盗的弟兄,要想严格训练有些难,只能尽量让他们认真一些!”
  ……
  “以臣看来,近卫军的军纪要更加严明些才好,在原有的军纪要求基础上,还得要求各级武官不得包庇下属,否则,除犯纪者当严惩外,包庇者当视其轻重处以开除羽林卫籍与直接处斩两种方式,因为一旦包庇便难免有徇私结党之嫌!而如今近卫军已经是三万多人,参将、游击级的将军已有不少,遑论千总,就得防止军队中有人结党,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卢象升在关于近卫军接下来的训练事宜是否改进的廷议上,直接建言要把军纪搞得更严些,防止武官们拉山头。
  出席廷议的朱由校点了点首,对骆志杰吩咐道:“加入军纪中!谁要是包庇其下属,就不得轻饶!”
  “是!”
  骆志杰立即回了一句。
  而这时候,周遇吉则也在这时候跟着说道:“启禀陛下,以臣看,除了军纪,接下来近卫军的战法训练得做些改变,臣已经奉旨试射了燧发枪,这军械制造总局出的燧发枪果然是更好的,还有他们的新式火炮,同样威力的火炮竟要比原有火炮轻了不少,而且因为加了什么轴承,运输起来也更轻便,完全可以让更多的炮兵以后和步兵一起行动,所以,臣认为,应该把鸳鸯阵改为有步兵与炮兵的方阵,炮兵在前,步兵在后,就能克敌制胜,长矛手和刀盾手什么的都可以不要,这样组建新军可以更快,而且,燧发枪还有刺刀,难得军械制造总局的能想出来,真要需要拼杀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刺刀安上去当长矛使!”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看了熊廷弼一眼,笑道:“你倒是和熊爱卿不谋而合!照准!就由你周遇吉先组建一个营如此训练,就取名为禁卫营,官兵由你自己抽调,一应火器火炮也由军械制造总局优先提供!”
  周遇吉立即敬礼道:“臣遵旨!”
  朱由校说着就问看向黄得功等人:“你们呢,可有建言?”
  黄得功等人互相看了看,没有说话。
  朱由校见此便道:“既如此,那朕说一句,在朕看来,以后除了大规模的战阵,我们还得做好打小仗的准备,得训练出能迅速解决一些突发事件或特殊任务的特别之军,这种军队数量不必太多,但必须个个骁勇善战,从战兵到武官都要严格甄选,如东虏之巴牙喇,这个由黄得功和陈新去全军抽调出善战者组织训练,黄得功所训练的为勇卫营,陈新训练的为水师陆战营,要既在水战方面表现英勇也要在陆战上表现英勇,以备将来出海袭扰!”
  “遵旨!”
  黄得功和陈新立即应答道。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明对外掠夺的獠牙开始露出
  议完关于近卫军接下来在军事训练与作战方面的改进事宜后,朱由校就又和入职枢密院的老将和被朱由校叫到枢密院的文官重臣以及东厂提督、锦衣卫都指挥使等一起议起关于海防的事来。
  “根据东厂得到的最新密报,之前失踪的洪承畴、杨嗣昌的确已去海外,且与其他意图谋反的士绅一起,准备练兵以在将来寇掠我大明,甚至要谋夺社稷!
  另外,据报,他们现在依旧是用的鸳鸯阵法练兵,不过组织较松散,所用火器主要是采购自红毛番的火绳枪;
  还有,据报,其中,杨嗣昌提出了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出击的方略,具体而言,是从双屿、琉球、东番、琉球为主要出击方向,而在平户、鹿儿岛、马尼拉、婆罗洲、满剌加、安南为次要出击方向。”
  魏忠贤先按照朱由校的要求,汇报起东厂得到的最新情报来。
  杨嗣昌等反动士绅因为组织分散、在保密措施方面又没有投入过多的重视,所以,早就让东厂在其内部渗透进了不少卧底,如今连杨嗣昌的最新方略也已被朱由校和他的大臣们所掌握。
  而熊廷弼则因此说道:“红毛番的火器,两广总督熊明遇采购上贡过,兵部试验过,不如我们的燧发枪,而这逆贼杨嗣昌之方略听起来倒是挺有点模样,但实际上想来,也有些空泛,无非就是多路出击、互相照应的意思,这个姓杨的是吃准了大明海域甚广,不好处处布防的点,可谁说朝廷水师即一定只守在家门口,以臣之见,不管他们几路出击,我们只一路去,征剿其巢穴即可!”
  “但有一点,一旦将来这些反贼联合倭寇、海盗从海上袭来,寇掠沿海,那沿海不少接受朝廷新政而配合了改革的士绅必然会受波及,而这些士绅家族的人不少都在朝中为官,不少还是朝廷重臣,这次推行新政,他们必会催促朝廷加强海防,而阻止水师远征,要求水师替他们守住家业,这样水师就很难实现以进攻的方式来消灭海上贼寇。”
  陈策这时候因说道。
  作为广州府大族出身的他因为和皇帝利益一致而没有选择让自己家族去海外反抗朝廷,而是让自己家族配合了朝廷的改革,但他现在不得不为自己家族可能遭受到的海寇之患而担忧,并希望朝廷能保障他们这些还忠于朝廷且配合了朝廷改革的南方大族的利益。
  而现在,他便以“南方士绅出身的官员可能反对水师出征”为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朱由校听后说道:“保护沿海士民安危与家业与水师能否出征剿寇不矛盾,朕已经想好一条对策,这条对策便是海防保险制!
  具体而言,就是朝廷由户部设保险局,然后于各州县设立保险司,由一户部主事经营,沿海所有士民皆可以以户为单位在朝廷保险司购买海防险,一份海防险从五元银币到五千元银币不等,凡购买海防险的人家,一旦谁家遭遇海患,无论天灾还是人祸,在核查后皆可获得原所缴纳保险本金的十倍赔偿!所凭户票和保险契书到本地州县保险司领取就是!”
  在场大臣们皆沉思了起来。
  因为皇帝提出的这个制度让他们有点闻所未闻,让他们一时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很快,奉旨出席这次廷议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先明白了过来,善于搞钱粮,在历史上还留下过经济学著作的他,在财经方面有着非凡的理解能力,不由得先说道:
  “陛下圣明!这真是一善策也!
  南方士民们所缴海防险根据不同份额对于不同户口而言不算多,但集合起来却是一大笔钱,而因海患破家的毕竟是少数,需要朝廷赔偿的人家不多,即便十倍赔偿也是够的,剩余的钱还能用来生利。”
  “没错!这法子好,这完全可以用于水师出征的军饷,到时候也不用朝廷额外再出军饷,我水师就靠着这笔钱作军饷,再去海外某番征剿一番,借个五六百石粮或者五六百万两银子回来,赔偿被海寇破家的士民是绰绰有余的,还能剩不少充实国库呢。”
  陈策之子陈新因为去倭国借过粮,所以被朱由校召回京后也参与了这场关于海防的军机廷议来,而也因此,在进入羽林卫前就和西洋番做过生意还赚了不少的他就也先明白了过来,甚至主动提议用收海防险收集的银子作为水师军饷,然后水师靠着这笔军饷去海外掠夺利益。
  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儒家教育长大的士大夫,毕自严有些不好意思赞同陈新的提议,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陈新的法子很好,这样水师出征,朝廷都不用出军费,而且还能带超出军饷数倍的利益回来,所以,他也就没有说话,只笑了笑,看向了皇帝朱由校。
  方从哲也是如此,他依旧记得朝廷派水师从海外借粮的成果。
  他不得不承认,那种把战船一开大炮一架,就来粮食几百万石的感觉是真好,要知道,在国内要搞出这么多粮食是非常难的,不但要动很多权贵士绅的蛋糕,而自己这种也属于权贵士绅中一员的也得主动吐出些粮食来给朝廷,要如此才能在国内多搞出几百万石粮。
  但方从哲也是从小受儒家教育长大的士大夫,接受的是睦邻友好之观念,真让他直接同意陈新的提议,他还是有些拉不下脸的,毕竟读书人都得讲究点脸面,不想留下个残虐邻邦的恶名,而不像陈新这样的武官可以很直接地提出自己想要带水师替朝廷对外掠夺的想法来。
  方从哲因此也只看向了朱由校。
  毕竟现在大家都讲究以君为宪嘛,只要皇帝同意,群臣都不会反对的,谁反对谁就是违背兴明社宗旨。
  事实上,这也是方从哲等人愿意以君为宪的原因,大家早就从之前朝廷派水师从海外借粮一事尝到了对外掠夺的甜头,就等着以加强君权的名义,让皇帝陛下带着自己这些人一起对外掠夺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