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673

  因为他还算清廉,没怎么捞过钱。
  所以,七万两的荣养银对他而言的确很香,甚至接下来即将发下来的五千两养廉银也很香。
  另外,李汝华不得不承认的是,这考成法的确是利于大明吏治的。
  所以,他决定配合朝廷把考成法和奖掖制度成功推行下去。
  而且,他反正也到了可以申请辞官的资格。
  因此,李汝华决定只要自己把考成法落成,他就辞官。
  “到时候皇帝也不会再好阻拦,老夫辞官以后,也就不用在乎考成法实施之后官员会比之前忙很多的问题,反正到时忙得要死的也不是老夫!但却能在辞官之前留一善政于社稷,也算是可以弥补开征辽饷之罪孽了!”
  李汝华因此想了起来,不由得期盼着通政司尽快把实行考成法和奖掖制度的圣旨下达到自己吏部,到时自己好遵谕行事。
  但李汝华倒也有些担心六科会阻拦考成法和奖掖制度的实施。
  六科的确在阻拦这项旨令的落地。
  但六科的言官倒也不敢明着阻拦,毕竟谁都知道皇帝朱由校的脾气。
  所以,六科现在一直在拖,在从吏部回来后,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就让整个吏科拖着此事不办。
  这把李汝华等急了,直接一本奏疏递到内阁,询问考成法和奖掖制度为何还没有被吏部收到。
  内阁次辅韩爌和内阁三辅王象乾知道现在皇帝和内阁首辅方从哲对推行考成法与奖掖制度势在必得,如今见吏部尚书李汝华也很积极,也就没有阻拦,干脆直接把李汝华的奏本给文书房太监传到政事堂,让方从哲票拟,或者让也在政事堂的皇帝亲自处理。
  “好的很!正要处理懒政的事,这六科就开始拖延朕与众卿确定的朝廷大政!内阁传六科言官诘问,缘何立即签发圣旨?!”
  朱由校直接批示了此事,且对方从哲说道:“你亲自去问!”
  “臣遵旨!”
  于是,方从哲便亲自来到内阁,且着内阁中书传谕于六科言官。
  陈良训、沈惟纪等六科廊言官也就都来到了内阁。
  方从哲先问了起来:“内阁下达的考成法与奖掖制度之旨,怎么还没有签发?”
  陈良训忙回道:“诸事繁琐,所以有所耽搁,且内阁不也还没票拟我们昨日呈递的参劾吏部尚书李睢州的奏疏吗?而且,下官认为,当今吏部尚书李睢州尸位素餐、老迈平庸且趋炎附势,不配为吏部天官,故而不配施舍朝廷吏治新政,另外,考成之法未经科道言官参与廷议而通过,有违成例,故请元辅回禀陛下,请重开廷议,准科道言官参与廷议!”
  陈良训耿耿于怀的不仅仅是考成法的施行,更重要的是考成法还不是经过他科道言官的参与就廷议通过的,这让他已经意识到皇帝是明显要把科道言官排除在议政层之外,所以,他此时如此说了起来,毕竟他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科道官的权力减少。
  “请重开廷议,准科道言官参与廷议!”
  其他六科言官也如此回了起来。
  ……
  “什么是成例,太祖所遗之祖宗成法里可没有廷议之一说!祖宗成法从一开始就是要让天子乾纲独断!任何不能有权臣之威!
  这廷议不过是朕以某事谋之余众卿的方式,所以,该让那些人廷议是朕说了算!
  最大的祖宗成例就是天子口含天宪,无人可以擅权乱政!
  所以,这次廷议的结果,朕说可以执行就可以执行!而不是科道言官说了算,谁要是敢反对,那就是抗旨,就是造反,就是眼里没朕!”
  “敢阻挠新政、否定朕的决议,乃是违背祖制,对太祖大不敬,忤逆君父,全部斩立决!”
  朱由校在从方从哲这里得到六科的回应后当即下了严旨。
  陈良训和沈惟纪等六科言官也知道天子不会服软,所以,也就做好了辞官准备。
  “考成法断不能施行,否则,我六科就会受制于内阁,受制于内阁就等于受制于天子!即便要施行也不能从我陈某手里签发出去,否则我就是对不起所有科道言官,陈某已决定挂冠辞官而去!”
  陈良训此时就如此说了起来。
  “沈某也辞官,天子除非直接违背祖制撤了六科,否则我六科却不受制于内阁!”
  沈惟纪也回了一句。
  而这时候。
  魏忠贤带了锦衣卫过来,拦住了挂冠而去的陈良训、沈惟纪等六科官员,问道:“你们是要去哪儿?”
  “辞官!”
  陈良训回了一句,就又道:“公公想必是来传旨的,让我们尽快签发圣旨,但实在是不巧,陈某已挂冠辞官而去,这六科之事,还请您另寻其他六科同僚。”
  “咱家的确是来传旨的,不是传旨让你们签发,还是传旨将你们这些个六科言官全部处斩的!”
  魏忠贤说着就把圣旨取了出来:“这就是圣旨!”
  “这是中旨,不可以杀我们!没有经过我六科签发!”
  陈良训听后大惊还反驳起来。
  魏忠贤笑了起来:“咱家和锦衣卫们可不会跟你们文官一样不认中旨,咱家这些人都是皇爷的家奴,别说是中旨,就是一手诏让我们自己杀自己,咱家和锦衣卫们都得照办!明白吗?”
  说着,魏忠贤就将手一挥:“拿下!”
  “是!”
  然后,几名宫廷值守的锦衣卫就立即将这些六科言官抓了起来。
  而魏忠贤则道:“奉旨!当值之六科言官陈良训等人阻挠新政、否定朕的决议,乃是违背祖制,对太祖大不敬,忤逆君父,违背朝纲,全部押下去,立即斩立决!”
第一百四十四章
实行考成法后的文官们
  “这,这!”
  陈良训挣扎着,突然就急切地大喊了起来:“公公,烦您去复旨,臣不辞官了,臣这就回六科廊签发圣旨!”
  “对,对,我也不辞官了,我一时鬼迷心窍,鬼迷心窍啊!”
  沈惟纪也喊了起来。
  一时间这几名当值的六科言官皆慌张地辩解起来。
  他们知道天子不会轻易服软,所以也就没打算能说动的天子,也就只是想通过辞官来表达抗议,且也不希望让考成法通过他们的手出现在大明。
  但他们没有料到天子不但不会服软,还要强化自己的威权,竟因此要借自己这些人头为新政祭旗。
  所以,陈良训和沈惟纪等人只得服软认怂。
  不过,魏忠贤则摇了摇头,道:“你们识趣地太迟了!陛下旨意岂能如儿戏,哪有说杀就又不杀的。”
  说着,魏忠贤就还是让锦衣卫把这些人带了下去。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拔刀声。
  刀光一闪。
  几颗人头落地。
  而魏忠贤也在这之后立即回宫复了旨。
  政事堂的内阁方从哲立即从朱由校的要求下旨吏部,着吏部立刻荐举任命几名六科廊言官。
  李汝华很快也知道了陈良训被砍头的事。
  他倒也因此不甚唏嘘:“朝廷之政就是如此,不死民就死官,从来难得双全法!”
  李汝华感叹之余立即荐举任命了几名他认为比较听话的六科廊言官。
  接下来的六科廊言官倒也的确听话,毕竟陈良训等不满考成法新政的官员刚被杀。
  所以,考成法与奖掖制度很快得到签发,且到了吏部,吏部开始立即执行起来,将各官衙的官员考成册分送至负责考成其政绩的官员手里。
  都察院御史李应升对此是烦闷至极,现在的他不得不天不亮就赶到都察院完成他去年巡按四川后的总结工作。
  因为按照大明的巡按御史制度,都察院要定期派御史到某布政司巡按一年,巡按地方吏政、刑名、钱谷、治安、档案、学校、农桑、水利、风俗民隐等,且要写成奏本呈报。
  然而,李应升去年巡按四川光顾着收地方官的钱和旅游名胜古迹以及结交各路关系了,也就没把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放在心上,等回了都察院也没有管自己的正经事,只醉心于各类朝堂纷争了。
  但现在内阁催着要他上交去年巡视后的奏本进行考成。
  所以,他现在是不得不加班加点的赶着编对四川各级文武官员的评语以及生员和举人数据和社学数据,总之是各类数据和调查结论,他都得现编。
  但这个也不是那么好编的。
  毕竟四川那么多官员,谁怎么样,他早都忘了。
  所以,他还得先现查当时在四川任职的有哪些官员,还得根据各自背后的势力以及给自己行贿的多寡进行评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