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673

  “陛下如天之仁,臣等为天下百姓感谢陛下隆恩!”
  方从哲和李汝华皆回了一句。
  李汝华更是松了一口气。
  “考成法呢?”
  朱由校说着就问了起来。
  李汝华忙回道:“启禀陛下,考成法推行后,神庙朝以来的积压要务已全部处理,也革职罢免了五百余名的庸官,吏治为之焕然一新,各地一旦缺官,已能在比往日少一半的时间内补上缺额。”
  “尤其是都察院由地方上考成优秀的州县官补任后,被查出的贪墨案显著增加,涉及官欺民的弹劾章比以往增加了两倍,而以个人私德或以风闻事弹劾朝中官员的弹劾章减少了一半,这说明御史官比之前更加务实了些!”
  方从哲也补充了起来。
  朱由校听后了点了点首:“总算在开始慢慢变好!”
第一百五十章
西南要反
  “大明中兴有望啊,辽饷居然会停征!这是朱某着实想不到的事。”
  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在得到朝廷停征辽饷的诏旨后不由得仰天感叹了起来。
  按察副使徐如珂也附和道:“藩台所言甚是,这真正是让人意想不到,通览古史,一旦税赋加征,就难再免除,盖因当朝者难舍其利!而如今,陛下下诏停征辽饷,既可见陛下爱民之心,也说明朝廷钱粮之政转好,大明日渐亏空之势得以扭转,也的确是有中兴之象!”
  “这样一来,我们地方上的官也好做了,这些年,因为辽饷加征,四川一带汉民夷民对官府和朝廷的埋怨都增加了不少,再加上许多不法官吏的横征暴敛,眼下各地土司,尤其是永宁土司,开始日渐不服朝廷管束,眼下这辽饷停征,倒也能稍解民怨,而稍抑一些土司不安分的心思!”
  朱燮元继续说了起来。
  徐如珂点了点头:“不过,士林中对当今陛下多有微词,言其刻薄寡恩,残暴狠辣,倒也没想到陛下会下如此惠民之诏旨!”
  朱燮元笑了笑道:“士林中人素来重清议而轻实务,且士林舆论素来是为江南士子把持,这些江南士子都是脂粉堆温柔乡里长大的,哪里懂得百姓疾苦,也只有你我这些在江南以外的地方任职久的才知道当年阳明先生为何在龙场悟道后能立功立言,原因无他,唯知柴米油盐诸事而已。”
  徐如珂笑了起来:“此言正解。”
  “中丞要见二公!”
  这时候,四川巡抚徐可求幕僚来到朱燮元和徐如珂面前来,拱手禀告起来。
  两人便忙来到了徐可求这里。
  徐可求一见两人过来,就道:“两位来的正好,本官有一件事要与两位相商,眼下永宁土司奢崇明再次来信说想让本官替他向朝廷举荐,让他率土司的兵像秦良玉的白杆兵一样去辽东为朝廷征战,不知两位意下如何,我们该不该向朝廷举荐奢崇明,令其也带兵去辽东参战?”
  “下官认为不可!这奢崇明与秦良玉不同,奢崇明一直在扩兵,且四处招揽我汉人流民入其领地内为其新户,明显是有扩张之野心,而秦良玉虽也是土司,但一直未扩兵,只在朝廷下诏扩白杆兵后才扩兵,且也未有招揽流民之象!甚至奢崇明还截留税粮,索要新开垦出的三万顷田地!此人颇有野心,故下官认为当明确告知朝廷,让朝廷不要轻信其言!”
  朱燮元说了起来。
  徐如珂因此附和道:“下官亦认为不可,这奢崇明还私自开矿,大兴冶炼,以下官之见,不但不能信其言,还当让朝廷调白杆兵和部分川兵回来,以备有事发生!”
  徐可求因此点了点头:“两位所言有理,那本官就将我们的看法禀告于朝廷,请朝廷裁夺。”
  ……
  “这个奢崇明,又上疏要求出兵辽东,还真是挺积极,上月他上疏出兵辽东,朕已经拒绝过他一次,这次又上疏请求率兵赴辽,四川地方官员怎么说的?”
  朱由校收到奢崇明的奏疏后,就询问起方从哲来。
  方从哲则道:“四川巡抚徐可求等人上疏言奢崇明一直在暗中扩充兵马,与周边土司结盟,甚至开矿炼铁,颇不安分,主动请求援辽,恐有其他意图,故不赞成朝廷准其率兵赴辽,且请朝廷增派兵马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防他变,如调回白杆兵与部分川兵。”
  朱由校听后点首,对刘若愚吩咐道:“召见王象乾、徐光启、郭琥、陈策、牛秉忠、尤世功、秦良玉于政事堂,廷议军机。”
  “是!”
  刘若愚因此退了下去。
  没一会儿,大学士王象乾、兵部尚书徐光启以及老将秦良玉等皆来了政事堂。
  “你们且看看这封奏疏,这是奢崇明的第二封奏疏,依旧是请求朕准予他带兵赴辽。”
  待这些人一到,朱由校就将奢崇明的奏疏递给了刘若愚,并让刘若愚递给了王象乾等人。
  王象乾先看了奏疏,沉吟片刻后说道:“陛下,这奢崇明明显是没安好心,哪有土司主动请求出兵的,以臣看,他这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着想为朝廷效力,但实则暗藏祸心,并以主动请求出兵的方式来麻痹朝廷,让朝廷放松对其警惕之心,大明自古不安之地有三,一是九边、二是西南、三是东南沿海,故我们不能放松对西南的戒备,当令四川地方官员严加戒备奢崇明等土司。”
  “这奢崇明或许是借着请求出兵赴辽的方式来起事,一旦朝廷应允,他势必会以此为借口煽动其辖区内的民众,以朝廷要令他们远赴辽东送死为由挑拨朝廷与地方夷民的矛盾,进而起兵作乱,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徐光启这时候也说了起来。
  朱由校点了点首,然后看向了秦良玉,问道:“秦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在朱由校看来,秦良玉也是西南土司出身,虽然汉化程度比其他土司高,甚至对朝廷的归属感也强于其他土司,但作为土司出身的将领,应该对西南土司比自己这些人更加了解。
  秦良玉此时也就立即回道:“回禀陛下,西南各土司素来是羁縻之地,各土司有自己的领地、属民,亦可自己任命地方官佐,所以其忠心与否全在于土司个人操守,而与中原流官治理之地大为不同,以臣之见,不排除奢崇明有异心!”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承认自己现在重用的这几位涉及兵政的大员,在军务上,还是很有见识的。
  在朱由校的记忆中,奢崇明在历史上的确在主动向大明朝廷请求率兵赴辽后突然造反,最后连带着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也跟着造反,先后攻陷重庆、内江、广州等地,战争波及四川、贵州、云南、湖广,持续近十年,而给大明帝国内部造成很大的动荡,靡费钱粮无数。
  使得大明帝国无法集中全力对付辽东东虏。
  这与崇祯时期一样,因为大量流寇作乱,使得朝廷无法集中全力对付东虏。
  而也因此,朱由校对奢崇明这些不安分且即将发动一场战争的土司感到厌恶。
  “朕认为,这西南将要不可避免的发生一场战事,这奢崇明要反,不仅仅是奢崇明,还有其他土司。”
  朱由校这时候神色凝重地说了一句,然后看向了在场的大臣们。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近卫营
  方从哲、王象乾、秦良玉等大臣因此皆恭肃而立。
  朱由校则继续说道:“所以,从现在开始得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奢崇明明确反了以后再行动,先统一指挥,立即拟旨,设五省经略,经略四川、云南、贵州、湖广、两广五省兵马,一旦有变,便能迅速调兵应对,升袁可立以兵部左侍郎衔任五省经略,辽东巡抚由新调去辽东任右参议的孙传庭接任。”
  在这之前,朱由校已将孙传庭从兵部职方司郎中任上调去了辽东任右参议,以增加其地方上的为官经验。
  因为朱由校知道孙传庭在历史上是很擅长带兵的官员。
  而且让朱由校没有失望的是,孙传庭在任兵部官员时没有卷进张鹤鸣的贪墨窝案中。
  所以,他也就有意对孙传庭进行培养,先让他从知县任上升回兵部熟悉机要,后来又让他去辽东接替王化贞的职位,和袁可立、熊廷弼一起熟悉辽东战事。
  如今,朱由校让其担任辽东巡抚,自然是要让其开始带兵,以试其才。
  而袁可立在辽东已经先后与东虏交战多次,且因为其本人战略觉悟能力强再加上战术灵活,在与努尔哈赤交锋时倒也没有怎么吃亏,虽无大胜,却也未尝有败绩,最多是无功而返,甚至斩首百级的小胜不少,也屠了东虏好几个庄屯。
  朱由校则也因此觉得袁可立是可以成为那种独当一面的帅才的,也就决定让他经略西南与其附近的五省兵马,统筹调度,这样或许能避免让奢安之乱出现像历史上那样大的损失。
  “传旨,这次催缴逋赋后得的一千七百百余万石粮食中,直接调出一百万石运往四川与贵州,以备不测,另外,秦良玉所部白杆兵全部调回四川,秦良玉以左都督任五省提督,受经略节制,随时准备率各省兵马会剿奢崇明部和其他反叛土司,拨三十万两金花银由你带回四川,并先在忠州练兵,以备大用!近卫军第一千总部奔赴辽东参战,任孙传庭标营。”
  朱由校这时候吩咐了起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所以,他便干脆先把这次催缴逋赋后得到的漕粮调出一百万石到西南去备着,同时,让秦良玉先回四川加强西南防御,并先厉兵秣马备战。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就拟起旨来。
  “臣谢陛下隆恩!”
  秦良玉也回了一句。
  如此。
  朱由校便提前对西南即将发生的奢安之乱进行了布局。
  而至于奢崇明请求带兵赴辽的请求,朱由校则直接让方从哲将其留中,不给奢崇明答复,让奢崇明猜不到自己这个皇帝的态度。
  眼下已经是天启元年十月中旬。
  朱由校发现自己成为大明天启皇帝已经有一年多。
  但他不得不承认的是,大明境况还算不上彻底的好转,依旧如这越发寒冷的天让人觉得难以熬下去。
  因为朱由校记得大明接下来不但会有一场来自西南的内乱,还会有一场来自山东的内乱,由白莲教徐鸿儒挑起的内乱。
  这两场内乱一旦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大明平定东虏的进程与内部改革的进程。
  朱由校不希望这两场内乱还像以前那样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得以平定,从而给予东虏喘息之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