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673

  所以,侯恂就顺势弹劾了袁可立一把。
  但侯恂没想到,这一弹劾居然弹劾得要掉脑袋。
  “斩!”
  当顾秉谦一声令下后,侯恂顿时就人头落地,然后其首级立即用石灰处理装箱,急递送往四川。
  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们因此都被震慑得集体噤声。
  本来每逢这种战乱突然发生时,是言官最爱哔哔的时候,如同天灾发生的时候一样。
  叫你皇上不听我的,这下好了吧,有事变了吧。
  这明显是有地方官员治理不力,不然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乱事。
  言官们早已摩拳擦掌地准备大肆对跟这次西南造反的官员弹劾一番。
  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
  即便没有仇怨的也想着准备弹劾一波顺势收一波贿赂。
  可这下好了。
  皇帝不准言官在战事结束前对前线带兵的文武官员瞎逼逼了,只准在战事结束后说话。
  可战事结束后,弹劾已经没有意义。
  如果是打败了,那大家就得收钱保他们。
  如果打胜了,人家刚立了功,这个时候去弹劾人家不是找罪受吗?
  所以,言官们大多数只想在战事发生时哔哔一顿,而不想在战后去算账。
  但现在侯恂的首级逼得他们只能先闭嘴。
  想说话却不准说话,言官们心里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不过,作为皇帝的朱由校和参与军机的重臣可就耳根清净了许多,也总算是可以全身心地集中到军务处理上来。
  衍圣公孔贞宁此时的心情也非常难受。
  因为孔闻謤被朱由校下令斩杀让他感到非常受辱。
  毕竟按照曲阜孔家的辈分,孔闻謤还要比孔贞宁高一辈,而孔贞宁也就更加恼怒,不由得失去理智地哭道:“这凤阳朱家,到底是流寇之后啊!竟擅杀我叔父!我孔门受其敕封,真是耻辱啊!传我的命,把府里所有朱家皇室的赐赏都给我烧了!我孔门不与这样的流寇暴徒为伍!”
  而恰巧,在这之后没多久,朝廷的传奉官也到了,且宣读了朱由校要衍圣公孔贞宁上本奏明其府里打算怎么处置孔闻謤并表明一个对朝廷的态度。
  孔贞宁接了旨后,更加气愤:“我堂堂圣人后裔自当礼待,岂能说杀就杀!还有那背叛我孔门的叛奴,他朱家但凡有点脸面,怎么能收留这样的叛奴!让老夫上本?那老夫就说说此事,胤植,你立即写,就说我孔门中人皆沐圣人余德,素来知礼,族叔闻謤更是品德贵重,岂会有不敬之言?实乃叛奴构陷!陛下既为天子,自当崇礼尚德,似李桂这等十恶不赦之叛奴,就当以国法磔之,然如此,到底伤天子仁德,故请天子将叛奴李桂发还孔家,使孔家维护门风!”
  孔胤植听自己父亲这样说,不由得道:“父亲这样做是否太过了,一旦惹怒天子怎么办?”
  “怎么,难道他还能灭了我衍圣公府不成?”
  孔贞宁问着就又说道:“他凤阳朱家,不过流寇之后,如果没我儒林支持,他们能成皇室?他要是敢灭我孔家,那他们就做回了流寇!”
  接着,衍圣公孔贞宁就用拐杖敲击地面,咬牙问:“要老夫给个说法,那他朱家还要不要这江山!”
第一百八十六章
陛下英明啊!
  朱由校是在孔闻謤等在京师天津一带被处决后不久就立即下旨让衍圣公孔贞宁对朝廷忠诚度进行表态的。
  而衍圣公孔贞宁也在朱由校的圣旨到达山东后前一刻通过私人渠道得知了孔闻謤被东厂处决的事,然后就收到了朱由校的圣旨。
  所以,孔贞宁现在即便按照圣旨立即写了奏本,也还得有段时间才能递送到京。
  也因此,皇帝朱由校和方从哲这些皇帝的亲信大臣们,此时还不知道孔贞宁的傲慢态度。
  朱由校现在不得不把心思放在军务上。
  毕竟现在大明要同时面对两场兵事。
  不仅仅是还未彻底解决的辽东战事,还有刚刚出现的西南战事。
  为此,朱由校特地将他身边擅长军事谋划的文武官员都叫到政事堂,参与军机。
  “奢崇明的叛乱,虽然让大明接下来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但也不必太过焦虑,这只是说明旧的土司羁縻制度已经不合时宜而已,在将来有必要进行改土归流,不然,这些拥有地方实权的土司一有机会就依旧会挑动底层夷民造反。”
  “而这些有实权的土司造反后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势,因为首先他们的教化程度本就不及汉人,在战争上的表现就是纪律差,对底层的汉夷百姓都是以烧杀劫掠为主,其次没有强大的粮草保障能力,只要战事一受挫,就容易陷入困局,所以,朕相信袁可立完全能够平定这次叛乱,西南的这些土司成不了大气候。”
  朱由校首先对这次的奢崇明叛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朱由校就继续说道:“不过,我们虽然在大势上清楚这些西南土司成不了大气候,但也不能不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朝廷需要花多少民力财力物力去平定这次叛乱,朝廷需要有个总的谋划,需要知道如何趁着这次西南平叛的机会让朝廷更有利,让西南在将来更太平。”
  “陛下说的是,纵观历朝西南番乱,皆未有不平定者,然皆弊在于耗损钱粮无数,盖因西南用兵有三难:
  一、民族成分复杂,西南地区,汉夷杂居,因为风俗不同,故而矛盾常有,甚至夷民中也有生番、熟番之别,熟番易受朝廷管束,然生番易受土官挑拨,彼此也有矛盾;
  二、地势复杂,多易守难攻地,大军进攻难以速达,而小股兵马急进又易遭伏,且交通不便,所以,粮草运输困难,许多道路,连骡马都不能用,只能用人驮运;
  三、气候不定,雨水频繁,多瘴气时疫,通常西南用兵,死于沙场拼杀者少,死于疫病者多;
  以臣之见,朝廷要想在西南一劳永逸,得先安其民,对为恶之番官以狠,对底层百姓,不分汉夷,一律以招抚为主,分化其势,进而可孤立叛乱者;
  其次,要想节省钱粮,一开始得花足钱粮,使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地剿灭叛军,从而避免叛军做大且四处流窜,最后不可催促带兵督抚,因为西南用兵需等天气适宜时果断出击,而若朝廷为求速达,不顾实际情况,一位催促带兵督抚进兵,容易适得其反。”
  总督过四川、贵州、湖广军务,且参与过平定番乱的王象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由校对此表示了肯定。
  而接下来,朱由校又让参与过播州之乱的陈策等老将发表看法。
  陈策本以为自己这些老将在京师只是教教后生辈带兵,但他没想到皇帝陛下还让他们这些老将参与军机,这让他心情很激动,毕竟作为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谁不想在军务上说道说道。
  所以,陈策等老将皆很积极地发表起了自己的看法。
  陈策最先开口,且直接指明近年来西南土司作乱频繁的原因,说西南如今敢作乱,主要还是因为朝廷内弊丛生,首先是卫所军户大量逃走,最后成为西南各土司的农奴,从汉民变成夷民,而这些军户不乏善冶铁、制火器的,因此造成西南土司军事实力大增,野心也跟着膨胀,所以,陈策认为朝廷应该提醒官军不能轻视这些西南土司的战斗力,可能也有不少火器。
  童仲揆则根据自己掌四川都司多年且参与过播州之乱全程的经验,指出了四川哪些土司忠诚度高、哪些土司忠诚度低,以及还拿出了一份提前研究出来的四川各城池的防御重要程度。
  朱由校很庆幸自己没有像原有历史一样在辽东经略一职上换掉熊廷弼,而没有使得辽事败坏,也就使得陈策、童仲揆这些熟悉对西南作战有丰富经验的老将没有像原有历史一样战死沙场,而是成了自己在军事上的顾问,使得自己这个皇帝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西南地区的情况。
  不过,朱由校倒也没同意接下来陈策和童仲揆主动申请去西南带兵打仗的请求。
  因为,朱由校还是更希望借着这次西南战事练出一批能带兵的年轻将领出来,而老将们还是适合留在京师,替自己参谋军机,同时替自己培养军事人才,毕竟人才是不能断层的,不能一遇到战事就只指望老将去解决,而不给年轻人表现的机会。
  何况,大明将来还会有很多战事,需要很多指挥才能突出的战将。
  然后,朱由校又让王象乾和陈策等人对其他地方的军事威胁,如东虏、蒙古等也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如何把控全局。
  而在议定好大明全局性的军事战略后,朱由校便让王象乾将这次政事堂所议定的关于西南战事和帝国军事全局战略的所有看法以写成圣旨的形式,发给袁可立,让袁可立作为参考。
  而圣旨只是对西南战事进行全局性地指导,不提出明确的命令,所以,袁可立依旧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指挥整个西南的战事,并符合大明全局性军事战略的要求。
  因此,接下来,一道道关于军事方面的圣旨从政事堂发了出来。
  政事堂一下子似乎成了大明帝国的最高军事机关。
  而大明军机要事的决策参与者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以前是大小九卿加科道言官以廷议的方式决议军机,皆是文官,但现在一下子变成了只有少数官员参与,明显没以前那么皿煮,但却不再只是文官参与,开始有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老将参与。
  这些老将因此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童仲揆甚至嫌兵部的地图不行,根据经验连夜亲自画了一幅四川地形图出来,然后在被召到政事堂再议军机时,直接拿出来,建言天子和其他大臣以他的图为参考。
  除此之外,帝国中央的军事决策效率明显快了许多。
  以往廷议扯皮一个月都还没确定出战略。
  而现在,几乎没花几天时间,朝廷中央就议定出了全局性的军事指导,也提前在河南、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换了一波可靠的官员进行战略预备,以防止战事扩大后不可收拾。
  袁可立现在还没收到天启帝的指示性圣旨。
  此时,他刚收到了侯恂的首级。
  “陛下英明啊!”
  袁可立收到侯恂首级后,当即笑了起来,且喝道:“传令升帐!”
第一百八十七章
斩杀蜀王府的人
  袁可立麾下文武官员很快就来了袁可立的军帐,并看见了侯恂的首级,也得知了皇帝直接斩杀弹劾袁可立的言官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