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73

  说着,徐光启就露出了失望之色:“得了,今日又白来了,没个勤于操练的武官!”
  但就在徐光启话刚一落的时候,前方传来山岗林子里就传来整齐了的喊杀声。
  徐光启忙站了起来。
  孙承宗也忙站了起来。
  两人只看见金色艳阳下,一排明军正穿着粗布箭袖衣在整齐的跑步。
  这让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这次没白来!”
  孙承宗先笑着说了一句。
  而徐光启这时候突然一拍桌子:“来人!”
  这时候,徐光启的随身护卫忙走了上来:“老爷有何吩咐?”
  徐光启则道:“持本老爷禀帖,去请营中操练士兵的主官来!就说本老爷有请!”
  半个时辰后。
  一壮如铁塔的武将神色不安地跟着护卫来了徐光启和孙承宗所在酒馆。
  如今的大明文贵武贱的现象非常严重。
  即便是二品武官在七品文官面前都只有下跪磕头的份。
  何况徐光启和孙承宗都是天子身边的经筵讲官,属于文官中的清贵官员,而且徐光启还兼着河南道御史,等于还有言官的参劾权,而孙承宗是国子监祭酒,乃大明的小九卿之一。
  所以,即便是总兵级的武官在要见徐光启和孙承宗时也是很紧张的,何况一个京营普通武官。
  正因为此,这武官一来到徐光启和孙承宗面前就直接跪了下来:“京营把总周遇吉见过两位上官!”
  孙承宗忙扶住了周遇吉:“这位将军万勿如此,您是天子禁军宣力之臣,岂能跪于我等身前!”
  徐光启看了孙承宗一眼,心中诧异孙承宗对武将的态度倒是不似大多数文官。
  诧异之余,徐光启也因受孙承宗影响而语气和蔼了几分,忙道:“你说你叫周遇吉?”
  “末将正是!”
  周遇吉回道。
  徐光启笑了笑,就伸手道:“您请坐!”
  周遇吉便坐在了徐光启下首,且只坐了半边。
  徐光启见此说道:“将军乃行伍之人,怎么坐得却如女儿一般?”
  周遇吉听徐光启这么说这才大马金刀地重新坐好,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讪笑道:“末将失礼!”
  孙承宗这时候落座下来:“将军不必拘谨,这里没有其他人。”
  孙承宗说着就指向徐光启:“他乃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经筵讲官徐子先,奉旨替天子选将选兵以练之,如今天子刚刚登基,有意重振我大明武备,铸铁军为天子师,以壮国威,而息四方干戈,故而,他要见你是为天子而来!”
  孙承宗说完,周遇吉立即望北而叩:“吾皇万岁!”
  徐光启因此微微一笑,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把总是可造之材,听了孙承宗的一番言语后居然也知道该向谁表忠心。
  徐光启这时候也忙道:“京营武备松弛,官兵多操副业,为权贵砌墙执仗之役,不练骑射,这些我们都知道,即便如将军这般武官也会常奔走于显贵之门,以求晋升,为何将军还能做到坚持操练?可否告知于本官?”
  周遇吉忙起身回道:“末将不敢欺瞒两位上官,末将乃辽人,家父死于东虏之手,故而末将从小就知我官军之败坏以及有志将来征战沙场以报父仇!”
  徐光启和孙承宗点了点头。
  徐光启还开口道:“将军以后可常来鄙人府中一叙!他日,本官必替朝廷荐举将军!”
  周遇吉听后颇为感动:“谢上官!”
  孙承宗只是莞尔一笑,他没有表态拉拢周遇吉,毕竟徐光启拉拢武将是天子允许的,他如果再拉拢就容易被质疑。
  所以,孙承宗只是开玩笑地指着徐光启对周遇吉笑道:“他家是松江富户,不收土仪!所以,你只需记住他是替天子办事,不必过于感他的恩!”
  众人听后皆笑了起来。
  此时,一锦衣卫策马而来,且突然停在楼下喊道:“敢问楼上可是孙祭酒与徐詹事?”
  孙承宗和徐光启忙站了出来:“正是我们。”
  锦衣卫忙道:“陛下宣见二位,着二位即刻进宫!”
  ……
  次日。
  文华殿。
  朱由校见到了徐光启和孙承宗。
  朱由校先问着徐光启:“荐举老将来京担任教职的事准备的如何?”
  徐光启忙拿出一本名册来:“陛下,臣已经拟好要荐举的老将名册,请您过目。”
  朱由校让魏忠贤把徐光启手里的名册接了过来。
  朱由校打开名册一看只见上面写的名字有:
  左都督光禄大夫郭琥
  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骆尚志
  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牛秉忠
  遵义副总兵陈策
  石砫宣慰司宣慰使秦良玉
  除了秦良玉,朱由校对另外四人都不是很熟悉,因而他便让徐光启给自己阐述一下。
  于是,徐光启便遵从朱由校的旨意对朱由校和在场的孙承宗说了起来。
第二十章
老将介绍
  “这郭琥是嘉靖四十二年就开始守边镇的老将,善出奇谋,时人皆称其文武双全,在山西镇守任上以奇谋破土官张同勾结鞑虏之叛,后因年迈致仕。”
  “这骆尚志是南兵猛将,善使火炮与火器,其所练浙兵得戚家军之精髓,在平壤之战中是攻上平壤城的第一人!后因北兵所妒,不为时任大司马所喜,所以辞官归隐。”
  “这牛秉忠致仕前为宁夏总兵官,善统骑兵,身经百战,斩敌首千级,镇守宁夏十余年间,鞑靼不敢入侵!”
  “这陈策善统水师,曾率麾下广东兵随总兵陈璘统援朝,在露梁海一战中击败倭寇水军,后又剿灭珠池盗李茂有。”
  “这秦良玉本为石砫宣慰司宣慰使马千乘之妻,后马千乘被诬致死,其子年幼,故而由秦良玉承袭其夫位,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作乱,秦良玉与其丈夫连破杨应龙叛军七个营寨,为南川平叛中战功第一,其麾下白杆兵尤善步战!”
  徐光启说完后就看向了朱由校。
  朱由校听后甚为欣悦地点了点头:“有善出奇谋的,有善操火炮火器的,有善统骑兵的,有善水战的,有善步战的,爱卿这份名册真是思虑周全,颇有远见,当立即拟成奏疏呈上,朕得尽快召这几位国之柱石进京!”
  徐光启忙兴奋地拱手道:“臣遵旨!”
  “我大明底蕴非凡,自太祖以来,良将迭出,何等顽敌没有见过,何样险境恶战没有经过,区区东虏,只要我们自己不乱来,就不会解决不了!等这五将进京,就开始训练兵将,到时候两位爱卿也任讲武堂总训导官,负责教习兵将思想!”
  朱由校继续说了起来,且给孙承宗和徐光启下达了新的任务。
  而孙承宗和徐光启皆领旨称是。
  接着,朱由校就问着孙承宗:“爱卿的开辟财源一事想得如何?”
  孙承宗和徐光启相视一笑后就面向朱由校拱手道:“回禀陛下,臣思之再三,认为当效宪庙旧例,设皇庄皇店,然后以其利募军养兵,但若直接设皇庄皇店未免有损陛下圣名,故而臣建言,改皇庄皇店为官庄官店,即兴办官营之业而取天下之利养天下之军民!”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难得你能想到这一点,倒是个新法子,比不直接加税来得间接,即便将来官营之产业使得权贵官绅意识到自己盈利减少也是许久以后的事,到时候朕已有强兵,倒也不惧反对者,另以官营代替皇营的建言也甚好,以皇营取天下利,未免被人诟以朕取天下利的嫌疑,但以官营取天下利,则是为朝廷为国家取利,天下人无可指责之处,朕准了!”
  孙承宗则又道:“陛下,臣不敢居功,此法子是徐詹事提出的。”
  朱由校因此看了徐光启一眼,微微一笑:“那就不奇怪了!”
  朱由校知道徐光启是商人家庭出身,又是上海人,所以想到以官营取利的法子也就不奇怪了。
  “既如此,两位爱卿且议议,官营眼下第一个经营何产业最为有利?”
  朱由校又问了起来。
  徐光启想了想道:“以臣看,当是织造之业,出海暴利中,以生丝为第一,棉布为第二,余下方是茶叶、瓷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