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673

  ……
  “据户部奏报,自朱常洁伏诛且传首各藩王府后,清丈田亩事顺畅了许多,清丈之事基本进入尾声,目前国库已增加粮秣,各地合计加起来有一千余万石粮,正批量运往江南!”
  韩爌这里向朱由校禀报着清丈田亩和调粮的最新情况。
  而朱由校听后则道:“如此甚好!能源源不断的有粮食运来江南,就不必担心粮价会继续上涨,现在各市面上的粮价控制的如何,那些有粮的勋贵豪族可有自降粮价,开始主动把粮食投到市面上来?”
  “回禀皇爷,据东厂明察暗访得知,市面上的粮价倒是得以控制住,没有再涨,但那些有粮的勋贵豪族还是没有主动降粮价,或者投粮到市面上,目前依旧由朝廷控制的粮铺和东厂综合门市在供较低价的粮。”
  魏忠贤回道。
  朱由校听后便问着韩爌:“第二批粮分发完了没有?”
  韩爌回道:“回陛下,已经分发完,就等定价请旨,是继续维持市价不涨,还是开始调低价格。”
  “调低!已经有上千万石储备粮,还怕什么,就算天下所有地方豪族联合起来跟朕斗,现在也不用怕了,朕就不信以举国之力还不能让这些勋贵豪族服软!”
  朱由校当即说道。
  “遵旨!”
  韩爌立即回道。
  为了统筹调配各种物资,主要是粮食,朱由校已下旨设立度支总司,直属政事堂,目前主要是由韩爌、李之藻、李永贞、魏忠贤这些人组成。
  韩爌负责统筹,李之藻则通过自己的算学能力负责如何使调运更合理,价格更科学,李永贞则负责审计,魏忠贤负责监督与提高情报。
  而这样一来,再加上巡防营和增设乡官后的各级官府,使得朱由校可以将来自各地的所有粮食合理而又高效的分拨到江南各州县市镇去。
  “十八元银币一斗,今天调低米价两元!”
  江宁县县城,一家东厂直营的综合门市在次日凌晨就拿到了拨来的新米,并在次日早上就改了价格,重新挂牌出售。
  “咦!这都快平价一个月了,竟然还是没涨?!居然还降价,你们综合门市的米到现在也还没卖完吗?”
  因为综合门市的米价一直不涨,且维持在二十银元一斗,所以,来综合门市买米的士民特别多,几乎从天不亮开始就有人来买米,而避免等到下午综合门市的米买完后,不被迫去其他私人粮铺买更贵的米。
  又因为现在是军事管制,两边有官军负责维持秩序。
  所以,来买米的都不敢再乱来,即便没买到米也不会再打砸铺子,买米时也会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
  而现在,这家综合门市刚开张,外面就已经排了很多人。
  此时,排在前面的人看见这家综合门市调低了粮价,就颇为惊喜地问了一句。
  “还多得是呢!除非今天必须要吃的,要多买些的尽量把银币留在手里,明天来买,明天还有新米到,还会继续降的!”
  这店员笑着回了一句。
  因为综合门市是东厂直营的皇店,而他虽然只是个普通店员,但也因为是东厂的人,是皇帝的人,所以,也就有些自豪之感,而因此多说了一句。
  “是吗,那赶紧给我称米!但是我要多买几斗,你的话,哪能当真!万一没到新米又要涨呢,谁不知道现在江南缺米!”
  这排在最前面的一名书生说着就拿出了一袋银元:“九十元银币!”
  “爱信不信!”
  这店员不屑地回了一句,只给这书生称着米,然后收了银币,接着就忙活着给其他人卖米。
  一时,这些来买米的士民皆伸长着手臂、踮着脚尖要,很着急地要买米回家,而且都跟那书生一样,把身上的所有银币都拿了出来买米,深怕米价会再涨,毕竟他们是真被这连续多日来的米价上涨给吓到了,而不敢相信这店员所说,如今有这便宜米,还不赶紧多买点?
  反正没人敢持银币在手,都只想持粮在手。
  朱由校也知道江南普通士民这一心理,所以,再让综合门市和官府控制的粮铺出售粮食时没有骤降粮价,而是先稳住粮价,等粮食到的差不多后再降,以此来最大程度的通过粮食把通过大明银行撒出去的银元收回来。
  因为朱由校宁肯把银元收回来,也不愿意让这些银元通过高粮价流到勋贵豪族手里。
  第二日。
  因为新的一批粮食到达,这家综合门市再次调低了粮价。
  “每斗十五银元!”
  “又降了?”
  “真的又降了?!”
  来买米的顾客喜不自胜地笑了,但紧接着就是捶足顿胸的后悔:“早知道把银元留到今天买米了!”
  ……
  “你们听说了吗,综合门市和有些粮铺把粮价又降了,综合门市更是降到了十五银元一斗!这可如何是好?”
  抚宁侯朱国弼很是焦急地来到魏国公府对徐弘基与窦顶等人说了起来。
  徐弘基笑道:“岂止是听说,老夫刚让人从最近的一家综合门市买了二十石米回来,要不是限购,不能超过二十石,现在还给这么低的价,老夫恨不能让底下的人再买他几十上百万石囤着!”
  “这个早在预料之中,朝廷自然会调一些粮食来江南,不过既然决定玩粮食,我们家老爷和福王、潞王们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这个时候就要看看,到底是他朝廷的粮多,还是咱们的银子多,在下这次来南都,带了五百万两银子,不知道诸公能提供多少,到时候就用这些银子,撒出去,雇佣让那些佃户和府里的家奴以及乡民们去买!他朝廷调来多少粮食,我们就买掉多少,总有一天,朝廷的存粮会被买空,除非朝廷加征粮赋,如今清丈田亩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再加征粮赋还不烽烟四起?”
  窦顶这时候冷笑着说了几句。
第二百八十章
跟朕斗富?当大粮商,去海外借粮
  “是个好主意,把朝廷手里的粮食直接买空!这样一来,朝廷要么加征粮赋,使天下大乱,要么就让江南粮价一直增高,而使江南先反,反正那独夫没想放过我们,那干脆大家都别活了!让这天下先乱起来再说!”
  徐弘基点头说道。
  “各国藩王们也是这样想的,朝廷迟早都不会放过他们,现在是清丈田亩,谁知道接下来是个什么新政,少不得这次先用粮食和银子在江南让朝廷跌个大跟头,要么天下大乱,要么换个人主,结束目前这个局面。”
  窦顶说着就又道:“所以,藩王们才会愿意让在下出面带银子来与诸公一起做这件事,在下会以恒和粮铺掌柜的身份,联络更多的商户替诸公买粮,而诸公也能像朝廷官办企业那样从恒和粮铺分红,还是那句话,只是不知,诸公可以提供多少银子。”
  “既已有诸藩王的五百万两银子,那徐某也出个三百万两银子,到时候也能多分点,反正现在持银币银子什么的,不如持粮食!还不如换成粮铺的分红份额。”
  徐弘基道。
  朱国弼也跟着说道:“我出一百万两银子。”
  一时,这些南京勋贵们纷纷出大笔资金入股恒和粮铺。
  而也因此,没多久,整个应天府市面上就出现更多的士民来综合门市和官府控制的粮铺购粮。
  “综合门市现在的米价是十五银元一斗,你们买来后,可以以十七银元一斗卖给我们恒和粮铺,你们买来多少,我们就购进多少,明白吗?!”
  恒河粮铺的人因此在接下来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开始组织士民去买更多的粮,而以更高的价回购朝廷提供的粮食。
  而与此同时,魏国公、抚宁侯等南京勋贵也发动着自己的家奴、佃户这些拿银元去买粮回来。
  一时间,朝廷的粮食大量流出。
  “即便现在限购量改成了每天一户购买不能超过十石,但依旧有大量士民拉着大车来以十石的量拉米,我们之前限制二十石,是因为有的大族人家人口多,或者开酒楼的,需要这么多粮食,但总不至于家家户户每天都需要这么多米吧,以奴婢看,这定然是有人在暗中捣鬼,洒钱给许多士民,让士民们来购这些米,奴婢让东厂的人查了后发现是一家叫恒和粮铺的商号在从中作梗,玩的以更高价收购士民所卖粮米的路子,奴婢派东厂的人去抓,却也只抓到几个下线,具体这恒和粮铺的东家是谁,还没查清楚,但可以清楚的是,这恒和粮铺很是财大气粗,其下面负责收粮的普通雇员都能带着上万两银子或上万元银币。”
  魏忠贤向朱由校汇报了这一情况。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这是他们在跟朕斗富呢,先不用查,现在,既然有了这么多储备粮运来江南,倒不如换一种法子来办他们,正好用这种法子,把他们的钱全都收归国有!东厂先装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封锁消息上,不要让他们知道朝廷在江南一带囤了多少粮食,另外,去摸清楚,他们到底准备了多少银子来买朕的粮食。”
  “奴婢遵旨!”
  魏忠贤回道。
  接着,朱由校就又看向熊廷弼和韩爌二人道:“但也难以确定这些人真的富可敌国,有的是银子从朕手里买高价粮,既如此,朕得拿出足够多的粮食来卖才行,所以,现在朝廷在国内调运的粮食不够,得继续向国外去借粮来卖,传旨给沈有容,让他即刻率登莱水师,带最新列装的战舰去朝鲜汉城,先轰上几炮,也不必等袁崇焕的消息,务必在原三百万石助饷粮基础上再借到足够多的粮,另外,让已下水训练许久的近卫镇水师营陈新部,率“戚继光”号软帆船等新式战舰,去倭国江户和琉球!这恒和粮铺什么时候结束购粮,朝廷的水师就什么时候结束与外番诸国之借粮任务!而朝廷的任务就是当一个大粮商,给这家恒和粮铺提供足够的的粮食,让他们炒。”
  朱由校说着就笑了起来。
  熊廷弼和韩爌听后都恍然大悟起来,一时,皆拱手称颂道:“陛下圣明!”
  ……
  朝鲜,汉城。
  袁崇焕来朝鲜已经有很久。
  朝鲜国王一直以国库空虚为由,只肯提供五十万石粮助辽。
  而袁崇焕自然不肯,毕竟他的任务是三百万石。
  再加上,朝鲜在天启三年春季,又发生了历史上的“仁祖反正”内乱。
  所以,袁崇焕也就一直待在了朝鲜,没有回去。
  而在朝鲜内乱结束后,袁崇焕便继续向朝鲜国王所要三百万石粮食助辽。
  朝鲜新国王李倧虽然为了自己的王位可以尽快得到明朝承认,倒是舍得一些,但也只答应出一百万石粮。
  袁崇焕自然不肯,因此他只得继续待在汉城,并扬言朝鲜国王无视天朝国威,天朝会在接下来因为朝鲜所发生的政变而派大军来讨伐,而到时候朝鲜国王会来求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