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673

  “杀!”
  “杀!”
  曲阜青壮正在一处空地上由羽林卫的官兵训练着最基本的长矛刺杀与劈刀之术。
  徐光启也正巧看见了一幕,一时不由得再展笑意。
  而更让他欣悦的是,他下一刻却看见有羽林卫官兵正在给一老大娘家挑水和打扫屋院。
  虽然徐光启知道皇帝陛下已经下旨让张同敞试着在曲阜搞军民鱼水情的试验,但此刻正的亲眼目睹这一幕后,他还是不由得感叹道:“到底是陛下圣明!这才是王师啊!”
  新建的天津城是朱由校搞试点工业化的摇篮。
  大量与制造相关的工厂作坊集中在天津,数十万流民也以此为工人的方式成为了天津新居民,而摆脱了流离失所的命运。
  但因为是文官在执行天津执行皇帝的决策,所以,天津的读书氛围更浓。
  而现在的曲阜算是朱由校搞土改的试点地。
  原本的孔家佃户成为了直属于皇帝的自耕农,而且还因为有近卫营的临时军管,所以相比于天津多了些军事化管理的色彩,进行着新型军民关系的试验。
  但无论是天津还是现在的曲阜,徐光启都非常喜欢,他也在反思,反思为什么自己松江那么多织造作坊和棉纱作坊集中的市镇,为何没有像天津一样可以让所有百姓安居乐业,而依然会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而自己家乡附近的金山卫为何依旧没有这样和谐的军民相处画面,大量军户逃役,田地荒芜,而军官与家丁如土匪一样还常常滋扰附近农户。
  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官员,徐光启在巡视完天津和曲阜后,开始在内心也更加真诚觉得自己的皇帝陛下似乎有一种自己还没有参透的大智慧,他觉得自己好像弄明白了,但又好像没弄明白。
  但毋庸置疑的是,徐光启现在对朱由校更加增添了一丝崇敬感,而恨不得立刻回京面圣,向皇帝陛下陈述他给天津、曲阜带来的巨大变化,但现在他还不能回去,所以,他只能迫不及待地想把给天子陈述的话写在了奏本上,虽然他此时写在奏本上的话让别人看来是在极尽讨好奉承之能事来夸赞君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此刻所写的每一句都是真心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吾皇治世之功
  “陛下圣德昭彰,以士绅之有余而补庶民之不足,以制造之实业使民增富安居,以说教军训之方式开启民智而强民之身体,真乃大仁大圣之君也……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徐光启于曲阜新建社学借儒童之笔写成此本而谨奏之,现谨奉天津、曲阜等乡民慕君之言论奉上,虽是村夫乡愚之言,然淳朴间亦可见吾皇治世之功:
  天津皇恩坊坊民唐有山:新皇上是真的好啊!以前我家就算最好的年景也得饿饭,去年因为漕粮断运,还直接饿死了孩子他娘,如今皇上想到了我们,让我们落户天津,给了我们稳定的活计,肚子是饿不着了,时不时的还能买点野味来吃呢,我那孩子也不用再光着腚跑了,今年总算是有余钱从一附近老妇手里买了些百家布托人给孩子做了短衣短裤,虽然不暖和,但好歹不用光屁股了,等再攒些钱,再给孩子置办冬衣吧,只可惜孩他娘要是能熬过去年那个冬天就好了!无论怎么说,如今是真的碰到了好皇上,我已经让我那儿子在社学里好好读书,将来报答皇上!
  天津忠君坊坊民解大脚:皇上还是比菩萨管用啊,求了那么多年的菩萨,还是饿肚子,如今还是皇上救了我一家老小呢,本来去年全家眼看就要饿死,谁曾想到皇上想起我们了,连我这样的老家伙都讨了个打更的差事,每个月也能买些钱粮,只求这样的好皇上能真活万岁,那样我子孙后代就真能不饿肚子了。
  曲阜七里村村民鲁家业:谢皇上给俺们出了口恶气呀,孔家那些为非作歹的老爷害死那么多人,我们是敢怒不敢言,连县太爷都是他们孔家的人,可没想到皇上您比别的皇上英明,您没有被孔家的人骗,知道他们是坏的流脓的,抄了的家,还把他们占去的田地给了我们种,我们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曲阜丰桥村孩童孔二狗:皇上让我读上书啦,原来唐诗背着这么有趣。
  曲阜梅林村孩童苏倩倩:听军哥哥们说,皇上您英明神武,还很俊,会娶俺们这些老百姓家的女孩做妃子,俺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您的妃子吗,俺知道您是好皇上,俺想嫁给您!”
  ……
  朱由校熬夜看完了徐光启的奏本,看到最后不禁笑了起来。
  一时,也不知为何,朱由校在看了这些或真诚或质朴或天真的百姓之言后,如饮甘露一般,浑身觉得很是精神,而自觉做皇帝以来的辛苦没有白费。
  虽然他至始至终的目的也不是那么伟大,更多的是自救。
  但现在看到这些感激之言,朱由校依旧很有感触。
  心情大好的朱由校因为得知有天真无邪的民间小女孩要嫁给他,而想到了自己后宫已经有不少出身平民的妃嫔。
  因此,朱由校决定今晚选一个妃嫔侍寝。
  虽然皇后现在已经在做正事方面越来越主动。
  但此刻越发想要好好治理大明,而广延子嗣的他决定继续雨露均沾。
  “今晚再破个处!”
  因此朱由校翻了一个新妃嫔的牌子。
  在翻了木牌后,朱由校就继续看起徐光启的奏本来,依旧情不自禁地笑,且道:“总算没骂朕是暴君了!”
  ……
  “这个暴君!其手段真是高明!居心叵测!让这些草芥贱民诉苦,大谈受乡绅权贵压迫之苦,离间愚民与乡绅关系,甚至肆意污蔑乡绅贤达,很明显,当今天子在天津和曲阜这样做,是欲直接饶过士大夫而统治庶民,不让士大夫替朝廷驭民,使愚民有智,而越发变成刁民,当警惕,当想尽一切办法阻止!”
  举人吴昌时此时坐在天津城一处茶楼上,看着外面社学里一些天津百姓诉苦的行为时,不禁一拳砸在了桌上,对自己好友杨彝低声说了起来。
  “刮江南民脂民膏而收拢流民之心,以成其独夫之野心,真正是令人意想不到,然徐光启、毕自严这些士大夫也真跟着一起这么做,实在是令人失望至极!”
  杨彝低声附和起来。
  “这些草芥怎么能和士人相提并论,也就如今这独夫和徐光启这些人视其为民!满公这次让我们回去组建新社,其本意在于重塑东林诸君子之论,并要使我等志同道合之人要有一致的决心,要齐心为维护我士绅地位而努力,不能让这暴君将我们同这些草芥庶民等同看待。”
  吴昌时继续低声说道。
  杨彝点了点头,低声道:“不能让朝廷在这些人手里来个编户齐民!我士绅怎能与这些草芥一样,无论是法度还是礼节上都应有优待,而这些草芥一样的庶民只配为士者驱使,天子岂能直接越过士大夫而直接笼络民心,这简直是乱了体统!”
  “没错,然而,要实现这一个目的,得先让天子没有足够的财力去笼络民心,也不能让徐光启这些士林败类出现,为其走狗,而当下我们回去组建新社后,一是要组织人抄没徐家,灭其满门。”
  吴昌时说着就冷笑起来:“这灭门抄家的事可不只是他皇帝能干!”
  杨彝忙低声问道:“那第二呢?”
  吴昌时冷着脸道:“现在既然因为宫禁森严、厂卫密布而没办法对那独夫暴君下手,但方从哲、徐光启这些人难道不能动手吗?”
  “剪除其羽翼,很好!”
  杨彝颇为赞同。
  ……
  “仆得去登莱巡视一下,你们在曲阜继续分田于民,尽量摸索出更多的军民如何能更加亲近的方法来,但也要做好有人暗中使绊子的可能,有人是不希望我们这些人做忠臣的,甚至也不喜欢庶民可以如此揭露士绅之短,这对许多人而言,是我们都在搞乱体统;所以,得小心,对外来者加强管控,尽量规划出一些地方来作为乡民交易的集镇,这样东厂也便于在这些地方设立商号,用于监视有些心存歹意者。”
  徐光启以他丰富的经验和洞察人心的精明自然可以猜到许多士绅不喜欢现在天津、曲阜这些地方所发生的一切,所以,他需要提醒一下张同敞,但他也没想到他居然也会主动提出希望让东厂继续做大的想法。
  很明显,徐光启也没有意识到他已经不想让反对者毁掉这里。
  接下来,徐光启在见到新任山东巡抚徐可求后就一起去登莱见了登莱总兵沈有容,然后和沈有容一起坐船去了辽东。
  “这个地方叫旅顺口,末将认为,这里可以作为水师训练与驻兵之处,从这里到登莱,沿途有群岛可为依仗,钱粮运输也便利,而且可以和登莱水师组成锁阴,退可扼守住京师海上之路,进可攻略朝鲜!”
  沈有容在抵达旅顺口后对徐光启建议起来。
  徐光启点首,笑道:“沈总兵所议倒是和圣意一致。”
第二百一十九章
开发旅顺口为军港
  山东巡抚徐可求听徐光启这么说,也就认真凝思起来,然后很认真地道:“下官也觉得这里不错!当年马云、叶旺二将军奉太祖命从蓬莱乘船伐辽东,一路顺风而到达此处,故改此处名为旅顺口,由此可见,此地为一吉地也,很适合作为水师驻地。”
  徐光启细看了看周围后,也点头道:“既如此,那我等便联名上疏以此地为近卫营水师训练与驻兵之处,如何?”
  “谨遵阁老吩咐!”
  徐可求和沈有容回了一句。
  接着,徐光启就对徐可求又说道:“但这一带还算比较荒凉,辽民如今基本集中在辽西,尤其是东虏为患后,这一带常遭寇掠,而要在这一带要驻军的话,从长远来看,得让这里的屯垦之民越来越多才好,按照圣意,边镇之地要想永固,得先有人,有人后才会有买卖耕耘,才会有钱粮赋税,才能实边!而计划是先移山东之流民,所以,徐中丞,你接下来得尽快组织招募山东境内流民打造船只、修整码头,并做好动员鼓励之策,到时候随时准备让山东富余之民迁居辽东垦荒实边。”
  “是!请阁老放心。”
  徐可求回了一句。
  而在这之后,徐光启就去辽东见了熊廷弼和孙传庭,然后再经山海关回了京城。
  “启禀陛下,臣荐举让登莱总兵沈有容兼任金州卫指挥使,负责旅顺口的水师驻地营建,而山东有司所募流民当先用于旅顺口营建,接着当将垦荒之田地分其耕种,以达到实边之目的,如今东虏已轻易不敢再绕沈阳和辽阳而深入金州腹地,正是朝廷趁此机会夯实金州海防之机会,以做将来从水路派大军进剿东虏之准备!另外,当在天津设造船厂,专门打造战船!如今天津一带工匠云集,各类作坊齐全,正适合组建一大型船坞。”
  徐光启在见了熊廷弼和孙传庭回来后就提出了他跟熊廷弼等讨论后的看法。
  朱由校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这自然是很妥当的,但这得花不少钱粮,扩大官营纺织产业的事筹办的如何?”
  徐光启因此忙拿了份名单出来:“这些皆是最近表示有意要入股官营纺织产业的人,但因涉及的背后权贵甚多,故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校因此接过名单看了起来,一时,他就发现名单上几乎都是有权有势的。
  不过,朱由校也发现这些有意的都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北方勋戚和士绅为主,明显是有意和皇帝陛下一起共夺江南勋戚士绅之利,而不在乎江南勋戚士绅和自己也是同一个阶层。
  资本家能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
  如今这里面一些精明的北方勋戚和士绅也不例外。
  而朱由校也就因此笑了起来:“这些还留在朝堂上,没被朕收拾的阁老、尚书什么的,果然是精明的!包括那些勋戚,也有很多聪明人啊。”
  接着,朱由校就把名单放在了桌上:“想和朕一起赚外番的钱,可以,但将来谁要是对朕不忠,不顾大明利益,也别怪朕不客气!现在想和朕一起发财容易,但将来想要摆脱朕的控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陛下圣明!既如此,臣这就遵旨去办。”
  徐光启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